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早期應用加巴噴丁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效果
臨近畢業(yè),很多大學生最憂愁的就是畢業(yè)設計和畢業(yè)論文了,畢業(yè)論文應該怎么寫呢?好了,小編送福利的時間到了,下面是給大家?guī)淼闹嗅t(yī)學畢業(yè)論文,歡迎廣大畢業(yè)生們閱讀參考!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應用加巴噴丁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選取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皮膚科門診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診的年齡≥60歲、視覺模擬(VAS)評分>4分的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常規(guī)予更昔洛韋抗病毒和甲鈷胺營養(yǎng)神經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加巴噴丁,評價連續(xù)用藥1、2、4周后疼痛的緩解情況及不良反應。 結果 治療1周后,治療組VAS評分[(5.53±0.21)分]較對照組[(6.92±0.23)分]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神經痛有效率(90.0%)高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4周后,治療組VAS評分[(2.20±0.1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3.41±0.2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神經痛有效率(100.0%)高于對照組(9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組治療帶狀皰疹的疼痛緩解時間、疼痛緩解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但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結論 早期應用加巴噴丁對老年帶狀皰疹的神經痛有顯著緩解作用,可能會降低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生率,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具有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 加巴噴丁;神經痛;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作為皮膚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對老年患者而言,該病導致的神經痛較重,時間較長,且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有研究認為,PHN的發(fā)生與年齡和急性期的疼痛程度相關,此外還與患者的機體以及社會因素相關[1]。因此,治療老年性帶狀皰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減輕急性期神經痛和預防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生,這也是臨床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新型抗癲癇藥物加巴噴丁被認為是治療PHN的一種有效的藥物,多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治療。早期應用加巴噴丁治療老年帶狀皰疹是否可以有效緩解急性期神經痛,是否可以有效降低PHN的發(fā)生,國內文獻報道較少。筆者選取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60歲并有顯著神經痛的帶狀皰疹病毒急性感染患者80例,在常規(guī)抗病毒治療基礎上,早期加用加巴噴丁口服,探討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皮膚科門診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診的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治療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為(67.32±18.18)歲,平均病程為(3.22±1.77)d,視覺模擬(VAS)評分為(7.83±0.22)分;對照組:男24,女16例,平均年齡為(64.32±17.76)歲,平均病程為(3.53±1.37)d,VAS評分為(7.70±0.19)分;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60歲,病程1~5 d;②有帶狀皰疹的典型皮損和神經痛(VAS評分>3分);③就診前未使用過任何抗病毒藥物。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等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者,患有系統(tǒng)性疾病、腫瘤者;②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或全身衰竭者;③對更昔洛韋、加巴噴丁和甲鈷胺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1周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的基礎治療:更昔洛韋注射液(安徽衛(wèi)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041)0.25 g靜滴,1次/d;甲鈷胺(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12)0.5 mg口服,3次/d。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加巴噴丁膠囊(徐州恩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068)口服,劑量自300 mg/d(晚上1次)起,第2天600 mg(中午、晚上各1次),第3天900 mg(早晨、中午、晚上各1次)。第4天開始根據患者服藥后疼痛的緩解程度,每2~3天調整1次劑量,直至疼痛得到顯著緩解,然后以此劑量維持,療程4周,最大劑量可增至3600 mg/d,3次/d。期間,如果出現不耐受的不良反應立即中止治療。治療組中36例患者1周內維持鎮(zhèn)痛劑量增為1800 mg,4例患者1周內維持鎮(zhèn)痛劑量為1200 mg。
1.4 鎮(zhèn)痛效果判定標準
治療前和治療后疼痛強度的變化按照國際通用的VAS判斷。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疼痛明顯,睡眠受影響);7~9分:重度疼痛(疼痛劇烈,被動體位、難以入睡);10分為劇痛(想象中的極度疼痛)。治療第1、2、4周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鎮(zhèn)痛效果判定,顯效:VAS評分下降≥3分;有效:1分≤VAS評分下降<3分,;無效:VAS評分無下降或下降<1分?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1、2、4周治療組VAS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神經痛效果比較
治療1周后,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4周后,治療組治療全部有效,疼痛均有明顯緩解,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說明治療組治療神經痛顯效快,有效率高。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組中有13例出現頭暈,4例出現嗜睡、1例出現惡心嘔吐,不良反應多見于開始用藥1~3 d內,一般為輕度或一過性,經解釋溝通后能耐受者繼續(xù)服用,未作特殊處理。治療觀察期間,無患者退出,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其他系統(tǒng)損害。對照組僅有3例出現頭暈,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討論
帶狀皰疹神經痛表現常由脊髓后索受累、神經炎癥或壞死所致[2],可以發(fā)生在皮損出現之前,皮損出現之時,以及在皮損消退之后1個月甚至數年。目前國際上公認的PHN定義為發(fā)生帶狀皰疹后1個月仍有神經疼痛或復發(fā)性疼痛的病理神經痛疾病[2],而老年人是PHN的高發(fā)人群。多項研究表明,年齡是帶狀皰疹發(fā)病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這可能和人體逐漸衰退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機體初次感染VZV誘發(fā)水痘后,產生的抗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直至消失。尤其老年患者,其免疫機能下降,清除病毒、神經修復的能力減弱,因此得PHN的概率增大[3]。有文獻統(tǒng)計[4],一旦轉化成PHN,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減輕50%的疼痛,治療的難度將大大提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早期應用加巴噴丁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效果】相關文章:
中醫(yī)手法整復并夾板外固定治療巴爾通骨折效果探究10-26
老年抑郁治療方法10-06
糖尿病早期治療最佳方案06-05
針刺拔罐配合藥物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分析10-06
微波治療宮頸糜爛的臨床效果分析10-05
糖尿病早期治療最佳方案6篇06-26
分析老年性白內障手術護理配合對治療效果與生存質量的影響論文10-08
中醫(yī)治療結腸炎的效果分析的論文10-10
分析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影響論文10-08
PICC護理應用效果研究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