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隨筆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

時間:2022-10-05 21:37:21 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讀散文可以怡情,可以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心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歡迎閱讀。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1】夜營的喇叭

  晚上十點鐘,我在燈下看書,離家不遠的軍營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調子。

  幾個簡單的音階,緩緩的上去又下來,在這鼎沸的大城市里難得有這樣的簡單的心。

  我說:“又吹喇叭了。

  姑姑可聽見?”我姑姑說:“沒留心。”

  我怕聽每天晚上的喇叭,因為只有我一個人聽見。

  我說:“啊,又吹起來了。

  ”可是這一次不知為什么,聲音極低,絕細的一絲,幾次斷了又連上。

  這一次我也不問我姑姑聽得見聽不見了。

  我疑心根本沒有什么喇叭,只是我自己聽覺上的回憶罷了。

  于凄涼之外還感到恐懼。

  可是這時候,外面有人響亮地吹起口哨,信手拾起了喇叭的調子。

  我突然站起身,充滿喜悅與同情,奔到窗口去,但也并不想知道那是誰,是公寓樓上或是樓下的住客,還是街上過路的。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2】說胡蘿卜

  有一天,我們飯桌上有一樣蘿卜煨肉湯。

  我問我姑姑:“洋花蘿卜跟胡蘿卜都是古時候從外國傳進來的吧?”她說:“別問我這些事。

  我不知道。

  ”她想了一想,接下去說道:“我第一次同胡蘿卜接觸,是小時候養(yǎng)叫油子,就喂它胡蘿卜。

  還記得那時候奶奶(指我的祖母)總是把胡蘿卜一切兩半,再對半一切,塞在籠子里,大約那樣算切得小了。

  ——要不然我們吃的菜里是向來沒有胡蘿卜這樣東西的。

  ——為什么給叫油子吃這個,我也不懂。”

  我把這一席話暗暗記下,一字不移地寫下來,看看忍不住要笑,因為只消加上“說胡蘿卜”的標題,就是一篇時髦的散文,雖說不上沖淡雋永,至少放在報章雜志里也可以充充數(shù)。

  而且妙在短——才抬頭,已經完了,更使人低徊不已。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3】到底是上海人

  一年前回上海來,對于久違了的上海人的第一個印象是白與胖。

  在香港,廣東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還要黑,馬來人還要瘦。

  看慣了他們,上海人顯得個個肥白如瓠,像一代乳粉的廣告。

  第二個印象是上海人之“通”。

  香港的大眾文學可以用膾炙人口的公共汽車站牌“如要停車,乃可在此”為代表。

  上海就不然了。

  初到上海,我時常由心里驚嘆出來:“到底是上海人!”我去買肥皂,聽見一個小學徒向他的同伴解釋:“喏,就是張勛的勛,功勛的勛,不是”薰風的薰。

  《新聞報》上登過一家百貨公司的開幕廣告,用并散并行的陽湖派體裁寫出切實動人的文字,關于選擇禮品不當?shù)奈kU,結論是:“友情所系,詎不大哉!”似乎是諷刺,然而完全是真話,并沒有夸大性。

  上海人之“通”并不限于文理清順,世故練達。

  到處我們可以找到真正的性靈文字。

  去年的小報上有一首打油詩,作者是誰我已經忘了,可是那首詩我永遠忘不了。

  兩個女伶請作者吃了飯,于是他就做詩了:“樽前相對兩頭牌,張女云姑一樣佳。

  塞飽肚皮連贊道:難覓任使踏穿鞋!”多么可愛的,曲折的自我諷嘲!這里面有無可奈何,有容忍與放任——由疲乏而產生的放任,看不起人,也不大看得起自己,然而對于人與已依舊保留著親切感。

  更明顯地表示那種態(tài)度的有一副對聯(lián),是我在電車上看見的,用指甲在車窗的黑漆上刮出字來:“公婆有理,男女平權”一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由他們去吧!各有各的理。

  “男女平等”,鬧了這些年,平等就平等吧!——又是由疲乏而起的放任。

  那種滿臉油汗的笑,是標準中國幽默的特征。

  上海人是傳統(tǒng)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產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里有一種奇異的智慧。

  誰都說上海人壞,可是壞得有分寸。

  上海人會奉承,會趨炎附勢,會混水里摸魚,然而,因為他們有處世藝術,他們演得不過火。

  關于“壞”,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說都離不了壞人。

  好人愛聽壞人的故事,壞人可不愛聽好人的故事。

  因此我寫的故事里沒有一個主角是個“完人”。

  只有一個女孩子可以說是合乎理想的,善良、慈悲、正大,但是,如果她不是長得美的話,只怕她有三分討人厭。

  美雖美,也許讀者們還是要向她叱道:“回到童話里去!”在《白雪公主》與《玻璃鞋》里,她有她的地盤。

  上海人不那么幼稚。

  我為上海人寫了一本香港傳奇,包括《泥香屑》、《一爐香》、《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琉璃瓦》、《封鎖》、《傾城之戀》七篇。

  寫它的時候,無時無刻不想到上海人,因為我是試著用上海人的觀點來察看香港的。

  只有上海人能夠懂得我的文不達意的地方。

  我喜歡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歡我的書。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相關文章:

短篇散文10-26

名家散文短篇10-26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10-26

林清玄短篇散文10-26

畢淑敏短篇散文精選10-26

關于張愛玲的散文10-26

張愛玲散文作品11-15

席慕容短篇散文精選10-26

關于母愛的短篇散文10-26

名家短篇勵志散文精選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