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怎樣辦好家長學校
摘要:家長學校到底要怎么辦,在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中我們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并言傳身教。首先是公民基本教育,包括遵紀守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生活習慣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其次是生活能力教育,再次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哪些。最終,我們作為家長要掌握教育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 家長學校 辦好 公民基本教育 生活能力教育 家庭教育方式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一代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初沒有孟母斷機杼、沒有孟母三 遷就不會有盂軻后來的造詣,F在的學生家長望子成才心切,為了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 光耀門楣,一些家長不顧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程度和興趣需要,違背孩子的意愿,一味偏重對孩子進行知識灌輸。無限制地加大學習壓力,放學回家除吃飯睡覺就是學習。在生活管理上,有的家長過分嬌慣。筆者從一家刊物上獲悉,目前我國有獨生子女的三口之家中,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僅孩子的花銷(包括生活支出)就占全家總支出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這些花銷有的用在買零食、買玩具、穿名牌服裝、買高檔補品、買高檔樂器、上輔導班及娛樂花銷、買學習用品、上學交學費等,其中的二分之一屬不必要的奢侈花銷。有的家長對孩子放任、不加管理,說什么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不成才的咋管也白費力,有的家長這星期送孩子進舞蹈班學舞蹈,下星期又讓孩子學鋼琴,隔段時間又把孩子送到繪畫輔導班去培養(yǎng)畫家。弄得十幾歲的孩子筋疲力盡。這些現象說明家長有渴求孩子成才的強烈愿望,但他們缺少正確的教育目標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往往南轅北轍,欲速不達。
近些年來,一些中小學紛紛辦起了家長學校,但由于辦家長學校的目的單純,沒有完善的教學計劃、沒有為家長提供科學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往往是把家長召集來。先是通報學生紀律、學習情況,宣傳學校規(guī)章制度,用指責的口吻對學習差、紀律差的學生的家長提出要求,有時責怪家長管理和教育不夠。甚至還讓家長簽保證書,保證孩子不打仗不逃學。在限定時間內把成績趕上來。有時把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與學習差、紀律差的學生名字同時點出來,意在通過好、差并提形成對比,對家長給以鼓勵、激勵,弄得一些家長很尷尬。這樣做法卻使一些學生怕家長去學校,家長也真的對去學校感到為難。結果辦家長學校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當然也有的家長學校辦得較好,筆者所舉不在此列。
家長學校到底怎么辦,講什么?各地學校也各有各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辦好家長學校首先要指導家長掌握家庭教育內容。
一、公民基本教育
(一)遵紀守法教育。家長要教育子女知道什么是違法的行為,告訴孩子起碼的知識。使他們知道偷、搶、騙、打人、販毒等侵犯國家、集體、他人利益的行為都是犯法的.犯法要受到法律懲處的。黨政機關團體及各部門所制定的一度守則是紀律,單位下屬人員必須遵守,違背要受處分。學校制定學生守則、行為規(guī)范等也是紀律,學生必須遵守,違背也要受到處分的。遵紀守法是無條件的.任何人任何情況下都要遵守。只有每個人都遵守法律和各種制度,國家才會安定,杜會各部門才會有好的工作秩序。
(二)思想道德教育。家長要教育子女愛國、愛黨、家家、愛父母、樹立“無國就無家”的信念。作為社會公民,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當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受到損害時要不惜一切去保護。教育子女養(yǎng)成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敬老愛幼、孝敬父母等傳統(tǒng)美德,在家聽父母、長輩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不做妨礙別人的事,與同學、與鄰里和睦友善等。
(三)生活習慣教育。教育孩子講衛(wèi)生、鍛煉身體,大事跟父母請示,外出告訴家人.謙虛謹慎,勤學好問,熱愛勞動,不損害東西,生活節(jié)儉,不與人攀比等。
(四)文明禮貌教育。家長要教育子女講文明懂禮貌。進別人屋要敲門,允許后方可進,見熟悉的長輩要行禮或問好。客人來了要迎接,用飯時有父母在自己不要上前.到外做客用餐時不要專揀自己愛吃的吃,別人給夾菜要說聲“謝謝”,別人給東西沒經父母允許不要接.如推辭不過而接受時必須道謝,幾人同走長輩先行,說話要看著對方,不能東張西望。在家里不要因為沒滿足自己需要而難為父母,更不能因為自家條件不如人家而責怪父母無能;在學校聽老師的話。請教問題需要進辦公室時,注意敲門,退出時要說聲“謝謝”或行禮,悄悄走出,隨手帶門,課堂不要搶話,要發(fā)言先舉手,允許后方可發(fā)言。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尊重別人,不起外號,不拿別人生理缺陷開玩笑,與人交往注意禮貌用語等。
二、生活能力教育
(一)培養(yǎng)自己動手的習慣。家長要放開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干力所能及的活,不怕臟不怕累。并能掌握一些勞動技能,如洗衣刷鞋、做飯做菜、買東西、交電費等。還應注意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培養(yǎng)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yǎng)孩子探求科學知識的能力,愿學習、會學習。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克服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毛病。在學習上養(yǎng)成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不驕不餒,克難求進。
(三)培養(yǎng)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注意生活飲食、學習衛(wèi)生,克服不良的生活、飲食、學習習慣,自覺地鍛煉身體。
(四)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孩子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良好的個性,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
力和承受能力。
(五)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能識別美丑、好壞、善惡。自覺抵制精神污染和思想侵蝕,不為煙、灑、賭、毒和不良習氣所動,平時堅持用中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來規(guī)范自已的行為。
三、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有其鮮明特點。父母與子女有親情關系。子女對父母的信賴感
強;孩子從小到大基本上都生活在父母身邊,即使成家立業(yè),有時辦事也要征求父母意見,決定著家庭教育獨有的長期性特點,父母舉止言談,孩子耳濡目染,決定著家庭教育具有滲透性。家庭教育一般采取身教、言教、身教加言教和隨機教育等幾種方式。
身教。即家長辦事、處理問題要以身作則,起模范作用,讓孩子從中學。
言教。即平時父母對孩子進行的口頭教育。如對某事某人采取怎樣的對待方法等,言教方法常常是孩子對家長說出事情經過后,父母表示的態(tài)度和發(fā)表的意見。
身教言教相結合。指處理完事情后,跟孩子講為什么這樣做不那樣做的道理,使孩子從中悟出真諦、增長見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一言一行都是在進行教育,不是正面教育就是反面教育。在開辦家長學校時尤其要重視家長們的自我教育方面的指導,“己不正難以正人”。正人先正己”,就是說家長首先要加強學習,增長知識,修養(yǎng)品德。教育子女將來成為好公民,自己首先做個好公民,好學上進,自強不息,才能有說服力。家長要處理好家事,克服不良習慣對子女的影響。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每個家長都能傲到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任,施加正確的科學的教育,那么21世紀的中華民族崛起才會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2002年四平教育第八期《家庭教育的誤區(qū)》第八頁
2.2013年 課題教育研究 第八期下 《談如何在小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
3.2013年 課題教育研究 第八期下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淺談怎樣辦好家長學校】相關文章:
淺談怎樣做好幼小銜接工作10-08
淺談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學習10-11
淺談研究生論文該怎樣寫好10-08
淺談怎樣做好醫(yī)院檔案管理工作論文10-08
淺談的作文04-28
淺談餐桌禮儀10-06
淺談感恩作文09-29
淺談餐桌禮儀10-29
淺談文化隨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