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兒代謝性肝病的臨床觀察
現(xiàn)在是學生黨的下學期,大四生都在準備實習以及畢業(yè)論文的撰寫,下面YJBYS為大家?guī)砼R床醫(yī)學畢業(yè)論文一篇,僅供閱讀!更多資訊盡在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代謝性肝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提高臨床診斷率。方法:回顧性分析收治的18例代謝性肝病患兒的臨床資料。結果:糖類代謝性疾病者11例,氨基酸類代謝性疾病者6例,脂肪類代謝性疾病者1例。結論:小兒代謝性肝病種類較多且不常見,臨床診斷特異性小,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需結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做出綜合分析,以提高確診率。
關鍵詞:代謝性肝病;診斷;治療
肝臟是人體內各種物質代謝的主要器官,由于各種遺傳性缺陷引起的代謝通路阻斷可導致以肝臟病變?yōu)橹饕憩F(xiàn)的代謝性疾病。由于小兒遺傳代謝性肝病并不常見,且容易與其他疾病發(fā)生混淆,因此臨床診斷有一定難度,筆者對陜西省涇陽縣人民醫(yī)院近年來診治的18例代謝性肝病患兒的臨床資料做出相關分析,以期對臨床診治工作有所幫助,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8例代謝性肝病患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齡1個月~9歲,平均2.7歲;經(jīng)臨床病理檢查及相關檢查確診糖類代謝性疾病者11例,氨基酸類代謝性疾病者6例,脂肪類代謝性疾病者1例。
2 結果
2.1 糖類代謝性疾。孩倥R床表現(xiàn):本型患兒臨床表現(xiàn)輕重不一,其中2例重癥患兒在新生兒期即出現(xiàn)嚴重低血糖、酸中毒、呼吸困難和肝臟腫大等癥狀;9例輕癥者則表現(xiàn)為生長遲緩、腹部膨脹。所有患兒身材明顯矮小,骨齡落后,骨質疏松。腹部因肝臟持續(xù)增大而顯著膨隆。肌肉松弛,四肢伸側皮下常可見黃色瘤。3例患兒時有低血糖發(fā)作和腹瀉發(fā)生,其中1例患兒在重癥低血糖時伴發(fā)驚厥。2例患兒失常有鼻出血表現(xiàn)。②實驗室檢查:11例患兒中,7例患兒空腹血生化檢測顯示程度不等的低血糖和乳酸血癥,其中2例患兒重癥低血糖并伴有低磷血癥。所有患兒血清丙酮酸、三酰甘油、磷脂、膽固醇和尿酸等均增高。血小板膜釋放ADP能力降低。所有患兒肝功能正常。2例患兒X線檢查可見骨質疏松和腎臟腫大。CT掃描發(fā)現(xiàn)1例患兒肝臟有單個腺瘤并發(fā)。
2.2 氨基酸類代謝性疾病:①臨床表現(xiàn):該病發(fā)病可急可緩。其中3例患兒急性發(fā)病,發(fā)展迅速,均為在新生兒期即發(fā)病。早期癥狀類似新生兒肝炎,有嘔吐、腹瀉、腹脹、嗜睡、生長遲緩、肝脾腫大、水腫、黃疸、貧血、血小板減少和出血癥狀等。3例患兒發(fā)病較緩,均為l歲以后發(fā)病,以生長發(fā)育遲緩,進行性肝硬化和腎小管功能受損癥狀為主,2例患兒表現(xiàn)為低磷血癥性佝僂病,1例患兒以糖尿、蛋白尿以及氨基酸尿為主。②實驗室檢查:所有患兒表現(xiàn)為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可能與脾功能亢進有關。5例患兒血清轉氨酶正常,1例患兒輕度異常;所有患兒均表現(xiàn)為血清膽紅素升高,血漿白蛋白降低,凝血因子Ⅱ、Ⅶ、Ⅸ、Ⅻ濃度降低。2例患兒血清AFP增高。5例患兒血清酪氨酸濃度增高,其中2例伴有高甲硫氨酸血癥。所有患兒尿液氨基酸排出量均增高,且以酪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和組氨酸等為主,系因腎小管再吸收率降低所致。
2.3 脂肪類代謝性疾病:①臨床表現(xiàn):該例患兒起病于4歲時,起病初期一般情況良好,僅有輕度脾大和貧血表現(xiàn),中期時肝脾逐漸增大,貧血加重,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②實驗室檢查:骨髓穿刺涂片瑞氏染色可見洋蔥皮樣細胞,為本病的特異性診斷。葡萄糖腦苷脂酶活性測定發(fā)現(xiàn)血白細胞、血小板及體外培養(yǎng)的成纖維細胞測定,酶活性約為正常人的1/2,血清酸性磷酸酶增高,鐵蛋白增高;凝血因子減少,其中凝血因子Ⅴ、Ⅶ、Ⅸ、Ⅹ減少最為明顯。
3 討論
小兒遺傳代謝性肝病的種類很多,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則為三種代謝性疾病,其中糖代謝障礙如糖原累積病,半乳糖血癥,果糖代謝障礙等;氨基酸代謝障礙如酪氨酸血癥,尿素循環(huán)酶缺陷等;脂類代謝障礙如戈謝病,尼曼-匹克病,節(jié)苷脂沉積病,Wolman病等。
糖原的分解和合成,以及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之間的轉換均通過肝細胞途徑(無氧糖酵解)進行。如果遺傳性肝細胞糖類代謝缺乏則發(fā)生糖代謝障礙性疾病。文中11例患兒均為糖原累積病,主要是由于肝、腎等組織中葡萄糖-6-磷酸酶系統(tǒng)活性缺陷所造成,約占小兒代謝性肝病總數(shù)中的12%[1]。氨基酸代謝性疾病中主要為酪氨酸代謝障礙,人體所需的酪氨酸系從飲食或通過氧化苯丙氨酸獲得,除供給合成蛋白質之用外,它還是多巴胺、腎上腺素和黑色素等物質的前體;多余的酪氨酸則通過其降解途徑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其代謝途徑中各步驟酶的缺陷可導致多種臨床表現(xiàn)不同的疾病。約30%的早產兒和10%足月新生兒由于肝臟4-羥基苯丙酮酸二氧化酶發(fā)育不夠成熟,可能發(fā)生暫時性的高酪氨酸血癥,通常在減少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至1.5 g/(kg·d)和應用Vit C后數(shù)周即可消失[2]。在臨床診斷時應注意與此鑒別。文中只有1例患兒確診為脂類代謝障礙(戈謝病),其又稱高雪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由于β-葡萄糖苷酸酶的缺乏,不能分解從GM3而來的各種復合的糖苷質,因此葡萄糖酰神經(jīng)酰胺,及其前體GM3和神經(jīng)酰胺二己糖苷質累積。臨床癥狀多不明顯,多表現(xiàn)為肝脾腫大,血象異常(貧血、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等),易骨折等,因此與再生障礙性貧血容易混淆。
總之,小兒遺傳代謝性肝病的臨床癥狀多不典型,許多癥狀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與相關疾病容易發(fā)生混淆,在臨床診斷過程中應結合多種檢查手段進行綜合判斷,減少誤診率。
4 參考文獻
[1] 王立娟,管小琴.小兒遺傳代謝性肝病的臨床病理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6):565.
[2] 周光德,趙景民.幾種重要遺傳代謝性肝病肝纖維化的比較研究[J].傳染病信息,2008,21(5):284.轉
【小兒代謝性肝病的臨床觀察】相關文章:
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臨床治療10-26
活血通絡法治療小兒創(chuàng)傷性髖關節(jié)滑膜炎療效觀察10-26
脊柱結核臨床觀察10-26
新陳代謝教學教案10-08
觀察力的重要性10-26
肝病患者不可服用的藥物10-26
肝病患者吃什么好09-23
高齡外傷性肝破裂患者的臨床分析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