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 推薦度:
-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別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形象。那么議論文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1
“一句話開頭”文章開頭勉強,寫起來就會覺得沒勁,議論文的定作尤其如此。
如果文章的開頭是沒有經(jīng)過思考,順水推舟的,對議論的對象、論證的方法都將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目標方向不明確,議論也就會不著邊際,文章的隨意開頭還會造成寫作中缺少自信。
這種“隨意開頭”的情況常常出現(xiàn)在限時命題作文中,教師要求當堂交卷,“寫不出來也得寫”、“不喜歡的題目也得寫”,于是有的同學就省卻了審題思考的時間,“先坐上船再說”,然后在“游動中尋找目標”,這個“游動”,往往就形成了無話找話。
譬如寫《談習慣》,他就這樣接:“什么是習慣?習慣就是……,習慣有兩種:好習慣與壞習慣……,當然,也有不好不壞的習慣……”;寫《苦與樂》,則寫:“世界上的事,有苦就有樂,苦,就是指……,樂,就是指……,人們一般都喜歡樂而不喜歡苦……”——看起來,“接話”似乎很通暢,但這些話都是可有可無的話,800字的文章,寫到一半還不見觀點,這是文章的一種常見病。
治這種“游動中尋找目標”的毛病,辦法是有的,如學會剖析材料,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拓展聯(lián)想思維等等,也就是說,要練好基本功。
但有沒有更直接一些的訓練方法呢?有的。
“先上船再說”最明顯的毛病,就是開頭羅嗦,這里介紹一種開頭的方法,即“一句話開頭法”,即,不管是材料作文還是命題作文,自己逼自己,只用一句話作開頭。
這樣做,對糾正文章開頭言不及意的毛病大有好處。
由于只能用一句話,那就一定要考慮明確地亮出自己的觀點,逼使自己從對題目的思考中選取最有份量的話作開頭,促使自己對思考的內(nèi)容作出比較篩選,這樣的開頭,既簡潔,又明確。
一句話開頭,有利于盡早進入議論,使中心部分突出。
一句話開頭,也能使人產(chǎn)生一種寫作激情,如有位同學在寫《讀〈祝福〉》一文時,以一句“太不公平了!”開頭,這樣的啟動,猶如找準了感情的閘口,能有一泄千里之勢。
經(jīng)常能想到以最簡潔的語言開頭,對克服“游擊”的毛病是大有好處的。
鑄煉你的語言,同樣的命題,比較接近的觀點,類似的論證結(jié)構(gòu),文章為什么還會有高下,有的中看,有的不中看(放在考試中則出現(xiàn)較大的得分差距)?這主要是語言問題。
時下中學生議論文寫作中,不重視提高語言水平幾乎成了一種痼疾。
議論文語言先求平實,這個原則是不錯的,前提是要論述清楚。
一種觀點,一個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說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這個觀點這個道理并不深奧,是淺顯乃至盡人皆知的,這時候的“平實”就有可能變成“寡淡無味”。
用樸素的語言宣傳一個樸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語言宣傳一個樸素的真理將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學的議論文,觀點是明晰的,結(jié)構(gòu)是嚴謹?shù)模晳T于用極幼稚的語言去論述,打個未必恰當?shù)谋确剑汉芟癯扇舜┝思『⒆拥囊路?/p>
更有一種常見病,就是盲目模仿報告腔,高調(diào)官腔,靠標語口號、假話空話虛張聲勢,明明是請他談觀點,發(fā)議論,他卻要在那里自作多情地空喊,休說讀者討厭,認為他沒有自己的思想,他自己也有可能認為言不由衷。
自己空喊一陣倒罷了,教師看這樣的文章,連看七八篇,必然會頭腦發(fā)昏。
議論文寫作中,要有鑄煉語言的意識,不能僅僅滿足于“說清”。
“說清”是基本要求,“說好”、“說透”是高標準要求,不力爭達到高要求,滿足于“說清”,這樣永遠不要想提高語言水平,甚至連“說清”的要求也達不到。
一句平常的句話,能不能換個引人入勝的說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個傳統(tǒng)的說法,能不能用個新穎生動一些的表達方式?一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調(diào)動一下順序?為了加深讀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鋪陳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不增強文章的氣勢?可不可以借用口語俗語來陳說?可不可以考慮來一個有力的反問?……
只要常常能有這種鑄煉語言的意識,提高語言水平就不是一件難事。
寫文章也如同烹飪,一樣的材料,怎樣能把它做得“有味兒”,自己不給自己提點要求是不行的。
這個道理并不深奧。
我們不少同學的“味覺”很好,但往往只用于品味人家的手藝,唯獨自己下手的時候,就馬虎了事了。
鑄煉語言非一日之功,但不行動起來就永遠不會有長進。
舉例要清楚明白議論文的舉例,為的是證明觀點,增加說服力。
例子是否與觀點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鮮活”,不要“陳芝麻爛谷子”,一論“勤奮”就是“懸梁刺股囊螢映雪”,一論“發(fā)現(xiàn)”就是“瓦特的水壺蓋”、“牛頓的蘋果”,——這些,也已經(jīng)是基本道理,這里就不多說了。
寫議論文舉例,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不能把個人特有的經(jīng)歷當成人所周知的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都有自己的閱讀積累,都存在于不同的環(huán)境之中(尤其是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中),因此寫文章舉例時,就不能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別人一定知道。
這種疏忽一般較多地反映在“略說”上,——因為誤認為人所周知,就一筆帶出,結(jié)果讓人摸不著頭腦。
如教師甲上課說過的一件事,學生寫作時不加細述,在教師甲看,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讓教師乙看,很可能莫明所以,認作語焉不詳。
尤其是在運用典故時,由于個人的'閱讀經(jīng)歷的局限,如果不加說明就會形成理解上的障礙,如“這就和沒買到鞋子的鄭國人一樣了”、“鋸了竹竿進城門式的自作聰明”,是化用“鄭人買履”、“魯人鋸竿”兩則寓言,由于都只有一句話,讓讀者在理解上產(chǎn)生了障礙。
其實,如果能稍稍加上一兩句話,甚至加上幾個短語,就能把例子敘述得比較清楚。
這“鄭人買履”和“魯人鋸竿”是典故,尚有據(jù)可考,稍加說明便可理解,有些事例不細說清楚則根本讓人不知所云。
例如,“像二十四橋的設(shè)計,就顯得很單調(diào)”,“袁隆平學的就不是屠龍之計”,——離開了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簡略的例子就無濟于事,因為非但讓人理解吃力,而且有可能產(chǎn)生歧義,其實這里說的“二十四橋”不是揚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是近年南京人對新建的二十四座人行天橋的戲稱;而著名農(nóng)學家袁隆平(雜交水稻發(fā)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南京師大附中校對南京師大附中的同學而言,他的大名可能是如雷貫耳,但是離開這個環(huán)境,讀者可能一時就反應不過來了。
不但是這一類的例子,如果是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在用于舉例說明時也要表述清楚,因為你注意到的,感興趣的東西,別人不一定注意到或是感興趣。
近年以來,有些同學常在議論文中寫進一些歌詞,借用流行歌曲歌詞,沒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最好能點明是歌詞,如果加上一句“有首歌中這樣唱道……”,則可以讓讀者知道這是在引用。
有位同學曾在文章中寫道“一想到‘我在陽光下辛勤地勞動’,我就激動無比”,教師怎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搞不懂為什么這里要加引號,也不理解這句極平淡的話為什么會讓自己的學生激動成那樣,后來才知道這是那個月最流行的一首臺灣歌手演唱的歌曲,但不是每個學生都熟悉,而教師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有鑒于此,行文舉例時須要三思。
結(jié)尾不要裝腔作勢,以前聽高談闊論的大報告,我們判斷報告是否快結(jié)束,有幾種方法。
一是依據(jù)內(nèi)容,如他一開始就說要談四個問題,一如我們作文立提綱,談完了,即使要補充幾句,時間也會有限;二是看時間,猶如我們寫作文定字數(shù),說了兩個小時,到了吃飯時間或是下班時間,不結(jié)束也得結(jié)束了;比較麻煩的是提綱不明,又不肯受時間限制,那就只有看情緒,報告即將結(jié)束,如文章收尾,應有規(guī)律,但是如果偏偏報告人的情緒混亂,沒有規(guī)律,就很難判斷了。
比如,他忽然出語鏗鏘,揮手有力,眾人以為他即將激昂地結(jié)束自己的呼喊,于是在他每一次的喊話式的話語之后都使勁地鼓掌,哪知他呼喊之后又用舒緩的語調(diào)說起另一個話題;你正捉摸不透時,他又振臂高呼起來“讓我們……吧!”——這一回你以為無論如何也要結(jié)束了,哪知道他又會婉轉(zhuǎn)出下一個“但是”出來……
這種滑稽的情景誰想進來都會覺得好笑,但是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結(jié)尾如果拖泥帶水,裝腔作勢,也會讓人感到啼笑皆非,進而生厭的。
這里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學寫議論文,特別愛拉開一個“功架”,很想造出一點氣勢來,但由于底功有限,于是不得不在結(jié)尾虛張聲勢,或是采用標語口號來呼喊,或是模仿偉人作深謀遠慮狀,動輒“青年朋友們,讓我們……吧”或是“爭取作出更大貢獻吧”——這些話,偶一用之,或許還會有一點激情,倘若只會用這樣的方式來結(jié)束自己的談話,未免有點技窮了。
這種“尾大不掉”是一種惡習。
我們提倡利索的結(jié)尾:分析闡述完了,結(jié)論水到渠成,還有什么可以嘮叨的?寫議論文,不是作報告,熱情與號召力不是靠空喊就能代替的。
其實“熱情激蕩”不過是結(jié)尾的風格一種,而結(jié)尾本可以是多樣的。
結(jié)尾處要冷靜。
是否需要強調(diào)一下自己的觀點,是否需要補充一點什么意見,是否需要說明一下值得注意的傾向,是否有必要提醒讀者對某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這些,在列提綱時就應有所考慮。
結(jié)尾處要冷靜,不同于驟然冷卻,要注意語言的節(jié)奏。
可以小結(jié)一下自己的觀點,但不可作過多的重復,寫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引起人家的重視,這時候行文語言要注意“打動”人。
寫文章,尤其是議論和記敘,寫出來的話要像是人說出來的話——這樣說好像是在罵人了,但確實有些文章的語言不像是人在說話,而像沒有生命的機器。
首先是不順,讀也讀不通,既沒有書面語的謹嚴,也沒有口語的那種流暢。
二是沒有活氣,冷冰冰的,文章是要給人看的,見其文如見其人,一點生氣也沒有,這像什么呢?三是生硬,有些同學盡愛寫些讓人聽不懂的話;有的盲目模仿,喜歡用歐化的句子,有的喜歡模仿港臺腔,動不動“我好開心好開心哇”;還有就是堆砌詞藻,滿紙形容詞;而有的同學寫文章語言貧乏,一下筆就是“十分”、“非!,一篇短文中能用七八個;也有人背過成語詞典,不用足了就好像對不住詞典一樣,每說兩三句話就來一個成語,弄得佶屈聱牙,結(jié)果讀者的注意力全用于對付文章的成語中去了。
我們平時看同學的議論文,在論點的設(shè)立正確、論證方法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文章的語言表達是否暢達是區(qū)分“好”或“一般”的重要標準。
有些同學只會簡單地模仿別人的語言,而且頑固不化,諸如“做四有新人”、“經(jīng)過頑強拼搏”、“為四化貢獻力量”之類的語言,幾乎是不要動什么腦筋的。
——不是說這樣的話不能學,但是如果只會這樣說話、總是這樣說話,誰愿意聽你的?
前人評說前秦諸子文章,稱贊其“深于比興”、“深于取象”。
孔子、孟子和莊子即使論說最抽象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比喻。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讓學生各言其志,曾晰說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六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薄憧,他用幾句話就形象地為人們描繪出一幅治世才會有的圖景,這比說“國泰民安”、“繁榮興旺”、“小康社會”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幅圖景,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要令人向往,因為只有在治世,讀書人才有可能在春風中縱情地歌詠徜徉,故而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論說治世時則有一句“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道路上不再看到頭發(fā)花白的老人用背背東西、用頭頂著東西步履沉重地趕路了,這說明什么呢?這就比說“生活富!、“民風淳樸”要形象得多。
記得上海有一年選“上海小姐”,最后一輪僅剩下兩位選手,得分一樣,因而加試一題,題目是:“對上海,你最想看到的一幕是什么?”有一位的回答是:“在白天上班的時候,準時來了一輛公交車,車上人不多,每個人都有座位!薄捯怀霰阙A得滿堂喝彩。
上海面臨的困難當然不止是公交問題,但是公交車擁擠是盡人皆知的事,這位小姐為大家描繪出了理想的圖景,一下子打動了所有的評委,倘若她說“希望上海變得越來越美麗”、“希望上海的公交狀況得到改善”,“發(fā)展公交事業(yè),爭取更大勝利”,那結(jié)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讓我們的作文語言有活氣,就要多注意學習這一類的表達方式。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2
一、學會分解分論點。
①并列法。
即對中心論點進行條分縷析,分解出幾個分論點,以顯示思維的全面性。
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分解為這三個分論點:
、倏嗫梢约ぐl(fā)進取心;
②苦可以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
、劭嗫梢耘囵B(yǎng)創(chuàng)造精神。
、趯舆M法。
即對事理作縱深剖析,以顯示思維的深刻性。
如《在困難面前》可以分解成這樣的幾個分論點:
、僖姓J困難,因為困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②要不怕困難,因為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
、垡治鲅芯坷щy,千方百計地戰(zhàn)勝困難。
這三個分論點就呈遞進關(guān)系。
③對照法。
即將事理分解成正反兩個方面,以顯示思維的鮮明性。
如《學貴多問》可以分解成這兩個分論點:
、俣鄦柨梢韵嗷⒄,便于釋疑;
②孤陋寡聞導致學業(yè)荒廢。
二、把好“例證”關(guān)。
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蓖瑢W們在寫議論文時,無論是要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還是要證明論敵的觀點荒謬,都必須考慮讓事實說話。
如果我們提出一個論點之后,能夠舉出大量生動、確切、典型的事例,說明在生活中事實確實如此,那么我們就能讓論點處于無可辯駁的“山頭”地位,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這種議論文中常用的方法,被稱為“例證法”。
要想通過例證法來達到好的效果,要注意如下五個方面:
(一)選擇例證必須與論點相吻合。
寫議論文選擇事實作為論據(jù)時,要注意所選例證的意義一定要與論點全部吻合,即使與其中某一點是吻合的也不能作為例證。
在這一點上,例證不允許存在絲毫偏差。
如要證明“科學無國界”這一論點,如果舉出居里夫人常年累月呆在實驗室里做實驗這樣的例子,就屬于偏了論點的內(nèi)涵,如果能在此基礎(chǔ)上加上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金捐獻作為某專項基金為全人類科學事業(yè)作貢獻,這就比較準確了。
選做論據(jù)的事例與論點之間,還必須有本質(zhì)的、必然的聯(lián)系,如果純粹屬于偶然或者是主觀臆斷的結(jié)論,“以偶然當必然”,這就會削弱例證的表達效果。
選做論據(jù)的事例必須能夠準確地、恰到好處地證明論點,不能牽強附會、貌合神離,更不能張冠李戴。
(二)選擇確切、典型而鮮活的論據(jù)。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jù)是議論文的血肉。
所謂確切,就是例子本身必須確鑿無誤,不能把是牛頓的例子說成是愛因斯坦的'。
不能虛構(gòu)編造,不能擅自編造例子來加以證明。
不能含糊其詞,把某位眾所周知的人寫成另一位。
如果牽涉到數(shù)字,還必須準確,有些同學認為數(shù)字準確是說明文的基本要求,實際上,數(shù)字準確與否,將直接關(guān)系到例證的可靠性,數(shù)字都不能做到準確,誰還會相信論據(jù)的正確性呢?在這一點上,許多同學不注意,結(jié)果卻“因數(shù)害論”,是很可惜的。
典型的論據(jù)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zhì),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
論據(jù)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
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jīng)典論據(jù),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作萬花油。
其實,這些論據(jù)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
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jù)說理,使閱卷者產(chǎn)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
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lián)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
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guān)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如我們熟知的“愚公移山”故事,如果來個反其意而責之不能運用頭腦只知用力,就富有新意了。
(三)在列舉較多事例時,既要注意按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又要注意變換角度,避免“單一羅列”。
例證要排列順序,不能雜亂無章。
在具體運用例證時,可以按照時間的發(fā)展、材料的不同性質(zhì)作為順序排列。
如果認為只要把材料擺出來就算完事,那樣就會給人以思路混亂、條理不清的感覺。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3
一忌:陳詞老套
有些文章開頭總是從形勢寫起,言心稱"在xx的領(lǐng)導下,在xx的支持和關(guān)懷下,在xx的幫助下"有的文章開頭總是"太陽"、"月亮","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些調(diào)子老唱,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厭的陳詞老套了。
二忌:故弄玄虛
有些文章開頭,故意耍花槍,兜圈子,有意讓人琢磨不透,進入"迷魂陣",不愿將意思直截了當?shù)貙懗鰜怼?/p>
仿佛這就是文章新穎巧妙的所在,見水平、見功力的地方。
其實這種故弄玄虛的作法,恰恰是寫作的弊病。
三忌:開頭突然
有些文章開頭,缺乏應有的交代,顯得突如其來,沒頭沒腦,不知所云。
如寫讀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況下就開始"感"起來了。
寫供料作文一開頭就說"讀了這個材料我有深刻的體會……"材料內(nèi)容只字不提就這樣寫,太突然了。
四忌:不必要的解釋
文章開頭,突如其來、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釋也不行。
如寫《女排五連冠給我的啟示》,要是一開頭就用較長篇幅去說明女排的組成、女排五次獲冠軍的時間、地點,同誰爭奪冠軍等情況,就不必要了。
當然,根據(jù)需要,適當對所寫的問題作些解釋也是必要的。
五忌:憑空抒情
有的文章的開頭,特別是議論文的開頭,不管與中心、主題有無關(guān)系,議論還沒有展開,問題還沒有說清,就"啊""呀"不斷,感慨萬端。
這種憑空抒情,只能叫無病呻吟。
六忌:繞大圈子
有的文章開頭,不管中心需不需要,與主題有關(guān)無關(guān),就先秦兩漢、前村后店地談開了。
不著邊際,空發(fā)議論,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繞了好大個圈子,才說到正題上來。
七忌:堆砌名言錦語
有的文章,開頭想先聲奪人,想不出好的辦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腦兒地搬出來,以為這樣就算是個好的開頭。
其實這種做法帶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八忌:開頭重復
文章只能有一個開頭,可是有的文章有兩個開頭。
比如有的文章本想從引用寫起,寫好后又覺得扣題目談更好,于是又開個頭。
有的`文章一開頭就介紹背景,寫好后又覺得首先應該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開個頭。
這樣都會出現(xiàn)兩個開頭。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根據(jù)題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個開頭即可。
九忌:盲目寫景
寫景的主要目的,或是為了突出主題,或是為了刻劃人物,或是為了烘托氣氛,如果與此無關(guān),一般來說這樣的寫景是沒有意義的。
有些文章一開頭就"花兒"、"鳥兒"、"草兒"地寫一通,實在是不必要。
十忌:盲目引用
引用應根據(jù)主題、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應盡量避免。
特別是供料作文,供給的材料如果很長,要是一開頭就不加選擇地大量引用,或全盤搬用,必然重點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談到它,必然還會重復,所以引用應有所取舍和選擇。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4
一、常用論證方法
(一)事例論證
1、注意材料真實與確切
2、注意材料與觀點的一致性、豐富性:古今中外、歷史現(xiàn)實數(shù)字
3、注意敘事簡介,概述重要主要情節(jié)
4、注意順序:時間、空間、說理邏輯層次
5、切忌以敘代議,一定有議論!
(二)引用論證
1、要準確、貼切、自然
2、要精辟
3、切忌以引代議,一定有議論!結(jié)合引和議
(三)比喻論證
1、本體喻體之間要有相似性
2、用來比喻的事物使人們所熟知的
3、一定要有分析
4、用故事作比喻要概述故事內(nèi)容
(四)對比論證:分縱橫兩類
1、對比要鮮明
2、正反對比應有主次
(五)引申類比:運用某個材料的引申義,通過類比,來論證文章的觀點
1、類比論證是同一類事物或問題的相比,不同于比喻
2、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簡潔
3、要有分析!
二、常用的說理方法
1、因果分析
2、意義分析
3、揭示實質(zhì)
4、點面分析:有代表性的`論據(jù)——概括性一般性結(jié)論
5、假設(shè)分析
6、條件分析:多用于分析解決問題時
7、正反分析
議論文寫作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
1、審錯題,立意錯誤
我告訴你,你完了……
多讀幾遍題目,找找關(guān)鍵詞,爭取不要審錯題
2、中心論點千呼萬喚始出來
簡單點,提論點的方式簡單直白點。老師看那么多卷子很累的。
3、過于追求標新立異
年輕人,你這種做法很危險啊
4、文體似是而非
不要考驗老師對于文體的認識。千萬別寫“四不像”的文體。
5、論據(jù)太多卻缺乏論述
不要過多描述論據(jù),論據(jù)要簡潔有力,更多的是要對論據(jù)進行論述。要一直提醒自己啊,平時看到論據(jù),要自己概述一下。
6、論據(jù)不貼切
其實提問者的第二個例子我覺得有點不貼切。平時多注意積累論據(jù)。千萬別覺得某一個論據(jù)特別好,到哪都想用它。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5
學習目標:
強化應試作文的議論文寫作技法;
訓練學生科學合理地運用論據(jù)。
重點與難點:
訓練學生科學合理地運用論據(jù)。
學習過程:
一、概述
議論文有三大要素,即論點、論據(jù)與論證。前面兩個專題,我們分別學習、訓練了議論文論點的提煉與確立以及分論點的設(shè)置技巧。本專題主要談一談論據(jù)的運用。
論據(jù)即能夠證明觀點的材料。論據(jù)有三類:
、攀聦嵳摀(jù):包含廣泛,指概括性事實、典型的事例、文獻數(shù)據(jù)、圖書音像等,比如中外歷史文化名人,時代風云人物,身邊平凡小事,媒體信息等。
、评碚撜摀(jù):客觀規(guī)律、科學原理、名言格言,論著文章等。
、钦f理論據(jù):講道理
以《師說》為例,事實論據(jù)有三組對比,古之圣人從師而問與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為兒子擇師與自身恥師,士大夫之族恥學與巫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理論論據(jù)有孔子廣泛從師,以及“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难哉;說理論據(jù)在第一段。
二、學會使用論據(jù)
論據(jù)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真實、準確,經(jīng)得起推敲,不能瞎編亂造。
二是典型、充分,能深刻揭露事物的本質(zhì)。如《伶官傳序》為了證明“興廢在人事”的道理,歐陽修使用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強盛與衰弱的史實。
三是具有時代氣息,有新鮮感。如,“許多同學都喜歡周杰倫,發(fā)瘋似地模仿其個性化的發(fā)型,夸張的衣飾,酷酷的話語,卻鮮有看到他為創(chuàng)造時尚而付出的汗水與血雨,他忍受著強直性脊柱炎的痛苦在優(yōu)雅的鋼琴前深情地吟著迷倒眾人的歌,驕傲地唱著‘為什么別人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唱的都是我寫的歌,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而我卻時常聽到親愛的同學在教室里大罵父母守財奴,怪及媽媽無能供給他的時尚開支。試問這是哪門子時尚?”(《品味時尚》)
四是覆蓋面廣,古今中外兼顧,從不同時期,不同民族、國家或領(lǐng)域去選擇。
五是論據(jù)的'表述要力求概括,言簡意賅。運用事實論據(jù)不必作過多的敘述和鋪陳,千萬不能當作記敘文去寫,緊扣論點交代清楚即可。
常見的論據(jù)處理方式有簡列式和簡述式。
所謂簡列式,就是對人們熟悉的、讀者容易接受的、具有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事實論據(jù),不必展開敘述,可用排比的方式把論據(jù)濃縮后組合在一起,使之產(chǎn)生聚合力。例如: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对姟啡倨蟮仲t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司馬遷《報任安書》)
又如,“不論是擠時間于馬上、枕上、廁上寫文章而成文學家的歐陽修,還是懷揣面包、半夜起床雕刻的米開朗基羅;無論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擠出來創(chuàng)作而成文學家的魯迅,還是每天定額讀三本書的科學家愛迪生。他們都懂得向生活擠時間?梢姡挥姓湎r間,才能有所作為。”
所謂簡述式,指以下情況,有的事例需要解釋才能使讀者明白,有的引述需要根據(jù)論點的需要有所側(cè)重,從而突出強調(diào)所用的事實論據(jù)與論點契合的思想。
如,“品味時尚需要創(chuàng)新探索的精神。在我們細心專一地品味一種時尚時,我們可以在品味之余,也應當探究時尚之中的深韻。以獨特的思想和立意,將其轉(zhuǎn)化為新的事物,這才算是真正品透一種時尚。倘若一直拘泥于表面意義上的品嘗,那么即使再誘人香甜的味道也會因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苦澀。所以,陸羽不只陷于品茶的深澤,而是爬出來,仔細思索,終于成功地寫出《茶經(jīng)》一書;梅蘭芳沒有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單純的京劇表演上,而是在空閑之余,細細探究,發(fā)明了自己獨創(chuàng)的京劇表演風格。所以,在品味時尚時,懂得去創(chuàng)新,這才是真正地品味時尚!保ā镀肺稌r尚》)
在一篇議論文中,論據(jù)的使用常常是這兩種方式的結(jié)合,可以對一個事例進行詳細地敘述,而對有些耳熟能詳?shù)氖吕齽t一筆帶過。有繁有簡,詳略得當,既能有力地證明論點,又能使文章富有變化。
三、課堂小結(jié)
如果說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或統(tǒng)帥,那么論據(jù)則是議論文的血肉或士兵。前者是一座高樓的支架,后者就是這座大廈的磚與水泥。前者僅僅是議論文的軀殼,后者才是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前者反映一個人的思辨能力,后者就發(fā)映一個人的知識與才華。所以,我們不能厚前薄后,要對論據(jù)真正重視起來。豐富的論據(jù)來源于我們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論據(jù)的運用也有技巧。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6
一、訓練目標:
1、觀點要準確、新穎、深刻。準確,就是觀點正確、思想健康、有時代氣息;新穎,就是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深刻,就是觀點要深入事物的本質(zhì)。
2、說理要深刻。就是通過分析來幫助讀者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說理越深刻文章越有說服力,越有社會價值。
3、語言要鮮明、準確、概括、生動?刹捎糜沙橄蠡季S向形象化思維轉(zhuǎn)化的方式,插入或運用一些形象化的語句來實現(xiàn)語言形象化。
4、思路要清晰,要有邏輯性。要注意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一個語段的內(nèi)部之間也需要有嚴謹?shù)倪壿嬯P(guān)系。
二、寫作指導:
(一)導入:
議論文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jù)和論證。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shù)鼐C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jù)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要使自己寫的議論文贏得高分,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二)指導:
1、觀點深刻有創(chuàng)意
議論文要能寫得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必須得有深刻而有創(chuàng)意的觀點。這里的深刻而有創(chuàng)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末言,還把觀點是從司空見慣的事情、現(xiàn)象或問題中總結(jié)出來的。這樣的觀點,才能讓人讀了覺得目前一亮。
2、內(nèi)容具體不空洞
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往往搭了一個架子,看起來論點、論據(jù)、論證完整,可是只是一副架子而已,好比恐龍的骨架,空空洞洞,一無所有。好的議論文,應該有具體的內(nèi)容,而且是精心搭配、嚴密組織的。
3、結(jié)構(gòu)順暢形式新
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過去有一個嚴格的格式,即所謂“引、析、聯(lián)、結(jié)”四步驟。這曾是束縛我們的繩索,估計現(xiàn)在還是。創(chuàng)新的議論文寫作,不需要什么格式,只要言之有理,能證明我們提出的觀點就行。
4、語言準確活潑
議論文不需要板起面孔說話,所以語言盡可能活潑一些,同時,議論文不得胡亂說話,所以語言要求準確。
5、邏輯嚴密且清晰
不管什么文體的文章,都要講究邏輯的嚴密清晰,議論文尤其講究。一段毫無邏輯的話,只能讓人讀了不知所云。邏輯的'嚴密體現(xiàn)在論證上。話要嚴密,無懈可擊。清晰表現(xiàn)在行文上,讓人讀了一目了然。
三、訓練題目: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在你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的過程中,一定產(chǎn)生過不少的看法或主張。把你的看法或主張以及支持這些看法或主張的理由寫下來就是一篇議論文。試寫一篇簡單的議論文,字數(shù)不限,題目自擬。
要求:
1、觀點要明確。
2、要提出自己的事實依據(jù)或理論依據(jù)。
3、要講清事實依據(jù)或理論依據(jù)與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
【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相關(guān)文章:
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10-26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10-06
議論文寫作技巧09-28
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技巧09-30
議論文開頭寫作技巧09-30
中考議論文寫作技巧10-05
議論文寫作技巧大全11-04
高考議論文寫作技巧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