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飲食禮儀有哪些?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飲食禮儀有哪些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d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dá)的,也是比較完備的。今天養(yǎng)生網(wǎng)小編給大家說說中國飲食禮儀有哪些。
中國飲食禮儀【1】
首先,安排筵席時,肴饌的擺放位置要按規(guī)定進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則。
帶骨肉要放在凈肉左邊,飯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調(diào)味品則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漿也要放在近旁,蔥末之類可放遠(yuǎn)一點;還要注意擺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顛倒。
這些規(guī)定都是從用餐實際出發(fā)的,并不是虛禮,主要還是為了取食方便。
再次,待客宴飲,并不是等仆從將酒肴擺滿就完事了,主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導(dǎo),要作陪伴,主客必須共餐。
陪伴長者飲酒時,酌酒時須起立,離開座席面向長者拜而受之。
長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還入座而飲。
如果長者舉杯一飲未盡,少者不得先干。
侍食年長位尊的人,少者還得記住要先吃幾口飯,謂之“嘗飯”。
雖先嘗食,卻又不得自己先吃飽完事,必得等尊長者吃飽后才能放下碗筷。
少者吃飯時還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隨時要準(zhǔn)備回復(fù)長者的問話,謹(jǐn)防發(fā)生噴飯的事。
尊卑之禮,歷來是食禮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子女于父母,下屬對上司,少小對尊長,要表現(xiàn)出尊重和恭敬。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d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國飲食禮儀【2】
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dá)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在中國,根據(jù)文獻(xiàn)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dāng)完善的制度。
這些食禮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產(chǎn)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
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dá)到預(yù)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dǎo)和約束。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zhǔn)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
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
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
蒙古族認(rèn)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
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xiàn)給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
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dǎo)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
宴畢,導(dǎo)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
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
現(xiàn)代的標(biāo)準(zhǔn)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cè)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
酒斟八分,不得過滿。
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yīng)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cè)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中華禮儀之中國餐飲禮儀【3】
一.位次排列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
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fā)揮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應(yīng)面對正門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
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yīng)根據(jù)距離該桌主人的遠(yuǎn)近而定,以近為上,以遠(yuǎn)為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為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為準(zhǔn),右為尊,左為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shù)應(yīng)限在10人以內(nèi),最好是雙數(shù)。
比如,六人、八人、十人。
人數(shù)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據(jù)上面四個位次的排列方法,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為兩種具體情況。
它們都是和主位有關(guān)。
第一種情況:每桌一個主位的排列方法。
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個談話中心。
第二種情況: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方法。
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為第一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cè)就坐。
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如圖9-5和如圖9-6。
如果主賓身份高于主人,為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
為了便于來賓準(zhǔn)確無誤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dǎo)指示外,應(yīng)在每位來賓所屬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
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yīng)以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
我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時,如果需要進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參照宴請時桌次的排列進行。
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右高左低原則
兩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
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優(yōu)先受到照顧。
二是中座為尊原則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間的人在位次上高于兩側(cè)的人。
三是面門為上原則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四是特殊原則
高檔餐廳里,室內(nèi)外往往有優(yōu)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
這時候,觀賞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
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墻的位置為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為下座。
二.中餐餐具的使用注意事項
和西餐相比較,中餐的一大特色就是就餐餐具有所不同。
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平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問題的餐具的使用。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
使用筷子,通常必須成雙使用。
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幾個“小”問題:
一是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
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著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
因為這種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
四是嚴(yán)格筷子的職能。
筷子只是用來夾取食物的。
用來剔牙、撓癢或是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
有時,用筷子取食時,也可以用勺子來輔助。
盡量不要單用勺子去取菜。
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過滿,免得溢出來弄臟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處“暫停”片刻,湯汁不會再往下流時,再移回來享用。
暫時不用勺子時,應(yīng)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中“立正”。
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處。
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著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涼了再吃。
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復(fù)吮吸、舔食。
3.盤子
稍小點的盤子就是碟子,主要用來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
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
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里取來享用的菜肴的。
用食碟時,一次不要取放過多的菜肴,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像是餓鬼投胎。
不要把多種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
不吃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應(yīng)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夾放到碟子旁邊。
如果食碟放滿了,可以讓服務(wù)員換。
4.水杯,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時使用。
不要用它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
另外,喝進嘴里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中餐用餐前,比較講究的話,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濕毛巾。
它只能用來擦手。
擦手后,應(yīng)該放回盤子里,由服務(wù)員拿走。
有時候,在正式宴會結(jié)束前,會再上一塊濕毛巾。
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來擦嘴,卻不能擦臉、抹汗。
6.牙簽。
盡量不要當(dāng)眾剔牙。
非剔不行時,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東西,不要當(dāng)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
剔牙后,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簽,更不要用來扎取食物。
三.用餐的得體表現(xiàn)
任何國家的餐飲,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習(xí)慣和寓意,中餐也不例外。
比方說,過年少不了魚,表示“年年有余”;和漁家、海員吃魚的時候,忌諱把魚翻身,因為那有“翻船”的意思。
用餐的時候,不要吃得搖頭擺腦,寬衣解帶,滿臉油汗,汁湯橫流,響聲大作。
不但失態(tài)欠雅,而且還會敗壞別人的食欲。
可以勸別人多用一些,或是品嘗某道菜肴,但不要不由分說,擅自作主,主動為別人夾菜、添飯。
不說這樣做是不是衛(wèi)生,而且還會讓人勉為其難。
取菜的時候,不要左顧右盼,翻來覆去,在公用的菜盤內(nèi)挑挑揀揀。
要是夾起來又放回去,就顯得缺乏教養(yǎng)。
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禮讓,依次而行,取用適量。
不要好吃多吃,爭來搶去,而不考慮別人用過沒有。
夠不到的菜,可以請人幫助,不要起身甚至離座去取。
用餐期間,不要敲敲打打,比比劃劃。
還要自覺做到不吸煙。
用餐時,如果需要有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舉動,盡早去洗手間解決。
用餐的時候,不要當(dāng)眾修飾。
比如,不要梳理頭發(fā),化妝補妝,寬衣解帶,脫襪脫鞋等。
如必要可以去化妝間或洗手間。
用餐的時候不要離開座位,四處走動。
如果有事要離開,也要先和旁邊的人打個招呼,可以說聲“失陪了”、“我有事先行一步”等。
【中國飲食禮儀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中國飲食禮儀有哪些?10-26
飲食禮儀有哪些10-26
廣州飲食禮儀有哪些10-26
飲食禮儀有哪些問題10-26
中國的餐桌禮儀有哪些10-06
中國餐桌禮儀有哪些10-06
中國的茶道有哪些禮儀11-13
中國的飲食禮儀10-26
中國餐桌座次禮儀有哪些10-07
中國現(xiàn)代飲食的禮儀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