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知識點之古今異義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快樂的根本還是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tài)。下面小編整理了文言文知識點之古今異義,希望對你們有用!
文言文知識點之古今異義 篇1
1、輮以為輪。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4、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6、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7、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而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8、今之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許多人
9、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指小學教育的階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間。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11、白露橫江。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1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13、于是飲酒樂甚。古義:在這個(時候)今義: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義:這樣之后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15、頹然就醉。古義:倒塌,文中指身子傾倒的樣子;今義: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義:從此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文言文知識點之古今異義 篇2
美人:今義:美貌女子;古義:歌伎、宮妃。例如: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頗藺相如列傳》)
左右:今義:①大致范圍(方位詞)。②控制(動詞)。古義:侍衛(wèi)人員。例如: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
結束:今義:事情做完一個過程的完結。古義:整裝。例如: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 (《馮婉貞》)
大風:今義:大的風;古義:麻瘋病。例如:可以已大風。 (《捕蛇者說》)
前進:今義:向前行進,思想進步;古義:前,走上前去;走,奉獻。例如: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弟兄:今義:①同輩之間。②舊時軍隊稱士兵。古義:有時單指兄。例如: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東南飛》)
感激:今義:深深的感謝;古義:感,感動;激,奮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出師表》)
初一:今義: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古義:剛剛開始。例如: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 (《赤壁之戰(zhàn)》)
即使:今義:表假設性讓步連詞;古義:即,就,讓,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西門豹治鄴》
至于:今義:表示另提一事的連詞;古義:終于達到某種程度。例如: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行為:今義:舉動;古義:行,品行;為,做。例如: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五人墓碑記》)
地方:今義:①泛指空間的一部分。②民間。③地區(qū)。古義:①當?shù)氐氖。例如:在外監(jiān)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方臘起義》)②土地方圓。例如:江東雖小,地方千里。(《項羽本紀》)③大地的形狀是方的。例如:天圓地方。(《淮南子·天文訓》)
致意:今義:表示問候;古義:抒發(fā)心情。如: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列傳》)
有意:今義:故意,居心;古義:①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馮諼客孟嘗君》) ②有某種打算。例如: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
故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古義:先例、舊事。例如: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
文言文知識點之古今異義 篇3
1.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轉折連詞。
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古:經(jīng)常。今:平常,一般。
4.少時,—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 古:離開。今:到某—地方稱“去”(古稱“往”)。
5.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出處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出處同上) 古:多少。今:語文中的一門學科。
7.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8.復前行,欲窮其林。(出處同上)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出處同上)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10.問所從來。(出處同上) 古:從哪里來。今:從過去到現(xiàn)在。
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出處同上) (1)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2)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12.無論魏晉。(出處同上)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無條件關系。
13.便扶向路。(出處同上) 古:沿著,順著。今:扶持。
14.詣太守,說如此。(出處同上) 古:像這樣。今:這樣。
15.欣然規(guī)往。(出處同上) 古:計劃。今:規(guī)則,成例。
16.愿為市鞍馬。(《木蘭詩》) 古:買。今:集市。
17.木蘭不用尚書郎。(出處同上) 古:不愿作。今:沒有必要。
18.當戶理紅妝。(出處同上) 古:窗戶。今:門
19.坐我西閣床。(出處同上) 古:坐具。今:臥具。
20.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處同上) 古:前面的路。今:將來的光景。
22.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古:這樣。今:量詞。
23.會賓客大宴。(林嗣環(huán)《口技》) 古:適逢,正趕上。今:會見。
24.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出處同上) 古:在這時。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魏學 《核舟記》) 古:特別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彭端淑《為學》) 古:雇船。今:買船。
27.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出處同上) 古:及,到。今:過了。
28.邑人奇這,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 古:漸漸。今:稍微。
29.孟嘗君特雞狗盜之雄耳。(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古:只不過。今:特殊,超出一般。
【文言文知識點之古今異義】相關文章:
古今對聯(lián)08-10
古今的對聯(lián)12-30
古今對聯(lián)大全09-22
古今對聯(lián)集錦12-30
古今經(jīng)典對聯(lián)集錦08-25
古今中外名人語錄12-23
文言文的作文05-24
文言文悼詞11-13
文言文祭文悼詞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