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行政化現(xiàn)象問題與對策的探討論文
一、高校學生管理行政化表征
所謂“高校學生管理”在學校一級一般指的是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黨委副書記、學生處(學工部)、校團委及其他有關部門(就業(yè)指導中心、武裝部)對學生的管理;在院(系)一級一般指的是院(系)黨委副書記、院(系)團委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分管學生的校(院、系)黨委副書記、學生處、團委會等俗稱“學生口”,負責學生活動、學生干部換屆、評獎評優(yōu)等的管理和指導工作。在對大學“學生口”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運行模式深入探究后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普遍具有以下顯著特征。
1.學生組織官僚化
從學生干部的產生來看,表面上運行了公開、公正、透明的民主程序,實際上指導老師可以通過醞釀、內定等方式讓既定學生順利當選。團委老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干預學生會主席團的選舉:一是干預學生代表的產生;二是主席團候選人的醞釀;三是主席團的分工。從學生組織的內部關系和運行模式看,本是“民間組織”的學生會及其他社團也充滿行政化色彩。主席或部長安排工作時往往帶著行政官員的口吻,干事對其“上級”往往也言聽計從。本應平等的同學關系在學生會及其他社團里已蕩然無存。何以如此?
在筆者看來是因為現(xiàn)任主席團成員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下屆主席團的人選,而部長在干事“升遷”問題上也具有較大的話語權。為了加強對學生干事的管理,學生社團制定一系列獎懲制度,實行工作績效考核。學生社團運作的行政化還表現(xiàn)在“文山會!薄W珜懟顒佑媱、工作報告、活動總結、新聞稿占用了學生干部大量的時間。會議方面:有策劃某項活動的專門會議;有新學期的動員會議,期中期末的總結會議;周例會、月例會甚至每天的碰頭會。會議的形式趨向于嚴肅、正式,缺了些少年同學之間的無拘無束和“嬉笑怒罵”。從學生組織的職責定位和工作效果來看,本應是代表全體學生利益、反映學生訴求的學生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執(zhí)行老師指令甚至學校控制學生的工具。學生會成為團委會的下級組織,社團成為社團聯(lián)合會的下級組織,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活動管理行政化
高!皩W生口”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主要通過對學生活動的管理實現(xiàn)。校級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五類:一是由校團委老師指導的,團委會、學生會主辦的,學生會或其他學生組織承辦或協(xié)辦的活動,諸如十佳大學生評比、十佳自愿者評比、科技節(jié)系列活動、藝術節(jié)系列活動等。二是自律會(學生自律管理委員會)主辦的活動,由學生處老師和院系學生輔導員指導,校級或院級自律會主辦承辦的學生活動,諸如早操督導、課堂紀律督導、學生宿舍衛(wèi)生檢查和評比、“自強之星”評比等。三是各類社團活動,比如攝影協(xié)會、動漫協(xié)會、籃球協(xié)會、音樂協(xié)會等開展的活動。
這類社團一般在學生自愿和興趣的基礎上組建,在學校團委注冊,接受指導老師和社團聯(lián)合會的指導。校團委安排專門老師作為社團聯(lián)合會的指導老師。四是校級或院級心理健康協(xié)會舉辦的各種活動。校心協(xié)舉辦的活動由學生處和校心理咨詢中心指導,院心理協(xié)會由院系學生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五是一些和學生會、自律會、社團聯(lián)、心理健康協(xié)會并列的同在學生處或團委指導下的學生組織(如青年自愿者協(xié)會、勤工助學服務中心等)開展的活動。
如上所述,本應是學生自我開展的社團活動,學校都會安排老師進行指導。那么,老師對學生活動是如何管理或指導的呢?學生社團具體又是如何運作的呢?以下幾點足以表明大學生活動管理的行政化傾向。
其一,任何面向全;蛉旱膶W生活動都必須得到指導老師及其上級的審批。學生活動發(fā)起者要填寫活動申請表,經輔導員及相關負責人層層簽字、蓋章,該活動才有可能獲取經費和場地支持。在活動申請過程中,學生干部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下載、打印、填寫申請表格,找多位老師、領導簽字、蓋章等行政事務上。
其二,面向全校全院的活動,尤其是團委會、學生會主辦的活動,形式上要求正式、規(guī)范,按既定的會議程序舉辦以保證活動正常有序。活動開展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一套不成文的“規(guī)矩”。比如在活動準備階段,學生干部必須制作邀請函、打印席卡、擺放臺花等,精心布置會場以體現(xiàn)活動的重要性和規(guī)格;顒咏Y束后,必須及時撰寫和發(fā)布新聞報道稿。
其三,一些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學生活動,老師和學生干部要發(fā)動學生“填場”以避免冷場。當一個學校主辦的活動參加的學生較少,現(xiàn)場顯得冷清時,領導和老師會認為會議組織者工作不力,活動并不成功,那么,找學生“填場”就成為一種必要的工作。“行政化”規(guī)制下的活動管理看似有序規(guī)范,實際上少了些大學校園應有的生動活潑,多了些行政機關的按部就班、繁文縟節(jié)。
3.學生評價量化、表格化和表彰文化
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育評價的核心,具有導向和教育作用,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評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問題是如何評價?我們對大學生的評價有沒有負作用?學生評價的量化。定量評價方法科學、信度高,便于統(tǒng)計和排序,但大學生的許多品質是不能以簡單的量化形式呈現(xiàn)的。課程學習以外的評價通常被稱為“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中考和高考作為選拔考試,課程成績對學生非常重要,相較而言,大學師生普遍淡化了對課程成績的關注度,課外評價顯得尤為重要!皽y評”往往由“學生口”老師和學生干部來完成。綜合測評分數(shù)的高低關系到評獎評優(yōu),為獲取高分,學生必須嚴格按照指標體系安排學習和生活。量化的評價機制片面地把所有學生的精力吸引到完成指標體系的考核任務上來,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興趣趨于同一,學生的個性慢慢地被抹殺。
對大學生課程以外的表現(xiàn)應以質性評價或不評價為宜,對其進行標準化全方位的量化評價體現(xiàn)了學生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學生評價的表格化。為方便管理,表格是不可缺少的,一般也是有效的,但表格太多的話,就走向文牘主義和形式主義了。表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評獎類、評優(yōu)類、綜合測評類、助學類、活動申請類及其他。這些表格由相關學生、老師填寫,相關人員(學生干部、班主任、輔導員、分團委書記、黨委書記或副書記)簽名,相關部門蓋章、匯總、入檔等。以獎學金表格為例,學生需填寫姓名、學號、年級、申請理由等信息。有的高校在“申請理由”一欄,要求學生填寫200字以上有關擔任學生干部時的表現(xiàn)、學習成績、生活作風等的文字,一般都是空話、套話。
申請學生填好后,將表格交給班干部,由班干部轉交班主任或輔導員審核、簽字;輔導員將所有表格匯總給院系黨委副書記簽字、蓋章;各院系需在規(guī)定期限內交至學生處審核、蓋章;學生處蓋章之后,再分發(fā)到各院系,由輔導員組織學生將表格裝入學生檔案。一個普通獎學金的評定,學生和老師就要承擔大量的行政事務,完成如此繁瑣的行政程序。學生評價的“表彰文化”。在我國,不管是政府機關還是企事業(yè)單位,各種評比、表彰特別多,每個單位到年終的時候都能領幾塊牌匾回來。評比和表彰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常規(guī)工作,我們姑且稱之為“表彰文化”。與政府機關類似,為調動學生干部干事的積極性,舉辦大量的表彰活動成為大學每年、每學期的例行公事。有年度或學期的綜合性表彰,也有某個活動結束之后的專項表彰;有面向團體的表彰也有頒給個人的表彰;有校級的表彰,也有院系的表彰,學生會及其他社團也可自行舉辦各種評比和表彰。舉辦表彰活動就要開會、投票、記分、統(tǒng)計、填表、蓋章、簽字、公示、制作獎狀、公布、頒獎等。這些行政事務大部分由學生完成,學生可以從中得到鍛煉,但更多的是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獎勵和榮譽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但不宜過多、過濫。
二、學生管理行政化之弊端
大學組織的核心價值是學術至上,崇尚的是平等和自由,信奉的是真理,追求的是學問,在思維方式上張揚的是“求異”。但行政化下的學生管理卻與此相悖,它強調效率和服從,信奉的是權威,追求的是地位,在思維方式上表現(xiàn)為“求同”,其弊端不容忽視。其一,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在考試指揮棒的作用下,中小學的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且短期內很難有大的改變。中學畢業(yè)后,學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謂“奄奄一息”。在高校里,有各種學科和課程,各種講座和活動,相較中學,學生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如果尊重學生的個性,還給學生選擇的權力,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尚可挽救和開發(fā)。然而,行政化的學生管理模式趨向于保守和穩(wěn)定、統(tǒng)一和“專制”,剝奪了學生選擇的自由,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而個性、個體的自由對創(chuàng)造力至關重要。正如默里所說,沒有個人主義也可以增加知識,但若要在科學上取得重大突破,個人主義的作用甚大。
可想而知,當學生在一個行政化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里度過黃金四年進入社會時,帶給單位的不是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是暮氣沉沉、因循守舊。其二,助長學生的“官本位”思想。中國歷來就有“以官為本”、“官貴民輕”的社會群體心理。到了大學之后,學生要參與各種活動,參加各種社團,和“學生口”、“行政口”老師、學長學姐頻繁地交流。在幾年時間里,當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切身體驗到權威大于真理,“官大一級壓死人”的時候,“官本位”思想不僅會根深蒂固,而且要枝繁葉茂了!肮俦疚弧彼枷肱c我國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悖,不利于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實現(xiàn),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其三,不利于學生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條指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yǎng)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yǎng)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在高校,與人才培養(yǎng)直接相關的,除了課堂上專業(yè)老師的“教”,就是課后學生的“學”,即一般意義上的自學和參加各種學生活動、社會實踐等。自學發(fā)生于大學課堂之外,是大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同一性學習為個性化學習,變單一的知識接納為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技能的養(yǎng)成。當學生把大量的課余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重復性、簡單化的行政事務上時,用于主動的專業(yè)學習和提高綜合素質的時間就少。行政化的學生管理模式限制和規(guī)制了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此外,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口”教師的育人職能淡化,趨向于成為純粹的行政管理人員。在老師看來,學生是可造就的人才,是培養(yǎng)的對象;在管理人員眼里,學生是規(guī)則或程序的遵守者或違反者。程序化、標準化、重復性的工作讓“學生口”教師失去創(chuàng)造性和激情,面對充滿個性和活力的一屆屆新生顯得遲滯和保守,很難為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條件和更廣闊的空間。
三、結論與對策
姜耀東教授認為:“某種程度上,中國只有一所大學,就是教育部大學,我們都是分院”。由于中國高校具有高度的同質性,學生管理的行政化,諸如學生組織官僚化、活動管理行政化、學生評價量化等問題在全國高校不同程度存在著,其中非985、211的普通院校尤為嚴重。行政化的學生管理助長了學生的“官本位”思想,不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管理“去行政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減少對學生組織和學生活動的干預。
一般說來,大學生都已年滿18周歲,心智較為成熟,輔導員、指導老師無須管得太緊太死。比如既然成立社團聯(lián)合會對各社團進行指導且社團聯(lián)合會已經有指導老師,那么就沒有必要為每個社團再安排指導老師了。對大學生的管理宜粗不宜細,務虛不務實,為學生發(fā)展釋放更多的空間。其次,要淡化量化評價,減少審批項目,取消不必要的評比和表彰,減輕學生的行政事務負擔。高校“學生口”的領導和老師要改變通過評價、評比、表彰管理、激勵學生的思維定勢,清理或合并一大批“勞民傷財”的評比項目和表格,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轉移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和活動條件上來。第三,要營造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氛圍,重視學生民主素質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的換屆選舉,“學生口”老師的工作重點在于指導學生制定成熟、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關注學生是否違反法律、法規(guī),不可干預甚至操縱選舉事宜,破壞民主原則!皩W生口”老師不是學生的上級,不是管理人員,除了教師身份,還要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朋友。
總之,在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逐步取消高校行政化的背景下,各高校應勇于探索和實施學生管理“去行政化”這一相比于外部行政化和教師管理行政化較易解決的問題,改善高校教育生態(tài),還學生一個自由飛翔的天空。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行政化現(xiàn)象問題與對策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yè)稅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其優(yōu)化對策探討性論文10-09
旅游景區(qū)超載現(xiàn)象的問題及管理對策論文05-30
旅游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12-20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10-26
旅游管理問題及有效對策的論文10-09
企業(yè)預算管理問題及對策論文10-09
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10-26
淺析企業(yè)供應鏈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論文10-09
企業(yè)質量管理問題對策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