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英美文學畢業(yè)論文

英美文學中中國典故的英漢翻譯

時間:2021-05-30 14:00:41 英美文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英美文學中中國典故的英漢翻譯

  大家所熟知的《甄嬛傳》備譯成了英文版,那么小編在想里面的那么多古詩詞怎么翻譯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獻上關于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的論文,有興趣的同學歡迎借鑒哦!

英美文學中中國典故的英漢翻譯

  摘要:典故作為一種特殊的 語言形式,承載了豐富的歷史 文化遺產(chǎn),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文章從基本對應,部分對應和不對應三個方面論述了英漢典故的對應關系。從而得出 英語典故翻譯的具體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典故;差異;對應關系

  典故在英美 文學中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在給文學語言增加亮麗色彩的同時,也形成了語言翻譯的.一道特殊障礙。典故(Allusion),指詩文中利用神話,寓言,傳說,歷史故事或歷史名人的詞語構成的語句。

  一、英漢典故的對應情況

  英漢典故主要來源于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圣經(jīng)》、文學作品莎士比亞戲劇及一些民間文學。典故有如此多的差異,能否互譯兩種語言,典故間的對應情況值得注意。英漢典故在文化內(nèi)涵方面可分為基本對應,部分對應和不對應三個方面:

  1、基本對應,指英語典故與對應的漢語典故的意義和用法上都基本一致,有可能互譯,基本對應不是對等,兩者仍有差異,但總的說還可以互譯。例如:burn one’s boat與“破釜沉舟” burn one’s boat來源:古時候從海路入侵外國的將軍,到達彼岸后把他的船只弄上沙灘,放火燒掉,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斷,不可能退卻。“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這兩個典故不僅形象寓意相似,人們還認為他們的典故也相同。

  2、部分對應,指英語典故在意義上或用法上與漢語典故有不一致的地方,但仍存在共同點,所以說兩者只是部分對應,在某些情況下仍可以互譯,翻譯時要根據(jù)上下文靈活運用。例如: the touch of Midas與“點鐵成金” the touch of Midas出自希臘神話:酒神巴克科斯(Bacchus)報答弗利治亞(Phrygia)國王邁達斯(Mides)賦予他神力可以把接觸的東西變成金子,他接觸到的食物和他的女兒都變成了金子,他害怕了,只好求巴克科斯解除他這種神力。“點鐵成金”來源與神仙故事《列仙傳》,許遜能點鐵成金,后比喻把戲不好的詩文改好。The touch of Midas是“點金術”,可以把任何東西變成金子,不限于鐵或石,它只有本義,沒有比喻義,這都與漢語不一樣。

  3、不對應或基本不對應,指英漢典故的字面上有某些共同之處,然而整體意義上和實際用法上相同之處很少或沒有共同之處,這種典故基本上不能互譯。例如: 比如:kick against the pricks與“以卵擊石,螳臂當車” Kick against the pricks出自《新約·使徒行傳》pricks是趕牛的刺棒,牛踢刺棒不僅是無益的反搞,反而損傷自己,它在自不量力這點上與以卵擊石,螳臂當車有相似之處,卻無其自取滅亡之意。 從上述材料看,英漢典故完全對應的情況很少,絕大多數(shù)是不同程度的對等,還有一部分被認為彼此對應,而實際上并不對應。這些都給典故的翻譯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難。

  二、英語典故翻譯的具體原則和方法

  根據(jù)英漢典故的對應情況,典故的英譯漢需要遵循以下方法:

  1、直譯法指在為了保證譯入語文化背景的完整性, 在譯入語中完全保留原文語言詞語的指稱意義。直譯方法適合用于以下兩種情況:

  1) 典故中出現(xiàn)的專有名詞已經(jīng)有約定俗成的翻譯詞語。直接翻譯。

  2)一些文學作品中的典故,來源于歷史故事或希臘神話,在直接翻譯成漢語后,漢語的詞義就可以使讀者理解典故所指的事物,因此這類典故可采用直譯的方法。

  2、意譯:當直譯原文結果會令人為費解或造成誤解時,如使用套譯的結果不理想,還可以采用意譯。

  3、加注補義法 :指有些典故直譯后仍不能把愿意清楚準確地表達出來,可采用直譯加注釋法。

  4、套譯就是借用漢語成語來翻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原文的形象有時不符合中國習俗,如直譯出來寓意就會頗為費解,或原文的形象引起另一種聯(lián)想,從而影響到原文意思的準確傳達,這時大多可以采用套譯。英漢習語形異義似時,有時可采用這種譯法 。例如: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寧為雞首,不為牛后。

  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比譯為"有人喜歡蘿卜, 有人喜歡梨"更能為中國讀者所 理解和接受。 )

  英漢文化差異甚多甚廣,內(nèi)容龐雜,英漢典故只反映其文化差異的某一方面,猶如冰山一角,還存在許多未知數(shù)。因此學習典故的特色和精要,有利于我們了解其文化內(nèi)涵,有利于對文學語言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了解。

  參考文獻:

  [1]陳文伯.《英語成語與漢語成語》 [M],陜西: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

  [2]楮雅蕓.《也談典故中的欠額補償》[J],中國翻譯,2000 (4) .

  [3]但冰潔.《英語成語典故的差異與互譯》[J].廣州師范大學學報,1999 (4).

  [4]劉云波.《關于典故的翻譯》[J].鄭州大學學報,2000 (4).

【英美文學中中國典故的英漢翻譯】相關文章:

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技巧01-29

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技巧論文01-27

英美文學中典故的翻譯考慮因素01-21

西方典故與英美文學教育05-31

英美文學中的文化氣質02-03

英美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作用02-15

英美文學中蘊含的文化氣質02-04

分析英美文學中的情感滲透12-11

論英美文學中的文化氣質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