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交通工具的不同類型及其功能。
2、通過比較、討論及分類活動,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并初步認識相應的漢字“水中、地面、天空”。
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活動,進一步產(chǎn)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人手一把剪刀。(故事:實物圖片人手一套:汽車、快艇、自行車、飛機、火箭、木筏、輪船)漢字卡片(水中、地面、天空)。
活動過程
1、師生閱讀幼兒用書,講述故事《胡蘿卜火箭》。
2、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上的實物圖片,然后分小組討論,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異同點。
師:請小朋友看看圖上有哪些交通工具?它們有什么用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觀點,大方地講給全班幼兒聽。
4、教師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異同點,并啟發(fā)幼兒認讀相應的漢字。
5、游戲:“給圖片找家”
◎教師在黑板上寫上漢字:“水中、地面、天空”請個別和全體幼兒讀一讀。
◎請幼兒用剪刀將幼兒用書上的交通工具圖片漢字,剪成一張張的小卡片。
◎引導幼兒按照交通工具行駛的地點對它們進行分類。啟發(fā)幼兒將交通工具圖分放在相應的漢字下面,幫助圖片找到自己漢字的家,將漢字卡和實物圖片卡進行分類擺放。在全班幼兒操作的同時,可請一幼兒在黑板上擺放。全班幼兒一起檢查擺放的結(jié)果。
6、游戲活動:“我是××地方的'交通工具!
教師請幼兒任意拿一張圖片在手中,教師出示一張漢字卡片。幼兒根據(jù)漢字內(nèi)容作出相應的反應。
例如:教師出示“水中”漢字,就請手中拿水上交通工具的小朋友邊模仿此項交通工具的動作邊走到前面來,并大聲的說:“我是輪船,我是水上交通工具。”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杯蓋是生活的必備用品,對了解和探索它的用途有興趣。
2、懂得愛惜生活用品。
活動準備:各種有蓋子的杯子、一只無蓋的杯子。
活動重點:知道杯蓋的用途。
活動難點:知道每個杯子都有和它配套的蓋子。
活動過程:
1、喝牛奶導入:
—“這里有一大罐牛奶想給小朋友們喝,但倒在哪里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辦法。
出示各種有蓋子、的杯子,幼兒人手一只,自己打開蓋子,教師倒牛奶給幼兒喝。
2、觀察有蓋杯子:
—“你們的杯子都有一個蓋子,這些蓋子開啟的方法是否一樣?”
看一看自己的杯子,把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幼兒觀察、擺弄杯子和杯蓋,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你們的杯子都有蓋子。打開蓋子就可以喝杯子里的東西了,有的杯子的蓋子要轉(zhuǎn)一轉(zhuǎn),有的蓋子要用手扳一下。
1、蓋子的用途:
出示無蓋杯子:
—“我這里也有一只杯子,和你們的一樣嗎?為什么杯子要有蓋子?”
幼兒交流經(jīng)驗。
實驗:教師將溫熱水分別倒進有蓋和無蓋的杯子里。
猜猜看,杯子里的水會不會一樣熱?
讓幼兒喝一喝這兩只杯子里的水,比較一下。(有蓋的杯子里的水熱,無蓋的杯子里的水冷了)
—“為什么有蓋的杯子里水是熱的?”
小結(jié):杯子上的蓋子可以隔斷空氣,杯子里的熱氣不容易散發(fā);杯子有蓋還可以擋灰塵;這些杯子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瓷的,它們很容易碎,要輕拿輕放。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
2、 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jīng)驗。
3、 提高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幾何圖形紙板、吸管、記號筆,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一、 以介紹材料導入活動,引發(fā)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娃娃,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二、 幼兒初步探究圓形頂紙板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點能頂起來。
1、 提出問題,幼兒猜想。
教師:“如果用吸管頂圓形紙片,你們猜猜能頂起來嗎?”
2、 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教師:“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根吸管和圓形紙片,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吸管怎樣能頂起圓形紙片?”
教師:“你們看,圓形紙片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一個點上都試一試,能頂起來的那個點用圈圈出來,做個記號,試好了,請你們寫上自己的號數(shù)!
3、 幼兒操作探究圓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 結(jié)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過程與結(jié)果。
師: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吸管能將圓形紙片頂起來嗎?吸管頂在那個點上圓形紙片能頂起來?還有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guān)平衡的經(jīng)驗。
師:原來,在圓形紙片上只有一個地方能把圓形頂起來,而且這個地方就在紙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 遷移經(jīng)驗,幼兒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頂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fā)現(xiàn)紙板只有一個中心點能頂起來。
1、 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猜想。
2、 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紙片能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
3、 幼兒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 結(jié)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5、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guān)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jīng)驗。
四、 出示不規(guī)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fā)延伸活動探究。
師:剛才小朋友都試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知道他們都有一個點能頂起來,那這個圖形能頂起來嗎?請你回班試試吧!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qū)中,投放幾何圖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繼續(xù)探究頂紙板。
2、在后續(xù)活動中,繼續(xù)探究頂紙板物體面的大小與頂紙板的關(guān)系。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餅干屑、糖、調(diào)味品、飯粒等
2、記錄用的紙、筆、
3、螞蟻的課件、黑紙、瓶
活動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tài)并記錄
1、觀察什么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干什么?
2、記錄各自的發(fā)現(xiàn)。
三、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1、交流各自發(fā)現(xiàn)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三、觀看課件后了解,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四、延伸活動: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只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然后用黑紙將瓶包住,數(shù)天后觀察土里的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shè)計意圖:
科學探索活動是幼兒園的典型活動,本次活動有兩大亮點:第一,選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隨手可取、隨處可見的材料,通過連接讓孩子找到一些連接的方法;第二,是探索連接各種方法之外,還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這樣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和信念,這將伴隨著孩子經(jīng)歷小學、以后人生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
活動目標:
1.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根據(jù)問題探索連接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jù)問題探索連接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活動準備:
1.插塑積木、繩子、毛線、吸管、紙、橡皮筋等。
2.用于板書的紙和筆、問號貼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穩(wěn)定幼兒情緒:《心手相連》。
2.游戲:《連連看》,引入連接的探索。
二、基本部分:
1.提出問題。
今天,看你們玩得那么開心。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也想玩連連看,你能把它們連起來嗎?
2.嘗試把準備的各種材料連接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通過嘗試積累連接的經(jīng)驗,探索連接的方法)
。1)幼兒操作的時候觀察孩子操作過程,及時用準確地詞語概括出孩子連接的方法。
。2)總結(jié)孩子的探索。
3.出示問號,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
4.嘗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材料上引發(fā)出活動的挑戰(zhàn)性)
(1)教師:你能試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嗎?
。2)總結(jié)孩子的連接方法。
三、結(jié)束部分:
科學態(tài)度的'提升。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給幼兒提供感性經(jīng)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
1.在操作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
2.在制作“三腳架”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重點及難點:
通過操作和記錄,發(fā)現(xiàn)、總結(jié)“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穩(wěn)穩(wěn)地支撐起物體” 的科學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學具:棒子有PPR管、筷子、鉛筆、吸管;球類有乒乓球、海洋球、丁丁球、玻璃球;線有金絲線、牛筋、毛茛、松緊帶等。
2.教具:大記錄紙一張、PPT。幼兒記錄用的鉛筆和記錄紙。
3.音樂、字卡“三腳架”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 用幾根彩棒能把橡皮泥頂起來
1.師:“今天葉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兩樣東西,是什么?”(彩棒和橡皮泥)
2.教師頂球,激發(fā)幼兒興趣。“我想把彩球頂起來,怎么都不行。請小朋友來幫幫忙好嗎?”
3.幼兒操作記錄,教師指導。 “請小朋友分別用不同根數(shù)彩棒去試一試,看看可以用幾根彩棒將彩球牢牢的撐在桌子上,并把操作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上。(出示記錄紙)上面一行是你用了彩棒根數(shù),你覺得可以用1根彩棒可以將彩球牢牢的撐在桌子上,你就在上面寫上“1",再試一試,如果成功了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符號,可以打“∨”也可以畫笑臉。試一次,記一個,這樣小朋友就不會漏記了?纯纯梢杂脦赘拾魧⒉是蚶卫蔚膿卧谧雷由希ǚ乓魳罚
你的彩棒的根數(shù)
根
根
根
根
根
彩
泥
頂
起
來
了
幼兒實驗的結(jié)果
4.展示記錄紙
5.師:“你是用幾根彩棒把橡泥頂起來的?”分別請幼兒試一試。
( 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你是怎么橡泥頂起來的?)
二、尋找最方便最穩(wěn)固的方法三根彩棒去把球頂起來。
1.請小朋友觀察演示桌上不同將球頂起來的方法,問“小朋友真棒,用了不同的方法把球頂起來?戳诉@些方法后,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用最少根數(shù)的'是最科學、最方便的)
2.幼兒一起嘗試用三根彩棒頂起球的方法。(放音樂)
3.小結(jié):都成功了嗎?你們都用了又方便又穩(wěn)固有科學的3根彩棒把橡皮泥牢牢的撐在桌子上。其實我們只要把彩棒圍繞一個中心,然后將彩棒下面分分開,圍成一個三角形,就可以撐起東西了。人們根據(jù)這個發(fā)現(xiàn)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們覺得這樣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導幼兒為這樣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豐富,他們?yōu)榧茏尤×撕芏嗝,而且都很貼切,能與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腳架”或“三角架”的,這使得“三腳架”這個名字的出現(xiàn)也很自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
1.“我們生活中還有好多三角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PPT)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四、做一做三腳架,把各種球頂起來
1.“這些三腳架真神奇。你們想自己動手做個三腳架嗎?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棒子有PPR管、筷子、鉛筆、吸管,和金絲線、牛筋、松緊帶,想辦法做一個三腳架將乒乓球、海洋球、羊角球、丁丁球、玻璃球頂起來!薄坝行判膯幔俊
2.幼兒操作再次嘗試,教師指導。(放音樂)
“你成功了嗎?你在做三角架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
3.展示三腳架
小結(jié):“今天小朋友都自己做了三腳架,回家我們再找找用其他材料來做有用的三角架,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探索運用各種材料連接救起螞蟻“點點”的方法,并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告訴大家。
2.在玩玩、說說中體驗幫助螞蟻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立體教具:小黑和點點;
2.各種材料,如:套環(huán)、繩子、粗吸管、有彎管的吸管、塑料夾子、小樹枝、不同顏色的紐紐棒、紙片、固體膠、透明膠。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小黑和點點——激發(fā)幼兒救螞蟻“點點”的興趣
1.講述故事
教師:今天瞿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和點點》(播放音樂《花!罚
重點提問:猜猜,小黑和點點看到了什么?
小結(jié):春天真美。
2.討論用什么辦法救點點
教師:點點和小黑繼續(xù)往前爬,突然,點點怎么了?(掉到在小河中央的樹葉上了)
重點提問:小黑能不能救到點點?為什么?怎樣才能救到小點點呢?
小結(jié):長長的東西能夠救到點點。
3.認識其它可接長的材料
教師:小黑發(fā)現(xiàn)草地上還有很多材料,有些什么呢?(引導幼兒觀察草地上可以救“點點”的材料:套環(huán)、吸管、夾子、小樹枝、扭扭棒。)
重點提問:這些材料用什么方法接長也能救起我們的小點點?
小結(jié):原來好多材料都能接長救起小點點。
二、探索發(fā)現(xiàn)——運用各種材料連接救起螞蟻“點點”的方法
1.提出要求
教師:籃子里還有許多材料,請你們?nèi)ピ囈辉,想辦法把這些材料接得長長的,把小點點快快救起來哦!
2.幼兒操作(播放背景音樂《花!罚
教師巡回指導,并提醒幼兒:如果你的材料已經(jīng)接長了,那快去對點點說,點點我來救你了。
教師適時提醒:寶貝們,點點在小河中央的樹葉上快不行了,快點幫助他;如果你的材料已經(jīng)夠長,可以救到點點了,那請你坐下來休息一會,其他小朋友快點哦!
3.救起落水的點點
教師:寶貝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救點點,點點沿著它們慢慢往上爬,我們給它加加油,兩個好朋友又在一起了。點點說,謝謝你們幫我回到了好朋友的身邊。
4.共同交流,介紹自己的方法
重點提問:小黑還看到了許多短短的材料接長了,誰來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接長的?(如:吸管是怎么接長的?這樣的動作叫插,插一插,吸管接長了;夾子,夾一夾,夾子變長了)
小結(jié):你們用了插一插、夾一夾、粘一粘很多方法,把短短的材料接得長長的,救起了我們的小點點。
三、分享快樂:小黑和點點團聚了——體驗幫助螞蟻的愉快情緒
教師:點點說謝謝小1班的朋友,是你們救了我,有好朋友真好!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你們能夠想出這么多的辦法幫助我,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的美景吧。úシ鸥枨洞禾臁罚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海底世界產(chǎn)生較濃厚的興趣,體驗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的樂趣。
2、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加游戲活動。
3、在交流時,能注意傾聽他人的介紹。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有關(guān)海底世界的資料,海洋動物標本以及若干圖書。
2、準備了有關(guān)珊瑚、海水、海底動物等方面的錄像帶
3、海馬、海藻圖片各一張,海底背景圖三幅,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奇妙的海底世界》,邊看邊談論:
剛才小朋友觀看了海底世界,看到了海底有好多的動植物。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你把看到的和你知道的海底動植物的名稱說出來。
二、搶答游戲
1、把幼兒分成海馬隊和海藻隊,說出一種海里的動植物得一顆星。
2、教師將幼兒說出的海底動植物圖片貼到黑板上。
3、表揚得星數(shù)多的一組。
三、分類游戲
請幼兒將出示的海底動植物圖片進行分類,找對一個獲得一顆星,錯一個扣一顆星。
1、出示兩幅海底背景圖
2、海馬隊找海底的動物,海藻隊找海底的植物,分別將尋找到的圖片貼到相應的背景圖上。
3、兩隊交換檢查分類情況,對有疑惑的動植物教師進行重點講解。
4、教師小結(jié)
5、表揚得星數(shù)多的一組。
四、海底知識大比拼
1、組內(nèi)幼兒輪流、輕聲地交流;要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說說海底動植物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注意傾聽他人的介紹。
2、小組交流結(jié)束后,各組推選代表講述。小代表們講述時,教師用投影儀在一旁給予協(xié)助。
海馬:海馬不是馬而是魚,能直立游泳,海馬是海馬爸爸生的。
海蟄:海蟄學名水母, 可供人們食用,其營養(yǎng)豐富,美味爽口。
章魚:章魚不是魚,是一種軟體動物,有8條觸腕,可以噴墨,章魚媽媽產(chǎn)的卵是長長的,卵產(chǎn)下后章魚媽媽就死去。
3、介紹一種獲得一顆星。
4、統(tǒng)計獲星情況,給獲勝組發(fā)獎。
五、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運用橡皮泥捏各種海底的動植物,并在活動室中辦海底世界的展覽會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反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師富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中,孩子們將前一段時間探索出來的知識全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在觀看電視時又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當孩子們的小手如森林般舉起時,我才感到這才是孩子們自主的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shè)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嗅覺感官經(jīng)驗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好聞與不好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里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通過這次探索活動“氣味瓶”,旨在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jīng)驗的機會,讓幼兒了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鼻子聞物體的氣味,發(fā)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要愛護自己的鼻子。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盡可能的提供有各種氣味的物品。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對氣味的感知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嗎?”(呼吸、聞氣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東西,應該怎么辦呢?”(看或聞)
2.引導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氣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們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嗎?”
。2)請小朋友打開瓶蓋,聞一聞瓶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聞好一個蓋好,再換其它的瓶子聞,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聞到了哪些氣味?
。3)幼兒交流自己剛才聞到了什么氣味。
。4)老師請每組一個小朋友找出醋的氣味?(或其它氣味)的瓶子,看誰先聞出來。
3.引導幼兒討論、擴展經(jīng)驗。
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別的地方還聞到過什么氣味?請你告訴大家。
你最喜歡聞什么氣味?不喜歡聞什么氣味?為什么?幼兒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jié):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4.總結(jié)
討論怎樣保護鼻子啟發(fā)幼兒回憶以往碰傷鼻子或感冒的 感覺,進行討論,談談保護鼻子的方法。
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還可以聞到很多的氣味,所以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異物塞入鼻孔,活動時注意不撞擊鼻子,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zhì)等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的廚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氣味瓶”,讓幼兒辨別各種氣味,并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稱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輕重與許多因素有關(guān)。
活動準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兒數(shù)學用書《輕與重》。
活動重點:學習分辨物體重量的輕與重。難點:幼兒動手操作測量物體的輕與重。
活動過程:
1、積累有關(guān)物體輕重的感性經(jīng)驗:請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比較物體的輕重。-----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種物品哪個重哪個輕?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請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驗證。
3、選擇體積相同質(zhì)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輕重與質(zhì)地有關(guān):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請幼兒做幼兒用書《輕與重》中的練習。延伸活動: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比比誰重誰輕。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4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4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3-16
關(guān)于科學活動教案12-14
科學類活動教案04-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05
【精】科學活動教案03-23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