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
[論文關鍵詞] 霍克海默爾;“啟蒙精神”;文化批判
[論文摘要] 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實質上是對整個西方文化尤其是哲學的批判,這一批判,與尼采的“上帝之死”所開啟的批判是一致的,它是對現(xiàn)代西方社會文化焦慮、文化困境的邏輯反映。這一批判,高揚了主體性,人的自由、幸福和解放,因而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但其理論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理應實事求是地指出。
霍克海默爾(Max Horkheimer, 1893一1963)在與阿多諾合著的名作《啟蒙辯證法》中對“啟蒙精神”進行了系統(tǒng)的批判,他的這一批判對于正確認識哲學及人類文明,充分揭示其現(xiàn)實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科學地建設和發(fā)展哲學及人類文明,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艨撕D瑺枌“啟蒙精神”的批判也是對現(xiàn)代西方文化焦慮、文化困境的批判,因而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艨撕D瑺柕倪@一批判,也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社會的文化轉向,因而對他的這一批判進行準確的文化定位,并指出其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
要弄清楚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首先需弄清在霍克海默爾那里“啟蒙精神”指的是什么。在霍克海默爾看來,“啟蒙精神”并不單指18世紀的啟蒙精神,而是主要指文化中的根本精神,也即哲學思想。這一哲學思想不僅獨立存在,而且也規(guī)范著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艨撕D瑺栒f:“總是致力于把人從恐怖中解放出來,并確立其主權的最一般意義下的進步思想”就是“啟蒙精神。“啟蒙運動的綱領就是要消除這個著魔的世界,取締神話,用知識代替幻想。”
在霍克海默爾看來,從古希臘發(fā)端的“啟蒙精神”雖然創(chuàng)造了人類幾千年文明,但由于它自身的內在規(guī)律性,它已走向了自己最初目的的反面。它不僅成了現(xiàn)代野蠻的基礎,而且將導致人類走向毀滅。“啟蒙精神”發(fā)展至今日,已經是災難性的了,啟蒙成了“自我毀滅的啟蒙”,啟蒙已經成了極權主義的了。為了使人類走出現(xiàn)代困境,就必須全面、深人、系統(tǒng)地研究“啟蒙精神”,吸收其合理的精華,剔除其內在的導致人類處于現(xiàn)代困境的部分。換句話說,也就是要對人類文明及其核心精神進行系統(tǒng)的批判研究,以解決現(xiàn)代人的存在問題,也科學地規(guī)范未來“啟蒙精神”的合理走向。
那么“啟蒙精神”究竟存在什么問題呢?霍克海默爾主要從以下方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1.“啟蒙精神”的出發(fā)點是破除神話,消除迷信,而白己卻走向了神話、迷信
“啟蒙精神”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打著消除“世界魔力”的旗幟,也即破除神話、消除迷信的旗幟,但發(fā)展的實際是“正如神話已使啟蒙得以實現(xiàn)那樣,啟蒙也一步步地陷人神話之中”。把自然界神秘化、神化,把人類理性的迷誤賦予自然,是神話的特征,而啟蒙也采用了這一神話原則。說到底,它們共同的本體基礎是人,正是人這一主體把自然界神化了。在神話中,每發(fā)生一件事,都是對以往事件的救贖,在啟蒙中也是這樣,一方面啟蒙想擺脫過程的命運和懲罰性,而另一方面,它又把命運和懲罰輸人過程。啟蒙的最初出發(fā)點是要人們擺脫迷信和盲目,但它卻又使人們陷人了迷信和盲目之中,人們失去了理性精神,深深地陷人了經驗之中,所以重復事實成了人們必然的選擇,人們的思想失去了獨立性和批判性,只是單向地同義反復;啟蒙意圖消除迷信和盲目,從而本質上對設置禁區(qū)持反對態(tài)度,但事實上,啟蒙也設置禁區(qū),它也像神話一樣,對現(xiàn)實設置“超自然的特征”。“拜物教”是啟蒙陷人神話的典型特征,啟蒙陷人神話的又一特征是精神的客體化,反過來又作用于人類本身,現(xiàn)代的人類,深深地陷人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事物的束縛之中。面對當代西方社會的發(fā)展,馬爾庫塞進一步認為:“異化概念本身因而成了問題。人們似乎是為商品而生活。小轎車、高清晰度的傳真裝置、錯層式家庭住宅以及廚房設備成了人們生活的靈魂。
2.“啟蒙精神”旨在正確認識世界,而其實際的結果是歪曲了世界
“啟蒙精神”的出發(fā)點是正確地認識世界,但實際上人們認識的世界并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對世界歪曲的反映,F(xiàn)代“啟蒙精神”反對普遍,因而放棄了對意義的追尋,它用公式代替了概念,用規(guī)則和可能性代替了原因和動機。“啟蒙精神”要為世間一切事物尋找到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而它把許多形式還原為固定的方法和位置,“數成了啟蒙運動的準則”。啟蒙精神取消個性,因而使得許多事物成了它的犧牲品。“啟蒙精神”把抽象視為自己的工具,這實質上取消了客體的地位和作用,取消了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真實可能性?傊“啟蒙精神”在現(xiàn)代,不是實現(xiàn)了對世界的正確把握,而是歪曲了世界的符合規(guī)律的客觀存在。
3.“啟蒙精神”旨在增強人的能力,但卻使人軟弱無力
人類今天表現(xiàn)出來的軟弱無力,并非只是統(tǒng)治者謀略的結果,而是“啟蒙精神”邏輯發(fā)展的必然歸宿。“啟蒙精神”導致統(tǒng)治合理化了,這意味著“啟蒙精神”已經墮落成了統(tǒng)治的工具,它的原有的批判性和戰(zhàn)斗性已經喪失殆盡。“啟蒙精神”把在統(tǒng)治的操縱和組織下發(fā)生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視為合理的必然的行為方式,從而取消了真正屬于人的行為方式,甚至可以說,它取消了人的存在,“每個人僅僅把自己規(guī)定為一個東西,一個靜止的、或者成功或者失敗的因素”。
4.“啟蒙精神”本質上是反對極權主義的,但它卻在發(fā)展的歷程中走向了極權主義
“啟蒙精神”的出發(fā)點是理性主義的,因而它本質上是反對極權主義的,但它發(fā)展至今日卻走向了極權主義。霍克海默爾說:“啟蒙運動就是極權主義”,“啟蒙像任何體系一樣,也是一種極權主義”。“啟蒙精神”的極權主義主要表現(xiàn)在對待自然和對待人方面。在對待自然方面,“啟蒙精神”表現(xiàn)出了對自然的占有欲和統(tǒng)治欲,并且它是以知識實現(xiàn)自己的這一欲望的。“啟蒙就像一個獨裁者對待人民一樣對待萬物,一個獨裁者熟悉人民,意指他能操縱人民;科學家們認識萬物,則意指他們能駕馭萬物”。“啟蒙精神”的認識論,意味著我們是在對自然有支配權的基礎上認識自然,它是人類中心主義的認識論,這就自然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認識自然,正是為了奴役自然、統(tǒng)治自然。隨著人類對自然統(tǒng)治的擴大,這一極權主義也施加于人類,這是因為,人類對自然的極權主義,作為“啟蒙精神”,作為思維和行動的規(guī)則,必然要施加于人類,人類因而也成了這一極權主義的犧牲品。“思維的敵意擴大到了對早已被征服的時代的想象及想象中的幸福方面”,“人間也變成了地獄”。馬爾庫塞也認為:“當代工業(yè)社會,由于其組織技術基礎的方式,勢必成為極權主義。
5.“啟蒙精神”的標的在于進步,但卻導致了倒退
“啟蒙精神”一開始就把追求進步視為自己的標的,但卻導致了倒退。這種倒退是全面的,也即自然在倒退,社會在倒退,人類在倒退。這種倒退也是驚人的、恐怖的、令人生畏的。但可悲的是,人們并沒有看到潛存在進步后面的倒退的事實,還陶醉在進步的勝利之中。因此,為了人類的幸福,必須使人類清醒地看到倒退的事實,從而自覺地與倒退進行斗爭。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人類就須克制、壓抑和否定自己,也即是說,人類須反省自己和“啟蒙精神”。倒退導致人類文明的產物轉而反對人類自身,也即人類將自己的活動異化了。進步與倒退是對立的兩極,倒退寓于進步之中,進步越巨大,倒退也就越嚴重,人類正處于倒退的煎熬之中。這就是啟蒙的辯證法。
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雖然主要是就哲學而言的,但也是對整個人類文明史、文化史的批判,從其哲學根基上講,這一批判帶有否定人類文明、文化的本質特征,因而是存在嚴重問題的。這是因為他全盤接受了18世紀浪漫主義哲學的觀點,在這一哲學看來,人類只有毀滅一切文明,重新回歸自然,進人田園牧歌式的狀態(tài),才是本真的狀態(tài),才可以避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艨撕D瑺栆赃@樣的哲學作為參照系,觀照人類文明進步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自然是有極大的局限性的。但他對人類文明進步中負面因素的哲學反思,卻是極具價值的,這提示我們要用辯證的思維來觀察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化自然的發(fā)展以及人本身的進步,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自覺地發(fā)揚成績,克服不足,在理性、科學的基礎上推進人類各方面事業(yè)的合理發(fā)展。理論與實踐總是有一定的差距,理論上早已解決了的問題,實踐中總是不予理睬,因而導致實踐總是存在問題。我們今天的實踐如能科學地吸納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批判的精華,則一定會有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對霍克海默爾“啟蒙精神”批判的分析
可以說,霍克海默爾是一個善良的救世主義者,因而他的觀點具有許多合理的成分,尤其是他對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批判,更是富有借鑒和啟迪意義;他對人類文化在前進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批判也是富有警覺意義的,它啟示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看到前進的曲折性,都要自覺地反思我們的文化建設,發(fā)揚成績,糾正錯誤,在前進與證錯的相互作用中,科學地合理地推進我們的文化建設。
同樣明顯的是,霍克海默爾雖然把他對“啟蒙精神”的批判,稱之為辯證法的批判,但實質上是缺乏辯證思維的。他看不到哲學和文化如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樣,具有發(fā)展的辯證性,它呈現(xiàn)為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因而在前進中出現(xiàn)反面的東西是發(fā)展之必然,但人類哲學和文化的總的發(fā)展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不是倒退的;艨撕D瑺栐诳吹饺祟愓軐W和文化前進中的曲折時—尤其是現(xiàn)代西方社會存在的問題時—把哲學和文化的發(fā)展看作走向了反面,這就走向了倒退論,走向了哲學和文化發(fā)展的悲觀主義,走向了只見問題不見前進的一點論。
下面具體分析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
第一,“啟蒙精神”是否走向了神話和迷信。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以哲學理性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導致了對人的全面束縛,科學技術影響著社會和人的存在和發(fā)展,人在科學技術面前表現(xiàn)出受制約的態(tài)勢,尤其是二戰(zhàn)中原子彈的研制和使用,更是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推向了極端,它成了人類最大最可怕的敵人;哲學理性對阿那克薩哥拉“努斯”(心靈)的不斷發(fā)展,卻導致了極權主義和法西斯的產生,奧斯維辛集中營滅絕人性的恐怖,令人想來猶然生懼;現(xiàn)代西方社會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同時,卻帶來了普遍的異化。哲學家們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對傳統(tǒng)的哲學理性產生了懷疑,尼采的“上帝之死”,開啟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懷疑和批判,而這種懷疑和批判發(fā)展到今天,就成了解構性的了;艨撕D瑺栒沁m應著這一懷疑和批判的主流思潮,對“啟蒙精神”進行了批判。
從上面引述的材料可以看出,霍克海默爾十分激進地把現(xiàn)代哲學文明視為是神話和迷信,筆者以為,這一觀點是不能成立的,理由是:哲學文明的總的發(fā)展趨勢是進步的,而不是倒退的。
人類文明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發(fā)展的基礎上,一般說來,總是不斷趨于進步的,如其不然,我們就無法解釋科學技術在今天的飛速進步及其對人類生存的貢獻;無法解釋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我們今天面對的燦爛的人文科學成果。哲學理性作為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作為文化的一種形態(tài),當然總的發(fā)展趨勢是進步的。所以,我們認為,霍克海默爾把哲學文明視為是由反對神話和迷信,而走向了神話和迷信的觀點,不能成立。但他對哲學文明包括整個人類文明的反思和批判卻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人類文明猶如一把“雙刃劍”,在它肯定的成分中存在著否定的成分,因而批判的精神,否定的精神是任何時代的人類都需要的。只有具有這種清醒的批判意識,人類才能克服文明的不足,合理地規(guī)范自己的存在,合理地發(fā)揮文明的作用,合理地對待文明。使人類文明在理性的基礎上不斷走向進步。現(xiàn)代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說明我們的文明確實存在問題,這是因為,人類是文明的存在,如果人類的存在有了問題,能不說明文明有了問題嗎?因而,反思和批判文明中存在的問題,正是我們進一步前進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功不可沒。我們應該充分地借鑒和汲取霍克海默爾“啟蒙精神”批判中的合理成分,為哲學文明以及整個文明的進步服務。
第二,“啟蒙精神”是否歪曲了對象世界。
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人們,由于物化意識的作用,因而十分重視實際的功利價值,這就必然地導致人們過分地關注眼前的實際利益,而無暇或沒有興趣去關注普遍的、終極價值的問題,因而產生實證的實用的哲學思潮,并且這種哲學很有市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這是人的異化的存在,恰恰是哲學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人的真正的自由的開放的存在,是必然要追尋普遍,并且用這種普遍來規(guī)范人的存在的。就是一些推崇技術理性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如馬克斯·韋伯不是也以他的充分的材料,展示了技術理性使經濟發(fā)展付出的代價嗎?他對技術理性的歷史作用的分析,不是邏輯地昭示了它的致命的局限性嗎?人類把自己的認識活動限制在技術理性的水平,就必然要在局部、片面高度有效的同時,帶來長期的負面作用,這將使人類背負沉重的歷史重擔,從而也以持續(xù)的影響作用于人類的社會實踐。
這說明“啟蒙精神”確實有問題,也說明人類的文明存在問題,但這絕非“啟蒙精神”的全部,也非人類文明的全部,這恰恰說明了人類文明的時代性以及時代性所呈現(xiàn)的局限性,而這正是人類文明進一步發(fā)展的起點。實質上,人類文明正是以這樣的批判的否定的方式不斷前進的。這種發(fā)展具有必然性,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對于這種發(fā)展,人類要有清醒的理性意識,從而自由地超前地解決這一問題。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具有重要意義,它為我們的自覺意識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資源。但他把“啟蒙精神”視為是走向了沒落,歪曲了對象世界則是錯誤的,這是缺乏歷史眼光,缺乏辯證思維的表現(xiàn)。
第三,“啟蒙精神”真的導致人們軟弱無力了嗎?
“啟蒙精神”確實有霍克海默爾所說的導致人們軟弱無力的方面,這就是“啟蒙精神”與統(tǒng)治意識相一致的方面,作為現(xiàn)實地規(guī)范人的存在和行為的方面,以及將人異化的方面。這些方面無疑具有文化異化的性質。但這是否就是“啟蒙精神”的全部呢?如果是全部,那么我們怎么解釋現(xiàn)代哲學文化批判的超越的方面呢?如何解釋包括霍克海默爾在內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性和超越性呢?又如何解釋后現(xiàn)代主義對現(xiàn)代文明的解構呢?
其實,“啟蒙精神”與其他文化形態(tài)一樣,既有它的負面作用,也有它不斷否定、超越的方面,正是文明的這一矛盾,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地趨于上升。因而只見文明的否定方面,不見其肯定方面的意見,肯定是不全面的形而上學的意見,因而,霍克海默爾的這一觀點是不能成立的。但特別值得我們重視的是,他對“啟蒙精神”負面作用的揭示和批判,提醒我們,在任何歷史條件下都應清醒地看到文明的負面作用,并有效地予以解決,從而健康地推動文明不斷向前發(fā)展。如若不具備這樣的辯證意識,一味地沉浸于自己的偉大正確之中,那必然要影響文明的發(fā)展,也必然要阻礙社會歷史的前進,從而使自己成為歷史的罪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史已經清楚地告訴了這一點。因而,霍克海默爾這方面的貢獻應予肯定。
第四,“啟蒙精神”是否走向了極權主義?
正像上面所分析的,“啟蒙精神”的作用不能超越歷史階段性,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啟蒙精神”由于社會總體性的運作,必然呈現(xiàn)出歷史性,而在當今西方社會,由于這一社會的本質屬性,因而如盧卡奇所分析的,物化意識成為普遍意識,這就導致了霍克海默爾所洞見的極權主義的產生。但這并不意味著“啟蒙精神”的必然歸宿,也不意味著“啟蒙精神”走向了末路。
實質上,“啟蒙精神”內在地蘊含著批判性和超越性,它對于自己的歷史局限性始終是持批判、超越態(tài)度的,包括霍克海默爾在內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正代表了這一批判性和超越性,盡管他們的觀點有許多問題,但總體上他們是代表了這一方向的。如果不是這樣,那他們的工作豈不是徒勞的嘛?因而在總體性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人類一定能超越歷史階段性,而不斷邁向更新的歷史階段。而在特定歷史階段出現(xiàn)的極權主義一定會被人類所克服,這是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所決定的。因而我們說“啟蒙精神”并不會終止于極權主義,而注定要走向更加進步的階段。
值得高度肯定的是,霍克海默爾對極權主義的批判具有重要意義。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我們應當善待自然,應當既將自然視為客體,也將其視為主體,在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實現(xiàn)物質的雙向交換。而人類對自然的貪得無厭的掠奪,對自然的極權主義,導致了自然界對人類的冷酷報復,從而使人類處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困境中;而人類社會中存在的極權主義,導致了人的主體性的淪喪,從而阻礙了人的自由與幸福的實現(xiàn),也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兩個方面的極權主義確實是人類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也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第五,“啟蒙精神”是否導致了倒退?
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進步與倒退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的,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也是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的。因此,不能把二者截然地對立起來,或者只見一極不見另一極,更不能把社會歷史看作是直線式的;艨撕D瑺栔哉J為“啟蒙精神”導致了倒退,原因蓋在于他沒有這樣辯證地把握問題。實際上人類社會的總的發(fā)展趨勢是進步的,上升的,但與這種進步、上升相伴隨的必然是倒退與落后,這一特性貫穿于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始終。因而,在不同歷史階段倒退總是以不同的形態(tài)展現(xiàn)。而對于這些倒退的克服和超越,正是人類的進步所在,因而我們的批判性和超越性應該集中地表現(xiàn)在這些方面。
是的,今天的西方社會,由于物化意識的統(tǒng)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于異化的狀態(tài),這就決定了人際之間的社會關系,也決定了人的倒退;由于人的社會存在狀態(tài),因而人在與自然發(fā)生關系時,也導致了自然界的倒退。這也說明,今天西方占統(tǒng)治地位的文化是異化的,因而,霍克海默爾提出的“啟蒙精神”導致了異化,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這僅就一定的歷史階段而言。因此,霍克海默爾理論的這些方面理應肯定。并且,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西方現(xiàn)代社會存在的這些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在學習它們的先進文化時,自覺地抵制這些倒退的方面對我們的腐蝕,應是我們合理的選擇。
綜上所述,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是對現(xiàn)代西方社會文化焦慮、文化困境反思的結晶,是與現(xiàn)代西方社會文化批判的進步潮流相一致的批判,這是文化進步所需,因而這一理論取向應予肯定,但其學說的局限性部分,也應予以指出。這就是我們對霍克海默爾“啟蒙精神”批判的理論定位及其限度的看法
【淺談霍克海默爾對“啟蒙精神”的批判】相關文章:
關于淺析阿爾茨海默病人的護理研究的論文10-08
海默勵志語錄11-05
默多克經典語錄匯總10-07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解讀論文10-08
十全大補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10-05
淺談風險刑法理論的法教義學批判10-05
從《呼蘭河傳》看蕭紅對精神痼疾的批判10-08
《奧林匹克精神》教案01-29
淺談五四精神的傳承與踐行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