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藥學畢業(yè)論文

雙黃連粉針臨床安全應用

時間:2022-10-06 01:28:44 藥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雙黃連粉針臨床安全應用

  雙黃連粉針臨床安全應用【1】

  [摘要] 目的:探討雙黃連粉針的臨床安全應用。

  方法:通過對562例應用雙黃連粉針靜脈滴注患者進行分組臨床觀察,評價其安全性。

  A組選擇無雙黃連過敏史者180例給予常規(guī)劑量應用雙黃連粉針,其靜脈滴注速度為每分鐘40~80滴。

  B組選擇無任何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并排除年老體弱者382例給予常規(guī)劑量應用雙黃連粉針,其靜脈滴注速度為每分鐘30~40滴。

  結(jié)果: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雙黃連粉針的臨床安全性與病例的選擇及靜脈滴注速度密切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 雙黃連粉針;臨床;安全;不良反應

  雙黃連注射劑包括注射用粉劑和注射液,是中藥金銀花、黃芩、連翹提取物制成的純中藥制劑(主要含綠原酸、黃酮苷、連翹酚、皂苷、黃芩苷和黃芩素等),具有清熱解毒、清宣風熱功能,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發(fā)熱、咳嗽、咽痛,臨床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細菌感染的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體炎、咽炎等[1],已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指定為全國中醫(yī)院急診首批急診必備中成藥[2]。

  隨著雙黃連針劑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屢見報道,甚至有嚴重不良反應如死亡病例的報道。

  其如何能更加安全的應用于臨床是臨床醫(yī)生非常關(guān)切的問題,筆者就此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筆者選擇2008~2010年因呼吸道感染而應用雙黃連粉針劑患者562例,男284例,女278例,年齡18~82歲。

  隨機分為兩組,A組:選擇無雙黃連過敏史者180例。

  B組:選擇無任何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并排除年老體弱患者382例。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雙黃連粉針劑(哈藥集團中藥二廠生產(chǎn))2.4 g加0.9%氯化鈉25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

  A組靜脈滴注速度為每分鐘40~80滴。

  B組靜脈滴注速度為每分鐘30~40滴。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A組共有11例發(fā)生不良反應:過敏性哮喘1例(曾有哮喘史),神經(jīng)血管水腫并胸悶1例(有食物如西紅柿過敏史),皮疹8例(3例有青霉素過敏史,1例有磺胺類藥物過敏史),發(fā)熱反應1例(其年齡>60歲)。

  其中4例皮疹患者給予減慢靜脈滴注后皮疹無增多,無其他不良反應。

  余患者因病情較重均迅速給予停止靜脈滴注雙黃連,并根據(jù)情況給予吸氧、抗過敏藥物應用等處理后癥狀逐漸緩解。

  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11%。

  B組共有5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均為輕度皮疹,面頰、頸部或手臂處共散在有1~4個皮疹,減慢靜脈滴注或不處理,觀察無皮疹增多,無其他不良反應。

  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1%。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討論

  雙黃連注射劑為復方中藥制劑,由金銀花、連翹、黃芩3味中藥組成,每一味中藥都含有多種成分。

  金銀花中的有效成分綠原酸是一種致敏原,且在控制質(zhì)量標準時又采用綠原酸作為主要質(zhì)控指標,所以在注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過敏[3]。

  黃芩苷可引起發(fā)熱、白細胞驟降和致敏反應[4]。

  故在臨床應用中變態(tài)反應現(xiàn)象比較常見。

  本觀察結(jié)果顯示,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B組,有藥敏、食物過敏史者及年老體弱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大。

  有統(tǒng)計資料表明,過敏體質(zhì)患者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的機會較無過敏史的患者高出4~10倍,雙黃連注射劑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23.3%有過敏史[5]。

  此外,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也與患者的身體狀況有關(guān),如患者伴發(fā)其他疾病,特別是肝腎疾病,可能影響機體對藥物的代謝功能,降低患者對藥物的耐受力,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性[5]。

  老年人群各系統(tǒng)功能減退,對藥物中的某些成分耐受性較差,較其他人群更易出現(xiàn)嚴重ADR反應[6],故而病例的慎密選擇和用藥的安全性密切相關(guān)。

  在臨床應用雙黃連時臨床醫(yī)生應高度警惕或盡量避免給有藥敏史、食物過敏史及年老體弱患者靜脈應用。

  雙黃連針劑的靜脈滴注速度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也息息相關(guān)。

  由于中藥注射劑純度不夠[7],輸液時滴速過快,則單位時間內(nèi)藥物進入患者體內(nèi)過多,亦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性[8]。

  雖然理論上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生與給藥劑量關(guān)系不大,但藥物引起的抗體滴度變化仍與血液中藥物濃度密切相關(guān)[5]。

  本觀察結(jié)果顯示,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且在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時減慢靜脈滴注速度可適當緩解其變態(tài)反應進程,故推薦在臨床應用雙黃連針劑時盡量選擇慢速滴注為宜。

  [參考文獻]

  [1]林飛,尹利輝,金少鴻.雙黃連注射液不良反應的原因及分析[J].中國藥事,2009,23(5):499-502.

  [2]呂本強,楊常成,張貞良,等.雙黃連粉針劑化學成分進一步研究[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9,25(3):225-227.

  [3]肖若媚,范治國,王琦,等.78例雙黃連注射液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09,20(14):1107-1109.

  [4]唐春燕,曾立威,林昊,等.廣西2009年雙黃連注射劑不良反應/不良事件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16):1501-1504.

  [5]吳嘉瑞,張冰.雙黃連注射劑致過敏性休克流行病學特點[J].中成藥,2007,29(5):638-641.

  [6]成嵐,王莉,袁強,等.雙黃連注射劑不良反應文獻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0,10(2):140-147.

  [7]譚麗萍.雙黃連注射劑所致藥疹與病癥及滴注速度的關(guān)系[J].中國藥業(yè),2010,19(12):65..

  [8]張贊玲,閻敏,龍麗萍,等.雙黃連注射劑致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20(11):1704-1707.

  雙黃連制劑研究及其臨床應用【2】

  【摘要】:自九十年代注射用雙黃連粉針劑問世以來,雙黃連其他制劑接踵而來如雨后春筍般陸續(xù)上市,是目前中藥劑型最多的一個品種,單品種產(chǎn)值及利潤名列中成藥前茅。

  其各項研究仍不斷發(fā)展深入,且卓有成效。

  雙黃連制劑是由金銀花(雙花)、連翹、黃芩制成的純中藥制劑。

  目前有注射劑(括粉針劑、射液)、氣霧荊、口服液三種。

  雙黃連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在學領(lǐng)域已經(jīng)得到良好開發(fā)和廣泛應用,療效確切。

  【關(guān)鍵詞】:雙黃連;研究;臨床應用

  本文將雙黃連制劑研究及臨床應用綜述如下:

  1藥學方面研究

  1.1方解

  雙黃連方劑由金銀花、黃芩、連翹組成,由銀翹散(《溫病條辨》)精簡化裁而來。

  主治溫病初起,邪在衛(wèi)分,衛(wèi)氣被郁,開合失司,則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風熱上犯以致咽痛咳嗽;溫邪易傷津液,故口渴,舌尖紅;邪在衛(wèi)表,故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

  治當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方中以連翹為君,既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作用,又具芳香避穢的功效,在透解衛(wèi)分表邪的同時,兼顧了溫熱病邪多夾穢濁之氣的特點。

  金銀花、黃芩辛涼,助君藥解表透熱為臣。

  三藥同用,共奏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功。

  1.2化學成分

  雙黃連方劑中的有效成分復雜,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有機酸類,以綠原酸為代表,包括異綠原酸、咖啡酸、棕櫚酸等;二、黃酮類,以黃芩苷、黃芩素為代表,包括漢黃芩苷、漢黃芩素、木犀草苷、木犀草素、槲皮苷、槲皮素、金絲桃苷、蘆丁等;三、苯丙素類,以連翹苷為代表,包括異虎耳草素等;四、苯乙醇苷類,以連翹酯苷為代表,包括連翹酚等。

  據(jù)文獻報道,雙黃連方劑還含有β-谷甾醇、大黃酚、大黃素甲醚、齊墩果酸、熊果酸、葡萄糖、微量元素等多種化學活性成分,其他未知成分有待進一步研究。

  1.3劑型

  目前,雙黃連有多種劑型,包括雙黃連口服液、濃縮型口服液,雙黃連膠囊、軟膠囊,雙黃連片(薄膜衣片)、含片、咀嚼片,雙黃連顆粒,雙黃連糖漿,雙黃連氣霧劑,雙黃連栓(小兒消炎栓),雙黃連滴眼液,雙黃連粉(凍)針劑、粉針劑、水針劑、滴注液等。

  一些新劑型正在研發(fā)當中,如雙黃連分散片,鼻噴劑等。

  據(jù)資料顯示,目前應用較廣的劑型是雙黃連針劑和口服液,栓劑、氣霧劑、鼻噴劑、片劑應用前景良好。

  其中雙黃連粉針劑還是全國中醫(yī)急癥(診)必備用藥。

  究其原因,主要是能最大限度滿足防治疾病的需要,滿足“產(chǎn)、運、貯、帶、用”方便性的需要。

  1.4藥理學研究進展

  在抗菌方面,雙黃連制劑對多種G+菌、G-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等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在抗病毒方面雙黃連制劑獨具優(yōu)勢,據(jù)研究報道其對多種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型),多種流感病毒變株(B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7、21型,柯薩奇病毒B3型,艾克病毒8型,單純皰疹病毒2型,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Ⅰ型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雙黃連制劑中有多種成分能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力,在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炎解熱治療中,在自體組織損傷后的重建修復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臨床應用

  2.1呼吸系統(tǒng)疾病

  2.1.1小兒呼吸道疾病:雙黃連粉針劑與抗生素靜點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作對照,就臨床癥狀、體征改善、肺部羅音消失時間和治愈時間比較以雙黃連粉針劑為優(yōu)。

  2.1.2病毒性肺炎:雙黃連注射液與手術(shù)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肺炎55例對比,經(jīng)5~7天治療均痊愈,但對減輕患者病痛早日康復以前者為佳。

  2.2消化系統(tǒng)疾病

  2.2.1慢性胃炎雙黃連粉針口服治療慢性胃炎,同時輔以其他中藥,總有效率為百分之98.27。

  2.2.2膽汁返流胃炎:用雙黃連粉針劑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5O倒,總有效率為百分之82臨床證實其療效肯定。

  2.2.3小兒腸炎:雙黃連注射液與慶大霉素注射液同時治療小兒腸炎作對照,結(jié)果治療組治療時間短且療效顯著,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慶大霉素。

  2.3傳染病

  2.3.1急性黃疸性肝炎:雙黃連粉針劑治療該病,與對照組用ATP、Co-A、Vit C靜滴,口服肌苷片和肝泰樂片對比,無論是癥狀改善、肝脾回縮時間及降酶、退黃均較對照組為優(yōu)。

  2.3.2腮腺炎:雙黃連粉與大黃粉混合加食醋調(diào)糊外敷,與對照組單用大黃粉治療腮腺炎作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2.4泌尿系統(tǒng)疾病

  2.4.1急性腎盂腎炎:治療急性腎盂腎炎用雙黃連粉針總有效率達百分之百。

  2.4.2泌尿系統(tǒng)感染:雙黃連治療單純性和復雜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總有效率均高于西藥常規(guī)治療。

  2.5婦科炎癥

  2.5.1幼女陰道炎:用雙黃連注射渡灌洗陰道,與對照組口服螺旋霉索加陰道滴入氯霉索眼水比較,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處理兩者有顯著性差異,前者為優(yōu)。

  2.5.2慢性附件炎:采用雙黃連粉針劑保留灌腸治療慢性附件炎72例總有效率為百分之98.61。

  2.5.3妊娠早期急性尿路感染染:石曼雅等報道雙黃連為妊娠早期急性尿路感染首選藥。

  另雙黃連制劑可治療皮膚、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

  3結(jié)語

  雙黃連制劑療效顯著,使用廣泛,臨床實踐表明一些疾病尤其是危急重癥、疑難病癥、瘟疫需要雙黃連針劑的治療,但在臨床使用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必須高度重視。

  同時我們要對雙黃連制劑加以科學合理應用,充分發(fā)揮雙黃連制劑不同給藥系統(tǒng)在臨床上的積極作用,全力避免類似青海雙黃連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

  我們相信隨著新技術(shù)、新方法、新工藝與中藥制劑研、產(chǎn)、用相結(jié)合,雙黃連制劑必將有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必將更好、更安全地服務(wù)于現(xiàn)代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羅佳波.制造注射用雙黃連粉針劑的方法.CN1039725[P].1990,2.

  [2] 呂本強,張永勇,羅佳波.雙黃連粉針劑的化學成分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

  雙黃連粉針與抗生素配伍的穩(wěn)定性【3】

  摘 要:雙黃連粉針在臨床上比較適合治療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急性扁桃體炎等病癥,給藥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靜脈滴注的形式,這種藥物在和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的過程中,對金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種菌的敏感度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敏感度得到了十分顯著的提升。

  所以,我們開展了雙黃連粉針與抗生素配伍的穩(wěn)定性進行實驗,從而為臨床也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據(jù)。

  關(guān)鍵詞:雙黃連粉針;抗生素;配伍穩(wěn)定性

  1、實驗材料及儀器

  1.1實驗儀器

  島津可見紫外分光光度計UV一2201。

  1.2實驗動物

  小白鼠(昆明種)

  1.3實驗藥品

  注射用雙黃連,哈爾濱中藥二廠;注射用青霉素鈉,華北制藥廠;注射用頭袍唾肪鈉,哈爾濱制藥廠;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廣東清遠新北江制藥有限公司;注射用頭抱哇琳鈉,深圳蛇濱死亡。

  2、實驗方法與結(jié)果

  2.1溶血性試驗

  按照溶血試驗法,如表2配制合用藥液(均按臨床常用藥物濃度配制),結(jié)果見表1,即均無溶血記錄。

  2.2異常毒性測定試驗

  按照《中國藥典》95版附錄刀c項下進行,觀測48h,均無死亡。

  2.3體外抗菌活性測定

  2.3.1紙片擴散法測定抗菌活性

  將通過自制處理的每片的含量分別是10、30、50、70、100μg的雙黃連紙片采用3種標準菌體,及黃色皮套球菌、大腸埃希氏菌和銅綠色假單胞菌和臨床分離君主肺炎克雷伯氏菌配制成濁度為1.5億/ml的菌液,分別均勻的涂在9cm的MH瓊脂上,同時還要制備好物種雙黃連紙片,將其緊緊的貼在1只平皿上面,在37℃的溫度條件下孵育24小時,之后再取出測量抑菌環(huán)直徑為0,也就是說根本測不出抑菌環(huán)。

  2.3.2稀釋法測定撒謊黃連的MIC

  將雙黃連配制成100、200、400、500μg/ml的溶液,用和2.3.1項下所使用的君主及陰溝腸桿菌分別配置成1.5億/ml的菌液,在每個管當中既有水解酪蛋白液體培養(yǎng)基1.8ml的是管當中,在其中加入藥液和菌液,將其進行混勻處理,在37℃的溫度條件下孵育24h,在觀察的過程中得知所有試管當中都生長出了細菌,雙黃連粉針劑溶液濃度在達到了6mg/ml的時候,對上述細菌在體外依然沒有抗菌活性。

  2.3.3稀釋法測定雙黃連與5種抗生素

  分別伍用的體外抗菌活性將5種抗生素(含輕氨節(jié)青霉素)配制成比其MIC低2倍、4倍、8倍及比MIC高2倍的梯度溶液共2組,再在其中加入培養(yǎng)基1.sml金葡菌液0.1m濁度0.5麥氏單位),一組5管梯度溶液中加入雙黃連粉針溶液(120mg/ml)o.05ml,另一組中則加入生理鹽水.005ml,混勻置37℃孵育24h觀察結(jié)果。

  加入雙黃連后,使4種抗生素的MIC大幅度降低。

  2.4肺炎患者血藥濃度及療效考察

  精稱黃芬貳6.6mg,用50%乙醇溶液10ml溶解配成I液(0.66mg/ml);精稱綠原酸10mg用甲醇10ml溶解為u液(1mg/m)l,各取l液20、40、60、50、100、120mlII液10、20、40、60、50、100,分別加入1ml血清中,混勻,加甲醇5.oml,旋渦振蕩20sec康氏振蕩器上振蕩10min,放置lh,取上清液分別于276nm、327nm處測A。

  無藥血清做空白。

  黃答貳標準曲線方程:A一0.005010C一0.0129下~0.998;8綠原酸標準曲線方程: A-0.07805C-0.044255--0.9971。

  (2)肺炎患者靜滴雙黃連粉針血藥濃度測定:隨機抽取我院肺炎患者10例,用藥方案均為3.69d/,靜脈滴注雙黃連粉針劑,5%葡萄糖溶液250ml,50mni左右滴完。

  于用藥第6天滴注完以上藥液時,于給藥另一側(cè)臂靜脈取血2.0ml,靜置離心取血清0.6ml,如標準曲線項下“加甲醇5.0ml.,處理.結(jié)果見表4。

  8例患者血清黃琴貳濃度均為20-50戶g/ml左右,血清綠原酸為15-35μg/ml左右,2例前者為277、377對g/ml,后者為73.72、120.06盡g/ml。

  (3)肺炎患者靜滴雙黃連粉針與抗生素伍用血藥濃度測定:隨機抽取我院肺科輕、中度肺炎患者26例,分為5組。

  在黃芬貳紫外吸收峰處(276nm),兩藥聯(lián)用其峰值明顯增高至109-571μg/ml左右,但妥布霉素與雙黃連聯(lián)用峰無變化。

  而在綠原酸吸收峰(327nm)處,所有藥物吸收無明顯變化,C值仍為20-40mg左右。

  3、討論

  就本次實驗研究的實際情況來看,所選用的雙黃連以及四種抗生素均能夠有效地滿足國家藥典質(zhì)量標準的市售藥品,在經(jīng)過溶血性試驗和異常毒性規(guī)范檢查后,可發(fā)現(xiàn)黃黃連在與頭孢唑啉鈉以及青霉素等伍用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xiàn)溶血或異常毒素,進而將其經(jīng)紫外線光譜掃描,可以發(fā)現(xiàn)其并未產(chǎn)生新的峰或者是峰位移情況。

  相關(guān)研究資料顯示,通過衍生化法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中,雙黃連自愛制備過程中極易受到破壞,從而導致峰重疊情況出現(xiàn)。

  此種情況表明,雙黃連粉針與抗生素配伍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并未發(fā)現(xiàn)新物質(zhì)的產(chǎn)生。

  在血藥濃度測定的過程中,在對同等幾輛的雙黃連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無論是單用還是合用,實際綠原酸峰值部位的吸收都比較穩(wěn)定,并未有明顯差異出現(xiàn)。

  因此雙黃連粉針與抗生素配伍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維持療效的持續(xù)性,生物安全性較強,具有明顯的臨床意義。

  就實驗研究的實際情況來看,雙黃連與妥布霉素置于同一溶液中,能夠立即產(chǎn)生沉淀,而青霉素在合用藥液中的穩(wěn)定性較差,因此兩者不能進行同瓶靜滴,那么在實際臨床應用過程中,同瓶靜滴能夠有效的減少輸液量,并減少靜滴時間,對于提高小兒、老年和心衰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張俊華,商洪才,鄭文科,胡晶,徐宏娟,王輝,張莉,任明,張伯禮.雙黃連注射劑與西藥配伍研究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0(02)

  [2]程淑云,李永吉,陳英,崔淑霞,張文君.淺談中藥凍干粉成型的影響因素[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08)

  [3]王鼎盛.六種中藥注射液與抗菌藥配伍穩(wěn)定性[J].中國藥師.2005(05)

【雙黃連粉針臨床安全應用】相關(guān)文章:

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與護理10-26

煤粉安全規(guī)程04-03

醫(yī)學檢驗的進展與臨床應用10-26

調(diào)脂藥的臨床應用10-26

螺旋CT在肺栓塞診斷的臨床應用10-26

兒科臨床護理應用效果分析論文10-08

關(guān)于臨床醫(yī)學教學探索及應用論文10-08

優(yōu)質(zhì)護理的兒科臨床護理應用的論文10-08

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wù)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論文10-08

循證醫(yī)學在康復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