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文化建筑的地域文化屬性表達論文
摘要:由于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導致城市之間出現(xiàn)了文化趨同現(xiàn)象,建筑亦是如此。要想實現(xiàn)某地建筑所具有的文化特點與風格,就必須賦予該建筑特定地域文化屬性,這樣才能實現(xiàn)地域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根據(jù)對徐州銅山區(qū)高新區(qū)綜合展示中心設計進行分析,從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地域材料、經濟技術四個方面進行論述,解決了賦予文化建筑鮮明的地域文化屬性的具體表達方法的問題。
關鍵詞:綜合展示中心;地域文化屬性;當?shù)丨h(huán)境;單體設計;地域材料;經濟技術
面對全球文化趨同,地域文化不斷消失的現(xiàn)實,設計既要保持建筑的實用與美感,又要體現(xiàn)當代文化建筑的地域文化屬性,就必須挖掘地域文化,在設計過程中加以表達,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式。下面以徐州銅山高新區(qū)為例綜合展示中心,加以說明。本地塊位于徐州銅山高新區(qū),東至河提路,西至科技路,南鄰高新區(qū)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北至北橫四路,總規(guī)劃用地面積17635.89m2,東西向長153m,南北向長118m,場地較為平緩,東側有奎河,環(huán)境幽美。經現(xiàn)場勘察,場地西南低東北高,絕對標高在32.3~34m之間,東側與奎河之間的河堤路,高出場地平均標高大約2m。基地周邊都是新建道路,已經通車,地塊西側及北側為空地,南側為已建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因該樓修建較早,當時預留的停車位數(shù)量不能滿足現(xiàn)在的停車要求,區(qū)政府想在展示中心地塊內增加一部分停車位,作為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使用。本人作為該項目主創(chuàng),全程把控項目的設計過程與進度。
1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
建筑與地域文化相融合而產生的建筑地域文化屬性,一定要與當?shù)丨h(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本場地與南側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的場地沿東側和西側為同一道路,而且南側建筑基本左右關于軸線對稱,考慮到本項目與該已建建筑的關系,現(xiàn)將本場地單體建筑基本與之關于同一軸線對稱。因東側河堤路高出場地大約兩米,可以采用局部應用臺階的方式,解決場地與河堤路的高差問題。還可以與區(qū)政府商量,把河堤路旁邊的奎河沿岸做成濱水景觀,使之與本場地綠化景觀連為一體。場地北側擬建一水池,與東側奎河相呼應,采用奎河里的鵝卵石砌底。水池里種植部分當?shù)氐乃爸参,讓人觀賞。室外硬質鋪地采用不同形式的秦磚的樣式制造,賦予歷史厚重感,水景與周邊的硬質鋪地及綠化、機動車道等融為一體,既襯托了建筑主體,也豐富場地環(huán)境。由于場地西側為城市次干道,另外三個道路為城市支路,為吸引人流,便于人員疏散,將人行主入口布置在西側。南側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想利用本地塊停車位,因本地塊不寬裕,可以借用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的地庫出入口,后期將兩個地塊地下車庫連通合用,另在地塊南北側,各設置一個機動車出入口,并在北側出入口附近設置一地庫出入口,為減少機動車出入口對西側人行出入口的影響,盡量將北側車行出入口靠近河堤路。在南北側機動車出入口之間設置一條7m寬雙向機動車道,便于行車。為滿足停車需求,盡可能將車輛停在地下車庫,以減少地面停車位,地面僅設置少量停車位,主要用于臨時停車及大巴車停車需求。另采用連廊將展示中心與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連為一體,方便實用。場地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作為城市環(huán)境的一部分,如何處理好場地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實現(xiàn)與當?shù)丨h(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是文化建筑地域文化屬性設計的關鍵。
2與人文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
徐州是著名的帝王之鄉(xiāng),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這里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其建筑單體設計可以從人文環(huán)境層面著手,賦予其鮮明的地域文化屬性。地域文化的融入并不代表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照搬照抄,要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突破,避免千篇一律、毫無內涵。形體設計:(1)設計理念的提取“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xiàn),源于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是古代先哲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徐州近年出土了不少早期留下的壁和琮,璧圓象天,琮八方象地,是方形與圓形的物件。所以,建筑形體取意“天圓地方”,將中國傳統(tǒng)哲學文化融入現(xiàn)代建筑設計理念之中,把建筑造型打造成設計重點,完善高新區(qū)城市功能意義,充分發(fā)揮展示特性,帶動銅山高新區(qū)的建設與發(fā)展。(2)形態(tài)的凝練單體造型設計中,經過反復推敲,最終確定圓形與方形的交叉重疊造型,通過形體變異、局部拉伸與凹進,形成形體變化豐富的雕塑型單體,西側是人員主要入口,且從單體北側由西向東設置一個大型室外樓梯,將人流直接引入單體二層。為避免室外樓梯方形的單調,將其與二層的接洽處進行縮短,也成為這一造型元素的收口。在休息平臺上設置了花壇,種植當?shù)馗鱾季節(jié)開花長葉的花草,不同季節(jié)給人不同的體驗,也成為展示中心的一個向外展示部分。樓梯與展示中心的接駁處是一個凹進部分,給人先揚后抑的感覺,從這里往建筑內部,是寬敞的室內展示部分,大尺度的鏤空中庭,視線可以從上看到下面的展出,中庭周邊可以布置仿古休閑座椅,可以作為人們交流的平臺。屋頂作為建筑的第五立面,為呼應天圓地方的主題,設置了圓形的鏤空構架,將屋頂設備籠蓋在下面。另設置了直升機停機坪,作為緊急疏散用。屋面部分采用屋頂花園,設置花草亭榭桌椅等,為參觀者游玩消遣之用。整個屋面方圓兼具,豐富了屋面形態(tài)。整個建筑極具雕塑感,大氣而不呆板,非常適合展示中心的功能。2.2.3細部設計的人文再現(xiàn)“天圓地方”說的是時間和空間!皥A”主要是穿孔鋁板來詮釋,而“方”主要是玻璃幕墻及陶板幕墻來表達。穿孔鋁板上粗細不同的直線的縱橫交錯,仿佛是在訴說著歷史里的刀光劍影,又或許是在述說著歷史與星空,講述著時間與空間。外立面采用不同的材質,虛實對比強烈,外觀上造成不同規(guī)則幾何圖形,讓人意猶未盡。其虛實與幾何圖形造成的室內光影,因時而不同,夜晚從建筑外表皮里透過的燈光,造成的外立面光影也不同。另外,材質顏色的對比也值得考究,圓形外立面不規(guī)則白色線形效果,與周邊深灰色陶板及白色與淺灰色玻璃幕墻形成對比,色彩豐富而不雜亂,讓人回味無窮。西側作為人行主入口,設置了寬大伸出的大雨棚,預示首層主入口的位置。為呼應天圓地方的主題,雨棚不用傳統(tǒng)做法,而是前端用鋼結構懸拉,后部支撐在兩側的柱子上,結構計算,受力合理,雨棚上面采用成片的玻璃,玻璃上雕有漢畫紋理,夜晚來臨,當雨棚上亮起燈光,這里就成為了人文展示的一個兩點。建筑作為綜合展示的載體,其本身也是一個展品,給人第一印象。所以單體建筑本身的設計,其形體、材質、色彩的選用一定要十分考究,傳統(tǒng)材料和新型材料的搭配要合理。外立面造型的表達上,主要是陶板、陶棍、玻璃幕墻、穿孔鋁板。通過對陶板的不同擺放角度,用科學計算法進行排布,使其呈現(xiàn)出不同幾何圖形的圖案,既豐富了外立面造型,也使室內空間獲得不同的光影效果。陶棍的使用,主要通過等間距排列,豐富玻璃幕墻效果,避免大面積幕墻千篇一律。玻璃幕墻通過尺寸變化、顏色變化、橫縱向構件的隱現(xiàn)來制造不同的立面效果。立面上白色的不規(guī)則線條就是用穿孔鋁板來完成,通過大小不同的圓形孔洞來表達,制造商按照這個虛實的紋理來生產。穿孔鋁板的紋理,白天從外面看起來圖形明了清晰,室內光影效果較好,到了夜晚,室內燈光透過孔隙,呈現(xiàn)的是另一番線形景象。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xiāng),漢朝出現(xiàn)的龍形圖案,使用于室外走廊吊頂,采用穿孔鋁板來表達,傳達文化氛圍.根據(jù)功能設計及流線分析,本單體要設計成一棟高層展示樓,地上五層地下一層。一二層為城市規(guī)劃展示中心,二層樓板局部鏤空;三四層為企業(yè)展示中心;五層為健身中心,局部羽毛球場地,地下一層為停車庫及設備用房。單體建筑內的功能分區(qū)明確,樓電梯組織,流線組織簡單合理,公共空間設置仿古休閑座椅,作為休息交流之用,增加人文關懷。根據(jù)不同人群設置了不同流線,使得空間組織互不干擾,動靜分離。結合徐州當?shù)亟鼛啄瓿鐾恋奈奈锛爱數(shù)氐臍v史文化,在游客流線上布置各種石雕,鑲嵌在墻上,述說這徐州發(fā)生的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在適當位置,抽象簡化利用闕的形態(tài),賦予秦磚漢瓦的造型。用不同形式的秦磚在地上鋪砌成不同的圖案,結合現(xiàn)代的規(guī)劃及企業(yè)的展示,完美詮釋了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完美結合。
3地域材料的使用
在提倡“低碳環(huán)保”、“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大環(huán)境下,文化建筑不僅要表達地域文化特性,也要表達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翱可匠陨剑克运,建筑建造過程中最好能就地取材。建筑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了解當?shù)氐慕ㄖ袌,了解當(shù)氐慕ㄖに嚒5赜虿牧喜粌H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也影響著地域文化。本項目設計中使用的陶板、陶棍、玻璃幕墻、混泥土及磚塊等都是使用當?shù)夭牧,各種石雕、磚雕、鋪磚都是就地取材。
4與經濟技術的完美結合
造型中的弧形玻璃幕墻、具有玻璃幕墻及陶板幕墻雙層表皮的幕墻的實現(xiàn),消防救援窗位置的設置、懸掛雨棚造型的設計、梁柱的大小及位置、各專業(yè)管井及管線的走向等的合理解決,是這次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這些都需要現(xiàn)代經濟技術的結合。為了更好地設計與表達,提高設計質量與工作效率,不僅需要精細化設計,還需不斷地優(yōu)化各專業(yè)圖紙,為此,我們引入BIM技術,突破傳統(tǒng)的二維表達,運用三維信息解決各專業(yè)的協(xié)調設計,為后期施工提供更加精確的技術支持。
5結束語
一個成功的具有地域文化屬性的建筑,一定要突出表現(xiàn)其地域文化屬性,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地域文化,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在文化逐漸趨同,地域文化逐漸消失的今天實現(xiàn)地域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徐州銅山高新區(qū)綜合展示中心設計的研究,重點探討了實現(xiàn)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達的方法與途徑,希望能夠給建筑設計師帶去一定的思考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劉賢成.展覽館設計風格及發(fā)展方向探究.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3).
[2]張平,戚靜,王晨云.重慶市會議展覽館道路交通一體化設計初探.公路交通技術,138~141.
[3]榮朝暉,顧愛天.圖紙之外———臨港新城規(guī)劃展覽館設計.建筑學報,2014(4):54~55.
[4]吳凡,肖藍,夏韜.深圳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的融合設計研究.建筑學報,2017,5:92~97.
[5]李天驕,李澤鋒.當代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達研究———以長春規(guī)劃展覽館設計為例.四川建材,2018,2:54~55,58.
[6]王馨玨,姚冰,卜立言.城市展覽館設計中的場所精神研究設計.2017,2:114~115.
【當代文化建筑的地域文化屬性表達論文】相關文章:
地域文化的論文(通用6篇)09-13
大學生地域文化論文(精選9篇)09-08
地域文化調查報告03-31
茶文化論文11-04
簡論文化結構10-26
文化與道德相關的論文09-26
跨文化交際論文11-03
中德餐桌禮儀文化論文10-26
中國茶文化論文11-13
文化的差異論文(精選12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