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文學書目的發(fā)展看古代文學概念的演變論文
摘要:本文歷數從先秦至明清時期文學目錄的發(fā)展變化,從漢代綜合性書目《七略》設“詩賦略”著錄詩賦類文學文獻,到魏晉南北朝文學自覺時期文學?颇夸洝安苤仓髂夸洝钡膯柺,再到《隋書·經籍志》確立集部全面著錄各類體裁的文學文獻,發(fā)展至目錄業(yè)鼎盛時期的明清,民間私撰藏書目錄繁榮發(fā)達,將官修書目不收錄的白話小說與戲曲收藏著錄,這是與先秦時文史哲不分家,文學從屬于學術,到漢代以“文學”表達學術,而另以“文章”表達現在所謂“文學”,發(fā)展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文體細化、文學審美自覺,從而文學從學術中獨立為專門學科直至唐宋元明清,文學目錄的發(fā)展是與文學概念的演變相互對應的。
關鍵詞:古代文學;文學目錄;發(fā)展;演變
一、文學目錄發(fā)展概覽
文學?颇夸浭侵肝膶W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文學文獻積累到一定程度,讀者產生了檢索文學文獻需求時所產生的專科目錄。
先秦時期文史哲不分家,文學還沒有與學術分開,目錄亦尚未出現;漢代統(tǒng)治者重視官方圖書建設,圖書編撰業(yè)發(fā)達,產生了大量文獻,我國第一部官修藏書目錄《七略》隨之產生。《七略》設《詩賦略》著錄文學作品,但詩賦略只著錄詩賦,不錄散文及其他文學體裁;古代專門性的文學目錄出現在文學自覺獨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文學別集目錄及總集目錄;后來唐初所撰《隋書·經籍志》確立集部,將文學文獻區(qū)分為楚辭、別集、總集三類,奠定了古代文學類目的基本體系,歷代官修、史志、私家藏書目錄大抵沿襲了這種體系;元代的元曲雜劇發(fā)達,成為古代文學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出現了《錄鬼簿》等一系列的戲劇?颇夸,文學目錄進一步發(fā)展;明清時期是古代目錄業(yè)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除了官修的《四庫全書總目》等綜合性目錄,民間的私藏目錄種類繁多,將白話小說、戲劇等官修書目不予設置的文學種類著錄其中,彌補了官修文學目錄的不足。
二、各時代文學目錄的演變
。ㄒ唬┫惹貢r期:遠古時代,科技不發(fā)達,勞動產生文學,先民在想象中創(chuàng)造了神,雖然口口相傳編制了很多神話傳說,但還沒有形成圖書;夏代產生了文字,朝廷開始設立史官編撰圖書,文獻的最早載體簡策出現,文獻就這樣產生了(到了秦漢時期圖書編撰已成規(guī)模);從遠古的狩獵社會過渡到西周的農耕時代,周天子為了解民情通過兩個途徑采集詩歌:民間采詩和貴族獻詩,直到春秋中葉,經過五百年的積累,由官方整理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三百》,后被先秦兩漢奉為儒家經典,稱為《詩經》;《詩經》把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大類,先秦時期的我國第一部詞典《爾雅》,分為釋詁、釋言、釋訓等十九類,成為最早的單書文學分類,由此我國古代文學目錄于先秦時期萌芽。
。ǘ﹥蓾h時期:國家藏書大量散佚(秦始皇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大量古籍被毀壞流失),漢武帝雖廣開獻書之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但還沒有對圖書進行編目整理;當時的圖書載體多為簡冊,圖書堆積如山,學者利用圖書極為不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成帝出于文化政治統(tǒng)治的需要,下令對圖書進行大規(guī)模整理,(先秦子書多,秦漢經書多,這與政治氣候有關:諸子是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產物,經書是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產物。)于是出現了我國第一部官修綜合性圖書目錄《七略》。漢代劉向劉歆父子領銜編撰的《七略》將圖書分為六個大類:六藝略(包括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這其中的詩即詩經,小學即語言訓詁,都不包含在現代所屬的文學類)諸子略(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這里小說家也沒有歸入文學類)、詩賦略(屈原賦、陸賈賦、孫卿賦、雜賦、歌詩等)、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等。文學圖書目錄集中在“詩賦略”,但只包括詩賦,不包括其他文學體裁。漢賦是漢代特別發(fā)達的文學樣式,官府又設專人采集詩歌,所以將詩賦單列一類,反映了當時主要的文學成就!镀呗浴芬粤嚶詾槭,反映漢代崇尚儒術、提倡經學的學術風氣,現代所謂“文學”在漢代只是“詩賦”類的“文章”罷了。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频奈膶W目錄
1、文學專科目錄出現的歷史文化背景: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長期分裂、戰(zhàn)亂頻繁的的時代,也是封建王朝不斷更迭、各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在文化方面,這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人口的大流動和民族關系的大變動帶來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學、佛學、道教、儒學以及法家、名家相互爭勝又相互吸收,導致文化上的繁榮;人們處在不斷變化的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中,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感情奔放,富于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茖W技術、宗教哲學、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刻建筑等諸多方面均有空前的發(fā)展,為即將到來的大唐盛世積蓄了力量和智慧。
2、文學?颇夸洺霈F的文學背景:
。1)文學從學術中獨立出來:文學在漢代除了詩賦其他文學樣式還包含在學術中,到了南朝,宋文帝立四學,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并立;(宋)范曄《后漢書》單列《文苑列傳》,也就是文學家傳,與《儒林列傳》等并立,文學已然從學術中獨立出來;
。2)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如曹丕的《典論·》,(《典論》已散佚,而其中的“”由于被南朝的蕭統(tǒng)選入了《昭明文選》而得以完整保留下來。)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他將文體分為四科,四科共計八種,其中奏議與書論屬于無韻之筆,銘誄詩賦屬于有韻之文,其本質相同,都是用語言文字來表現一定的情感。但其“末異”,也就是說,在其文體特征上,奏議要文雅,書論重說明,銘誄尚事實,詩賦則應該華美。雅、理、實、美,就是“末異”,它們都是關于文體的不同風格體貌;陸機的《文賦》進一步將文體分為十類,對每一類的特點也有所論述!段馁x》的出現,正是文學擺脫經學附庸地位而得到獨立發(fā)展之后,在大量創(chuàng)作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理論結晶,《文賦》首次把創(chuàng)作過程、寫作方法、修辭技巧等問題提上文學批評的議程。陸機寫《文賦》的宗旨是為了解決創(chuàng)作中“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以以創(chuàng)作構思為中心,主要論述“作文利害之所由”,即文章寫作的方法技巧和藝術性的問題;《文心雕龍》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討體,《文選》是按文體編成的一部文學總集,當然對文體有更為詳細的辨析,文體辨析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
。3)對文學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典論·》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著名論斷,曹丕所謂的“文氣”,是指表現在文學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稟賦、個性氣質,屬于生理和心理范疇,沒有倫理色彩!拔囊詺鉃橹鳌庇绕鋸娬{了作品應當體現作家的特殊個性,這種個性只能為作家個人所獨有的;詩賦的“綺靡”“瀏亮”,四聲的發(fā)現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的對偶的講究,證明當時的文人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專科目錄
中國古代的文學文獻主要分為總集(匯集多人作品,包括一種或多種文學體裁的作品合集)、別集(收集一個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的個人作品合集)、單行文獻(單行的小說、戲曲、散文,單行的文學理論專著,具有獨立的研究價值)、叢書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多體總集開始出現,曹丕的《建安七子集》是古代最早的多體總集,晉代多體總集有摯虞《文章流別》;南北朝多體總集有《陶淵明集》、蕭統(tǒng)《文選》、徐陵《玉臺新詠》等;這一時期個人文集也日益增多,文人自編或由他人代撰的個人作品目錄開始出現;單行文獻方面,有晉代陳壽的《三國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劉勰撰寫了我國古代第一步全面系統(tǒng)的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 從漢代《七略》的產生到魏晉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日益增多,子書、兵書相對減少,目錄的六分法已不適用,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產生了甲乙丙。ê蟠浭纷蛹氖甲妫┑乃牟糠诸惙ǖ哪夸洝<准o六藝及小學等書;乙有諸子、兵家、術數;丙有史記、舊事、雜事等;丁有詩賦、圖贊、汲冢書等。自此,四部分類法稱為我國古典分類法的主流,官修書目如《崇文總目》、《四庫全書總目》;史志目錄如兩唐書志,宋史、明史藝文志,私家目錄如《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直齋書錄解題》等,都采用了四部分類法。
(1)別集目錄的出現:文學?颇夸浭甲越ò矔r代的曹植!度龂尽り愃纪鮽鳌贩Q其“先后所著賦、頌、詩、銘、雜論凡百余篇”,曹植自己開始編訂文集,編制個人別集目錄,雖已亡佚,但從《晉書·曹志(曹植之子)傳》“先王有手所作目錄”可見其確實是存在的;魏晉之際的別集目錄還有文學家嵇康的《康集目錄》等。
。2)總集目錄:匯集諸家文學作品篇目的目錄
西晉荀勖的《文章敘錄》:《隋志》稱其為“雜撰文章家集敘”,是文學創(chuàng)作總目錄之淵源。
摯虞的《文章志》,是匯集多人作品,亦有作者生平事跡及文章流傳存佚情況簡介的傳錄體式文學?颇夸。
荀、摯二人之后多有續(xù)作,都沒有完整地流傳下來,但可以反映出當時文學的興盛,文學作品集結豐富壯大的情況。
。3)匯集各種文學體裁的文學專科目錄:南朝劉宋時期王儉的《文翰志》:王儉依《七略》撰《七志》,他將《七略》中的“詩賦略”改稱“文翰志”,是文學目錄的重大變化。說明在當時的文學觀念里,文學作品已不僅僅是先秦兩漢所重的詩賦了;梁阮孝緒的《文集錄》:阮孝緒撰《七錄》卻不因襲《七略》,《七錄》在文學目錄方面開創(chuàng)了集部,分為楚辭部、別集部、總集部、雜文部四個子目,比隨后的《隋書·經籍志》集部還多了“雜文”一類,全面地反映了當時文學文獻的豐富發(fā)展。
。4)專錄一種體裁的文學?颇夸洠宏惔屩墙匙小豆沤駱蜂洝,這是樂府解題一類的文學?颇夸,對此后唐宋《樂府古題要解》、《樂府古今題解》之類專錄一種文學體裁的目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ㄋ模┧逄扑螘r期:隋代結束了南北朝的混亂局面,唐代步入封建社會的黃金時期。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唐代科舉取士以及古文運動,造就了唐詩別集、文言散文以及傳奇的量大質優(yōu)的涌現,唐詩的繁榮、宋詞的興盛,小說的成熟,許多文學作品成為流傳千古的經典。
(五)唐宋時期:文學目錄的編撰方法、分類體系和理論研究都出現了大的變化。最具特點的是正史史志以及官修私撰綜合性目錄中“集部”的確立,也就是說其時文學類作品基本集中在此部之中。
1、《隋書·經籍志》集部的確立
《隋書·經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以后我國現存最古的第二部綜合性圖書分類史志目錄!端逯尽穼iT設立集部,在集部集中著錄各類文學文獻。它不僅收錄詩賦,也包括商頌、周雅、祭祀、銘文等作品。自此以后,歷代綜合性圖書目錄多沿襲《隋志》體例而專設集部,使集部成為古代文學目錄的基本形式。
《隋志》除專設“集部”著錄文學書籍外,其他三部也有文學性書籍的類目,主要有《經部》的“詩類”、《子部》的“小說家類”及《史部》的“雜傳”類。
2、專錄一種體裁的解題目錄:以樂府詩目錄最為突出。
3、作家詩文系年目錄(年譜或年表),宋代出現的新型文學?颇夸洝
4、宋代科舉制度發(fā)展,印刷事業(yè)繁榮,私人藏書目錄盛行。宋人的私藏目錄主要有:《郡齋讀書志》、《遂初唐書目》、《直齋書錄解題》,都設“集部”,集中著錄文學文獻。
5、南宋鄭樵的《通志·藝文略》:《藝文略》是通記百代之有無,著錄先秦以來至宋代的圖書,它既錄已存的書,也記歷代散佚的書,既記書籍,也記圖譜。文學類目在《藝文略》中不再稱集部,而定名為“文類”,再分為22子目。子目中除了總集、別集,還有詩、賦、頌、銘文、碑碣、表章、啟事、奏議、詩評等,將文學類目分析得如此詳細周密,在此前的官修和史志目錄中都從未有過。
。┰髑宓奈膶W目錄
1、元代的文學目錄
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經籍考》之集部:分為別集、詩集、歌詞、章奏、總集、文史六類。這六類所著錄的文學書籍以當時現存為主,各書解題,不僅輯錄評述議論,還博采了作家傳志、原書序跋、他人筆記、語錄、詩話等有關資料,對于后世的學者做學術研究極具參考價值。
元雜劇是古代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類別,元末鐘嗣成系統(tǒng)載錄元雜劇作家作品的戲曲文學專門目錄《錄鬼簿》問世,古代文學目錄進入繁榮發(fā)展階段。
2、明清兩代是我國傳統(tǒng)目錄學發(fā)展的鼎盛時期
。1)《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清史稿·藝文志》等都繼續(xù)設集部著錄文學文獻!端膸烊珪偰俊芳糠譃槌o、別集、總集、詩文評、詞典五類,小說家類著錄在子部,子部小說家包括了古代筆記、雜史及志怪類古小說著作等。《四庫全書總目》不收白話小說和戲曲作品,反映了統(tǒng)治階層的意志。
(2)明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的私人藏書目錄,不僅大都著錄文學文獻,白話小說和戲劇作品也被錄入書目當中,古代文學目錄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彌補了官修的《四庫》等目錄著錄文學作品的不足。
。3)專題性文學目錄大量涌現:除《錄鬼簿》等一批戲曲文學書目外,還出現了其他類別的專題文學書目,如《文選李注引群書目錄》(引書目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晉南北朝文編目》等極具參考價值的文學專科目錄。
三、從古代文學書目的變化看古代文學觀念的演變
古代文學書目的發(fā)展是與古代文學觀念的演變息息相關的。先秦時期所謂“文”與“文學”是最廣義的,幾乎等于現在的學術或學問,其時文史哲不分家,文學作品還沒有從學術中獨立出來,例如《詩經》,《詩經》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但自漢代起將它奉為儒家經典而非為文學作品;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產生諸子百家,出現很多子書,卻也并不屬于文學類書籍;先秦諸子,本質上是哲學家而不是文學家。雖然哲學常借著文學技巧表現其思想但畢竟“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蕭統(tǒng)《文選·序》);直到思想開放、民族大融合、文學自覺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產生了文學?颇夸;《隋書·經籍志》首設集部著錄文學文獻,是為載錄“因物騁辭”、“敘事緣情”之“文”而設(隋志集部序),這里的文,不僅包括詩賦,也包括祭祀、銘文、商頌等,表明了文學概念的擴充和發(fā)展;南朝王儉“以詩賦之名不兼余制”,改“詩賦志”為“文翰志”;稍后的阮孝緒認為“傾世文詞,總謂之集”(鄭樵《通志》),改“文翰志”為“文集錄”;《隋志》進一步將“文集錄”引伸為“集部”,反映了文學文獻所包含的內容不斷擴大和文學思想不斷包容的過程,對于先秦以來十五家被稱為“小說”的作品,“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述說者之所造也”(班固),使得小說在中國古代目錄學史上一直未進入官修文學類目而在子、史之間徘徊(清代只在私撰目錄中著錄白話小說和戲曲作品)。
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離,從詩賦擴充至散文、戲曲、志怪傳奇再到白話小說等多種文學體裁,由前文所述文學目錄的發(fā)展是是隨著時代的變更、文學思想的變化而變化的。研究文學目錄的演變之意義,就在于對后世學者“辯章學術,考鏡源流”極具參考價值。
【古代文學書目的發(fā)展看古代文學概念的演變論文】相關文章:
試析古代文學書目的發(fā)展看古代文學概念的演變10-07
古代文學教育與發(fā)展論文10-01
古代文學論文11-14
古代文學教育與發(fā)展10-01
古代文學經典與反經典論文10-08
古代文學的改革論文10-08
古代文學論文題目11-02
古代文學論文題目10-01
淺談古代文學的論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