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語言文學閱讀現(xiàn)狀調查分析論文
摘要:為了掌握六盤水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開展了在校大學生(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閱讀現(xiàn)狀的調查,從學生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途徑方法、閱讀障礙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存在著閱讀時間少、閱讀面狹窄和閱讀方法不當?shù)葐栴}。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文學類課程的教師應根據(jù)各自的學科特點積極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文學類課程;閱讀;調查問卷;教學改革
文學類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開設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主要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課程內容涵蓋了世界文學的發(fā)展成果,歷來都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開設的專業(yè)基礎課程。這些課程是培養(yǎng)本專業(yè)學生具備較高文學修養(yǎng),提高品鑒文學作品能力的必由途徑。文學類課程的教學,離開了作品,文學史、文學思潮、文學環(huán)境也就失去了依附的基礎,因此文學作品是重中之重,文學類課程的教學,最基本的還是要歸結到對文學作品的教學。同時,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fā)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總閱讀量達400萬字。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將來大部分都要走上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崗位,如果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本身不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充足的閱讀量、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缺少品鑒文學作品的能力,他們將來走入中學語文課堂,就不能很好地承擔語文閱讀的教學工作,也就無法真正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當前學生普遍存在快餐式閱讀、片段式閱讀情況,文學類課程的老師都感嘆學生對文學作品了解很淺,對文本不熟悉,教學很難深入,課堂教學中師生在文學作品鑒賞中很少產(chǎn)生共鳴。為了掌握六盤水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小組開展了在校大學生(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閱讀現(xiàn)狀的調查,從學生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途徑方法、閱讀障礙等方面調查研究,以期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文學類課程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方法,為文學類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可靠依據(jù),提高文學類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與個人修養(yǎng),使學生能適應新時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六盤水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12級、2013級、2014級和2015級學生。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個別訪談法;學生座談會。本次問卷從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途徑、閱讀障礙等方面進行調查(表1、表2、表3、表4、表5、表6、表7),發(fā)出問卷300份,收回287份,有效率96%。
二、調研結果及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座談會的形式,我們梳理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在閱讀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的閱讀興趣
這一結果不容樂觀,六盤水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今后大多數(shù)是要從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如果學生本身對閱讀都不感興趣、不喜歡,閱讀面狹窄,視野不開闊,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擔當起語文教師這個職責、如何做好義務教育階段的閱讀教學?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閱讀面狹窄、文學類作品閱讀興趣不濃?通過學生座談會和個別訪談,結合六盤水師范學院文學類課程教學的模式看出,一方面中學的應試教育使中學教師為應試而忽略閱讀的教學,忽略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沒有充足的閱讀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完全憑借個人興趣;另一方面大學教師教學方法陳舊,教師主導教學課堂,忽略學生的主導地位,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習熱情自然不高。文學類課程在教學中往往采用文學背景—作者簡介—作品分析的講授形式主導課堂,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傳授閱讀方法,而只是讓學生接受已成定勢的作品認知。學生面對龐雜的內容,在對作品淺層次理解的基礎上,沒有能夠與教師有較深入的文學探討和溝通,所以收獲的往往是一些籠統(tǒng)的印象,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在離開教師獨立分析作品時往往手足無措,很難做到真正地鑒賞,也很難從優(yōu)秀文學遺產(chǎn)中獲得借鑒、吸收先進文化的養(yǎng)分,所以也就更難以夯實自身文學素養(yǎng),難以提升文學輻射能力與寫作能力。這些弊端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文學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ǘ⿲W生閱讀的障礙
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文學類課程教學的質量,我們還要知道目前學生閱讀的障礙是什么?學生閱讀的途徑有哪些?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認為閱讀最大的障礙是沒有時間,其次是語言文化難以理解。調查的學生大多來自貴州(287份問卷,只有39人來自省外)的貧困地區(qū),貧困生所占比例較重。由于就業(yè)的壓力、生活費用的提高,找工作、家教、兼職推銷占據(jù)了他們大量的課余時間,很多學生很難安心學習,更別說用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其次貴州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有多種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化,增加了閱讀難度,加之教育歷來落后,學生的知識面較為狹窄,視野不開闊,成為閱讀的障礙之一。學生最主要的閱讀途徑是圖書館,六盤水師范學院2009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圖書館也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圖書館的館藏不盡如人意,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情況。
。ㄈ⿲W生的閱讀方法
通過學生座談會和個別訪談得知,學生缺乏文本閱讀的方法。在問及“你是怎樣閱讀文學作品的?”這一問題時很多同學一般選擇瀏覽、略讀,很少有同學精讀、細讀文本。從調查數(shù)據(jù)上看,學生并不是不愿意閱讀文學作品,關鍵問題在于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閱讀、如何去感受作品,體會作品的魅力。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膚淺的感受上,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專業(yè)的閱讀者,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文本細讀的方法,讓學生擁有這種閱讀的能力。
三、對文學類課程閱讀教學的建議
我國高校大多數(shù)文學類課程的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文學發(fā)展史為線索,講思潮、講流派,或者脫離文本講研究方法,很少有涉及具體的文本閱讀體驗。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受應試教育的制約,中學語文教育使學生在文學閱讀上受到極大限制,到了大學課堂,教師依然沒有很好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加之學生由于年齡、社會經(jīng)驗、兼職、考試壓力等等因素,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直接跳過文本閱讀、或者快餐式閱讀、百度內容概要、直接記憶別人的觀點和結論等方式代替閱讀,這些因素都阻礙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局限他們的審美能力,扼殺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寫作畢業(yè)論文時由于沒有意識到文本閱讀體驗是論文寫作的基礎,從而手足無措,論文質量不高。長此以往,當他們走上中學語文教育崗位時,往往會主動回避文本閱讀的教學,由此看來,高校文學類課程教學中探索文本閱讀的策略勢在必行。為了切實做好文學類課程文本閱讀教學,在走訪和座談會中征詢了學生的意見,學生積極認真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梳理如下:1.改變課堂教學“講授式”為主的現(xiàn)狀,靈活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學生認知主體的地位。2.授之以魚,不如受之以漁。使學生掌握閱讀文本的方法和技巧,能夠比較專業(yè)地解讀文本,愛上閱讀,從喜好閱讀上升為文學研究者,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3.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升自我的理論水平,加大文藝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力度,指導學生運用理論去分析解讀文本。4.多向學生推薦閱讀的文本,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通過“導師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專題討論發(fā)言稿、學科小論文。5.改革考核方式,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往文學類課程的考核以文學史、文學思潮為主,學生往往在臨近考試的兩個星期死記硬背,應當轉變考核的方向,以文學作品為主,考查學生品鑒作品的能力。通過對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六盤水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在文學類閱讀文本和課程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對文學類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學類課程的教師將從中吸取教訓,根據(jù)各自的學科特點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做好文本閱讀的教學,讓學生愛上文學、愛上閱讀,提升自身文學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成為一個真正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
【漢語言文學閱讀現(xiàn)狀調查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與新聞宣傳的契合點分析論文10-09
漁業(yè)行政執(zhí)法現(xiàn)狀分析論文10-10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論文11-03
學前教育英語專業(yè)現(xiàn)狀調查分析論文10-09
漢語言文學的產(chǎn)業(yè)化與國際化的分析論文10-11
電大漢語言文學論文11-02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10-07
閱讀現(xiàn)狀調查報告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