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臺灣地區(qū)本科院校校訓論文
臺灣地區(qū)本科院校校訓論文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恼撐姆段模瑲g迎閱讀參考。
臺灣地區(qū)本科院校校訓論文【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臺灣本科院校校訓設置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科院校應制定校訓,校訓用字應選用德目、應主動反映時代特點、應有個性的建議。
關鍵詞: 臺灣地區(qū) 大學校訓 問題 啟示
為了解臺灣地區(qū)大學校訓設置情況,以資大陸地區(qū)新建本科院校校訓文化建設,我登錄臺灣《高教技職簡訊》第020期上《97學年度公私立大專院校173所》一文公布的臺灣地區(qū)156所本科院校的校園網,搜集了這些學校的校訓信息進行了研究。
一、臺灣地區(qū)大學校訓的基本情況
(一)校訓設置
在這156所大學中,僅高雄大學、東華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等16所大學沒有校訓,其余140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校訓,即89.74%的大學設置了校訓。
(二)句式特點
在140所大學的校訓中,使用一個字校訓的僅中央警察大學1所大學;使用兩個字校訓的大學5所;使用三個字校訓的大學僅2所;使用四個字校訓的大學89所,約占63.57%;使用六個字校訓的大學5所;使用八個字校訓的大學33所,約占23.57%;字數超過八個字的校訓5所。
沒有大學使用五個字或七個字的校訓,87.14%的臺灣地區(qū)大學的校訓是四字或八字。
(三)高頻用字
在140所大學的校訓中,含有“誠”字的校訓有62所,占44.29%;含有“勤”字的校訓有38所,占27.14%;含有“樸”字的校訓有30所,占21.43%;含有“精”字的校訓有25所,占17.86%;含有“毅”字的校訓有20所,占14.29%;含有“敬”字的校訓有19所,占13.57%;含有“實”字的校訓有19所,占13.57%;含有“愛”字的校訓有14所,占10%;含有“正”字的校訓有13所,占9.29%;含有“信”字的校訓有12所,占8.57%;含有“行”字的校訓有12所,占8.57%。
包含上述11個高頻字的校訓共為112所,占140所大學校訓的80%。
(四)內容來源
臺灣地區(qū)大學的校訓中,超過80%選用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主要條目,如精、誠、勤、樸、毅、敬、實、愛、正、信、行等字進行組合建構,除了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引自《周易象傳》,崇右技術學院的校訓“正德厚生”引自《尚書大禹謨》外,臺灣地區(qū)大學的校訓少有直接引用古語的。
二、臺灣地區(qū)大學校訓存在的問題
(一)形式過于單調
臺灣地區(qū)大學的校訓,63.57%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使用八個字的占23.57%,其他格式總共占12.86%。
從形式上看,臺灣地區(qū)大學校訓格式單調,風格相近。
(二)內容過于傳統(tǒng)
臺灣地區(qū)大學的校訓內容主要反映了傳統(tǒng)道德準則,對現代意義上的道德原則反映較少。
比如,多數大學校訓內容選自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主要條目,如精、誠、勤、樸、毅、敬、實、愛、正、信、行等,對于現代社會的團隊合作、追求卓越、創(chuàng)新、思變等現代道德準則反映較少。
(三)用字重復較多
部分大學校訓完全重復。
政治大學、國防醫(yī)學院、陸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均使用蔣中正所題寫的“親愛精誠”作為校訓,臺灣藝術大學和臺北藝術大學也使用同一個校訓“真善美”,中央大學和臺北醫(yī)學大學都使用同一個校訓“誠樸”,臺北科技大學、黎明技術學院均使用同一個校訓“誠樸精勤”,元智大學、亞東技術學院均使用同一個校訓“誠勤樸慎”。
部分大學校訓重復使用一些關鍵詞。
中央大學的校訓“誠樸”是臺灣海洋大學、暨南國際大學、嘉義大學、體育大學、臺北醫(yī)學大學、銘傳大學、臺北科技大學、昆山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勤益科技大學、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黎明技術學院、永達技術學院等大學校訓的內容之一;高雄餐旅學院、南亞技術學院、臺灣體育大學也將5所軍政類大學共同使用的“親愛精誠”校訓中的“精誠”作為自己校訓的內容之一;清云科技大學的校訓“敬業(yè)樂群”是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訓的內容之一,輔仁大學的校訓也就是在“真善美”后面又加上一個“圣”字。
(四)用詞高度相似
經過比對發(fā)現,同時含有“精、誠、勤、樸、毅”五個字中任意三個的校訓就達26個,義守大學的“務實創(chuàng)新”與南開科技大學的“創(chuàng)新務實”僅為兩個詞的順序調整了一下,中興大學的校訓“樸誠精勤”、中山醫(yī)學大學的校訓“誠愛精勤”與臺北科技大學、黎明技術學院的校訓“誠樸精勤”僅一字之差。
三、臺灣地區(qū)大學校訓帶來的啟示
(一)大學應該制定校訓
校訓和;、校歌等作為大學形象識別系統(tǒng)的重要元素受到臺灣地區(qū)大學的高度重視,89.75%的臺灣大學校院均制定了自己的校訓,且都在校園網上學校介紹部分作為大學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進行專門介紹。
(二)大學校訓用字應該選用德目中的部分條目
校訓在《辭!分薪忉屖恰皩W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目制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是校訓,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即大學校訓的內容應該是從既定的“德目”中選取若干來確定。
臺灣地區(qū)大學校訓多數嚴格遵守校訓定義而選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部分條目如“精、誠、勤、樸、毅、敬、實、愛、正、信、行”等進行組合建構的。
140所大學中只有8所大學在校訓中直接使用了“德”字,不成主流。
(三)大學校訓應主動反映時代特點
在臺灣地區(qū)大學中,已經有少數校訓主動體現了現代社會的道德準則。
如含有“創(chuàng)新”一詞的校訓有10個,含有“樂群”一詞的校訓有6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和亞洲大學校訓中均使用了“卓越”一詞,明新科技大學校訓中使用了“求新”一詞。
(四)大學校訓的表達應有個性
近幾年臺灣地區(qū)媒體對島內大學校訓高度模式化、重復、缺乏特色等現象進行了嚴厲批評,呼吁大學校訓應該與時俱進并形成個性特征,這對大學新定校訓形成了巨大壓力。
高雄大學自2006年啟動校訓新定工作,派專人將島內大學校訓搜集匯總掛到校園網上供學生討論,為不落俗套,直至今天,高雄大學的新校訓仍處在慎重醞釀的過程中。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辦學論文【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實行特色辦學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特色辦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新建本科院校 特色辦學 必要性 實施策略
一、特色辦學的內涵
所謂特色,就是一事物區(qū)別于另一事物的獨特的征象與標志。
對高等學校來說,特色辦學是為了在辦學過程中形成并體現出來的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獨特風貌。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對辦學特色有明確的界定:“特色是指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yōu)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yōu)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并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影響力!
二、新建本科院校實行特色辦學的必要性
新建本科院校實行特色辦學,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生存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規(guī)模擴招的形勢和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這些學校必須慎重思考由?频奖究啤慰葡蚨嗫妻D變所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
國內外的高等教育發(fā)展歷程證明,有特色才有優(yōu)勢,有優(yōu)勢才有實力,有實力才有發(fā)展。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站穩(wěn)腳跟,贏得主動,獲得發(fā)展,就必須突破固有的辦學劣勢與發(fā)展瓶頸,樹立“以特色求生存、求發(fā)展、求效益”的理念,積極主動地謀劃和設計特色強校之路。
(二)是凸顯競爭優(yōu)勢的客觀要求
與許多辦學歷史悠久、競爭力強大的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實力相對薄弱,缺乏競爭優(yōu)勢。
在此情況下,新建本科院校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辦學思路,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就必將走向末路,甚至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
而要扭轉這種局勢,就只有從學校實際出發(fā),找到自己的特殊優(yōu)勢和潛在優(yōu)勢,辦出特色,從而吸引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使特色不斷得到強化,社會影響不斷擴大,不斷積累競爭的力量、優(yōu)勢和資本,這樣才能凸顯其競爭的優(yōu)勢。
(三)是迎評促建的客觀需要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明確規(guī)定:評估結論為優(yōu)秀的學校必須“特色鮮明”,良好的學校必須有特色項目。
從指標導向的層面來看,這不僅僅是讓參評院校去總結辦學特色,更重要的是推動各個學校去創(chuàng)建辦學特色,成為有鮮明特色的學校。
也就是說,要在教育思想匡正的大前提下,在“明確辦學思想”、“準確學校定位”、“推動教學改革”、“落實辦學舉措”等方面下工夫,把學校辦成一所特色鮮明的高校。
(四)是增強服務能力的內在要求
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都屬地方政府創(chuàng)辦,從學校分布、生源特點、專業(yè)方向、畢業(yè)去向上看,都反映了地方性。
因此,地方性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特點,也是一般的校情之一。
新建本科院校在辦學定位上,應更加突出應用性、服務地方性。
地方發(fā)展是學校發(fā)展的前提,學校與地方經濟社會之間具有互動的制衡關系。
新建本科院校必須在發(fā)展戰(zhàn)略上優(yōu)先建設特色學科和專業(yè),辦好特色學科和專業(yè),以強化服務地方的能力來發(fā)展自己。
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辦學的實施策略
(一)明確特色辦學理念
高校有了特色的辦學理念,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并獲得相應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能力,在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保持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樹立特色的辦學理念,以其鮮明的個性和特色來取勝。
在當前形勢下,新建本科院校對辦學理念的設計和謀劃,既要認真研究本科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要秉承歷史的、優(yōu)秀的辦學傳統(tǒng),同時還要立足于學校的辦學實際,構建具有戰(zhàn)略性、指導性的辦學思想體系。
(二)建設特色學科專業(yè)
新建本科院校首先應對學院原有學科專業(yè)、師資結構、教學質量等進行全面梳理,明確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確立專業(yè)建設的近遠期目標,分階段提出實現目標的工作計劃和任務。
根據辦學層次的提高對培養(yǎng)規(guī)格要求的不同,改造傳統(tǒng)專業(yè)課程結構,使學校形成既有傳統(tǒng)特色又具現代生命力的學校特色。
其次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培養(yǎng)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體現出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特征和地緣特征,辦出一批能夠支撐區(qū)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高水平特色學科專業(yè)。
(三)重視培養(yǎng)特色師資隊伍
特色師資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辦學的重要條件。
新建本科院校要以組建學科梯隊和培養(yǎng)骨干教師為重點,注重師資隊伍結構優(yōu)化和人才資源整合,建設一支數量達標、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師資隊伍,做到增加數量和提高素質結合,重點引進和著力培養(yǎng)結合,學科學術型隊伍建設和應用技術型隊伍建設結合。
另外,學校還應采取各種激勵措施,調動教師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使教師教學科研水平進一步提高,進而推動學校拓展和調整學科專業(yè)結構,開發(fā)新的應用型學科專業(yè),將教師的主體作用將完全凸顯出來,促進學校特色建設持久深入地開展。
(四)改進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特色辦學的核心選項,教學有特色,更能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教學越來越取代課堂教學成為高校最重要的教學途徑。
新建本科院校應從三個方面改進教學方式,實施特色教學策略:首先,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變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模式為“互動”教學模式;其次,強化實踐教學,針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的現實,積極開辟實踐教學新渠道;最后,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的作用,網絡教學可以解決名師、名課資源供給緊缺的問題,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知識需求,推動學生個性充分發(fā)揮,從而促進特色的形成。
(五)做好特色的內部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必須構建科學規(guī)范、有特色的內部管理模式,提高綜合辦學效率、水平和培養(yǎng)質量。
特色管理模式包括學校整體管理特色和各個具體管理特色。
整體管理特色體現在對學校的定位和辦學目標的確定、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及其實現途徑的設計等方面;具體管理特色體現在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
在學校內部管理中,必須遵循五大原則:整分合原則,即整體把握、綜合協(xié)調;開放封閉原則,即開門辦學與關門辦學相結合;能級原則,即量才使用、權責分明;動力原則,即合理運用激勵手段產生動力;彈性原則,即正確估計、留有余地、不斷調整。
唯有如此,學校的內部管理特色方會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不斷克服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發(fā)展的因素,貼近地方、融于社會,積極的面向全國,面向國際開放,不斷借鑒其他學校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在長期的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逐步形成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胡弼成等.特色追求:大學創(chuàng)新之髓[J].高等教育,人大報刊復印資料,2004,(10).
[2]阿什比E.科技發(fā)達時代的大學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和飛.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研究[J].高教探索,2003,(4).
[4]劉智運.高等學校辦學特色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3,(1).
[5]姚錫遠.新建本科院校概述及其基本特征[J].教育視點,2008,(06).
【臺灣地區(qū)本科院校校訓論文】相關文章:
本科院校投資學論文10-09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yè)論文10-01
本科院校工程管理的論文10-09
新建本科院;I資渠道論文10-09
新建本科院校雙語教學論文10-09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論文10-08
論本科院?茖W發(fā)展的論文10-09
論地方本科院校的錯位發(fā)展的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