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音樂教學中合唱訓練的開展
現(xiàn)在大學及以上學歷畢業(yè)時要想獲得學位證必須寫一篇畢業(yè)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然而,寫一篇優(yōu)秀的畢業(yè)論文非常有難度。下面文書幫小編就為大家?guī)硪黄獌?yōu)秀的藝術類畢業(yè)論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我國2011年新頒布的《音樂課程標準》強調:鑒于中學生均樂于參與演唱歌曲這一音樂表演形式,我們在指導學生練習歌唱技能的過程中,必須與中學生的演唱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合唱教學的力度,引導學生感受合唱即多聲部音樂的藝術魅力。因為合唱是中學音樂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是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音樂審美品位、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此外,加大中學生合唱教學的力度,還有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高品位的音樂素養(yǎng)。那么,在中學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開展合唱教學呢?本文將對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學音樂 合唱意識 基訓水平 合唱訓練
合唱是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它可以訓練學生合唱能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具體到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合唱訓練,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學生合唱意識的培養(yǎng)
在合唱教學過程中, 首先要加大培養(yǎng)剛剛加入到合唱團的學生的合唱意識的力度。因為這些剛加入到合唱團的學生尚未體味過和聲的藝術魅力,無法在短時期內唱好和聲。其次,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指導學生欣賞諸如《黃河在咆哮》等不甚復雜的合唱曲,引導學生從音樂的力度、速度、音量、音色等諸多方面感知與品味合唱藝術的魅力,為唱好合唱創(chuàng)造條件。
二、加強識譜與基訓水平
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既要在平時加大訓練學生節(jié)奏、音準、聲音等基礎音樂知識的力度,更要加大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識譜水平。2011年新頒布的音樂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我們必須將培養(yǎng)與提高中學生的識譜能力置于音樂“雙基”教學的核心地位。有鑒于此,我們必須把培養(yǎng)與提高中學生的識譜能力置于音樂“雙基”教學的首要地位,以此為中學生學習合唱藝術奠定基礎。同時,我們還必須在此過程中注重識譜教學的實用性與針對性,將指導學生學習識譜知識與靈活運用識譜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認知與感悟音準、節(jié)奏等讀譜藝術,不苛求學生掌握很多的音樂專有名詞。此外,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加大訓練學生聲音的力度。因為合唱效果的好壞與合唱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制于學生的聲音。
訓練學生的聲音,必須遵循規(guī)范與科學的原則,要引導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音準與音色意識。首先,我們必須從訓練學生的呼吸入手,然后再授予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聲習慣,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美、圓潤、整齊、悅耳的合唱音色,追求非個性化音色,排除非共性音色。同時,我們還要加大訓練學生音準的力度,嚴格訓練學生的耳朵。因為合唱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集體音準是否良好。訓練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在理解音階半音與全音關系的基礎上,嚴格唱準旋律音程與各度和聲,并指導學生在兩個聲部換唱并同唱的過程中,感知與品味合唱曲目立體的、縱向的和聲效果,加大學生聲部與音色“磨合”的力度,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獨立演唱聲部的表演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聲部音色意識,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合唱中的常規(guī)演唱技巧。比如,演唱低聲部的旋律時,聲音必須流暢自然,音階必須準確,不能壓著喉頭唱,要盡力表現(xiàn)出強烈的歌唱意識;演唱高聲部的旋律時,聲音必須清澈、圓潤、明亮,發(fā)聲的部位要高等。
三、進行歌曲訓練
選擇合適的合唱作品,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合唱隊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縱情歌唱合唱曲目的濃厚興趣。首先,合適的合唱作品,必須適合中學生的年齡與音色,最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當然,也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新創(chuàng)作改編的試唱性曲目或者與當前的政治教育等內容相匹配的個別曲目。其次,所選合唱曲目,無論在題材上還是在形式上或者在內容上等均必須多種多樣,最好是古今中外不同類型的經典曲目。在排練過程中,必須注重訓練學生的音樂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合唱團與眾不同的演唱風格。如可選擇學生耳熟能詳?shù)摹饵S河大合唱》《游擊隊歌》《同一首歌》《讓世界充滿愛》等經典作品,結合領唱、輪唱等形式進行合唱教學。
四、借助“外力”輔助訓練
(1)利用器樂輔助教學
鑒于中學生尚不具備準確地掌握音程與音準的能力,在教學二聲部合唱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引進諸如鋼琴或者電子琴等樂器,以此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音程與音準。
(2)運用柯達伊手勢輔助教學
在小學三年級教學歌譜時,我們引進了柯達伊手勢。在中學合唱教學過程中, 我們還必須適當運用柯達伊手勢法指導學生更準確更迅速地把握合唱曲目的音高與音準,使合唱產生和諧美妙的和聲藝術效果。
五、加強日常教學中學生默契度的培養(yǎng)
合唱不僅考查了每一位合唱隊員的音樂基礎,更考查了合唱隊員之間的默契度。因為合唱是集體的歌唱藝術,演唱的作品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多聲部歌曲,要求學生的聲音和諧、統(tǒng)一,學生既要獨立完成自己承擔的聲部演唱,又要與其它聲部協(xié)調。而不同性格特點、不同音樂基礎的學生在合唱過程中,默契度會比較低。為此,教師應該著重對學生這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增加合唱排練機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合唱中提升彼此之間的默契度,搞好合唱節(jié)目。
六、結語
在中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科學的訓練方法,加強合唱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識譜能力、演奏能力、合唱的表現(xiàn)能力與合作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合唱綜合能力,促進合唱教學,提高中學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宮曉紅.中學合唱教學初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2]易素娟.論音樂教育協(xié)同理論在中小學合唱教學中的運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楊樂.在農村中小學開展合唱教學的探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中學音樂教學中合唱訓練的開展】相關文章:
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09-30
小學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的開展分析論文10-09
合唱訓練總結報告09-30
中學合唱教學觀摩心得體會10-01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的誤區(qū)及對策的教學論文10-09
中班音樂青蛙合唱教案03-28
中學合唱比賽活動方案10-10
語文教學中普通話的訓練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