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中醫(yī)學畢業(yè)論文

淺述《傷寒論》中的治未病思想

時間:2022-10-08 03:30:28 中醫(yī)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述《傷寒論》中的治未病思想

  畢業(yè)論文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一件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醫(yī)學畢業(yè)論文范文,歡迎閱讀與參考!

  摘要:“治未病”是我國醫(yī)學理論體系中一種重要的預防疾病的思想,最早提出于《黃帝內經》,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醫(y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對《內經》中的未病思想進行了繼承和發(fā)揮,將“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貫穿于《傷寒論》的始終。當今社會,隨著人們對于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治未病”思想得到越來越多臨床工作者的重視,F(xiàn)將《傷寒論》治未病思想簡述如下。

  關鍵詞:傷寒論;治未病;張仲景

  1.“治未病”理論的基本含義

  “治未病”的概念為防止疾病復發(fā)、惡化,事先采取預防措施來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即治未顯之癥,促進已病向愈,防止未病顯露。未病一詞可有兩層涵義:無病和潛而未發(fā)。宋為民等提出,得到公認的“未病”基本形態(tài)有四種,即健康未病態(tài)、潛病未病態(tài)、前病未病態(tài)、傳變未病態(tài)。“治未病”理論可從五個方面來體現(xiàn):即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傳變、未盛防盛、已盛防逆。

  2.“治未病”理論的體現(xiàn)

  2.1 未病先防

  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首條便引“上工治未病”之觀點,足見其對于未病先防觀點的重視。《傷寒論》提出了六經辨證論治體系,闡述了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即“外邪”與“正氣”的關系。而“未病先防”,即在人未發(fā)病之前,提高人體正氣,使得邪氣無法侵襲人體,從而防止疾病的發(fā)生,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內經》),“若人能養(yǎng)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由此可見,在“未病先防”方面,《傷寒論》繼承并發(fā)展了《內經》的思想。那如何提高人體正氣,防止病邪呢?《傷寒論》從各個方面加以敘述,飲食上“服食節(jié)其冷熱苦酸辛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房事上“房室勿令竭乏”。若得病,“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y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通過“養(yǎng)”、“慎”來防止未病顯露。

  2.2 已病早治

  作為防止疾病傳、變的一種有效手段,仲景十分倡導“已病早治”。在《傷寒論》中,“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凡人有疾,不時即治,隱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兒女子,益以滋甚,時氣不和,便當早言,尋其邪由。及其腠理,以時治之,罕有不愈者;既巳讨瑪等漳苏f,邪氣人藏,則難可制。此為家有患,備慮之要。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若或差遲,病即傳變,雖欲除治,必難為力”,從此可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在疾病初發(fā),邪位淺表時,及時診斷,把握病機,可將損害降至最小!秱摗分校\斷外感熱病時,“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把握疾病特征性變化,從而可用小柴胡湯,驅除表邪,防止病情惡化。已病早治作為一種積極的診治方法,可把握病機,牢牢控制疾病發(fā)展。

  2.3 既病防傳變

  在《傷寒論》六經辨證體系中無不貫穿著已病防傳變的思想,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傳變規(guī)律及相應的治療方法,傳變規(guī)律中,包含越經傳、循經傳、表里傳等等!秱摗分,若病在太陽,需防止病邪內傳入他經,可用柴胡、白虎、四逆等方法;若病在太陰,則“當竭之,宜服四逆輩”。“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則是用小柴胡湯治療處于陽明和太陰之間的少陽病,體現(xiàn)了“既病防傳變”的原則。

  2.4 未盛防盛

  在《傷寒論》中,“未盛防盛”是在特殊情況下防止病情轉盛的一種治療措施,即病情發(fā)展迅速,即將顯露危象。“發(fā)汗不解,腹?jié)M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是腑實已成,而微露津傷之象,若不乘此急下,勢必燥熱燔灼,燎原莫制。從而體現(xiàn)了“急下之證固多兇險,而急下之法則不必將病情兇險而后用之”。

  2.5 已盛防逆

  《傷寒論》中,“已盛防逆”表示疾病已處于危重狀態(tài),用來防止病情逆轉至危急生命的防治措施。如病入少陰、厥陰,陽衰陰盛之象畢露。病情極易突變而陷入陽亡陰竭之危險境地。此時防逆,至關重要。

  3.結 語

  當今社會人們對健康的需求的不斷體高,“治未病”得到越來越多臨床工作者的關注。從目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食品藥品等方面的監(jiān)督,國家對甲流、手足口病的防治及疾病控制均可看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等思想已成為大勢所趨。張仲景在《傷寒論》提出的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起居習慣,對當今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們來說,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華,張雪亮.試論《金匱要略》對《內經》“治未病”思想的發(fā)展[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8,14(3):166—167.

  2. 宋為民。羅金才.未病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38

  3. 朱汀,李越.《傷寒論>急癥治法特點[M].河南中醫(yī),2002,22(3):12.

【淺述《傷寒論》中的治未病思想】相關文章:

治未病工作計劃07-11

中醫(yī)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干預中的應用研究10-26

治思想心得體會04-24

由《傷寒論》的臨床應用淺談中醫(yī)學辯證論治論文10-08

避孕藥能治什么病10-26

治未病科副主任醫(yī)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精選20篇)12-27

淺述中學音樂教育的研究性學習10-26

探討體質辨識在中醫(yī)學治未病中的作用及意義論文10-08

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方案范文10-12

淺述行政管理人員的不良工作習慣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