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飛跎全傳》的語言特點
《飛跎全傳》的語言特點是小編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同學帶來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
《飛跎全傳》的語言特點【1】
摘 要:出現(xiàn)在清朝康乾年間鄒必顯的《飛跎全傳》,是一本很特別的話本小說,它通篇用揚州話寫成,幾乎使用的全是市井方言俚語,并且活用這些方言,呈現(xiàn)出獨特的油滑笑謔的風格。
關鍵詞:《飛跎全傳》 語言 方言 油滑笑謔
《飛跎全傳》是一部由揚州方言連綴而成的小說。
與一般小說使用方言不同的是,《飛跎全傳》幾乎全書使用的都是方言俚語,在敘述、對白、描繪中,大量使用揚州方言里的俗語俚語。
而這些語言又在各種技巧之下,呈現(xiàn)出與一般小說迥然不同的油滑笑謔的風格。
本文試從這兩個方面探討《飛跎全傳》的語言特點。
一、小說記載揚州話的特點
1.大揚州的方言
今天揚州的行政區(qū)域小于古代。
清朝初年,揚州府領州三,即泰州、高郵、通州;縣七,即江都縣、儀真縣、泰興縣、高郵縣、寶應縣、興化縣、海門縣。
康熙十一年,海門并入通州。
雍正二年,改儀真為儀征。
雍正三年,通州升直隸州,以如皋、泰興往屬。
雍正九年,析江都置甘泉,與江都并為府制(治。
治所,官衙所在地)。
乾隆三十三年,增設東臺縣。
鄒必顯然是康乾時人,那時揚州除了今日的廣陵、邗江、儀征、江都、寶應、高郵等地區(qū)外,還包括今日泰州區(qū)域和鹽城、南通等市的部分地區(qū)。
所以,小說運用、記載的揚州方言是一個“大揚州”的方言,地域上應該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地區(qū)。
在這里,我們把這種揚州方言稱為廣義的揚州方言。
小說中很多方言仍流行于揚州和上文提到的一些地區(qū),比如“鬧包子”,《泰縣方言志》中有所記載:“【鬧包子】無理取鬧的人。”[1]揚州方言中將無事生非、無理取鬧的事件也稱為“鬧包子”。
2.方言顯示的文化特點
《飛跎全傳》使用的揚州方言,多是活語,即口語,少用成語典故方言。
口語本來就具有豐富的生活性,語言通俗,概括事物概念也比較形象生動。
例如“抓守備”一詞(語出第一回《猛古兒朝王進寶 石不透出世跳跎》“還有一位抓守備,名喚抓金豆子,按上界油透星臨凡”),實際是“抓手背”的諧音,用這樣一個動作形象地反映出“無計可施的樣子”[2]。
守備位居重要軍職,但遇事只會“抓手背”,小說的諷刺意味十足。
這種日常用語極富滑稽色彩,往往能直截了當?shù)厝侨税l(fā)笑。
有些方言,例如“沒腳蟹”,“夾叉螺螄”。
現(xiàn)在揚州仍有此語,《揚州方言詞典》解釋沒腳蟹是比喻無依無靠的人(多指寡婦)[3],而夾叉螺螄是“礙事”的意思[4]。
蟹、螺螄等等用于口語,說明了這些東西在揚州常見,顯示了揚州地處水邊的地域特色。
這些方言中有表現(xiàn)人們?nèi)粘I罱?jīng)驗的諺語,有當時特定人特定對象使用的隱語,以及幽默的歇后語等等。
例如“癩蛤蟆墊床腳——死撐”,如皋亦有謂“烏龜墊床腳——硬撐”者,《泰縣方言志》中也有:“癩寶墊床腳——硬撐。”[5]在小說中用以諷刺石信實力有限,勉強請客,硬撐門面。
“三十幾年的雞眼,都忘記修(羞)了”更是直截了當?shù)淖I諷。
再比如流行于當時揚州的隱語:猛古兒——銀(語出第一回《猛古兒朝王進寶 石不透出世跳跎》):
忽有報小嘴的啟奏道:“今有大西洋紅毛國野人,自稱海外天子,差殿下猛古兒前來獻寶進貢,還有不言所表。”……又要將猛古兒與王見留下陪伴太子,只令畬貝走回本國。
猛古兒,系蒙古語詞。
《直語補證》蒙古兒條:“市井以為銀之隱語。”[6]《直語補正》載《頻羅庵遺集》卷十四,專記民間口頭俗語。
《頻羅庵遺集》乃清朝梁同書所撰,清嘉慶二十二年出版,正好與上海本所載《飛跎全傳》同時。
梁同書是錢塘人,說明當時揚州、錢塘市井皆有此語。
這可能是元的影響,只是時間久遠,市井已無法考究,而把這個詞作為隱語了。
《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記載了清代刊印的戲曲劇本選集《綴白裘》以及清筆記小說《醒世姻緣傳》等中把“猛蒙古兒”作為銀的隱語的例子[7]。
在書中,“猛古兒”就是海外天子的殿下,海外天子派遣他來進貢臘君,正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臘君正好將猛古兒留下當作人質(zhì),以便索取更多的寶物。
這“猛古兒”不就是臘君眼里的“銀子”嗎?這個隱語在書中一出現(xiàn),便會引來會心的微笑。
特殊的方言、俗語、俏皮話、歇后語之類,往往直接聯(lián)系社會生活最時髦的風氣,是社會生活最快捷的產(chǎn)物。
如書中出現(xiàn)的“發(fā)廣東財”等等,我們不難從這些俗語俏皮話中看出揚州與外界交流的痕跡,得以窺探當年揚州的側影。
不經(jīng)意中,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便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二、油滑笑謔的風格
《飛跎全傳》并沒有滿足方言本身的生動,它用各種技巧創(chuàng)造出一種滑稽促狹而又淋漓盡致的語言,極致的笑謔風格與揚州民間方言的不羈而又油滑的腔調(diào)水乳交融,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1.帝王君臣身份與鄙俗語言的反差形成搞笑
第一回臘君召見海外天子的使臣,“坐在上面,自言自語,沒鹽帶醬,翻來覆去”,看《飛跎全傳》的語言特點由專注畢業(yè)論文與職稱論文的http://www.zbjy.cn提供,轉載請保留網(wǎng)址.到海外天子所進貢的寶物,“真正銀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將臘君都繞花了,肚臍上長菌子心花兒都開了,說了些支架子的大話,然后大模大樣伸出臘手,將各樣的寶貨都倒盤收了”。
沒鹽帶醬——語言寡淡無味;銀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見了金錢動心;肚臍上長菌子心花兒都開了,寫出臘君開心的樣子;支架子的大話——擺花架子,說敷衍的話;臘手——臘,諧音“辣”,“兇狠”的意思。
這些市井俚語正好把才能平庸、貪財兇狠的臘君寫活了。
鄙俗語言與臘君至尊身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國之君就被作者油腔滑調(diào)地嘲諷戲弄著。
這些方言俚語幾乎無處不在。
文中哪怕出現(xiàn)告示、敕封這樣的書面文體,在其中書面語敘述中,夾進的也是純粹的口語方言。
比如“本王赴宴處,須要碟蓋碗盛,各分爐案,如若把肉埋在碗底里,定行重究”,“本王赴宴處,須要叫陪面的廚子不要一個老鼠屎壞鍋湯。
如違不貸”,“本王赴宴處,須要堆盤滿盞,恨少不嫌多,如若喂麻雀子似的,弄到人到嘴不到肚,必當重處”。
上面是“碟蓋碗盛”“堆盤滿盞”的文學書面詞句,下面卻接上“把肉埋在碗底里”“一個老鼠屎壞鍋湯”“喂麻雀子似的,弄到人到嘴不到肚”的俚語口語,在鄭重其事的“定行重究”“如違不貸”“必當重處”下,不過要求的是菜的質(zhì)量,造成一種色彩、格調(diào)、風格上的強烈反差,在不協(xié)調(diào)中顯現(xiàn)出極詼諧的、冷嘲熱諷的風格和意味。
劉勰文學欣賞論的當代作用【2】
摘 要: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杰出著作,作者分別從文學本體論、創(chuàng)作論、發(fā)展論、欣賞論等不同角度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其中關于文學欣賞的論述應該是我國古代第一篇比較系統(tǒng)的文學批評論,相當全面地論述了文學批評的態(tài)度、特點、策略和文學批評的基本原理,并涉及到文學批評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和文學欣賞等理由。
本文想要通過分析劉勰的文學欣賞理論,挖掘出該理論的當代指導作用。
關鍵詞:劉勰文學欣賞;當代指導作用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關于文學的批評和鑒賞,劉勰首先認為它和文學創(chuàng)作不同。
創(chuàng)作過程是由情到辭的過程,欣賞則是一個由辭到情的過程。
具體來說,文學的欣賞和批評是由讀者先受到藝術形象的感染,然后再進一步去體會作家的主觀情志。
此種情況下,若讀者的個人水平不高,或者不能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評價作品,往往會埋沒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
因此,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說:“知音其難哉!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同時,劉勰指出,“貴古賤今”,“崇己抑人”,“信偽迷真”是造成欣賞者主觀、片面對待文學作品的理由。
那么,怎樣才算是正確的文學欣賞態(tài)度和策略呢?
首先,文學批評者本人必須加強修養(yǎng),提高自我水平。
“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顧圓照之象,務先博觀。”在劉勰看來,文學批評者本人只有大量閱讀和研究各種文學作品,認識和掌握文學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特點,并且認真地加以比較和鑒別,才能給文學作品以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做到“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矣。”
但是,文學作品門類眾多,各有千秋,要準確地鑒別某一個作品的好壞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劉勰進一步指出,要想做到客觀地評價作品,文學批評者本人還比必須懂得批評和欣賞文學作品的具體策略。
即“六觀”。
“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體位,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斯術既形,優(yōu)劣見矣。”
具體來說,“觀體位”,就是要考察文學作品的體裁風格與它所包含的情理是否互相契合。
因為,文體是因情而立的,因而文體應該與情、勢和諧統(tǒng)一。
“觀置辭”就是考察文辭運用是否可以充分地表達作品的內(nèi)容。
“是以聯(lián)辭結采,將欲明理;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也就是說文學作品的修辭應該和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不能只一味地注意其華麗與否。
“觀通變”就是要考察文學作品在繼承和革新方面是否做到了有通有變,能不能“望今制奇,參古定法。”
“觀奇正”就是要考察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是否純正,形式是否華美,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安排是否妥當,是“執(zhí)正以馭奇,”還是“逐奇而失正”。
“觀事義”就是要考察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客觀內(nèi)容與作家主管情志是否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正確的匹配應該是,作品所描寫的客觀事實真實可信,而且能正確地體現(xiàn)出作者情志,而不是與之相悖。
“觀宮商”就是要考察文學作品的聲律是否有和、韻之美。
最后,劉勰指出要真正對文學作品有深刻的認識能力,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還不夠。
“見異惟知音耳。”要做到一針見血地指出文學作品的要害所在,關鍵是要能夠“見異”,即發(fā)掘出文學作品不同于其它的異彩。
在劉勰看來,善于“見異”者才算是真正的知音。
綜上所述,劉勰認為要做到正確欣賞文學作品,進而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文學作品,批評欣賞者本人首先應該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懂得科學評價的策略,而且還應該獨具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作品中蘊含的不同以往、不同別人的特色。
此觀點對于當今社會依然有極大的警示作用。
雖然人們常說“文人相輕,自古已然”,但是大約沒有那個時代會像當前這樣激烈。
放眼四望,報紙、電視、書刊、網(wǎng)絡中那些鋪天蓋地的書評、影評,絕大多數(shù)是聲嘶力竭的攻擊、謾罵或者是抽象的、難懂的晦澀解讀。
比如已故作家路遙的作品就遭到了強烈的攻擊。
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攻擊者分為兩類:或者沒有去過陜北,不曾感受黃土高原的貧窮和人們的質(zhì)樸;或者沒有經(jīng)歷過中國改革前后的巨大變化。
因此他們一致認為,路遙作品中描寫的黃土高原的貧窮是夸大事實,描寫真摯的愛情是矯情,是為了換取廣大讀者的眼淚,認為作者筆下被有錢或有權人家女子深愛的男青年就是作者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
甚至有人進一步剖析這位黃土高原的兒子,骨子里是對權力的諂媚,進而得出結論,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是垃圾。
再來看之前熱播的李安最新電影《色·戒》更是被各種各種的謾罵和攻擊批駁的體無完膚。
事實上,《色·戒》說簡單了就是關于一個愛國女青年的故事,只是在這個故事中反映了女性柔弱重情的一面。
無論電影本身怎么演繹,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主題。
但是,21世紀的今天,中國國民卻還似乎像幼稚園里的小朋友,無法冷靜、理智地區(qū)分藝術和低俗,竟被幾個赤裸鏡頭下破了膽。
一千多年前,古人劉勰以理智指導文學欣賞活動的行為讓當今的人們汗顏。
排除那些借謾罵攻擊他人以換取出名的人,劉勰關于文學欣賞的理論是非常值得當今國人肯定學習的。
如果國人能以知音的形象觀照文學和文藝,想必媒體會安靜許多,社會會寂靜許多,國家會發(fā)展更快。
參考文獻:
[1]劉紅利;劉勰的文學風格論試析[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2]胡亞萍;劉勰的應用文寫作理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飛跎全傳》的語言特點】相關文章:
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10-08
法律英語的語言特點淺析教育論文10-12
財經(jīng)英語的經(jīng)濟屬性及語言特點探析論文10-08
電視劇藝術語言特點分析論文10-08
《飛呀飛》教案10-07
飛吧,飛吧作文04-25
鷺兒飛呀飛02-28
大班語言飛呀飛教案02-17
飛呀飛的教學教案范文10-08
大班語言飛呀飛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