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前教育中的挫折教育論文
學前教育中的挫折教育論文【1】
摘要: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物質條件越來越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概括了當前孩子的優(yōu)裕生活,隨之而來的負面效應便是很多孩子缺乏一定的抗挫能力,往往遭受點滴挫折與打擊便嗷嗷大哭,找老師或家長告狀,這顯然對于孩子們今后的成長極為不利。
我們需要在學前教育當中加強挫折教育,為培養(yǎng)一個品學兼優(yōu),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學前教育;挫折教育;教學策略
目前,家庭和社會為孩子提供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導致孩子心理素質脆弱。
他們升入小學后,將面對全新的一個學習生活天地,而孩子們脆弱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令人倍感堪憂。
本文筆者針對幼兒的一些現(xiàn)實情況進行淺析,揭示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對實施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一、挫折教育必須遵循幼兒發(fā)展的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的日益增強,當前的孩子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xiàn)象已然十分普遍,再加上當前的教育改革提倡進行賞識教育,幼兒教師也都往往順著孩子的意愿來進行教育,對于他們的優(yōu)點過分夸大,而無視他們身上存在的不足與缺陷,這些做法顯然是違背一定的教育教學精神與理論的。
所以,學前教育中應重視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已經(jīng)成為眾多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但進行挫折教育也同樣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根據(jù)孩子發(fā)展的身心特點進行有效教育就是其中最為根本的一條。
譬如在孩子摔倒以后,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馬上把孩子拉起來,而挫折教育要求孩子們自己爬起來,但同時,我們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根據(jù)孩子摔倒的嚴重程度加以科學分析,如果摔得較重,孩子們自己爬不起來的,就應當教師幫忙。
總之,一切教育行為的出發(fā)點應當根據(jù)孩子發(fā)展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決定,而不能想當然。
二、教育幼兒合理期望,正確評價自我
期望值過高,成功帶來的滿足感越弱,失敗帶來的挫折感越強,所以,教師對幼兒的長處與不足應充分了解,并有客觀的評價與合理的期望,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鼓勵幼兒向恰當?shù)陌l(fā)展目標努力。
若只看到幼兒的優(yōu)點而無視缺點,會誘導幼兒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容易自高自大,驕傲自滿,不能接受挫折。
教師對幼兒的期望過高,就會增加幼兒的心理壓力,使他們不敢面對挫折。
所以,教師要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特長、性格以及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幫助幼兒認識環(huán)境,了解社會,如社會需要什么樣素質的人,現(xiàn)實中存在哪些不盡如人意的事等,讓幼兒懂得做事要向高目標看齊,但須有承受最壞結果的思想準備,在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面對挫折能更客觀、更冷靜。
三、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我們知道,學前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較強,利用他們的這一點心理特征,我們要運用給他們樹立榜樣的方法與方式來滲透挫折教育,增強孩子們的抗挫能力。
首先,在孩子的眼里,老師和家長就是一些無所不能的神的化身,所以我們大人就要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當中給孩子們樹立一個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勇者形象,給他們一定的榜樣作用。
另外,我們要合理利用孩子?吹膭赢嬈蜗蠼o孩子施以一定的教育。
當他們遇到困難難以解決時,我們可以說:“你看喜羊羊多么聰明與堅強啊,我們是不是應當向喜羊羊學習,開始想辦法來解決生活中的這些難題呢?”這樣孩子一定樂于接受,并極力踐行。
另外,像奧特曼等動畫片中的英雄形象也可以作為一些榜樣來對孩子進行教育。
最后,我們還要形成一些良好的互動氛圍與合作意識,讓孩子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互相影響,能夠形成一種趕、幫、比、學、超的良好氛圍,給學前階段的抗挫教育營造良好的集體環(huán)境。
四、將挫折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增強幼兒受挫力
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教育,課堂都是一個主陣地,學前階段的抗挫教育自然也是如此。
要想達到較好的抗挫教育,我們自然就要緊密聯(lián)系課堂教育教學活動,將挫折教育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講故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教學活動,在故事內容的選擇上,我們教師需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抗挫能力強的英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影響,給他們堅強品質的形成輸入一定的正能量。
另外,學前教育階段,游戲教學也非常常見,我們在設置游戲活動的時候,可以編排一些具有挫折情境的教學游戲,讓孩子在不斷克服與戰(zhàn)勝中,增強他們的抗挫能力,達到我們的教育效果。
總之,當前生活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工作日益繁忙,獨生子女較多,在生活中自然形成一定的抗挫能力已經(jīng)不太現(xiàn)實,那就需要我們學前教育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形成補充。
我們學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結合當前的教育形式與理論,結合孩子的具體心理與學情,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措施,為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建設人才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在學前教育階段重視挫折教育【2】
摘要:近年來,這一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對兒童進行挫折教育的呼聲日益強烈。
心理學家、教育家、家長、教師等紛紛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在幼兒園對幼兒實行挫折教育,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勢在必行的。
關鍵詞:幼兒教育 挫折教育 迫切 方法途徑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太陽”,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當幼兒面對難題或遭遇失敗時,家長或教師大多是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形成學習上的依賴性。
因此,家長或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共同配合,引導幼兒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會遇到困難,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克服困難,就像小時候學走路一樣,是要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跌倒、磕傷、爬起才獲得成功的,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
因此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
(一)真實感知細致引導, 鍛煉孩子耐挫的個性
首先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
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
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jīng)歷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jīng)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jīng)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fā)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yǎng)他們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
其次幼兒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
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孩子面對現(xiàn)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
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結果不夠,我請了一向比較膽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當時就顯得有些膽怯但還是去了。
我用雙眼余光瞥著小家伙只見她徑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門口時,妞妞終于忍不住回過頭來搜尋我。
眼看著她幾乎就要退縮了,我故意別過頭去,假裝沒有看見。
樸老師滿面笑容地招呼著妞妞,她猶豫了片刻,終于鼓起勇氣說了要借皮球。
當拿著自己借來的皮球給我時,她呵呵呵地笑了,沒想到平時與人說話都不敢今天還幫老師做了事。
我輕輕拍拍妞妞的頭,隨后又向她豎起大拇指,將她大大地夸獎了一番。
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jīng)歷。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遷。
(二)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機會,利用一些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幼兒的活動范圍有限,許多挫折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
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和機會,讓幼兒得到各方面的鍛煉。
為了提高幼兒對挫折承受能力,我們可設置難度不等的情境,讓幼兒逐步經(jīng)受磨練,有目的地去培養(yǎng)幼兒的耐挫力。
比如說遠足、勞動、競賽、批評、延遲滿足等活動和手段,可以鍛煉幼兒的意志,增強他們對惡劣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待失敗、打擊的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容易讓幼兒接受和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
在游戲時可設置一些人為的障礙,讓幼兒自己解決……如讓幼兒到暗房子里去取東西;和小朋友鬧矛盾怎么辦;戶外游戲時引導幼兒走“獨木橋”爬障礙物,在角色游戲中可安排幼兒分別扮演人際關系沖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導他們分析產(chǎn)生沖突的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創(chuàng)設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等等;
(三)樹立榜樣增強信心,樹立孩子必勝的信念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
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來教育孩子,樹立榜樣。
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
這時,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或者說:“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老師這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對待挫折,怎樣勇敢地面對未來。
另外,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教育孩子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
游戲走“獨木橋”時丁丁會說:“老師我怕,我不走”。
這時我說“別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過去,你也一樣能做好。”或者說“我相信你會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勇敢的。”這樣在榜樣的力量下,孩子會變得的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
這時,我的一句“你真行”就會變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兒發(fā)現(xiàn)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
在同伴群體中,幼兒往往會經(jīng)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這種磨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
另外,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總之,教會幼兒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
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兒能獨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獨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
任何放縱和遷就的行為都會造成幼兒的依賴思想,要讓幼兒在體驗中認識挫折學會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本領。
【學前教育中的挫折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中的挫折教育10-26
學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論文10-09
學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論文10-09
學前教育中的游戲教學論文10-09
學前教育中的游戲與教學論文10-09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挫折教育論文10-10
學前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論文10-08
學前教育中幼兒品格的養(yǎng)成論文10-04
學前教育中的游戲與教學分析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