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運動小學生常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運動常識
常識一般指從事各項工作以及進行學術研究所需具備的相關領域內的基礎知識。下面為大家?guī)砹诉\動常識,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運動常識1
1、防曬
夏季陽光中的紫外線特別強烈,皮膚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會造成1~2度的灼傷,并會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得注意這個生活小常識了。紫外線還可以透過皮膚、骨骼,輻射到腦膜、視網(wǎng)膜,使大腦和眼球受到損傷。因此,參加一般的活動一定要帶上太陽帽、墨鏡、防曬霜、毛巾,穿長袖上衣,并帶上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氣丸、清涼油等防暑藥品。
2、飲水
夏季戶外運動出汗多,必須及時補充水分,但如果飲水方式不對,會引發(fā)不良的后果。很多飲料廣告中的模特,在運動中或休息時,往往拿起一瓶飲料一飲而盡,看起來很解渴,實際上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是非常有害的。運動中和運動后大量飲水,會給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特別是給心臟增加負擔,造成更加疲勞。大量飲水的結果只會是出汗更多,導致鹽分進一步流失,引發(fā)痙攣、抽筋。因此,飲水少量多次,每次喝水只喝幾口,喝水的次數(shù)頻繁一些,不要依賴口渴的感覺作為補充水分的依據(jù),不渴的時候也要補充水分,讓水分均衡地補充。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但不是控制補充水分,如果水分大量流失得不到補充,嚴重的會引發(fā)腎衰竭。
補水宜有量,肌肉運動導致全身大汗。日常每天需要喝1.5升水,而運動時每小時必須增加半升到1升水(如果外面的溫度超過25℃則為1升)。在開始鍛煉之前15分鐘要喝1/4升礦物化水;運動過程中至少每15分鐘補充1/8升礦物化水,如果運動劇烈,則需要補充摻水的果汁(1/3的果汁,2/3的水)。在運動結束后馬上補充含碳的汽水、果汁或蔬菜汁、牛奶(根據(jù)運動時間長短補充1/4升到半升水)以便于排除體內毒素。
白天,您可以飲用富含鈣元素和鎂元素的礦泉水,以補充身體對礦物鹽的需求(肌肉運動會增加對礦物鹽的需求,汗液的揮發(fā)也會帶走身體中的一部分礦物鹽)。避免喝冰水,因為它可能引起消化系統(tǒng)方面的問題。
3、熱病(熱衰竭、中暑)
夏季參加戶外運動,由于氣溫高,運動量大,身體內的熱量積累的比散發(fā)的多,如果不注意防范,就很容易發(fā)生熱病,熱病輕微的為熱衰竭,嚴重的就是熱中風(也就是中暑)。
在高溫天氣下運動,人的身體為了降低體溫,皮膚的'血管會膨脹,而且會因大量排汗而導致失水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循環(huán)到腦部以及其他重要部位的血液會降低到不正常的程度。結果會發(fā)生以下癥狀:脈搏加快、皮膚濕冷、眩暈、虛弱、惡心,這就是熱衰竭。如果不及時處理降溫,體內的溫度進一步積累而使身體的關鍵器官溫度上升到危險的地步,就會出現(xiàn)緊急癥狀:脈搏極快、虛弱、頭疼、心理狀態(tài)改變(意識模糊或是無法配合,慢慢陷入昏迷)、皮膚熱燙而泛潮紅,這說明已經發(fā)生中暑,如果不及時處理,會有生命危險。
4、熱傷風
夏季在高溫下運動,人體內部產熱快,皮膚的毛細血管大量擴張,以利于身體散熱。如果遭遇到過冷刺激,會使體表已經開放的毛孔突然關閉,造成身體內臟器官功能紊亂,大腦體溫調節(jié)失常,導致生病,通常會發(fā)生“熱傷風”,也就是夏季感冒,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運動常識2
1、以有氧運動為主。
秋季天氣慢慢轉冷,爆出性的無氧運動輕易引起身體不適,甚至造成運動損害,所以,健身時一定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在詳細項目上,可根據(jù)年齡差異而有所不同:年青人,可以安排跑步等高沖擊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中年人可安排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沖擊有氧運動;老年人可安排散步、瑜伽、太極拳等項目。
2、心情低落時不鍛煉。
入秋后,氣溫變化不定容易給人的心理及生理帶來一定影響。部分人常莫名地感到苦悶傷感、疲勞易怒、精力衰退。專家提醒,情緒低落、萎靡不振時進行健身,輕則加重器官的負擔,重則損害機體的功能,所以鍛煉時最好在精神飽滿的時候進行。
3、晨跑鍛煉不宜路邊
秋天在林陰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氣有利于人體健康。但是現(xiàn)在在城市中,車水馬龍的馬路越來越多,不少人為了省事,就在馬路邊慢跑來鍛煉,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因為秋季氣候干燥,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污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損害。所以晨跑和鍛煉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干凈的地方進行,而不宜在馬路邊慢跑。
4、運動穿衣講層次。
許多人認為,人一旦運動起來,就不會感到寒冷,只穿單薄的T恤運動。其實,人體在戶外鍛煉中產生較多熱量的時候僅是中段,運動前后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戶外運動時,要等身體發(fā)熱后,再脫下外套,而且運動完要及時披上,如果穿著汗?jié)竦囊路谇镲L中逗留,十分容易著涼感冒。在運動衣材質的選擇上,不少人認為純棉衣服舒適、吸汗,但實際上,選擇透氣性相對較好的聚丙烯材質,會更合適。
5、秋天運動選擇好時間。
首先,時間安排上有很大不同,各個年齡段的人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活動的時間段。年青人由于身體對天氣的適應能力較強,體質較好,體力恢復快,秋季健身時間可以安排在早晨和下午;中年人適應能力稍差,可以在放工后,18點—20點身心比較放松的時間段進行鍛煉;老年人健身的時間一般應選在14點—19點,他們身體較差,選擇溫度最高、有陽光的時間進行健身,更輕易活動開,從而幸免身體損害。
6、配備合適的運動裝備。
合適的運動裝備不但上我們省力舒服,還會避免好多意外事故的發(fā)生。運動裝備的選擇一定要因人、因地、因目的而有變化,評估好目的地的情況和天氣變化。尤其是長距離的.、難度較大的運動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力爭做到有備無患。
7、運動補水考慮時間段
。運動補水應該從三個時間段來考慮,即運動前補水、運動中補水和運動后補水。運動前2小時補充500毫升的水,這樣可以使體內細胞達到最佳的水合狀態(tài),迎接運動,并且有足夠的時間將體內多余的水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輕裝上陣。運動中大量出汗時,應該采取系統(tǒng)補水的方法。即每10到30分鐘補一次水,每次補充 2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運動后補水,記錄運動前后的體重,可以得知運動過程中丟失的汗量。但應該強調運動后的補水不是丟多少就補多少,而是應該補水大于丟水,才能使機體恢復水平衡。
8、做好準備防止拉傷。
對于任何一種運動來說,準備活動都是必須的,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tǒng)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jié)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煉反而成了一種傷害。
9、控制運動量。
秋天人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增高,生理機能趨于活躍和加強。在這個季節(jié)人容易超量鍛煉,結果引起過分疲勞,影響工作和健康,還容易引發(fā)運動損傷。特別是中老年人要掌握好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不要超過機體的負荷。一般來說,中老年人運動時間每次不要超過1、5小時。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fā)熱,微微出汗,鍛煉后感到輕松舒適,這就是適度的標準。
10、鍛煉后防秋燥。
運動后還要多喝開水,多吃甘蔗、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如運動時出汗過多,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鹽,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防止肌肉痙攣,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此外,如進行長跑鍛煉,還要飲用適量的糖開水,以防低血糖,出現(xiàn)頭暈、出虛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應。
最后提醒,運動調養(yǎng)一定要在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理狀態(tài)情況下進行,才能取得身體鍛煉的成果和精神情趣的愉悅。俗話說“春困秋乏”,進入秋季氣候宜人,日照時間變短,利用這一時機盡可能保證睡眠充分不僅能恢復體力,保證健康,也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運動常識3
1、熱身運動不可少
生活中通過運動能夠保健好身體,但是,運動不是盲目的,是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例如,熱身運動就是不可少的事情。
以跑步來說,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運動方式,通過跑步能夠保健好身體,但是,很多人在跑步的時候,直接選擇地點就開始跑,其實,在跑步之前是需要進行熱身運動的`。
秋天,在跑步之前,你可以進行伸展運動,甩甩胳膊、動動腿,這些小動作,能夠讓身體開始預熱,在這預熱過程中能夠有效的調節(jié)肢體器官,對于跑步有非常好的幫助,能夠避免在跑步過程中出現(xiàn)腿腳抽筋的情況。
2、運動要量力而行
運動的最終目的是讓身體更健康,而不是為了一味的逞能傷害到身體,人們體質不同,運動量也不同,這樣在運動的時候,有人能夠堅持較長的時間,有些人則不能,要是你一味的逞強,往往會讓身體承受不了這樣的運動量,造成身體受到傷害。
運動不是攀比,有些運動別人能做,你卻不能做。例如,在秋天有人依然會堅持游泳,通過游泳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即使在冬天,這些人依然能夠堅持冬泳。
但是,對于有些人來說,就不適合進行在秋天進行游泳,這些人在秋天進行游泳往往會造成身體免疫力不斷下降,造成身體機能明顯下降,進而會引起多種疾病。
3、運動出汗不要立刻脫衣
運動出汗是運動過程中不可少的事情,出汗的過程中是排出毒素的過程,要是你在運動出汗的時候把衣服脫下,往往會造成寒氣進入到身體。
秋天寒氣是很厲害的,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身體,造成感冒的出現(xiàn),進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運動常識4
1、有氧運動最耗熱量
傳統(tǒng)觀念認為,有氧運動最消耗熱量,多項最新的研究結果恰好與此相反。研究發(fā)現(xiàn),練力量比有氧運動更耗能。力量訓練不僅有助于強健肌肉,而且能夠更好地促進新陳代謝,長期堅持有助于燃燒脂肪。研究表明,即使到力量訓練結束36小時后,人體對能量的消耗過程仍在繼續(xù)。
2、鍛煉能減脂
雖然鍛煉無法預防脂肪的堆積,卻能消耗體內的脂肪。參與各種耗能的運動、輔以正確的飲食,都有助于降低體內的脂肪含量,使身材更苗條。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運動學專家羅伯特·奧爾森教授建議,多針對臀部、大腿等易于囤積脂肪的部位進行鍛煉,同時不要忽視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訓練。此外,針對肌腱進行力量練習也很重要。
3、先做伸展,再跑步
有研究宣稱,跑步前過度的伸展運動容易使韌帶變硬,易于受傷,但仍然需要在鍛煉前將關節(jié)和韌帶"拉開"。美國理療專家羅伯特馬斯奇博士建議,跑步前最好先慢跑5—10分鐘熱身,然后再進行30—60秒不那么劇烈的拉伸運動。
4、鍛煉提高學習能力
聽上去難以置信,但是鍛煉的確能提高學習能力。德國明斯特大學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快跑之后,學員掌握新單詞的速度加快了20%。在開始學習前,鍛煉是最好的準備活動,它可以使腦細胞活躍起來。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都有益大腦,而且網(wǎng)球和足球等較復雜的項目對大腦的刺激效果更好。
5、跑馬拉松易得心臟病
一項研究證實,馬拉松的確會在短期內給心臟造成損害,但跑完馬拉松后休息1周,心臟功能可恢復正常,不會遺留問題。初次參加長跑前,務必征求醫(yī)生意見,并在賽前接受足夠的訓練,畢竟跑馬拉松最大危險是,運動量超過訓練量,使心臟承受超常的負荷。
6、練腹部,仰臥起坐最好
很多女性練仰臥起坐時,只鍛煉臀側的肌肉,練不到腹部的核心肌肉群。但要想收緊腹部,就必須鍛煉深層的腹肌。另外,仰臥起坐需要重復同一動作,不僅單調,效果也不明顯。專家建議,把俯臥撐和仰臥抬腿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鍛煉腹部核心肌肉群,而鍛煉臀部肌肉也有助于減小肚腩。
7、清晨時健身最佳時刻
運動的最佳時間是在下午,而非早晨。下午4—6點,肌肉的強度及體溫均達到了運動最理想的狀態(tài),早餐和中餐已經為身體提供了必要的.能量。這時身體對疼痛的忍耐力達到了頂點,思維也更清晰。當然,也有研究表明,只要感覺舒適或形成習慣,早上或晚上鍛煉未嘗不可。
8、舉重越快,耗能越多
快舉時,用的是沖力而不是肌肉的力量,舉重速度過快容易增加受傷的風險。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慢舉難度大、讓人難以堅持,但慢舉鍛煉肌肉的效果比快舉好50%。所以,舉重時動作越慢,消耗熱量越多。專家建議,上舉時從1數(shù)到3,放下時也是如此。
9、瘦人更健康
健康的關鍵不止是體重。靜息心率、血壓和血脂等也是重要的指標。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分子成像學教授吉米貝爾博士認為,分布在內臟器官中的脂肪最不健康。在缺乏運動的人群(無論胖瘦)中,這種脂肪都很常見。只有鍛煉,才是減少這些內臟脂肪。
【運動常識】相關文章:
體育運動小學生常識10-28
餐桌禮儀常識大全-禮儀常識08-13
兒童的餐桌禮儀常識-禮儀常識08-15
中美餐桌禮儀常識-禮儀常識08-15
常識作文04-25
禮儀常識11-26
餐桌的禮儀常識10-27
禮儀常識匯總07-20
禮儀常識兒童05-08
手工布藝常識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