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祖宗傳下的說話禮儀 一開口就看出教養(yǎng) 推薦度:
- 老祖宗傳下的說話禮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老祖宗傳下的說話禮儀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yù)之為禮儀之邦。人際交往,禮貌當(dāng)先;與人交談,稱謂當(dāng)先。老祖宗給我們傳下了許多說話社交禮儀,讓我們一起開看看吧!
一、口頭稱謂語
古人有多種多樣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數(shù)種。
1、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等。
2、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3、稱對方的字、號。
4、稱對方的身份時(shí)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5、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
古代第一人稱代詞除了“我”以外,還有“余、吾、予、朕、臺、卯”等。但古人對長輩或平輩說話時(shí),也不用他們而是毫無例外地用謙稱。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聰明”的說法來稱呼自己。如自稱“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輩份低”的說法來稱自己。例如自稱“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說法來稱呼。例如自稱“臣、仆、在下、牛馬、自己下走”等等。
4、稱自己的身份、職務(wù),有時(shí)還加上“卑、小、貧”等字眼。例如自稱“弟子、學(xué)生、小生、貧僧、卑吏、卑職”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稱“丘”。
古人的禮貌語言還表現(xiàn)在:凡是說到與對方有關(guān)的行為、人物、事情、物品時(shí),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說法,例如:
稱別人的姓、名和字為“貴姓、大名、尊諱、尊字”等。
稱別人年齡為“貴庚、尊庚、芳齡、高壽”等。
稱別人的住處為“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等。
稱別人的神態(tài)、相貌為“風(fēng)采”等。
稱別人的親屬去世為“作故人、謝賓客、仙游”等。
同樣地,說到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和事物時(shí),也一律采用謙虛的說法。例如:
稱自己的孩子為“犬子”。
稱自己的朋友為“敝友”。
稱自己的意見為“愚見、愚計(jì)”。
向別人詢問叫“拜問”。
二、交友稱謂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來,我們對交什么性質(zhì)的朋友,都有明確的稱謂。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貴賤;(《聊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間的交往;(《廉藺列傳》)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 刎頸之交:即使掉腦袋也不變心;(《廉藺列傳》)
再世之交:與人父子兩代都結(jié)成朋友; 忘年之交:不計(jì)年歲長幼以才能德行為主的交往;
竹馬之交:幼年男女之間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義的朋友;
車笠之交: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 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許不分形跡;
金石之交:交誼深厚、如金石般堅(jiān)固; 金蘭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
平昔之交:往日結(jié)交的朋友; 肺腑之交: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
貧賤之交:貧困時(shí)結(jié)交的朋友; 詩文之交:以詩文往來結(jié)交的朋友。
三、對人尊稱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婿(令坦、令倩):尊稱對方的女婿。
令媳:尊稱對方的兒媳。
令正(令閫、賢閣,尊夫人):尊稱對方的妻子。
喬梓:稱人父子。
昆玉(昆仲):稱人兄弟。
令侄:稱人侄兒。
賢契:稱自己的學(xué)生。
高足:稱別人的學(xué)生。
四、自己謙稱
家父(家嚴(yán)、家君):稱自己的父親。
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家姐:稱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稱自己的弟妹。
舍侄:稱自己的侄兒。
內(nèi)人(內(nèi)子、內(nèi)助、拙荊):稱自己的妻子。
外子:稱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兒、小子):稱自己的兒子。
小女:稱自己的女兒。
敝友:稱自己的朋友。
五、常用敬詞
請:有求于對方。
請問:請求對方解答問題。
賜教:請人給予指教。
高見(高論):稱對方的看法,見解。
貴姓(尊姓)大名:詢問對方姓中。
貴庚(芳齡):詢問對方年齡。
高壽(高齡)用于問老年人的年齡。
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稱對方的住處。
拜望:探望。
拜訪:訪問。
拜托:托人辦事。
拜辭:告別。
敬請:恭敬地請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臨:客人到來。
光顧(惠顧):商店歡迎顧客前來。
晚安:晚上道別。
奉陪:陪伴。(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的用“奉字”)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告:告訴。
奉勸:勸告。
奉養(yǎng):侍奉和贍養(yǎng)(尊親)。
恭喜:祝賀對方已經(jīng)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贈人時(shí)用此辭,表示請對方指教。
斧正(指正):請人對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六、常用客氣語
恕:請求別人諒解,不要計(jì)較。
有勞:用于拜托或答謝對方幫助做事。
相擾:打擾。
難為:感謝對方的幫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違:很久未見。
勞駕:用于請對方做某事。
勞神:耗費(fèi)精神。
借光:請人給予方便。
包涵:請人寬容或原諒。
指教:敬請指教。
多謝:很感謝。
失敬:責(zé)備自己禮貌不周。
失禮:自己感到禮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別人。
留步:請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七、年齡的代稱
古人對于不同的年齡,都有不同的代稱。如:
總角:幼年的兒童,頭發(fā)上綰成小髻髻!抖Y記·內(nèi)則》“拂髻,總角!编嵭:“總角,收發(fā)結(jié)之!焙髞砭头Q兒童的幼年時(shí)代為“總角”。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者無成!边@里的“白首”代稱老年。
垂髻:也指兒童幼年。古時(shí)兒童未成年時(shí),不戴帽子,頭發(fā)下垂,所以“垂髻”代稱兒童的幼年。陶潛《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边@里的“黃發(fā)”也代稱老年。
束發(fā):古代男子成童時(shí)把頭發(fā)束成髻,盤在頭頂,后來就把“束發(fā)”代稱成童的年齡。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
成童:古時(shí)稱男子達(dá)十五歲為“成童”!抖Y心·內(nèi)側(cè)》:“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编嵭:“成童,十五以上!
及笄:古時(shí)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破瓜:舊時(shí)文人把“瓜”字拆開,成為兩個(gè)“八”字,稱16歲為“破瓜”,在詩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為六十四,也稱64歲為“破瓜”。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左思《詠友》詩:“弱冠弄柔翰,舊犖觀群書!
而立:《論語·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之語,后來就以“而立”代稱30歲。
不惑:《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成篤,年僅而立”,因此以“不惑”代稱40歲。
知命:以“知命”為50歲的代稱,潘岳《閑居賦》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進(jìn)階!
耳順:以“耳順”為60歲的代稱,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銘》:“夫人年逾耳順,視聽不衰。”
古稀: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來就拿“古稀”為70歲的代稱。
耋:《詩·秦風(fēng)·車鄰》:“逝者其耋!泵珎:“耋,老也。八十曰耋。”,是以80歲
八、先生、小姐、女士的來歷
“先生”:始見于春秋《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弊⒔庠唬骸跋壬父感侄砸病!钡搅藨(zhàn)國,“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學(xué)問的長輩。歷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稱呼老師,始見于《曲禮》。唐、宋以來,多稱道士、醫(yī)生、占卦者、賣草藥的、測字的為先生。清朝以來,“先生”的稱呼在人們的腦海里已開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的稱呼才又廣為流傳。
“小姐”:最實(shí)是宋代王宮中對地位低下的宮婢、姬、藝人等的稱謂。到了元代,“小姐”逐漸上升為大家貴族未婚女子的稱謂,如《西廂記》中:“只生得個(gè)小姐,字鶯鶯! 至明、清兩代,“小姐”一詞終于發(fā)展成為貴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稱,并逐漸傳到了民間。
“女士”:始見于《詩經(jīng)·大雅·既醉》:“厘爾女士!边@兒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來說的“千金”一樣,用以對婦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稱。
九、妻子的種種稱呼
小君、細(xì)君:最早是稱諸侯的妻子,后來作為妻子的通稱。
內(nèi)子:從前丈夫?qū)e人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舊觀念,認(rèn)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nèi)。
室人:多數(shù)是對別人妻子的稱呼。
拙荊、山荊:源出“荊釵布裙”,本是指東漢梁鴻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飾,后人用作妻之謙詞。
荊妻、刑室:表示自謙,貧寒之意。
發(fā)室:原配妻子。
繼室、續(xù)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關(guān)系,故將妻歿再取稱為“續(xù)弦”。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
。1)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到。說的是如果村里有人家里辦喜事了,是“白喜事”的話即便是沒有邀請,也要主動去幫忙,而“紅喜事”的話就是收到邀請了才去。
這個(gè)規(guī)矩在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都有,并且一定要謹(jǐn)記如果是白喜事再忙也要抽空去幫忙。如果村里的紅白喜事都不愿參與,那么到時(shí)候自家辦喜事了也就沒人愿意來幫忙了。
(2)去親戚家里吃酒席,可千萬不能發(fā)酒瘋,這是在拆臺。
。3)在村里遇到人了,不管和對方熟不熟,都要主動去打招呼。
(4)去別人家里做客或者是走親戚了,如果是夫妻同行住在別人家,但最好不能睡在一起,一定要謹(jǐn)記。
(5)親戚不共財(cái),共財(cái)兩不來。親戚之間最好還是不要涉及到利益,尤其是盡量不要合伙做生意,因?yàn)橐坏┥婕暗嚼,親戚也可能反目,在農(nóng)村有些親兄弟之間也因?yàn)槔娑茨砍沙,最后老死不相往來?/p>
。6)家丑不可外揚(yáng),不要和外人說自家的丑事,因?yàn)榧葲]有任何意義,還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料。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尤其是在農(nóng)村這個(gè)熟人的圈子里。
。7)在別人家做客,切忌空著手去。而且要記住盡量不要找別人幫忙,因?yàn)槿饲槭亲铍y還的,能花點(diǎn)小錢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煩別人了!
。8)搬新家,遇熟人別打招呼!
。9)晾曬在外面的衣服不能過夜,如果過夜了要洗一洗重新曬一次,不然穿了對身體不好。其實(shí)這也不是什么玄學(xué),而是在外面過夜的衣服里面容易有蟲子,或者是蟲子產(chǎn)卵在上面。
(10)在晚上的時(shí)候不要帶孩子出門,而且要謹(jǐn)記越晚越不要出門,這個(gè)是老祖宗的經(jīng)驗(yàn)之談。如果是大晚上從外面回來了,不要急著進(jìn)門,要先在門口停留一下,最好是抽根煙再進(jìn)去。
。11)自己的生辰八字、生日就不要隨便告訴別人。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沒事不要去算命,這樣只會越算越薄,而且要給錢,哪怕不準(zhǔn)也是一樣。
(12)在大晚上走夜路了,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要回頭。同時(shí)要注意,在大晚上也不要去拍別人的肩膀,這樣真的很嚇人,或是被人拍肩膀了也不要回頭。
。13)新建的房子門的數(shù)量不能是5個(gè)。而且建房子的時(shí)候,房子高度不能超過左右的房子。
。14)外面的古玩就不要隨便買回家,誰也不知道之前是拿來干嘛用的,反而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15)不能拿掃把打人,那樣會挨罵。而且如果是做生意的人,千萬不要打蚰蜒。
(16)飯前不訓(xùn)子,睡前不訓(xùn)妻。即在吃飯之前不要責(zé)罵、教育孩子,而在睡覺前不要責(zé)罵妻子。
。17)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意思是說父母還健在的時(shí)候,就不要大擺酒席給自己慶生。而父親還健在,兒子就不能留胡須。
。18)女人結(jié)過婚以后就不能當(dāng)伴娘了,而且一個(gè)人當(dāng)伴娘的次數(shù)不能超過三次。而男人如果沒有結(jié)婚就不能抬棺,哪怕四十歲也是一樣。
。19)在農(nóng)村里去幫人迎親的時(shí)候,記住是不能走回頭路的。如果不巧在路上遇到了送喪隊(duì)伍,要貼在路邊讓對方先過,因?yàn)樗勒邽榇蟆?/p>
。20)在農(nóng)村是不能隨便過生日的,要記住“36不要提,73不要說,84不要講,100要藏”。
。21)村里有人辦喜事隨份子錢,只能多不能少,最次也得保持不變,就是不能降。
。22)一人不憑欄,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就是說一個(gè)人的時(shí)候不要依靠在懸崖邊的欄桿,而兩個(gè)人就不要一起去看井,三個(gè)人就不要一起抬樹。
。23)穿著孝服的話,就不要去別人家里串門,如果串門也不能進(jìn)到別人的家門;而拎著藥物的話,也不要到別人家串門。同時(shí),嘴里有飯,不要與人講話,更不要拿著筷子對人指指點(diǎn)點(diǎn)。
。24)參加酒席,或者是家里有客人的時(shí)候,長輩未到不能先落座,長輩未動筷子吃第一口,晚輩就不能張嘴吃飯。
(25)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忌酒后失態(tài),稱兄道弟。
(26)在農(nóng)村去走親訪友了,一定要帶點(diǎn)禮物。如果主人關(guān)照不要買東西,那就更得買。
。27)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而且要記住向人問路,一定要有禮貌,若問路不用禮,則多行數(shù)十里。
(28)去別人家里串門,進(jìn)門之前要先敲門,不能直接推門而入,哪怕門敞著,也要敲門。敲門的時(shí)候要緩緩地敲,不能急著敲。
。29)有老人來家里來串門了,記住“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30)孩子未滿月,不可以剃頭。沒有滿月的孩子,也不可以抱出去玩。看到別人的孩子可愛乖巧,但不能摸他的額頭。
(31)給人送禮,不要送傘(喪)、鐘(終),茶(查)、梨(離)等聽起來不吉利的物品!如果不了解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習(xí)慣,看望病人最好不要送蘋果。
【老祖宗傳下的說話禮儀】相關(guān)文章:
老祖宗傳下的說話禮儀10-26
老祖宗傳下的說話禮儀 一開口就看出教養(yǎng)04-01
說話的禮儀10-26
中國說話禮儀10-26
說話禮儀宣傳10-26
說話的禮儀與技巧10-26
古代說話禮儀10-01
說話禮儀大全04-01
基本說話做事禮儀的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