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街亭》教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失街亭》教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失街亭》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失街亭》教學教案1
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冬,蜀軍北伐,曹魏情勢危急,司馬懿得以重掌兵權率軍來援,雙方主帥都把街亭一地當作一決勝負之關鍵,最后結局是司馬懿以奪取街亭而宣告諸葛亮北伐失敗。
作為進攻方的蜀軍他的首要目的是攻入敵內腑奪取涼州而非防范司馬懿的援軍,街亭則是他的糧道,是保證蜀軍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重地。而對于司馬懿來說,一味抗擊蜀軍鋒銳顯非上策,能奪取街亭則不但使蜀軍糧盡而退軍,并能從側翼困住蜀軍,從而達到消滅蜀軍主力的目的,因此雙方主帥都把戰(zhàn)略重點放在了街亭一地,只不過是蜀軍要守而魏軍要奪。
事后許多評論家在評論街亭一役時往往指責諸葛亮用人失當,在如此顯要之地,卻讓一個從無實戰(zhàn)經驗的馬謖上陣,而非蜀軍精華趙云、魏廷等人。其實這有些偏概而全,蜀軍作為進攻方,其主要戰(zhàn)斗部隊都肩負著更為重要的攻擊使命,再對蜀軍來說街亭之地只要有一軍依附地形死守住,以保證其進攻主力的攻擊時間就以足可,如讓趙云、魏廷等來守街亭則顯得大材小用,難道要讓馬謖進入攻擊序列嗎?
古之大臣能得統(tǒng)治者信任的只有兩種,一是重臣;二是近臣。作為國家重臣他不一定要跟統(tǒng)治者的關系有多親密,他只要忠誠有能力就能得到統(tǒng)治者的信任,而作為近臣來說,他可以無甚么能力和才氣,但他卻和統(tǒng)治者的關系相當親密,甚至還是一種家人、朋友關系,因此他也能作為自已人而深受統(tǒng)治者的信任。
馬謖他恰恰卻又是諸葛亮的近臣,在劉備時代有才的馬謖得不到劉備的重用,只好憑借自已的多聞博知成為了諸葛亮的近臣,可以說從三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把馬謖當朋友看待的。以諸葛亮的高位和高能要想找個知心朋友是很困難的,馬謖能進入這樣的圈子除了人與人的緣份外還有一點就是馬謖懂得夠多知得夠深,且還能愛好廣泛,在各個方面都能有和諸葛亮交流之才,因此馬謖以其近臣身份可謂是深受諸葛亮的寵愛,幾乎夜夜都要與其深談,這有參軍謀劃的作用,但同樣也有以解諸葛亮寂寞之心的作用。
在街亭一戰(zhàn)前,三國故事還特意提到了馬謖的兩個計謀,南征的攻心政策和北伐前的離奸之計。在此兩計成功之后,馬謖以深受蜀軍同仁的信任和賞識,可謂是獲取了足夠的上場勢,只需一場實戰(zhàn)功勞就完全可以進入蜀軍上層權力核心中,這一點眾人皆知,馬謖他同樣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多年的努力奮斗只要再過個門檻就能完全實現(xiàn)。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這兩計是否全為馬謖所謀呢?作為諸葛亮多年的近臣,自然而然對諸葛亮的思惟方式和工作方式多有了解,南征之意是諸葛亮多思后下的決定,如何決策早以想明,馬謖之謀只是一種迎和,而諸葛亮不過對近臣能有與他同一思維表現(xiàn)出了一種欣慰。而反奸之計從人心角度來說很有凝慮,要對統(tǒng)帥獻對敵國統(tǒng)帥的反奸計,可謂是十分大膽,能說司馬懿謀反者同樣也能說諸葛亮謀反,此計同樣適合諸葛亮,這樣的策略是很犯忌諱的,非一般人所能提,除非是諸葛亮自已所謀,再假借他人,因此很肯定馬謖在此計上表現(xiàn)出來的是聽話的.一面,由諸葛亮謀再從他嘴中說出(諸葛亮親自說出此謀也同樣不合適)。
當蜀軍各路大軍進入攻擊線時,當諸葛亮需要一位聽話的人來守街亭時,馬謖站了出來。守街亭不需多謀也無需角斗的能力,只需認真執(zhí)行諸葛亮所定方針死守就行。諸葛亮遲疑了一下,畢竟馬謖從無帶軍經歷,能否做到令申禁止能否讓軍士信服?于是又令王平作為副將協(xié)助馬謖,希望王平能協(xié)助馬謖管理好這支部隊,但諸葛亮壓根就沒想到平常一向聽話的馬謖竟會在此關鍵時刻露出了其真實的一面,馬謖竟想恃才露能,想向世人展示他的軍事才華并不亞于諸葛亮,悲局就這樣發(fā)生了。
司馬懿奪取了街亭宣告了蜀軍初次北伐的失利,但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此戰(zhàn)也并沒給蜀軍造成多嚴重的傷亡,雖有軍令狀,但蜀主劉禪和蜀國重臣蔣宛等都作出了馬謖不殺的表態(tài),而諸葛亮仍然揮淚斬了馬謖,也只能說諸葛亮表達了他的心境,斬馬謖并非只斬了馬謖一人,而是斬下了諸葛亮的情感,諸葛亮以斬馬謖來明志,分清重臣和近臣的區(qū)別,對有才之人放棄交友之心,而要當作重臣來培植,因此姜維雖得諸葛亮的喜愛,但卻終不是諸葛亮的朋友近臣,終而成為蜀國的棟梁之臣。
《失街亭》教學教案2
教學目的:
1、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欣賞傳神生動的語言描寫
教學重點:
1、探究人物性格
2、掌握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第95回梗概: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去守街亭。司馬懿指揮大軍把馬謖的軍營圍困在一座土山上,蜀軍不戰(zhàn)自亂,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頻頻失利。司馬懿兵到西城,諸葛亮臨危不懼,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第96回梗概:馬謖自縛后前來請罪,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然后又上表劉禪,自貶三級。曹休準備進攻吳國,鄱陽太守周魴到曹營詐降,以自刎、斷發(fā)之舉騙取了曹休的信任,結果曹休中計大敗。
二、介紹作家作品。見《點津》167頁。
三、請用《三國演義》的章回體形式,給課文的四部分命一個小標題。
四、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寫馬謖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2、作者寫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法?
五、作業(yè)。點津上習題。
美文賞析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使余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酌鞯浅峭粔m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酌鱾髁,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笨酌髂伺Q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zhí)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后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tài)?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庇谑莾陕繁M皆退去?酌饕娢很娺h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tǒng)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北娊泽@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笨酌髟唬骸拔岜褂卸灏伲魲壋嵌,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后人有詩贊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彼煜铝睿涛鞒前傩,隨軍入漢中:司馬懿必將復來。于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
賞析:有人說,一味小心的人不能做大事,也只有小心的人才能做大事。這句話看似矛盾,而實際上卻講出了事情的本質所在,這一點從諸葛亮的空城計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酌饕簧斏鳎@次忽然用了極冒險的計策,似乎不合乎常理,而他就是用的`這種不合常理迷惑了司馬懿的推理。
孔明分兵拒司馬,馬謖奉命守街亭
司馬設伏取蜀兵,馬謖大意失街亭
亡羊補牢時已晚,發(fā)號施令別打算
趙云神勇保軍資,孔明揮淚斬馬謖
作者寫馬謖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ㄌ崾荆褐苯用鑼懼饕钦Z言情態(tài)描寫:主要是馬謖的三“笑”
“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一“笑”
“汝真女子之見!……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亂道!……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來圍山!”——三“笑”
……此一些語言充分展現(xiàn)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痹、夸夸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再就是間接描寫:
一是通過寫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自驕蠻橫;二是通過寫諸葛亮的自責沉著側面襯托馬謖的無知幼稚;三是通過寫司馬氏父子的機謹善謀和笑反襯馬謖的無能。)
作者寫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襯托手法:
、僖运抉R懿的態(tài)度反襯:
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谝酝跗降恼_建議來襯托:
“吾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zhàn)自亂矣!
2、直接描寫:
、僦松迫,小心謹慎:馬謖熟讀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謹慎,派王平協(xié)助馬謖
②知彼知己,機智多謀:料到司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備;查看布兵圖樣,知馬謖無知;街亭失守,穩(wěn)妥撤兵漢中。
③勇于自責:街亭失守后說:“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④有情有義,賞罰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歡馬謖,盡管馬謖自縛來見,還是揮淚斬馬謖,但答應替他撫養(yǎng)子女。
《失街亭》教學教案3
【導學新概念】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高四冊第11課失街亭。它以三國時代的歷史為背景,描述了自東漢靈武帝劉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將近一百年的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的斗爭故事!妒Ы滞ぁ饭(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和96回。它通過對魏、蜀兩國對街亭的爭奪戰(zhàn)役的描述,贊揚了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深謀遠慮,以及嚴肅執(zhí)法、勇于自責的優(yōu)良作風;批判了馬謖狂妄自大、脫離實際、言過其實、違反軍令的`嚴重錯誤。
指導學生自讀《失街亭》,要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過哪些生動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語言來表現(xiàn)諸葛亮和馬謖這兩個人物性格的。
【資料顯示屏】
西江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羅貫中在寫這本書時的歷史依據,就是晉朝史學家陳壽的史書《三國志》,所以在明朝嘉靖元年,即1522年,《三國演義》首次雕刻印刷的時候,它的扉頁上題著兩行字:“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后學羅本貫中編次!碑斎唬麄冎赃@樣說,其另個目的是想讓人們相信,《三國演義》是用一個生動的故事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全部故事的基本輪廊和基本線索,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大體上同歷史記載相去不遠。但三國歷史只是一個骨架,作品的血肉部分則主要是創(chuàng)作者(其中包括長期以來特別是宋元時期人民群眾、民間藝人、下層文人)所創(chuàng)作、虛構的,概括了更廣闊更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
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在今甘肅省莊浪東南。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出兵伐魏,派馬謖帶領五萬多人馬做先鋒,到軍事重鎮(zhèn)街亭去抵御魏軍,高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高四冊第11課失街亭》。魏國的大將軍曹真派張の先鋒,帶領五萬人來應敵。馬謖只知死搬兵書教條,不聽部下王平的建議,把軍隊安排在街亭沿線的山坡上,前后有十多公里長,成一條長蛇陣,結果被張
包圍在山上,斷了水道,蜀軍不戰(zhàn)自亂,失了街亭。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導語設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也是小說的卷首詞。歌聲高亢渾厚,意境深邃悠遠,但在它那明白如話的歌詞里卻包含著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每當這首歌回響在耳畔,我們的思緒都會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那動人的畫面,引向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那動人心弦的爭霸故事。節(jié)選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見導語設計)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了解《三國演義》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點注意下列字詞
謖sù 睿ruì 偏裨pí 椅jǐ角 垓gāi心 文幾jī 殛jí 鯀gǔn 干系 疑兵 須 哨見 鼓噪
2.弄清眾多出場人物
列出蜀、魏雙方出場人物,弄清相互間的關系。
3.介紹《三國演義》第95和第96回梗概。
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節(jié),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第95回梗概: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去守街亭。司馬懿指揮大軍把馬謖的軍營圍困在一座土山上,蜀軍不戰(zhàn)自亂,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頻頻失利。司馬懿兵到西城,諸葛亮臨危不懼,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第96回梗概:馬謖自縛后前來請罪,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然后又上表劉禪,自貶三級。曹休準備進攻吳國,鄱陽太守周魴到曹營詐降,以自刎、斷發(fā)之舉騙取了曹休的信任,結果曹休中計大敗。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點
思考:本文的`線索是什么?作者如何圍繞線索把錯綜復雜的矛盾組織起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這一過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捕捉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1.節(jié)選部分人物眾多,矛盾復雜。有蜀魏之間的矛盾。在蜀漢內部,有諸葛亮和馬謖、馬謖與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內部,有司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達間的矛盾。這些矛盾有的趨向激化,有的逐漸緩和。
2.圍繞這些矛盾開展的情節(jié)更加錯綜復雜。作者以蜀漢為主要方面,以諸葛亮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為線索,來組織這些情節(jié),前后反復照應,因此故事情節(jié)組織得井井有條。
3.本文以街亭的攻守作為線索。第一部分寫馬謖立狀守街亭和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馬謖“謹守”,當?shù)老抡;而馬謖卻違令拒諫,屯兵北上。第二部分寫司馬懿采取“圍山斷水”的戰(zhàn)術,奪取了街亭;諸葛亮布置退卻。第三部分主要寫因街亭失守而斬馬謖。這三部分始終不離街亭的攻守。
4.前后照應,主要集中在說明街亭的重要、“當?shù)老抡焙汀皣綌嗨边@幾個問題上。如“圍山斷水”,在第三、五、六、七、九自然段反復照應,使得文章脈絡分明,結構緊湊。
四、鑒賞
再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明確:1.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現(xiàn)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對比,用次要襯托主要是本文描寫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如將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謹慎,同馬謖的紙上談兵、狂妄自大對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確建議,襯托主要人物諸葛亮部署的正確。
2.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語言、情態(tài)表現(xiàn)人物性格。如馬謖的三次“笑曰”(①“笑”諸葛亮“多心”,②“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見”,③“大笑”司馬懿“彼若有命,不來
《失街亭》教學教案4
內容簡介:本文探討了高中課文《失街亭》中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從人物入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資料詳實,論證充分,內容全面。作者認為,正是通過對比烘托的手法,作者才展現(xiàn)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將他們塑造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關鍵詞:高中語文《失街亭》對比烘托人物塑造
《失街亭》是《三國演義》里極為重要的章節(jié),也是小說單元中很重要的一課。它有力地塑造了諸葛亮和馬謖這兩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地體現(xiàn)了《三國演義》常用對比烘托的創(chuàng)作手法的特點。在授課中,如能將這種手法細作分析,與學生一塊兒探討,將會對學生寫作文有很好的啟示和借鑒作用。筆者通過授課,與學生交流,認為《失街亭》的對比烘托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馬謖地急切地想建功與諸葛亮的小心謹慎作對比。
探子來報諸葛亮,說司馬懿帶兵急行,八天即到新城,孟達被殺,張合也引兵出關,阻擋蜀軍,這說明敵人來勢洶洶,其大將十分厲害,形勢緊急,不可小視。諸葛亮針對這個情況,進行了周密地策劃,反復地說明了街亭地重要性,指出那里是蜀軍的咽喉之地,丟了它,等于全軍完蛋了;并且讓馬謖寫下軍令狀,讓他思想上警醒,不要麻痹輕敵,而且還讓素來謹慎小心地王平協(xié)助馬謖;還有就是對安宮扎寨之法和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都作了詳細地安排。這一切,都表現(xiàn)了諸葛亮作戰(zhàn)小心,安排周密,用人謹慎的性格特點。而作為對比地另一面的馬謖呢,卻急切地想建功立業(yè),諸葛亮問誰敢?guī)Пユ?zhèn)守街亭,話音未落,別人都還在沉思默想,馬謖就半路殺了出來,大聲地說道“某愿往”,可見他為了立功,并沒有想到街亭如何地難守,魏軍大將如何地勇猛,通過對比,顯出了他莽撞的性格特點。
二、用王平的沉穩(wěn)冷靜來與馬謖自大狂傲作對比。
到了街亭這個地方,本應該詳細地查看地形,排兵布陣,而馬謖來卻帶著王平“看了地勢”,僅僅是“地勢”,就發(fā)表了一番自大輕敵地言論,不把諸葛亮放在眼里,說什么丞相過于小心,小小地街亭,不必興師動眾,勞累安排;并且炫耀自己,說諸葛亮一切重要的軍事謀略都要向自己請教,自己謀略超人;又憑著自己的“飽讀兵書”,引經據典,賣弄學問,說什么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什么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自己山上安營,一旦魏兵來到,士兵無路可逃,就可以勇猛地沖殺下去,將魏兵殺得個片甲不留,一幅孔夫子迂腐的形象,全身都冒著“死讀書”的酸臭氣;而且在分派士兵的時候,他還說等自己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王平不能分得功勞,自以為打敗魏兵不廢吹灰之力,輕敵的模樣顯得幼稚可笑。而作為對比面的王平呢,卻顯出冷靜沉穩(wěn)的一面。諸葛亮在他們出發(fā)之時,安排他們在當?shù)老抡。到了街亭,查看過地形后,王平便全力堅持這一意見,反復地勸說馬謖聽從安排,不搞“創(chuàng)新”,萬事小心為妥,不得違背丞相之意。在馬謖一意孤行地情況下,他還帶領五千兵離山十里下寨,以作補救,并且星夜差人去稟告孔明,詳細地說明了安營情況,備極小心。
三、用司馬懿的`小心謹慎與馬謖自大輕敵作對比。
司馬懿是個智謀之人,早就料到諸葛亮可能要先去鎮(zhèn)守街亭,本來打的主意是按兵不動,所以當他的次子司馬昭回來稟報,說街亭有人駐守后,他便只有感嘆贊揚諸葛亮的份了,稱道諸葛亮是神人下凡,自己不如諸葛亮;當兒子笑著說街亭易取后,他猶自不敢相信,說“汝安敢出此大言”,指斥兒子不該說大話;聽完兒子的一番解釋后,他大喜過望,但還認為這是天賜良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為了去攻街亭,作到萬無一失,他親自帶兵去查看地形,先是更換了不容易暴露自己的衣服,然后帶看一百多騎兵保護身家性命,在查看地形時,他像法醫(yī)解剖一樣,看到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先是冒著生命危險“直至山下”,再是不怕浪費時間“周圍巡哨了一遍”最后才高高興興地回去了。這一切,都說明了司馬懿這個人不敢輕敵,做事小心,面對諸葛亮的大軍,他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而作為對立面的馬謖呢,明知司馬懿來到了山下,卻不發(fā)一槍一彈,任他觀察得仔仔細細,明明白白,而且還口出狂言,說司馬懿如果想活命,就不會來圍山,倒像是讓司馬懿來圍山進攻自己一樣?磥恚R謖不是在真刀真槍地打仗,而想是在演習一般。如此代估敵人,輕視敵人,失敗也就成了注定的命運了。
四、用諸葛亮的看似慌張與他遇事鎮(zhèn)定來作對比。
街亭失守了,消息報到諸葛亮處,讓他極為吃驚。小說中寫王平的圖本送到后,諸葛亮趕快喚入,迫不及待地就放文書的桌子上看了起來,結果是拍案大驚,顯出是十分慌張,讓人以為大禍臨頭的樣子,說了句“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坑陷”二字,好像是說完蛋了一樣,結果肯定是全軍覆沒。等他將安營之法一一地告訴楊儀,想讓他去挽救敗局時,傳來消息說街亭、列柳城全部都被敵人占領了,孔明聽了后如大禍臨頭,仿佛到了地獄里一樣,“跌足長嘆”,說“大事去矣!”這“跌足”意思是跺腳,想一下諸葛亮的一直以來的偉大形象,在草船借箭的時候,在舌戰(zhàn)群儒的時候,在兵臨城下的時候,哪次不是“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地從容自若,游刃有余,現(xiàn)在,竟然也有了跺腳之時。這一“跺腳”不禁讓讀者想到,蜀軍已經無路可走,只剩一條死地了。后文呢,則正好相反,寫了諸葛亮的一大段安排,表現(xiàn)了他的從容對敵,章法不亂。他安排關興、張苞去虛張聲勢,嚇退追兵,仍然巧施計謀;讓張翼去修理劍閣,令交通無阻,為撤退作好地準備;密傳號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不驚動魏兵;讓馬岱、姜維斷后,為撤退贏得寶貴的時間;并且還差心腹人,通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軍民皆入漢中,保存實力,看得長遠;又遣心腹人搬取大將姜維的老母親,送入漢中,不留下人質,不讓司馬懿挾母親以令姜維,事無巨細,考慮周全。在這一細節(jié)中,作者先寫“大難臨頭”,再寫從容不迫,在對比中說明了諸葛亮非等閑之輩,有超人之處。
五、用重獎趙云與嚴懲馬謖作對比。
趙云逃了回來,雖然說是打了敗仗,但沒有一個士兵傷亡,也沒有一馬死去,而且輜重等東西,毫無遺失,為了鼓勵士氣,諸葛亮重賞了趙云。諸葛亮先是知道趙云勝利完成任務后大喜過望,親自帶著眾位大將出帳相迎,好象接待外國元首一樣;接著急忙扶起趙云,“執(zhí)手而言”,“執(zhí)手”,就是攜著手,一般是很親密地人才有如此舉動,現(xiàn)在,諸葛亮“執(zhí)”趙云之手,說明他認為趙云確實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不可缺少;對于趙云的出人之處,諸葛亮并沒有直接道出,而是故設關子,問眾人原因,讓眾人知道趙云“獨自斷后,斬將立功”,實際是樹立榜樣;對趙云地評價,諸葛亮只有三個字,“真將軍也!”,將趙云推到稱贊的頂點;對趙云不僅有精神地贊揚,還有物質獎勵,而且還包括其士兵,文章寫諸葛亮取“五十斤”以贈趙云,又取絹“一萬匹”賞士兵,這在打了敗仗的情況下是很少見的待遇。而對馬謖呢,作者卻寫諸葛亮對他嚴加懲處,其中一些神態(tài)的描寫極其形象,如“變色”,就是變了臉色,以前,諸葛亮把馬謖當成兄弟一樣,現(xiàn)在卻是“大義滅親”;“叱左右推出斬之”,“叱”,大聲地喝道,執(zhí)法嚴明,說“斬”就“斬”,絕不手下留情;蔣琬勸說諸葛亮不要殺了“智謀之臣”,諸葛亮雖也知道現(xiàn)在自己人才難找,殺了可惜,但他還是抬出孫武,議論一番,流著淚將馬謖給殺了,可說是秉公辦事,為正軍法。小說中,作者對獎懲都詳細敘述,無非是為了表現(xiàn)諸葛亮賞罰分明的性格特點。
《失街亭》短短地一篇小說,運用對比就這樣的明顯,這樣的精到,恰當?shù)卣宫F(xiàn)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將他們塑造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作者真乃“大家風范”也。
【《失街亭》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失街亭》教學教案01-23
《失街亭》教案03-18
教學的教案11-26
教學教案12-08
護理教學教案07-24
秋游教學教案09-29
《賽馬》教學教案11-26
《村居》教學教案01-07
《豐碑》教學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