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絕對時空觀和相對時空觀的誤區(qū)
你是絕對時空觀,還是相對時空觀,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閱讀下面這篇論文吧。
導讀:我們對空間的認識還存在著極大的誤區(qū)。誤區(qū),絕對時空觀和相對時空觀的誤區(qū)。
關鍵詞:絕對時空觀,相對時空觀,誤區(qū)
從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到牛頓的絕對空間,再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觀的幾次大的改變,引發(fā)了物理學上的幾次大革命。但是,問題還遠遠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對空間的認識還存在著極大的誤區(qū)。
(一)
自古以來,人們對于運動學的研究一直徘徊在兩個問題之上,第一個問題是,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是否絕對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物體的靜止和運動也將是絕對的,相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靜止與運動將是等效的,可以相互轉換的;第二個問題是,世界是否存在著中心?如果承認存在著中心,那么我們不僅又回到地心說的時代了嗎?如果不承認存在著某種中心,那么為何蘋果總是落向地球,而不是其他方向?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便構成了我們的時空觀?茖W史上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三種觀點:
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位于整個宇宙的中心,整個宇宙由環(huán)繞著地球的七個同心球殼組成,月亮、太陽、行星和恒星分別處在不同的球殼上,它們都作完美的園運動?臻g的位置是絕對的,每個物體都有各自的天然位置,只要沒有阻擋,每個物體都力圖到達各自的天然位置。物體之所以會運動,其原因就是它們還沒有達到各自的天然位置。論文格式,誤區(qū)。
牛頓認為,在物質之外還存在著一種絕對空間,物體的運動都是相對于這個絕對空間的,物體的靜止、勻速運動、加速運動都是相對于這個絕對空間而言的,在這個絕對空間中坐標的改變從而決定了運動規(guī)律。物體都趨向于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保持原來的位置,如果要讓它改變,就必須施加力的作用。牛頓還認為這個絕對空間到處都是均勻的,不存在著中心。
第三種時空觀是伽俐略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認為,一個物體所處的位置是相對于參考系或觀察者的,在不同的觀察者看來,同一種運動可以表現(xiàn)為不同的運動形式,例如一個蘋果的下落,對于地面的參考者來說,是一個加速運動,而對于愛因斯坦電梯里的人來說,蘋果則是靜止,完全沒有運動,因此,運動都是主觀的感覺。物體在空間各點都是等效的,運動形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因此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參考系,不存在著中心。論文格式,誤區(qū)。
(二)
雖然這幾種時空觀囊括了問題的所有的可能答案,但是,仍然沒有那一個理論能夠完滿地解釋自然規(guī)律,現(xiàn)代科學還存在著許多自相矛盾的佯謬,還存在著許多不符合定律的自然現(xiàn)象。這是否是因為我們對問題考慮的還不夠全面,分析的還不夠透徹,或者根本就忽略了最實質的內容?事實正是如此,F(xiàn)代科學之所以出現(xiàn)那么多錯誤,之所以在運動學方面出現(xiàn)危機,關鍵在于我們對于“空間”概念的模糊和含混。
現(xiàn)代科學的所謂“空間”其實是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一是物理上的客觀實在。譬如電磁波的介質,光線所通過的路徑……,一言以蔽之,我們將粒子以外的,我們感覺上“沒有粒子”而被認為“沒有物質”的空洞世界稱作空間,同時將物體在其中位置的機械變化稱作運動。事實上,真空并不虛無,我們的空間充滿著連續(xù)物質。論文格式,誤區(qū)。因此,物理學上的所謂空間就是一種背景連續(xù)物質,物體在空間中運動要受到這種連續(xù)物質的阻滯作用,正如在海水里的運動一樣,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是依據(jù)相對于這種連續(xù)物質作什么運動而定。
空間的第二種概念是數(shù)學上的抽象坐標。論文格式,誤區(qū)。由于我們將體積定義為物體所占有的空間,將光的路線當作數(shù)學上的直線,繼而讓我們似乎覺得空間是存在于物質之外的概念,使得空間非物質化了,抽象化了,而將空間與坐標等同起來,將坐標的無限延伸性和恒定不動性看作是空間的基本屬性。這樣,空間就完全絕對化和理論化了,而不是物理學上原來的空間概念。
(三)
可見,我們傳統(tǒng)的空間概念代表著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體運動所參考的空間,另一方面是表征物體位置的坐標空間。在物體的運動特性和力學特性上,只有第一種空間才起作用,而且是決定作用。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是依據(jù)相對于背景連續(xù)物質作什么運動而定,當加速的時候,必然會受到這種連續(xù)物質的阻滯作用,也就是說,這種背景連續(xù)物質有保持物體靜止的作用。只要物體相對于連續(xù)物質有著位移,它就必然服從運動規(guī)律,只要物體相對于連續(xù)物質沒有位移,它就沒有受到力的作用——而不管它的坐標位置有多大的改變。例如,月亮在繞著地球公轉,但是,它相對于背景連續(xù)物質沒有運動,因此,它不受到任何阻力,也不需要任何動力,更不符合圓周運動的規(guī)律。數(shù)學上的空間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是人腦中的一種坐標而已,它不存在于自然界,它只能描述物體的位置,而對運動和力則毫不干涉、毫無影響。如果我們將這兩個空間各自抽提出來,那么,物體在第一種空間中的運動將要遵循絕對空間的規(guī)律,只不過這個絕對空間本身也在流動;而在第二種空間中的運動和靜止將完全是等效的,物體在其中可以任意改變位置而不需要力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們混淆了空間的兩種概念,認為物體保持一定的坐標位置是空間的特性,以致造成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處于恒定不動的空間之中即上帝所規(guī)定的位置這種錯覺。事實上,假如我們的空間真的嚴格地一無所有,那么,將不能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因為無論以多大速度運動,或者旋轉,或者靜止,都不受到任何阻力,也不需要任何外力來克服改變運動狀態(tài)所遇到的阻力,它很容易地就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外一個位置,很容易地從一個狀態(tài)變到另外一種狀態(tài),也即空間中的各點、各種運動都是等效的。論文格式,誤區(qū)。同時,在這個嚴格空洞的宇宙中,物體也失去了參考系,處于坐標上任何位置都毫無差別,我們不能區(qū)分所謂的上、下、左、右,也沒有所謂的運動和靜止,因此也無法目測這個物體是否運動。在現(xiàn)代物理學中,我們混淆了“空間”的兩種不同概念,我們一方面將運動定義為相對于背景連續(xù)物質的運動,另一方面又將恒定不動的坐標性質賦予這種參考“空間”,勢必會造成我們在理論上的混亂。
(四)
當然,假如背景連續(xù)物質之間不存在著相對運動,假如這種介質完全靜止,猶如一個剛性的整體,那么,這個運動學空間將與坐標空間毫無區(qū)別、合二為一了。事實上,背景連續(xù)物質并不是鋼板一塊,物質之間的相對位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運動的參考系本身也在變化無窮。但是,參考系本身的變化我們無法察覺,我們只能看到一個物體的坐標的改變,而將這種坐標的改變稱為運動,這樣就必然會使得我們大惑不解:一些物體的運動仿佛要受到空間的阻礙,而另外一些運動卻好象非常自由,運動與空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在現(xiàn)代科學中,我們認為運動所參考的空間是一個剛性的整體,那么就只可能存在著與運動的兩種關系:要么對運動進行干涉,使得物體難以改變自己的位置,運動是絕對的;要么認為對運動不產生影響,不管怎樣改變位置,都不受到力的作用,空間中的各點都是等效的。這就必然導致絕對與相對這兩個極端的概念,無論是絕對論、還是相對論都是錯誤的。
其次,世界不存在著中心,但是,卻存在著無數(shù)局部的力學中心;背景連續(xù)物質的分布,就總體來說,是均勻的,但是在局部上卻有著不均勻,例如在太陽系,絕大部分的物質都集中于太陽和九顆行星之上,而正是由于這種密度的差別,才導致了蘋果落向地球的這一類自發(fā)運動。因此,我們的運動學空間,也即我們的背景連續(xù)物質,是整體地均勻,是由不均勻的局部所構成的均勻的整體,不存在著整個世界的中心,但卻存著無數(shù)的力學中心,例如太陽、地球、月亮都是這樣的中心,在它們周圍的物體將趨向于落向它們的球體之上。論文格式,誤區(qū)。但是,現(xiàn)代科學卻是很機械的,要么認為世界是不均勻的,存在著一個總的中心,要么認為世界是絕對均勻的,各處都毫無差別。這種極端的作法對于混淆了“空間”概念的現(xiàn)代科學是在所難免的。既然空間是坐標性質的,那么我們這個參考系就將是一個剛性的整體。如果一個物體相對這個空間中的某一點靜止,那么,它相對于其它各個部分都絕對靜止;同樣,假如某個天體在我們看來有著坐標的變化,那么它勢必就在相對周圍的空間作運動。因此,要么地球就是世界的中心,要么蘋果就不應該落到地球上來!
綜上所述,無論是絕對論,還是相對論,都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將數(shù)學上的坐標系與物理上的運動背景混為一談。如果我們認識到了這個錯誤,從而接受了正確的時空觀,那么,物理學上的所有陰云都將不復存在,物理學上的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論絕對時空觀和相對時空觀的誤區(qū)】相關文章:
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局限與物理學的新方向10-01
高中狹義相對論的教法10-05
宅人相對論的作文素材10-06
東方時空觀后感范文03-31
淺析語言相對論對當代認知語言學的影響10-08
論仲裁協(xié)議的獨立性與相對性10-07
高中物理《狹義相對論的其他結論》教學教案10-08
試論語言相對論對當代認知語言學的影響10-05
認識論的原理和方法論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