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益陽彈詞的演唱藝術的特征分析論文
作為一種地方曲藝,益陽彈詞獨具韻味,有"南詞"之美譽,曾與常德絲弦合喻為"湘北曲藝的兩朵花"。益陽彈詞雖然演唱形式簡單,但藝術魅力強大,優(yōu)雅婉轉琴聲和生動感人的唱詞呈現(xiàn)了南方曲藝的風韻。益陽彈詞演唱以三人聯(lián)唱為常見形式,真、假嗓交替使用,聲腔變換自由活躍,運用多種腔調來表達或悲傷或快樂等不同情緒。藝人們演唱時以唱為主、以道白為輔,因為受到益陽方言尖、亮、快特點的影響,使益陽彈詞地方風韻十足。
一、益陽彈詞的演唱形式
獨唱是益陽彈詞最初的表演形式,"以鼓板唱道情"。后來發(fā)展為以"漁鼓道情"的兩人對唱基本演唱形式,除了月琴,加入漁鼓筒、小錢和簡板的擊打伴奏。解放后,經(jīng)過老藝人李青云改革創(chuàng)新,將兩人對唱改為三人聯(lián)唱的形式,樂器除了月琴和漁鼓筒、小錢、簡板之外,又加入小鑼,這樣演唱更有節(jié)奏、更具表現(xiàn)力。益陽群眾至今歡仍然喜聞樂見這種三人聯(lián)唱的表演形式。
二、益陽彈詞的語言特色
益陽彈詞之所以獨具魅力,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的曲藝演唱形式,不僅僅因為它旋律富有地方特色,還因為其語言帶有益陽當?shù)氐姆窖晕兜。藝人們使用益陽方言的語音語調來演唱,因此要了解益陽彈詞的演唱藝術,必須掌握益陽的方言語言特色。
(一)益陽方言的發(fā)音特點
益陽彈詞是用益陽方言演唱,在演唱中語音語調是益陽彈詞曲調的基礎。益陽方言的發(fā)音特點是無卷舌音,無翹舌音也頗多,濁音不論平仄都是不送氣清音,保留了較多的古入聲字,使其音節(jié)構成與普通話差別很大,形成發(fā)音尖、亮、快的特點,所以益陽彈詞的演唱地域特色鮮明。
(二)益陽方言的十三轍和韻轍轉換
為了使演唱、道白順口,傳統(tǒng)音韻理論把普通話每句收尾的韻母分為十三個名目,稱為十三轍。益陽彈詞作為唱說兼有的表演藝術,也運十三轍的理論來演繹。益陽彈詞根據(jù)益陽方言特點分為 "花沙轍"、"坡呵轍"、"捏鐵轍"、"壁稀轍"、"姑蘇轍"、"懷來轍"、"開懷轍"、"灰堆轍" 、"魁堆轍"、 "豪桃轍"、"游球轍"、"源前轍"、"人庚轍"、"彈簧轍"、"根深轍"等韻轍。益陽彈詞演唱時韻轍的變化使其地方特色明顯,韻味獨特,是其與眾不同的演唱藝術特色。用當?shù)胤窖匝莩挂骊枏椩~地方特色更鮮活更濃郁,淳樸真切,貼近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
。ㄈ┮骊柗窖缘穆曊{和對唱腔的影響
聲調也稱為字調,指一個音節(jié)或字在單獨發(fā)音時高、低、升、降的音高變化。益陽方言的聲調與湘中方言的五聲相同,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類,有"平分陰陽,濁上歸去,清去歸陽,濁去歸去,入聲自成一類"的語言特點。益陽彈詞的發(fā)音比普通話多入聲調,提高了其語音聲調的表現(xiàn)力,增加了益陽彈詞聲腔在音樂上的變換自由度,藝術魅力得到更充分的展現(xiàn)。
不同地區(qū)音樂曲調風格以方言的聲調變化為基本依據(jù)。在益陽彈詞的演唱中,唱腔受方言的影響不可忽視。益陽彈詞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這五個語言聲調為基礎,在旋律上進行腔調的創(chuàng)造,使演唱符合發(fā)聲規(guī)律,優(yōu)美婉轉的旋律動人心扉。
益陽方言對益陽彈詞的曲調也存在一定的影響,直接影響了彈詞音樂的旋法以及旋律線。彈詞的曲調符合益陽方言的發(fā)聲走向,使其具有益陽特色的方言曲調風格,真正從音樂上表現(xiàn)了益陽人民真切淳樸的生活面貌。
三、益陽彈詞的潤腔方法
為使演唱具有感染力,民族聲樂藝術對唱腔加以潤色、裝飾、美化的高層次藝術追求,這就是潤腔。若使用不同的潤腔方法,同一唱腔的藝術效果就會不同。益陽彈詞的演唱主要用以下手法來傳情達意:
。ㄒ唬┭b飾音潤腔
裝飾音潤腔就是在保持唱腔旋律和骨干音不變的前提下,用波音、倚音、滑音等多種裝飾音來點綴旋律,潤飾唱腔,使語調和旋律相一致,使原本的形態(tài)更加美觀。例如,
在演唱"聽"和"南"兩個字的倚音"5"和"6"時,演唱者為使旋律迂回起伏,用轉瞬的重音完成急速向下的動程,歸到"3"和"1"上來突出本音。為把武松為民除害而打虎的決心和勇氣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突出關鍵字眼"聽""南" "出",加入裝飾音強調語氣、語調,增強了藝術張力。
在演唱中,益陽彈詞的裝飾音潤腔也較多使用波音來準確表達音樂語言。波音就是讓旋律在二度音程內作上下波動,起到修飾聲調、豐富腔調、表達情緒的作用。
。ǘ┮羯珴櫱
音色潤腔方法就是聲音中真、假聲成分的多寡和共鳴運用的變化使音色發(fā)生變化,以表現(xiàn)不同人物的情緒和情感。鼻音潤腔是音色潤腔的重要技巧之一,聲音明亮暢通。在演唱時,若韻尾是鼻音字,則收入鼻腔內行腔,使之具有潤色行腔表達情緒的作用。例如,
句尾拖腔中唱完"娘"字后馬上歸韻行腔,歸的是前鼻韻,拖腔時要略帶哭音來充分表現(xiàn)內心的悲痛。在演唱時打開喉腔,提高軟腭,充分打開鼻腔,集中在鼻腔上面位置進行發(fā)聲,與美聲中哼鳴的發(fā)聲練習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頓挫潤腔方法
根據(jù)人物情感的表達需求,在圓滑連貫的行腔中,藝人們有意識地臨時使唱腔頓、挫、截、斷,但又即刻恢復行腔,具有個性鮮明的藝術效果,稱為頓挫潤腔,這種方法使用較多。例如,
呼氣肌肉群的突然收縮與吸氣肌肉群形成強烈快速的對抗,使一股強烈的氣流沖過擋氣的聲門,再彈向上部共鳴的焦點上,發(fā)出強有力的頓音。"嘿呀呀呀咧"使用了頓音,與"青草坪咧"的演唱截然不同,活潑生動,柔中帶剛,個性鮮明。
四、益陽彈詞的演唱技巧
。ㄒ唬┖粑倪\用
歌唱的呼吸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三種。根據(jù)所使用唱腔的不同,藝人們的呼吸方式也在不斷變化。藝人們在演唱時一般以胸式呼吸為主導,在演唱一些特殊的音色或者音程跳度較大時就會運用另外兩種呼吸方式。譚水力老藝人演唱中有時也運用胸腹式呼吸,這拓寬了演唱音域,使彈詞音樂塑造個性鮮明的典型人物形象。有時為了模仿一些特殊聲調,彈詞藝人會依靠下降的橫膈模運用腹式呼吸,擴大下腹腔,增強了沖擊聲帶的力度。
。ǘ┞曇舻倪\用
益陽彈詞的演唱一般是本嗓與假嗓交替使用。益陽彈詞的演唱音域一般只有九到十一度,相對較窄。藝人們主要用真嗓來慢慢吟唱,唱腔淳樸自然,唱詞真切感人,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假嗓也在益陽彈詞的演唱有較多的運用,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一,當旋律中有音程跳度較大的音時,藝人們用假嗓來演唱,以免唱破 音對嗓子不好;二,益陽彈詞演唱的特色之一是一人多角的述說故事、塑造人物典型,所以男藝人有時使用假嗓模擬女聲的韻白;三,彈詞講說仁義道德,善于塑造英雄形象,為提醒觀眾重要人物的出場,藝人們一般采用假聲演唱幾句引起觀眾的注意。藝人們演唱時本嗓與假嗓的交替使用,按需要生動自然的自由轉換,且沒有生硬之感,體現(xiàn)了藝人們較高的藝術造詣。
。ㄈ┕缠Q的運用
益陽人說話聲音較尖、明亮,語速較快,但是不如長沙話的音調調值高,上升調值不多,又由于唱腔旋律基本在中聲區(qū),所以形成了益陽彈詞以口腔共鳴為主、其他共鳴為輔的演唱特色。民間藝人在演唱時為了咬字清晰,往往微笑著抬起頭部,松開牙齒,充分打開喉咽腔和口腔來擴大口腔共鳴把聲音傳出。在益陽彈詞中,藝人也運用頭腔共鳴,在使用怒腔或悲腔行腔時,為了表現(xiàn)情緒的跌宕起伏,常用高音區(qū)的甩腔來傳情達意。張士安老師是用"腦后找筋"的方法來來運用甩腔,這類似于京劇的腦后音。
無論是潤腔方法還是其他演唱技巧,益陽彈詞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魅力。益陽彈詞演唱技藝十分寶貴,但由于藝人們往往采用口傳心授的方式,這些技藝很容易流失。這需要更多的曲藝工作者認真研究和發(fā)掘,讓其代代傳承和優(yōu)良發(fā)展。
參考文獻:
馮光鈺.對曲藝中說與唱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及演唱技巧的探討.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5(1).
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中國曲藝志·湖南卷(益陽分卷)》.中國曲藝志·湖南卷益陽分卷編委會整理(未公開出版).
【益陽彈詞的演唱藝術的特征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認知風格的概念的特征分析論文10-11
河北民歌的審美特征分析論文10-10
民歌創(chuàng)作與演唱藝術表現(xiàn)論文10-12
明式家具用材美學特征分析論文10-10
地方志的基本特征分析論文10-10
秦腔小生類型與演唱用嗓特征分析論文10-11
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特征分析論文10-11
北大法寶收錄的版權調解案件的特征分析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