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礎化學教學實驗中心的建設與管理論文
復旦大學化學系有著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上世紀末,我們提出了“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技術要素為主線的大學化學實驗課程新體系”的改革方案。為此,1998年我們建立了基礎和綜合化學兩個教學實驗中心作為兩個階段的實驗教學基地。綜合化學教學實驗中心的建設列入了“九五”復旦大學生211工程建設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A化學教學實驗中心(簡稱“實驗中心”)建設列入了復旦大學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并在教育部世界銀行貸款高等教育發(fā)展項目的支持下,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本文介紹實驗中心的管理、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做法和成效。
1實驗中心建設主要內容
(1)調整實驗室管理體系
實驗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承擔本科基礎階段的化學實驗教學。隨著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實驗中心的服務對象從化學類各專業(yè)的學生擴展到全校理科、醫(yī)科、文科所有本科學生,并要求開設不同類型的化學實驗課程。原先按化學二級學科,即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設立的教學實驗室的建制,已明顯不適應新的需求。為此,我們以實驗技術特征為脈絡,對原有實驗室進行整合,重組了化學基本技術實驗室、合成技術實驗室和儀器技術實驗室。中心開出的實驗課程與新組建實驗室的關系如圖1所示。在同一學期內,一個實驗室可能與多門課程的實驗內容有關,而一門實驗課的不同的實驗內容可能在不同的實驗室進行。新組建的實驗室承擔各實驗課的全部教學任務,為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辦學效益提供了組織保證。
(2)調整實驗室布局及改造實驗室基礎設施
為適應新的實驗室管理體系,必須重新調整實驗室布局,以方便管理,提高水平及效益,推進教學改革。實驗中心設立在50年代建造的老化學樓內,在原來以教研室為建制設立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改造。按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以人為本、方便管理、分塊實施、穩(wěn)步到位的改建方針,經過1999-2001年3個夏季的努力,已全部完成。
①調整實驗室布局化學操作類、儀器類實驗室相對集中;高層安排通風要求較高的合成技術實驗室,人流量大的基本技術實驗則安排在一、二層樓。整個布局有利于實驗室共同設施的安裝,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為提高使用效率、改進管理提供了保證。
、谌娓慕ê吞嵘龑嶒灤髽莾、外設施分期分批投入1000多萬元,整修實驗大樓,改造了全部學生實驗室(2140m2)、實驗輔助預備室(76m2)、教師和技術管理人員辦公室(200m2),另有教室、報告廳、會議室等。更新了基礎硬件設施,形成了適合現代實驗教學的基地。其主要內容有:
a改善教學環(huán)境。重新設計了上下水、電、煤氣管道、通風、照明系統(tǒng),學生儀器實驗室按需要安裝了空調、去濕機等設施,辦公室、教室、報告廳、會議室都安裝空調,內部環(huán)境簡潔、明亮、整齊;b更新了實驗通用設備。半自動電光天平全部改用電子天平,更新水泵、油泵、烘箱、馬弗爐,鐵制品如鐵架、鐵夾、鐵臺全部改用不銹鋼制作;c理順了公共支持設施。改善了純水、冰塊供應,藥品、試劑儲存等設施,配備了超聲波清洗設備等。
d更新了實驗臺、柜。按同時能容納500名學生實驗以及常年開設80個實驗的要求配備學生實驗臺。按化學操作實驗應每位實驗學生配備一套玻璃儀器,以每學期能容納2000名學生實驗的要求配備了不同類型的柜子;e建立實驗中心局域網絡系統(tǒng)。聯通了所有實驗室、辦公室、教室、會議室、報告廳,為實施網絡輔助教學、現代管理提供了接口。
、鄹陆虒W儀器設備爭取多方投入,更新、添置儀器設備。目前實驗中心的資產總值由1999年前不足80萬元上升至2002年的358萬元,設備已從244臺件上升至493臺件。1990年以來購置的設備達90%以上,在教學儀器現代化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3)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建設
實驗中心的管理制度建設遵循有利于實驗教學、科學管理以及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的原則。實驗中心成立以來認真執(zhí)行〈〈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guī)定》以及學校制訂的各項管理制度。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及中心的實際情況制訂了若干管理制度,包括:①實驗主課教師職責;②實驗指導教師崗位職責;③研究生擔任實驗指導教師執(zhí)教的規(guī)定;④實驗室教學輔助人員及技術人員崗位職責;⑤學生實驗守則;⑥學生實驗儀器損壞賠償制度;⑦實驗室清潔衛(wèi)生條例;⑧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⑨實驗室儀器設備借用條例;⑩教學輔助人員及技術人員年度考核辦法,等等。這些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有力地保證了中心工作的良性運行和實驗教學的質量。經過3年多的實踐,實驗中心員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變,管理的規(guī)范程度有了明顯提高。
(4)實驗室隊伍的建設與管理
①實驗教學隊伍的建設教學隊伍的組織采取固定編制和流動編制相結合。中心正式編制教師10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主要從事實驗教學,多數還兼有其它教學、科研和社會工作。每學期還發(fā)布流動崗位50~70個,吸收教師和研究生參加實驗教學。特別是研究生“三助”制度的推行,大量研究生作為助教參加了本科實驗教學。目前研究生助教與研究生教學實習的工作量已達實驗教學工作總量的45~50%。
新形勢下,如何組織好實驗教學隊伍,我們在管理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包括:鼓勵資深教授參與實驗教學;固定編制與流動編制的相結合;設立主課教師制度;為每一位研究生助教指定指導教師;預備實驗及集體備課制度;教學當班人員掛戴胸卡制度。
經過幾年實踐,這些制度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每學期都有資深教授(包括博導)參與實驗教學,這不僅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把關,在保證教學質量上發(fā)揮作用,而且也為青年教師及研究生助教起到了極好的示范作用,在學生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又如實驗教學人員載胸卡上崗制度,有利于參加教學人員的自律,也有利于相互督促檢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②實驗室技術管理隊伍的建設中心現有實驗管理技術人員15名,他們是實驗室運作的主力。其主要工作內容是:實驗室及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教學實驗實施的輔助性服務工作;協(xié)助教師開展實驗內容改革等。
隨著實驗室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的深入,對實驗室技術管理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努力提高技術管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積極開展培訓活動,主要方式有:定期培訓和輪崗;通用技術集體培訓;新實驗的崗前培訓。
此外,實驗中心主要通過講評、交流、觀摩等方式,組織技術管理人員在中心內、校內、校際間相關實驗室的參觀學習,提高日常管理水平。要求實驗室環(huán)境隨時保持著清潔整齊,始終處在可用狀態(tài)。
2幾點做法
(1)統(tǒng)一布局,分步實施,抓住機遇,爭取立項支持實驗中心成立后,逐步形成了調整實驗室布局、改革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方案。但資金來源成了實驗教學改革方案實施的瓶頸。1999年學校投入450萬維修基金,對中心所在的化學樓進行了建筑外立面大修。我們抓住機遇選擇3間不同類型的實驗室,按總體布局的要求對內部實驗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以此為契機爭取到學校3年行動計劃的項目投入570萬(包括隨后的追加投入),對實驗中心的全部實驗室進行全面改造。之后,我們又爭取到教育部世界銀行貸款“高等教育發(fā)展”項目450萬。從1999年至今,通過立項爭取,加上教育部化學基礎人才培養(yǎng)基地建設項目投入100萬;ㄙM在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及儀器設備更新、添補上的費用達到1120萬。這是我;瘜W實驗教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投入。
(2)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上水平
實驗室環(huán)境及基礎設施的改造,應高起點、高標準,堅持先進性,以適應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在有限資金的條件下,努力改善實驗環(huán)境,如實驗室的通風系統(tǒng),加裝了消聲裝置,以降低噪音;大型通風柜采用大開面的鋼化玻璃、鋁合金材料構架,以獲得良好的照明、通透的視線;又如化學損傷類實驗室采用格柵吊頂,不僅隱蔽了管道、布線,室內氣流通暢,同時又使實驗室保持整齊美觀。由于資金并非一次到位,改建工作只能分批進行,并且要不影響教學。因此,改建必須按預定要求,嚴格執(zhí)行,定期檢查,使實驗室保持在隨時可進入運作狀態(tài)。
(3)全員聘任,任務到崗,責任到人
在學校實施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利時機,中心實行了崗位聘任制。中心按任務核定了崗位,建立了崗位責任,按崗位要求進行了考核。
實驗中心組織了兩支隊伍。一支是固定崗位的實驗室技術管理隊伍,以實驗室系統(tǒng)設立崗位;另一支是實驗教學人員,實行固定編制和流動編制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按課程系統(tǒng)設立崗位,建立若干實驗課程組,聘請教授主持課程的總體發(fā)展和建設,以吸取當代學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充實基礎實驗教學內容。
在組織隊伍過程中,堅持思想先行,講清任務和職責,同時跟上管理制度。崗位考核規(guī)定,化學系在編教師必須至少完成本崗位工作量1/3的教學工作量,平均每年講授兩門以上的課程,并有計劃地執(zhí)行教授上基礎課的規(guī)定。實驗室的技術管理工作經仔細分解后,落實到人,實行坐班簽到制,年度考核完成任務情況。從而保證了中心的各項建設管理任務的順利進行。
(4)處理好建設與維持正常教學秩序,硬件建設與管理之間的關系學校的教學工作必須嚴格按教學計劃執(zhí)行,因此,大規(guī)模的實驗室建設,安排在暑假進行,并在開學前完工。為此,集中力量一部分一部分地建設,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不受干擾。實驗室的硬件是實驗室運作的物質基礎,如果缺少及時而規(guī)范的管理,是達不到我們建設實驗室的目標的。因此,實驗室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應一起抓,硬件建設一完成,馬上就要跟上相應的管理措施。
3建設成效
(1)提高了實驗室的使用效率
實驗室的重新布局和修建,充分考慮了不同功能教學實驗室的特殊性和通用性,盡可能地增強實驗室使用的靈活性。如以滴定操作為主的化學分析實驗室,同時也能用于操作小型儀器的實驗;在普通化學實驗室中,為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小型通風櫥窗口也能滿足部分有機化學實驗操作的需要。
擴大實驗室的有效容量,以滿足化學實驗教學發(fā)展的需求。目前,實驗中心可容納500名學生同時做各種內容的實驗;化學操作類的實驗室擁有成套玻璃儀器設備,以每人一套設備計,每學期可供2000余名學生登記使用。實驗中心每周開放時間已達40小時,年接受實驗人時數由中心成立前10萬上升至2002年22萬;已覆蓋全校理科類、醫(yī)科類全部專業(yè)以及文管類部分學生,學生人數由中心成立前的每年1400名發(fā)展到2500名。
(2)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師生受益
基礎化實驗教學涉及面廣,約占全校學生的2/3。學生走進清潔明亮、整齊有序、功能齊全、設施良好的實驗室進行實驗學習,心情舒暢,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更出色地完成實驗學習。
隨著學生實驗人數的增加,實驗指導教師由過去的40余人增加到70余人,良好的實驗條件及辦公條件裝備,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師反映說:這次改建徹底改變了建樓45年來的面貌,煥然一新。
過去由于投入少,有限的資金主要用于救急學生實驗及相關設施。在這次改造中,我們特別注意到教學輔助用房的改造和建設,使工作環(huán)境的安排更為合理。同時,也為實驗室管理人員提供辦公用房,配置了飲水器、微波爐、洗衣機等設施。
(3)有力地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實驗室硬件建設的進展,為實驗內容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實驗儀器中新技術的采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實驗的技能水平,而且也為壓縮學時,充實實驗新內容提供了余地。如采用電子天平后,調整了實驗的稱量操作訓練,計算機的采用,使部分實驗的數據采集、處理等內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等。此外,還為開出新實驗提供了物質基礎,如化學震蕩、鎳的鈍化曲線測定、聚苯胺電化學合成及電變色、多組分紅外光譜定量分析、循環(huán)伏安法等新實驗,就依賴于電化學分析系統(tǒng)、富里葉紅外光譜等儀器的配置。
以實驗技術為主線建立實驗室,克服了以課程為中心建設實驗室的缺陷,其優(yōu)點是有利于實驗獨立設課,以適應不同專業(yè)教學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資源,滿足不同專業(yè)學生的教學需求。如為全體理科、醫(yī)科學生開設的普通化學實驗,為醫(yī)學、生物類學生開設的現代化學基礎實驗,為文科學生開設的大學化學實驗等,這些實驗教學是在多個實驗室中完成的。
(4)推動了國內大學化學實驗中心的建設
由于我實驗中心的建設起步早,立意高,建設的成果和做法引起國內眾多同行的關注,得到了同行及有關專家的認可和肯定。中心先后接待了國內幾十所兄弟院校的參觀交流,為推動高等學校化學實驗中心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從1999年開始,復旦大學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的建設在上規(guī)模、上效益、上水平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今后仍將繼續(xù)加強實驗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加速推進實驗創(chuàng)新、改革、加速推進實驗室管理現代化進程,為把我中心建成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而努力。
【基礎化學教學實驗中心的建設與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基礎化學實驗技能提高因素及對策論文10-12
基礎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新策略研究的論文10-10
淺談基礎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的論文10-10
關于基礎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探討論文10-10
化學實驗教法論文10-11
化學實驗教學探討論文06-24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初探的論文10-10
實驗教學化學工程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