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少康的歷史評價
歷史評價是指把所評價人或事放在較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看其是否符合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大趨勢,是否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重在考察其較深遠的影響和意義。歷史評價往往與“道德評價”相對應(yīng)。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康的歷史評價,歡迎閱讀!
姒少康的伯祖夏王姒太康在東夷有窮氏首領(lǐng)后羿叛亂下失國,姒少康的父親夏后氏首領(lǐng)姒相被寒促殺死,姒少康是姒相的遺腹子。姒少康的父親姒相被寒浞所殺。
少康的歷史評價
少康自幼歷盡苦難,復(fù)國后能勤于政事,講究信用。
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擁戴他,夏朝再度興盛,史稱“少康中興”。
因此,姒少康是一位有作為的君王。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前后共約近百年。
如果說,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國歷代王朝最早之“興”,啟便是依靠權(quán)謀開國之梟雄,太康則成最早的“昏君”了。
只有到了少康時期,夏朝才進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現(xiàn)了中興的形勢。
少康的人物簡介
姒少康,姒相子,夏朝君主。
姒少康的父親姒相被寒浞所殺。
母親后緡氏當時顧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急忙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東省濟南市東南)。
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少康自幼歷盡苦難,復(fù)國后能勤于政事,講究信用。
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擁戴他,夏朝再度興盛,史稱“少康中興”。
公元前1880病死,葬于陽夏。
少康的逝世葬地
姒少康封庶子姒無余于越(今浙江省紹興縣),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這就是越國的啟端。
21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陽夏(今周口太康縣)。
人物生平
1、未誕即孤
姒少康的伯祖夏王姒太康游田百日不歸的行徑,引起民眾的極大不滿,有窮氏后羿利用民眾這種情緒,篡奪了政權(quán),不準姒太康入國。史稱“太康失國”,夏后氏的統(tǒng)治面臨嚴重危機。后羿代夏是夏王朝前期又一場重大的權(quán)力之爭。后來后羿又被部下寒浞“殺而烹之”,曾為后羿所用的夏遺臣伯靡逃到有鬲氏(在今山東德州市東南二十五里)之處。從此寒浞代夏,“襲有窮之號,浞因羿之室,生澆及豷”,二子勇武善戰(zhàn),加緊了對夏后氏勢力的追剿。
姒太康失國,后羿為王八年,國人不服,于是后羿把王位讓太康的弟弟仲康,前提是有窮國永遠不對夏朝納貢。仲康為了做王,接受了后羿的建議。后來仲康病死,子姒相立。姒相為了躲避寒浞的追殺,逃往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依同姓之諸侯于斟尋氏以及斟灌氏。寒浞為防止夏后氏勢力復(fù)興,命澆率師“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后相”。然后封澆于過(今山東掖縣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縣東南),封豷于戈(在宋、鄭間,約當今豫東)以控制東方。當寒浞攻殺后相之時,其妻后緡東逃至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遺腹子少康。
2、志向遠大
姒少康從小就很聰明,他初懂人事后,母親就告訴他祖上失國的慘痛經(jīng)過,叮囑他日后要報仇雪恥,復(fù)興夏后氏。從此,姒少康發(fā)憤圖強,立志要奪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lián)文琳凉僦L),平時一有機會就學(xué)習(xí)帶兵作戰(zhàn)的本領(lǐng),并且時時警覺,防止寒浞來殺害他。
不久,寒浞的兒子澆果然派一個叫做椒的人來搜捕姒少康,他逃奔到名為有虞氏(虞國)的部落(今河南商丘虞城東)。有虞氏首領(lǐng)虞思讓姒少康擔任庖正(掌管飲食之官),并把兩個女兒嫁給他,還給了他一塊方圓十里的名叫綸城(商丘虞城縣西三十五里)的肥沃土地和兵士五百。從此,姒少康有了根據(jù)地和軍隊,他體察百姓疾苦,宣傳祖先禹的功德,努力爭取民眾支持他復(fù)興夏后氏,并召集夏后氏的舊臣前來和他會合。
3、少康中興
少康長大后,為有仍氏牧正。澆聞訊后,派人追殺有仍氏,少康無奈投奔有虞氏(舜之后裔),作了庖正。有虞氏首領(lǐng)虞思將二女許配少康,賜給他田一成、眾一旅,并把綸邑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綸邑為根據(jù)地組織余下的夏族民眾,設(shè)官分職。他派女艾到澆廷中密探,準備恢復(fù)夏室。此時,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遺臣靡得知少康準備奪回政權(quán),親自帶領(lǐng)斟灌、斟鄩氏的殘余民眾與少康會師,聯(lián)合擊敗了寒浞。復(fù)立少康為夏后。而后少康滅澆于過,又派他的兒子杼滅豷于戈。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少康開始謀劃復(fù)國。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聯(lián)系,收撫斟灌氏、斟尋氏被伐滅時逃散的族人,組建、發(fā)展武裝力量。然后“使女艾諜澆,使季抒誘豷,遂滅過、戈,復(fù)禹之績”。傳說女艾是少康之臣,被派打入澆處為間諜,季抒則是少康之子,誘殺豷等,都反映了處心積慮、以弱勝強的謀略。澆是傳說“多力,能陸蕩舟”的勇猛之士。寒浞代夏,所擁有的土地、人民遠多于后相,所以少康復(fù)國的軍事斗爭,更多使用了詭詐手段,經(jīng)歷很多曲折,不是輕易得勝的。
《楚辭·天問》有:“惟澆在戶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其首。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澆謀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尋何道取之”。這首詩透露出少康曾用行刺或襲擊的方法除掉了澆,很可能就是女艾夜間行刺,錯殺為澆縫裳上了堅甲,自以為萬無一失,卻還是被少康尋找到機會,利用田獵放犬逐獸,襲殺澆而斷其首。進而攻滅豷、寒浞。
寒浞自殺未遂,被綁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歷數(shù)寒浞各項罪狀,將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遲至死。少康命人將豷剁成肉醬。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東夷族有窮氏覆滅,結(jié)束了四十載的“無王”時期。夏由此復(fù)國,后世稱“少康中興”。通過太康失國至少康中興的這段敘史可以看到華夏族平定中原方國部落(尤其是東夷族)的歷程。少康重建了夏后氏的統(tǒng)治,《史記·夏本紀》載:“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甭尻栙葞煻镱^遺址即斟鄩故城,就是夏王朝從太康、后羿直到夏桀時期建都的地方。夏代的都城常稱為“夏邑”。今本《竹書紀年》載:夏啟元年癸亥“即位于夏邑,大享諸侯于鈞臺,諸侯從之”。郭璞《爾雅·釋地》注:“邑,國都也!边@里的“夏邑”當指夏啟時期的都城。今本《竹書紀年》載:“少康自綸歸于夏邑。”這里的“夏邑”當指太康、仲康時期夏朝的都城,即夏都斟鄩。也就是說,少康自“綸”所歸的“夏邑”,當在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處。
4、人亡政未息
姒少康封庶子姒無余于越(今浙江省紹興縣),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這就是越國的啟端。21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陽夏(今周口太康縣)。
少康之子杼繼承后位。他了解東夷對夏室的不滿,為了鞏固在東方的勢力,他把都城從原東遷至老丘。他重視發(fā)展武器和制造兵甲。文獻中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說法。他還派人討伐東南沿海地區(qū)的東夷(今山東南部、安徽東部、江蘇一帶)。傳說其獲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圖在杼的統(tǒng)治下擴張到了東海(今黃海)之濱。杼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夏人對杼格外尊重,為杼舉行過“報祭”。《國語·魯語》說道“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認為杼全面地繼承了禹的事業(yè)。
【少康的歷史評價】相關(guān)文章:
大禹人物歷史評價10-01
歷史人物對劉備的評價04-30
歷史人物對曾國藩的評價04-30
妲己的歷史評價10-01
歷史學(xué)專業(yè)自我評價10-07
美國西進運動的歷史評價10-01
歷史專業(yè)大學(xué)生自我評價09-30
康養(yǎng)產(chǎn)業(yè)調(diào)研報告06-07
富士康離職證明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