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國人對孩子教育的電話調查報告
內容提示:
美國人比中國人更寵孩子,更看重學生干部;
美國人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
美國人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助人為樂精神;
美國人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美國人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
各位讀者:
昨天,有位長期生活、工作在美國的同學(醫(yī)學博士),應筆者之約,從美國打回電話,談及美國人對孩子及其教育方面的一些情況,本人覺得很新鮮,以為這位同學所談的,對教師、對學生及其家長,對推進素質教育,都具有很好的啟示意義,F(xiàn)將其要點報告如下:
1、美國人比中國人更寵孩子,只是寵法不同。美國的孩子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畢業(yè)時,其家長要把自己的親戚請到學校去參加畢業(yè)典禮。典禮過后,家長還要請這些到會的親戚吃飯。美國的孩子休假時,不少家長專門請假陪孩子度假、旅行。美國學生上學、放學家長一般不用接送,因為美國有校車,站點很密集,學生上下學都很方便,但是在孩子沒有趕上校車的情況下,家長也會接送。美國人對孩子的生日比中國更重視。
2、美國人更看重學生干部。現(xiàn)在國內存在家長為孩子爭當學生干部的現(xiàn)象,美國的家長雖然不為孩子爭當學生干部,但美國的學生比中國的學生爭當學生干部更積極。這是因為,美國人在用人上,很看重學生在校時的實際能力,而當學生干部是一種實際能力的反映。
3、美國學校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能力主要,分數(shù)次要,是美國教育的一個現(xiàn)實,這個能力包括組織能力、科學實驗能力、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學校引導學生自我積累,自覺參與,養(yǎng)成習慣,始終保持進取狀態(tài)。學生畢業(yè)時,都要如實填寫一張反映能力的簡歷表,全面反映學生在校的活動情況,比如參加了多少社會活動、課外活動、大型集體活動、做了多少義務服務等等,如果沒什么可填的,就說明活動參加得少、能力差,將直接影響前途。所以,學生都很自覺地參加各種活動,以提高能力。
4、美國學校為學生參加各類活動提供時間和條件(俱樂部)。學生在下午三點以前就放學,學校有各類俱樂部,學生放學后,可以參加各類俱樂部的活動,這有點類似中國的興趣班、特長班,但在美國,學生參加俱樂部,一是不收費,二是完全自愿。俱樂部有棋類、球類、藝術類等,也有法語、數(shù)學類等,還有一類,就是助人為樂,這大概是中國所沒有的。
。怠⒚绹茏⒅嘏囵B(yǎng)學生的助人為樂精神,把培養(yǎng)助人為樂精神看成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一種好形式。學校也開展“十大最受歡迎的同學”之類的評選活動,來促進助人為樂精神的培養(yǎng)。在美國學校,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比如高年級學生送低年級學生回家,功課好的學生跟功課差的學生輔導,是很自然的事。學生撿垃圾,成為為社會義務服務的一個內容,是美國學生人人要做,人人愛做的事,也是學生的自覺行為。
。、美國人很注重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非常強。這得益于美國老師的言傳身教。比如,同學的孩子在美國讀高中,參加了學校的鼓樂隊,鼓樂隊訓練很苦,學生都曬得很黑,但他們在一次參加市里的比賽,因裁判有點不公,被判負于對方,訓練他們的男老師,還是個大個子黑人,當場淚流滿面。這使學生很受教育,他們覺得要以更大的努力搞好訓練,爭取在下一次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又如,這個同學的孩子有篇科技小論文,在市里(州府所在市)得了一等獎,老師和同學都非常高興,以多種形式表示祝賀。
。、美國人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前面說過,美國學生參與學校大型活動、社會義務服務活動、助人為樂活動等,都有記載。這個記載不只記載活動的次數(shù),還要記載活動的時間。因為活動的次數(shù)可以搞突擊,不能說明問題,只有持續(xù)參與、持之以恒,才能養(yǎng)成習慣,所以,活動的持續(xù)性更能說明問題。
【美國人對孩子教育的電話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美國人餐桌禮儀02-07
美國人餐桌禮儀10-18
美國人的待客禮儀英語12-02
教育孩子語錄12-01
教育孩子的作文03-20
孩子的教育作文06-16
美國人飲食禮儀和習慣11-07
大班孩子教育隨筆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