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恩格斯對待黑格爾哲學的方法及影響
恩格斯對待黑格爾哲學的方法及影響
摘 要:在《費爾巴哈論》這篇著作中,黑格爾哲學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唯物辯證法部分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使唯物辯證的發(fā)展觀內容得到不斷完善。
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努力就是運用這個唯物辯證的發(fā)展觀的方法,去研究考察事物。
當前中國哲學需要現代化,就離不開唯物辯證法發(fā)展觀的指導,唯物辯證的發(fā)展觀也應該貫穿于中國哲學現代化進程當中。
關鍵詞:恩格斯;黑格爾;唯物辯證法發(fā)展觀;中國哲學現代化
黑格爾是19世紀初客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
在恩格斯看來,黑格爾試圖用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中所包含的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去指導貫穿他所研究的諸多領域發(fā)展的線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黑格爾的一個著名哲學命題“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
恩格斯對這一著名哲學命題的分析,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辯證法發(fā)展觀的一些基本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吸收和借鑒了黑格爾哲學中合理的部分即黑格爾的“合理內核”部分,并且發(fā)展了黑格爾哲學,形成了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分析黑格爾著名的哲學命題
恩格斯從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序言中提出的一個著名命題“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出發(fā),分析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
那時普魯士王國和資產階級自由派認為“現實的”就是“現實存在著”,因此“凡是現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即“存在即合理”。
這個觀點顯然不符合黑格爾的本意,同時也不符合客觀事物的發(fā)展狀況,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
在黑格爾這里,這個命題的成立需要具備一個條件,就是“現實”這種屬性,僅僅屬于那同時是“必然”的東西。
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這個著名命題的合理性也會存在質疑。
因此,“現實性”并不是事物恒久的屬性,也不是任何時代和環(huán)境所具有的屬性。
現實性是一個不停變革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現實的東西會喪失其必然性,會被新的現實的東西所替代。
由此某一事物存在的“現實性”是由于其“必然性”決定的,“必然性”是“現實性”的基礎。
由于普魯士王國和資產積極自由派反對資產積極革命派的主張,極力為現存的社會制度辯護,他們的主張帶有一種封建的和妥協(xié)的性質,是一種落后的和保守的思想。
由于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并不斷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
事物的“必然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喪失其合理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的必然性”的產生。
由此這一命題就轉化成為自己的反面:這些現實在歷史的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非理性,就是說,注定是不合理的,一開始就包含了不合理的;所有在人們的印象里是理性的,無論多么沖突,他們都注定要成為現實。
因此,黑格爾的思維方法這一哲學命題就變?yōu)榱硪粋非常具有革命性質的命題:凡是現存的,都一定要滅亡。
現存事物自身只是整個世界發(fā)展的一部分,現存的事物相對于舊的事物來說是理性的和積極的,但是現存的事物相對于未來的事物來說又是非理性的和消極的。
黑格爾雖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代表有他本身保守的一面,其保守性體現在黑格爾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對于歐洲大陸爆發(fā)的資產階級革命,德國的經濟社會條件相比英法兩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比較低,不允許和英法兩國一樣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只能寄希望于專制的普魯士政府,希望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發(fā)展本國的資本主義道路,體現出資產階級的妥協(xié)性。
但是,黑格爾哲學也同樣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黑格爾認為哲學所認識的真理應該是不斷辯證發(fā)展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
主張對現存的事物學會運用理性的思維進行分析,黑格爾所代表的資產階級相對于封建主義來說是進步的和革命的。
黑格爾時期資產階級的生產力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代表了先進的生產關系。
相對于封建社會舊的落后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來說,資產階級所建立的社會是一種新的更高級別的社會,代表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趨向。
二、分析唯物辯證法發(fā)展觀思想
根據黑格爾的這一著名的哲學命題,恩格斯從唯物主義出發(fā),概括地論述了唯物辯證發(fā)展觀的一些基本思想。
第一,一切事物都是不斷以波浪式的趨勢變化發(fā)展。
人的認識需要不斷深化,不可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fā)現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社會歷史是人們實踐活動的結果,人們的實踐活動也沒有最終的狀態(tài),社會歷史也不斷發(fā)展。
每個階段都是暫時的,但又都是必然的,都有產生它的時代,順應它存在的條件和存在的理由。
但是它內部又會產生出新的更高一級的社會關系,當新的社會關系產生后,它又喪失了存在的理由和存在的必然性,成為必須要滅亡的階段,會被更高的階段取代,同樣更高的階段也會滅亡。
恩格斯從人類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無限性過程中,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即它的革命性質。
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是基于黑格爾的“合理內核”提出來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不斷運動變化發(fā)展的,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
第二,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客觀辯證法決定主觀辯證法。
恩格斯說:“它(主觀辯證法)本身不過是這一過程在思維著的頭腦中的反映。”這就把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哲學也就是黑格爾顛倒著的辯證法順過來了。
主觀辯證法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反映,客觀辯證法是物質的一種反映。
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辯證關系,即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
客觀辯證法是第一性的,主觀辯證法是第二性的,后者依賴前者,前者決定后者。
主觀辯證法并不是“純主觀”的,主觀辯證法里面有“客觀性”的存在。
第三,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運動是本質的、必然的。
恩格斯說:“這種看法的保守性是相對的,但它的革命性是絕對的。”所謂的“保守性”是指認可運動過程中的相對靜止。
“革命性是絕對的”,是指事物不斷運動發(fā)展的。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相對靜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因此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體。
三、大力建設中國哲學現代化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使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始終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是世界多元文化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華文明所代表的中華文化,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縱然時光流逝,中華文明“現實”的合理性一直存在著,中華文明也產生出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
中華文明的“現實”合理性,體現在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其中中華文化主張“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文明汲取世界文明的精華,剔除世界文明的糟粕,不斷學習世界文化,才形成中國特有的文化。
中國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中國哲學所經歷的古代中國哲學和近代中國哲學都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上起根本性的作用,猶如一棵參天大樹的根部。
近代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中起促進作用,猶如長成參天大樹所必需的營養(yǎng)。
兩者同時具備,中國哲學現代化這顆“參天大樹”才能茁壯生長。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進入現代社會。
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互聯網水平的提高,世界變成了“地球村”。
全球化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如果不加充分準備就會喪失發(fā)展的機會。
俗話說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慢了也是一種倒退,發(fā)展停滯更是一種倒退。
在當今發(fā)展動力空前高漲的年代,中西方交流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除了經濟上的交流,文化上的交流也更加頻繁。
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交流更加具體,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融更加深入。
一時間,西方思潮猶如大海般蜂擁而至,如若不加甄別全盤接受,無疑會對中國文化產生致命打擊。
西方思潮對于中國到底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西方思潮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是否能完全適用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當中,這些問題是當代中國亟須回答的問題。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毋庸置疑,產生此類差異的根本原因還在于中西方的基本國情、經濟基礎不同,因此西方文化照搬到中國是行不通的,是會出現“水土不服”現象的。
我們不能覺得西方的哲學文化全部都適用于中國,中國人注重中庸,西方人彰顯個性。
兩種表達方式各有特色,我們應尊重中西方哲學文化的差異性,更需要用辯證的發(fā)展觀眼光來對待中西方哲學文化,主張“和而不同”,這樣才能實現構建和諧世界的目標。
由此看出,建設中國哲學現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需要借助唯物辯證法發(fā)展觀的方法來建設。
我們要立足本國實際,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哲學文化,全力建設中國哲學現代化道路。
但是,西方的哲學文化我們也不能,也不應該全盤否定,對我們哲學現代化發(fā)展有用的文化我們要及時吸收;堅決抵制起負面作用的文化。
此外,在世界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西方的一些哲學文化在此時對中國哲學現代化產生巨大影響,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在彼時其“現實性”會逐漸消失,其必然性也會逐漸減弱直至滅亡;西方的另一些哲學文化或許在此時沒能對中國哲學現代化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在彼時其“現實性”會逐漸得到加強,其終究會對中國哲學現代化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哲學屬于思想上層建筑,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若哲學上層建筑不適應我國的經濟基礎,不僅不會促進社會發(fā)展,甚至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這就如同腳與鞋的關系,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同樣腳舒不舒服只有穿了鞋后才知道。
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鞋子”,同樣我們也要知道我們的腳是應該穿多大尺碼的“鞋子”。
“鞋子”大了我們穿起來肯定會使我們社會出現許多問題,鞋子小了我們社會同樣也會產生更多矛盾。
我們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路。
我們要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來對待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世界的局勢,只有這樣中國哲學現代化的建設才會順利前行。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陳文通.重新解讀《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6(6):5-33
[4]張一兵.馬克思主義哲學新視界的初始地平[J].南京大學學報,1995(1):7-19
【恩格斯對待黑格爾哲學的方法及影響】相關文章:
以黑格爾的哲學比喻淺談哲學的自我理解10-06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淺析論文10-08
淺析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思想論文10-08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解讀論文10-08
一種非黑格爾式的哲學史觀10-26
淺談黑格爾歷史哲學的三重解構論文10-08
關于哲學的學習方法12-25
高考生活與哲學復習方法10-26
西方法律思想史與西方法哲學的關系論文10-08
關于恩格斯的名言語錄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