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xiàn)代飲食的禮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現(xiàn)代飲食禮儀
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中國人對于飲食禮儀是比較講究的。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中國飲食文化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些吧!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
今天養(yǎng)生網(wǎng)小編給大家說說中國飲食禮儀大觀。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在中國,根據(jù)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
這些食禮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產(chǎn)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
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
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
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
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
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
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
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
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
現(xiàn)代的標準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cè)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
酒斟八分,不得過滿。
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cè)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一、座次安排
一般使用圓桌,面對門的位置一般是主座,主人一般坐在主座,主人右手邊的是主客,左手邊的是次重要的客人;
2.如果主賓身份高于主人,則主賓坐在主座上,主人坐于主賓右手邊;
3.一般等長者先坐定后,才開始入座,從座位的左邊入座;
4.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
5.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二、上菜程序
宴會的菜譜要做到豐儉搭配、主次分明。
應特別照顧主賓的飲食習慣。
同時,酒水、香煙、水果要備齊。
正規(guī)的宴席上菜順序應該是這樣的:手碟——冷碟——熱炒——大菜(含頭菜、二湯、葷素大菜、甜點與座湯)——飯點——茶果
三、用餐
1.必須等到人到齊了才能開始進餐;
2.應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
3.看準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動筷子,盡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
4.最好讓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過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讓自己的吃相看上去不那么急切,直接把菜肴放入自己的嘴中是不禮貌的;
5.吃飯時,應端起飯碗,用飯碗貼緊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飯推入口中;
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盡量少吃離自己遠的菜;
7.夾菜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
8. 喝湯不要發(fā)出聲響,用湯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等涼了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
飲食禮儀在中國飲食文化里,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中國現(xiàn)代飲食禮儀【2】
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在中國,根據(jù)文獻記載可以得知,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
這些飲食禮儀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產(chǎn)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行為規(guī)范的一部份。
飲食禮儀是人們在飲食活動中應當遵循的社會規(guī)范。
飲食禮儀是飲膳宴筵方面的社會規(guī)范與典章制度,餐飲活動中的文明教養(yǎng)與交際準則,赴宴人和東道主的儀表、風度、神態(tài)、氣質(zhì)的生動體現(xiàn)。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
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中國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是按階層劃分的: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
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
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
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jù)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
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jù)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后入座。
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有變化。
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請客主人則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cè)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cè)右席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
根據(jù)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這類宴禮的形成,有比較長的歷史過程,在清未民初,就已有現(xiàn)代所具備的這些程式了。
如《民社北平指南》所云:宴請官長,或初交、或團體,須于大飯館以整桌之席訪之。
若知己朋友,則可不拘。
屆時,主人必先至以迎客,客至奉茶,陪座周旋。
客齊人席,次序以左為上,右為次,上座之友為三座,次座之右為四座,以下速推。
主人與首座相對,舉杯通飲,客人起立舉杯致謝。
然后就坐,且餐且飲。
菜肴先上冷葷,后上熱革,繼以最貴肴撰。
每進一肴。
主人必舉杯勸酒、舉模勸食。
飯畢略用茶,即向主人致謝而去。
類似的儀禮也曾作為許多家庭的家訓,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一。
中國現(xiàn)代飲食禮儀【3】
世界上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是歷史積累的結(jié)果,中國有著悠久歷史,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燦爛文明,在這種文化蘊藏中,中國人自古至今創(chuàng)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技術的高超,菜式的多樣,造型的精致,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從沿革看,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fā)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tǒng)菜點、2萬多種工業(yè)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中國飲食文化從內(nèi)涵上看,涉及到食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食品的生產(chǎn)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yè)與食品業(yè)的經(jīng)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中國飲食文化從外延看,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jīng)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xiàn)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中國飲食文化從特質(zhì)看,突出養(yǎng)助益充的營衛(wèi)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五味調(diào)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diào)法(廚規(guī)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zhì)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于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zhì)。
中國飲食文化從影響看,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面食、藥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shù)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qū)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fā)、食具研制、食品調(diào)理、營養(yǎng)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chuàng)造、積累并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zhì)財富及精神財富,是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禮儀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在中國,根據(jù)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
這些食禮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產(chǎn)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
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
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
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
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
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
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
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
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
現(xiàn)代的標準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cè)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
酒斟八分,不得過滿。
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cè)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更多相關閱讀:
【中國現(xiàn)代飲食禮儀】相關文章:
中國現(xiàn)代飲食的禮儀10-01
中國飲食的禮儀09-30
中國的飲食禮儀10-26
中國飲食禮儀的功能10-01
中國飲食禮儀圖片10-26
中國飲食禮儀文化11-16
現(xiàn)代中國餐桌禮儀10-08
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禮儀10-26
中國飲食禮儀有哪些?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