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文化的深層次結構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文化育人歷來都是教育工作的一項核心內(nèi)容,其滴水穿石、潤物無聲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認可和重視。對于校園文化的深層次研究,對于發(fā)揮校園文化衍生出的強大文化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突進文化建設和素質(zhì)教育的結合,發(fā)揮學校的育人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仰山學校為例,對校園文化的深層次結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生命所在,建設卓越的學校文化不僅可以使學校形成獨特的辦學個性,更能為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引領動力。造就真正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人才,校園文化必不可少。研究校園文化的深層次結構,對于促進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論文關鍵詞:校園文化素質(zhì)教育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的界定
查爾斯·赫梅爾在《今日的教育為了明日的世界》一書中曾指出“教育的基本方向來源于文化。”可見校園文化作為文化現(xiàn)象之一,與校園是同步產(chǎn)生、同步發(fā)展的。隨著眾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對校園文化的多角度研究,校園文化的內(nèi)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擴大。例如美國學者W·華勒認為“學校中形成的特別的文化”,臺灣學者林清江認為“校園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和它的價值和行為體系,構成了校園文化”。從這些觀點來看,其主體內(nèi)容大致相似,而研究的側(cè)重點卻各有不同。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為《文化教育學》一書中給出的概念,即:“廣義的,校園文化泛指辦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成果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校園文化指校園特有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是包含理念、目標、制度、傳統(tǒng)、校風的綜合體現(xiàn)!
二、校園文化的三個組成層
校園文化如果進行細分可概括為三個組成層。即:物質(zhì)環(huán)境外顯層;制度文化中間層;精神文化核心層。其中,物質(zhì)環(huán)境外顯層是校園文化的外圍部分,也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泛指校園環(huán)境、布局設計、教學設施等硬件設備以及可以顯現(xiàn)的一切文化體育活動。這些可見、可聞的硬件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制度文化中間層,與物質(zhì)環(huán)境外顯層比較起來,更接近校園文化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校園制度、管理規(guī)范、行為文化等部分,是校園文化保障的重要部分。精神文化核心層是不可見但最為重要的,主要包括校園師生所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部分,其育人和身教作用最為顯著。
三、校園文化的功能體現(xiàn)
1.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發(fā)揮是一個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微妙過程。其功能不僅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上,對教師也具有教育功能。其文化核心能夠自然地滲透到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中,并影響其行為表現(xiàn)。
2.校園文化的凝聚功能。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其人生理想、性格、價值追求都是多元化的,而校園文化中的價值取向和集體意識有著強大的凝聚力。校園文化是在多年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積累形成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在團結師生,凝聚力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校園文化的傳播功能。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承擔著傳播民族文化、社會主流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作用,在進行文化傳播中,能夠達到宣傳校園品牌,提高學校知名度的作用。
4.校園文化的輻射功能。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具有相互影響的作用,在管理和領導更加規(guī)范的情況下,能夠成為先進文化的代表,并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輻射陣地。正確的引導方向,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尚在成長期的學生尤為重要。
5.校園文化的管理功能。校園文化中的制度、校風等內(nèi)容對廣大師生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和調(diào)節(jié)作用。對于促進學校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人才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仰山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措施
1.物質(zhì)文化氛圍的營造。物質(zhì)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校園文化的外在反映。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石。因此,在校園文化的營造中,物質(zhì)文化必須進行精心規(guī)劃和創(chuàng)建。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場所,能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有助于陶冶師生的情操。仰山學校在傳承“金溪,孕金氣而財富聚;秀谷,育秀士而人才興”的基礎上,加大了校園物質(zhì)文化的建設力度。學校教學樓、綜合樓、食堂、學生宿舍等建筑氣勢宏偉,錯落有致,造型大氣而不失其靈活。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擁有32個教室的綜合樓,建有專門的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科技活動室等16個功能教室,各教室設施完善,功能先進。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一應俱全。校園綠化率已達68%,園內(nèi)曲徑通幽,景色宜人。文化長廊,別具匠心的古詩燈箱精彩紛呈,為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2.校園精神文化的塑造。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的靈魂,包括學校歷史傳統(tǒng)和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tài),是學校本質(zhì)、個性、面貌的綜合反映。在校園精神文化塑造方面,仰山學校努力做到教學、教研、師生管理的“人本化”,發(fā)揮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從改革教師管理模式入手,把關心人、激勵人、發(fā)展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積極促使教師之間加強合作,在互幫互助中提升教師的教育藝術。同時強調(diào)關愛學生身心健康,關懷學生成長,培養(yǎng)學生成才。依據(jù)學生文化建設的多層次性,以理想信念、價值觀的精神層次為核心去建設學生觀念文化和活動文化;營建了以“傳承文明、啟智求真”為核心的書香校園文化,推出了一套理念文化、六大載體文化、四大知識點,理念文化有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組織了以“誦經(jīng)典、品書香、塑人格”為載體的德育工程,開展了“文明修身,爭做合格小公民”、“放飛綠色希望,擁抱美麗家園”等主題活動。校園隨處可見的溫馨小提示,校園明星追追追等設計,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3.校園文化與整體規(guī)劃的結合。校園文化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具有具體性、層次性、全面性等特點,應統(tǒng)籌兼顧,全員參與,持之以恒。仰山學校將經(jīng)典誦讀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發(fā),科學安排誦讀內(nèi)容,開展“一至五級”的考級活動。師生全程參與,全情參與,誦讀熱情日益高漲。為了讓教師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仰山學校為每位教師建立了個性化的“教師成長檔案”,涵蓋的板塊有:規(guī)劃、教學、學習、研究、反思、評價、指導、管理等八個方面。堅持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將校園文化與學校及師生的健康發(fā)展做到了有機融合,形成學校特色就是在建設校園文化。學校特色是文化的、內(nèi)涵的、品質(zhì)的,是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五、結語
校園文化是持續(xù)發(fā)展的永恒動力,在對校園文化深層次結構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后,我們可以從仰山學!皳P仰山精神,創(chuàng)品牌學!钡霓k學理念及文化建設手段上,找到校園文化建設科學合理的對策,達到建設卓越的校園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美)查爾斯·赫梅爾.今日的教育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2]林清江.教育社會學新論[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3]顧明遠.論學校文化建設[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5).
【校園文化的深層次結構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究論文10-01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方法探究論文10-09
建筑結構抗震的優(yōu)化設計探究論文10-11
《桃花扇》象征與敘事結構的探究論文11-10
輕核原子核結構的探究論文10-09
校園文化二維傳播探究論文10-11
高校綠色校園文化建設探究論文10-11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究論文模板10-01
高層建筑結構分析與設計探究論文03-23
校園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