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存教育論文
生存是人之根本,生存技能是人的基本生活能力與技巧,也是社會對人的基礎要求。
生存教育論文
生存教育下中小學游泳課程的必修化
摘要:游泳既一項技能,也是一項運動,掌握游泳技能,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發(fā)生,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有必要在中小學體育教育中開設游泳課程。
在我國游泳并沒有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必修內容,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為了促進中小學游泳課程的必修化,該文將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法,從生存教育的視角,對開展游泳課程的目的;游泳課程的開展現(xiàn)狀分析;促進游泳課程必修化的對策三個方面來進行研究。
關鍵詞:生存教育;中小學;游泳;必修化
生存教育是指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tǒng)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tài)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1]。
生存教育關系到學生的生命安全、生存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育。
生存教育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生存的知識、經驗和技能。
游泳作為在水上靠自身漂浮,借自身肢體和軀體的動作在水中運動前進的技能,掌握游泳技能,不但能夠強健學生的身體,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水上生存和救護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發(fā)生,因此從生存教育的視角出發(fā),將游泳運動作為體育教學的必修內容是我們課程改革中必須要重視的一項課題。
1開展游泳課程的目的
據中國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當于每天150人。
溺水已成為我國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
伴隨著近年來溺水事故的頻繁發(fā)生,也引起了教育部門對于生存與安全教育的重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xx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預防學生溺水事故切實做好學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要做好加強預防溺水安全教育。
[2]同月中國安全網在網上開展了以“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為主題的全國中小學生預防溺水專題教育[3]2015年8月教育部為了預防中小學生溺水事故的發(fā)生,還特別編寫了中小學生預防溺水童謠。
[4]然而緊緊依靠加強安全教育的宣傳和監(jiān)督管理是不夠的,要想從本質上防止中小學生溺水事故的產生,還必須要加強對學生游泳技能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救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fā)生。
游泳作為一項運動,其游泳姿勢分為蛙泳、蝶泳和仰泳、自游泳,游泳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提高肺活量;加強皮膚血液循環(huán);增強抵抗力;減肥;健美形體;增強對溫度的適應力等作用。
在中小學開展游泳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游泳的技能,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并讓學生掌握水中救護的方法,防止溺水事故的發(fā)生,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
2游泳課程的開展現(xiàn)狀分析
一些發(fā)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等,都非常重視青少年兒童游泳運動的普及和提高,都把游泳作為提高學生生存技能的一種教育活動納入中小學體育的必修課程,進行正規(guī)化教學與訓練。
[5]然而在我國游泳運動在中小學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與普及,受地域、氣候、經濟的影響,目前我國開設游泳課程的地區(qū)和學校也主要集中在杭州、南京、廈門、廣州地區(qū),其余大部分地區(qū)的中小學校沒有開設游泳課程,究其內部原因而言,主要是對于“生存教育”的不夠重視和未把游泳納入中小學體育必修課程所致。
就外部原因而言,是因為游泳場地設施不健全、師資力量不充足等所導致的。
當前在我國中小學生游泳知識和技能獲得的途徑包括學校學習、校外培訓以及家長教育。然而從學校獲得游泳知識與技能的學生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學校的教學也不夠系統(tǒng)和全面。因此大部分學生要想獲得游泳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還是以自費形式參加校外培訓,而校外學習游泳的費用相對較高,大約一小時在100~200元錢左右,對于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以及農村學生和留守兒童來說是很大的問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游泳知識與技能學習。
3促進游泳課程必修化的對策
為了保障游泳課程的開展與實施,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說,需要國家教育部做出政策上的規(guī)定和要求。
如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把“游泳”課程納入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修內容;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通過媒體等大力宣傳和加強水上安全教育,督促各級各類學校和家長做好監(jiān)督與教育工作;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學校游泳場館的修建;以點-線-面的形式逐步推動游泳運動在全國中小學的開展與普及。
其次,從政府方面而言,需要政府向學校提供資金、教學指導與教師培訓支持。如給學校提供場館修建和教材經費的支持;地方體育局游泳管理中心給予學校提供教學指導和教師培訓,對于有條件的地區(qū)還可以提供場館支持。
就社會而言,需用社會團體和專業(yè)人員提供資金、技術和場地的支持與幫助。
再次:就學校而言,需要在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游泳場所,加強專業(yè)師資的引進與培訓,同時為了保證游泳課程的實施,各學校還要特別注意游泳課程的設置。
如為了使中小學游泳課程得以更加合理有效開展,內容的設置建議從技能和理論兩方面來進行,技能方面可以按照“親近水、玩水;初步學習游泳;掌握游泳方法與技能;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游泳方法”來進行。
理論可以從“與水有關的基本知識;安全教育;防溺水的知識和如何救護等方面來進行。
具體如下:
(1)技能學習的目標與內容。
1~2低年級: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于水的親近感,會在水里玩耍、移動、潛水,掌握玩水的心得和水中呼吸,并懂得注意安全,在這個水平中可以叫“玩水課”。
3~4中年級:要讓學生在學會玩水的基礎上,能夠進行伏臥、仰臥等全身放松的浮游,并能夠借助輔助工具進行打腿、劃水的動作,學會初步游泳。
學習方法可使用安全海綿墊之類的輔助工具,同時可采用“互助”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進行練習。
這個階段可以稱為“浮、游運動”。
5~6年級:作為小學高年級,應該從5~6年級開始系統(tǒng)教授學生游泳的方法,如自游泳和蛙泳兩種游泳方法,并要求學生在掌握游泳技術的基礎上,游泳距離能達到20~25m。
從這個階段起稱為“游泳課”.初中1~2年級:初中1~2年級要在小學5~6年級學習自游泳和蛙泳的基礎上,學習仰泳和蝶泳。
初中3年級~高中,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各種游泳方法游泳,并能進行游泳接力,提高游泳的速度和增加游泳的距離。
要求自由游泳和蛙泳的目標距離為50~200m,仰泳和蝶泳為20-50m,接力為100~200m(每隊)。
(2)理論學習。
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游泳教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了解水的基本知識。
如水的物理作用,水的生理作用。
第二,游泳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對策。
如判斷天氣,讓學生明白在暴風雨等惡劣天氣下不能進行游泳運動。
同時讓學生明確游泳前的注意事項,并加以指導。
第三,強調準備活動、入水時間和休息時的注意事項,加強入水動作的指導。
第四,處理著裝落水的情況。
現(xiàn)實中溺水事故多數(shù)是穿日常服裝在湖泊、河流環(huán)境下身發(fā)生的,為了防范于未然,有必要讓學生在泳池中體驗驗穿日常服裝進行游泳,并讓他們學會處理事故的辦法。
第五,加強救護知識教育。
游泳救護的方法一般包括救溺水者的方法和恢復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等),向學生教授如何自救和如何實施救人的方法是游泳課程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4結語
在生存教育的要求下,為了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發(fā)生,有必要讓學生掌握游泳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在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必要將游泳納入中小學體育的必修課程。
為了保障中小學游泳課程有效的開展游泳課程的發(fā)展與普及需要國家、政府、社會、學校、家長的重視與支持。
參考文獻
[1]生存教育[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7856895-8130990.html,2015-05-04.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預防學生溺水事故切實做好學生安全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afetree.com.cn/News/Content.aspxcontentsid=17961&s=3,2015-05-04.
[3]“關愛生命”——水上安全知識教育[EB/OL].http://special.safetree.com.cn/static/201507WaterSafety.aspx,2015-05-09.
[4]教育部編寫中小學生預防溺水童謠[EB/OL].http://www.safetree.com.cn//News/Content.aspxcontentsid=18502&s=2,2015-08-04.
[5]廣州市政協(xié)科教文衛(wèi)體委員會.讓廣州的孩子都會游泳[J].游泳,2001(1):21-23.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生存教育理念的融入
【摘要】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則,它與每個人甚至整個人類的生存死亡都有莫大關聯(lián)。
適者生存要求人必須懂得社會生存法則,不管對學生還是我們的民族教育前途都有攸關影響。
語文作為初中重要學科,在其教學中融入生存教育理念實時代和社會的雙向驅使。
本文主要從生存教育的必要性出發(fā),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有效融入生存教育理念展開探討。
【關鍵詞】生存教育;語文教學;意義;融入策略
初中作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在教學中融入生存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本文主要從生存教育的必要性出發(fā),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有效融入生存教育理念展開探討。
一、生存教育的必要性
(一)國內外的競爭召喚生存教育
作為世界人口大國,我國的人口與就業(yè)需求在比例上存在嚴重失調,強大的就業(yè)壓力和激烈的工作競爭,使人們不管是在心里還是在身體上都受到了很大挑戰(zhàn)。
人們如果缺乏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看待成敗得失的心理素質,就不能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正確認識,容易使人出現(xiàn)悲觀消極、自暴自棄的心理,在變得脆弱時甚至出現(xiàn)走上極端道路的情況。
當前的我國正在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上,各個方面各行各業(yè)與國際都正處在與國際接軌的階段,國際化的發(fā)展對我國各行各業(yè)從業(yè)者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束縛上也更多,導致人們就業(yè)壓力比之前更達,激烈的考驗與競爭可以說是隨時隨地都在。
面對這種情況,國內外都開始重視生存教育在學校教育的展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讓學生養(yǎng)成堅忍的意志,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在將來的工作中適應競爭,避免因競爭和壓力及心理等各方面素質不夠導致的悲劇發(fā)生。
(二)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生存教育
人類需要生存,人類周圍的萬物也需要生存,我們隨時隨地都面對著各種生命,與這些生命一些和諧生存,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做到的。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正確的生命生存價值觀,如果沒有正確的生存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只顧著自己的自私自利,是不可能正確工作的,因此如何處理好身邊的利害得失,造福他人與社會就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多年來,人類只顧著發(fā)展工業(yè)和農業(yè),雖然社會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卻忽視了對環(huán)境的保護,導致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現(xiàn)嚴重失衡,這一系列狀況都要求學校開展生存生命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生存教育開展策略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生存教學的融入
首先,生存教育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入,需要抓住契機。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通常都是世界性好評文章,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例如閱讀中的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從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一直描寫到人類生命的強大,十分具有感染力。
在教學過程中則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然和人的生存之道,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從而學會對自己生命責任,面對生活中苦難勇敢面對。
其次,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實施人格教育。
例如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信客》《老王》等,這些人在生存過程中均經歷過不同的磨難,均依靠自己不屈不撓的生活態(tài)度堅持了下來。
然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加大閱讀教學素材挖掘,對學生實施真善美教育,比如《丑小鴨》《蠟燭》等。
(二)初中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生活教育的融入
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也可以對學生實施尊重教育。
例如可以開展“感受自然”以及“讓世界充滿愛”等一系列綜合性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培養(yǎng)學生感恩心理及愛心意識。
同時也能夠積極開展良心教育,比如說可以開展“我愛我家”等綜合性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感恩,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興趣是最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性的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進行分組,以課外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就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及習慣。
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的態(tài)度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感到迷茫,沒有正確的學習方向。
(三)初中作文教學中生存教育的融入
在不同的作文題材中也均能夠融入生存教育,其中第一類為成長勵志類生存教育,則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培養(yǎng)寬容、堅持以及信任等優(yōu)良品質,展開寫作,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思考,得到自己的人生感悟,從而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第二類為情感道德類生存教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則也就能夠得到一定的感情共鳴,以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的生存教育。
第三類為審美鑒定類生存教育,在學生進行美好事物賞析過程中,也可以對學生的審美產生一定影響,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自我審美能力。
第四類則為社會類生存教育,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思維方式,展開對實際社會問題的解決能力,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實際問題處理難度,為學生之后的社會生存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則,它與每個人甚至整個人類的生存死亡都有莫大關聯(lián)。
適者生存要求人必須懂得社會生存法則,不管對學生還是我們的民族教育前途都有攸關影響。
生存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是當前社會環(huán)境人才發(fā)展需求,同時也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下的必然發(fā)展方向。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則可以語文閱讀教學、綜合性學習活動、作文教學幾方面著手,在這些教學內容中融入生存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生存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豐乾.淺析生存教育理念[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2(3).
[2]高偉.教育:面向可能的存在——生存論教育哲學對受教育者存在可能性的本體論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4).
[3]毛建清.生存教育——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J].基礎教育參考,2013(10).
【生存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生存教育視角下小學游泳教育研究論文10-11
教育論文10-26
數(shù)學教育論文02-21
賞識教育論文10-01
聲樂教育論文10-01
科學教育論文10-01
藝術教育論文10-01
教育關系論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