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學習方法

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

時間:2022-10-05 20:03:51 學習方法 我要投稿

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

  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1】

  一、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1. 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

  2. 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 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

  4. 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教育性原則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4.系統(tǒng)性原則

  5. 發(fā)展性原則

  三、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1. 階段性與連續(xù)性

  2. 定向性與順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異性

  四、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

  皮亞杰將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每個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兒童主要借助于視、聽、嗅等感覺及身體動作來認識和適應外界環(huán)境,形成“客體永久性”概念;(感覺和動作的分化、客體永久性、延遲模仿)

  (2)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逐漸應用表象符號來代表外界事物,具有表象思維。

  這一階段兒童思維典型的特點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泛靈論、不可逆、自我中心、信號功能)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具有抽象概念,并且獲得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義。

  (其自我中心、守恒、可逆、序列化、分類)

  (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該階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維得到了發(fā)展;思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本階段思維的特征:命題之間的關系、假設—演繹推理、類比推理、抽象邏輯思維、可逆與補償?shù)取?/p>

  五、最近發(fā)展區(qū)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fā)展系統(tǒng)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

  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

  也就是說,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fā)展階段間的過渡。

  德育工作基礎知識試題【2】

  一、選擇題:

  1.桑代克認為,學習就是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

  這種聯(lián)結的形成機制是( )。

  A.建構 B.頓悟 C.試誤 D.強化

  2.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 )。

  A.教學過程 B.學習過程 C.評價過程 D.反思過程

  3.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個體能夠運用假設-演繹推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年齡階段是( )。

  A.0-2歲 B.2-7歲 C.7-11歲 D.11-15歲

  4.某學生經常將考試失敗歸因于運氣。

  在維納的三維度歸因模式中,運氣屬于( )。

  A.外在、不穩(wěn)定、不可控的因素 B.外在、穩(wěn)定、不可控的因素

  C.外在、不穩(wěn)定、可控的因素 D.外在、穩(wěn)定、可控的因素

  5.某學生把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獲得的規(guī)則運用到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問題解決中。

  解釋這種遷移現(xiàn)象的最佳理論是( )。

  A.形式訓練說 B.經驗類化說 C.相同因素說 D.關系轉化說

  6.在讀一首短詩時,某學生學習10分鐘就剛好能背誦,隨后他又學習了幾分鐘。

  這種剛好成誦的附加學習,被稱為( )。

  A.發(fā)現(xiàn)學習 B.意義學習 C.過度學習 D.掌握學習

  7.某學生的廣播體操訓練表現(xiàn)為:整體動作趨于協(xié)調連貫,多余動作有所減少,視覺控制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但動作執(zhí)行尚未達到自動化。

  從動作技能的形成階段來看,該生的廣播體操技能處于( )

  A.操作定向階段 B.操作模仿階段 C.操作熟練階段 D.操作整合階段

  8.某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考試中對自己的閱讀活動進行了一番安排:先掌握試題中的問題要求,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

  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監(jiān)控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計劃策略 D.學習時間管理策略

  9.“在規(guī)定時間內個體發(fā)散項目數(shù)量的多少”這一指標主要用來衡量發(fā)散思維的( )。

  A.靈活性 B.流暢性 C.變通性 D.獨創(chuàng)性

  10.榜樣示范行為的性質和后果會影響觀察者的行為。

  如果榜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么觀察者就會從中學會揚善抑惡。

  這種行為學習的機制是( )。

  A.直接強化 B.自我強化 C.替代強化 D.內部強化

  11.下列心理評估方法中,屬于標準化評估方法的是( )。

  A.自述法 B.評估性會談法

  C.觀察法 D.心理測驗法

  12.在布盧姆教學目標的認知目標層次中,處于最低層次和最高層次的分別是( )。

  A.知識,評價 B.知識,應用 C.知識,綜合 D.知識,分析

  13.某學生在課堂上故意弄出響聲以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這時最為適宜的處置方法是( )。

  A.言語提醒 B.有意忽視

  C.非言語暗示 D.暫時隔離

  14.掌握學習所說的“掌握程度”通常要求學生正確完成評價項目的比例是( )。

  A.60—70% B.70—80%

  C.80—90% D.90—100%

  15.經常擔心“學生喜歡我嗎?”等這樣的問題的教師,其成長階段很可能處于( )。

  A.關注自我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情境階段 D.關注生存階段

  二、填空題:

  16.20世紀50年代西方興起了程序教學,其理論基礎是 所提出的操作條件作用理論。

  17.高中階段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并開始出現(xiàn) 思維。

  18.加涅從學習結果的角度把學習分為:言語信息學習、智慧技能學習、 學習、動作技能學習和態(tài)度學習。

  19.馬斯諾認為,人的最高層次需要為 需要。

  20.按照奧蘇伯爾的理論,原有認知結構通過可利用性、 和穩(wěn)定性三個變量對新知識學習產生影響。

  21.所謂 ,就是變換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

  22.心智技能具有三個特點:對象具有觀念性、執(zhí)行具有 、過程具有簡縮性。

  23.列提綱、利用圖形、利用表格等策略,主要屬于認知策略中的 策略。

  24.在問題解決中,窮盡一切方案能確保問題得到解決的方法叫做 。

  25.在品德的心理結構中,衡量品德形成的標志是 。

  26.常用而有效的品德培養(yǎng)方法包括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 和賞罰控制。

  27.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復雜的行為。

  即,對學生趨向成功的每一步都給予強化,以引導學生實現(xiàn)最終目標。

  這種行為改變方法就是 。

  28.發(fā)現(xiàn)學習有四大優(yōu)點:有利于激發(fā)智慧潛能、有利于培養(yǎng) 、有利于學會發(fā)現(xiàn)技能,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29.學生已經有三角形的觀念,現(xiàn)在來學習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新知識。

  這種下位學習被奧蘇伯爾稱為 類屬學習。

  30.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就是材料本身必須具有 。

  31.奧蘇伯爾把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分為三種不同形式的內驅力,其中,屬于內部動機的是

  內驅力。

  32.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作為參照標準,根據(jù)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來報告評價結果,這種教學評價就是 評價。

  33.研究表明,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 為中心,并有預見性。

  34.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是 。

  35.維果斯基的“ ”的概念使人們認識到:教學不能僅僅適應兒童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而應促進兒童認知發(fā)展,即教學應走在發(fā)展前面。

  三、簡答題:

  36.簡述影響學生人格發(fā)展的社會因素。

  37.簡述促進知識有效概括的方法。

  38.簡述加里培林關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39.簡述影響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

  40.簡述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考問題習慣的主要方法。

  四、論述題:

  41.有人以為智力高的人創(chuàng)造性就高,試辨析之。

  (答題要求:先判斷觀點正確與否,再闡明理由)。

【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相關文章:

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教材10-26

關于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10-26

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10-26

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知識10-05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10-26

心理學的基礎知識10-26

入門心理學基礎知識11-15

心理學基礎知識題庫11-15

小學心理學基礎知識10-26

心理學基礎知識重點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