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管理經濟學中案例教學問題的思考論文
摘要:管理經濟學是企業(yè)經營決策的有效工具,但其學科體系構建是建立在對現(xiàn)實經濟世界的簡化和抽象基礎之上的,結合案例教學能極大提高學員的學習質量。文章結合哈佛的案例教學模式,提出在管理經濟學教學中加強案例教學效果的一些個人方法。
關鍵詞:管理經濟學、案例教學、互動教學
《管理經濟學》是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所規(guī)定的十門核心課程之一,也是許多高校MBA教育的必修核心課程。由于管理經濟學是一門工具類的理論課程,它主要以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借助決策科學、數(shù)理統(tǒng)計等學科的各種方法和工具,制定和實施企業(yè)利潤最大化的經濟決策。目前大多數(shù)MBA學員為工科背景,如何提高工科背景的MBA學員對管理經濟學的理解和學以致用的能力,一直是本人授課時思考的重點。2007年我參與哈佛大學案例教學項目(PCMPCL)后,結合哈佛的教學經驗,嘗試結合《管理經濟學》課程特點,在教學中對原有的授課方法作大的修改。
一、哈佛案例教學模式的特點
哈佛大學的PCMPCL項目(全稱:Program on Case Method and Participant-Centered Learning)是哈佛商學院針對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商學院舉辦的高級師資培訓項目,旨在推廣哈佛商學院以學生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方法。哈佛的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教學為中心以及學員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種案例教學模式不死板的灌輸相關理論,入學的第一堂課以案例研討開始,課程結束仍以案例研討終結。每次上課之前,每位學生都要精心準備自己的案例,以備講解及回答教師、同學的發(fā)問。在哈佛,每門課程至少備有二三十個案例。學生每人每天要分析二三個案例。在為期兩年的學習期間,須分析和研討800個案例。哈佛案例庫有約5萬個案例供學生使用。
哈佛商學院的這種案例教學模式,通常其案例基于具體的企業(yè)運作實例,有人物有情節(jié),其中隱含有待解決的問題,學習者在案例教學中能達到“親歷其境,感同自受”,化間接經驗為直接經驗,化死知識為“活知識”。其宗旨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實踐方能獲得到的經驗濃縮到兩年的課程里!
當然這種案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案例研討,PCMPCL項目中,哈佛商學院請來了教學質量好、能調動學員情緒的教師來給我們作授課示范。哈佛的老師特別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身份的學員也提前預習案例材料、準備發(fā)言提問,課程問不停的有討論提問環(huán)節(jié)和小組辯論環(huán)節(jié),課堂氣氛特別熱烈。這種互動教學很容易達到“激發(fā)思考,集思廣益”之效。對學生來說,要當好“演員”,即根據(jù)案例提供的事實,置身“現(xiàn)場”,進入角色,踴躍發(fā)言,提出分析和處理意見。以教師而論,好比“導演”或稱“導游”要善于組織和引導,巧加評論和指點。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個人準備;小組準備和觀點驗證;全班就話題和材料展開討論;個人思考并將新的知識整合到個人的框架內。事實上,作為相關課程的授課老師,我們知道這種教學模式既要求討論熱烈,鼓勵學生的參與,又要求突出需教授的知識點,其實對教師的引導能力、討論話題的駕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管理經濟學的課程特點
管理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科定位,是以微觀經濟學基本原理為基礎,以數(shù)理分析為工具,將實際問題簡化成一個個有最優(yōu)解的數(shù)學問題,通過求解這些數(shù)學問題,實現(xiàn)最佳經濟效果的。具體說來就是:首先,管理經濟學利用邊際分析、需求彈性、最佳組合等經濟學原理,對企業(yè)在需求預測、生產分析、成本決策、市場分析、風險分析等領域展開分析,指導企業(yè)決策,以尋求最佳經濟效果。其次,管理經濟學試圖將企業(yè)在生產經營各領域內與決策有關的問題抽象成為一個個數(shù)學問題,以便利用數(shù)理分析的辦法求得最優(yōu)解。
這樣管理經濟學的學科體系構建便是建立在對現(xiàn)實經濟世界的簡化和抽象基礎之上的,但這種過于簡化和抽象給我們講授時帶來很多難題:如何與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區(qū)分開來;大量的數(shù)學公式及其推導,讓學生很難接受;管理經濟學教科書中的內容,如生產函數(shù)、成本函數(shù)這類概念,離現(xiàn)實的企業(yè)實踐太遠。
這導致管理經濟學的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講得雖頭頭是道,學生聽得卻索然無味。因為從教師而言,是從理論到理論,對學生而言,既無親身體驗,對教學又缺乏參與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完全是“空對空”。造成目前的學生對管理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不感興趣,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對管理經濟學課程中案例教學問題的思考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課程設置中并沒有管理經濟學這門課程(20世紀90年代還有這門課,但后來取消了),通過咨詢哈佛商學院的教務人員了解到,管理經濟學作為基礎課程,哈佛是要求學生自學或要求入學前就掌握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哈佛的課程都以案例教學形式展開,管理經濟學里面有較多的理論,不可能單純以案例教學的形式來講授。事實上哈佛的案例教學模式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用,也不是所有美國知名高校都在采納,比如與哈佛一河之隔的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就仍開設管理經濟學課程,也并沒有所有的課程都完全以案例講授的形式展開。
結合管理經濟學的學科特點,以及大多數(shù)學員都是工科背景,并沒有經濟學基礎的特點,有必要強調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理論,這部分理論知識只能通過課堂講授和課后的習題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雖然管理經濟學不能完全以案例授課的方式展開,但為提高課程的生動性,提升教學質量,仍需要加入案例的要素,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相關章節(jié),在彈性理論、定價理論、博弈論、成本理論中都穿插了大量案例之外,我們在多輪教學實踐后,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分組作案例報告,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管理經濟學較多的章節(jié)內容與企業(yè)決策密切相關,通過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思考相關理論對企業(yè)決策的指導意義。在近幾屆的管理經濟學教學中,我將學員分成小組,要求他們結合課程講授的彈性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定價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博弈論等相關理論,通過小組討論,以PPT匯報的形式講述相關理論在所在企業(yè)的應用,老師和其他學員都參與提問和討論。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極大提高學員學以致用的能力,也讓學員了解到其他行業(yè)的應用經驗。一些好的案例甚至可以直接作為下屆學員講授相關理論的教學案例。
。ǘ┲匾暟咐龍蟾嬷械幕佑懻
每次的小組案例討論之前,我都要求學員提前通讀其他小組的PPT報告,圍繞案例中的問題,每位成員提供各自的分析,當然組內各成員對某一問題分析的角度、方法甚至結論可能不相一致,由于不同學員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等各不相同,在對共同問題的討論中實現(xiàn)相互間知識與能力的互補,這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無法達到的效果,而這正是案例教學的誘人之處。在討論過程中,每位學員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須扮演知識提供者的角色。為了強化這一特色,我在課程總成績中,賦予課堂參與情況相當大比重,這部分被我形象地稱為“課內貢獻”。
。ㄈ┳叱鋈、引進來,加強對管理經濟學相關理論的感性認知
管理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怎樣作利潤最大化經營決策的學科,理論教學中強調成本函數(shù)、生產函數(shù)等量化的概念,但目前國內的很多中小企業(yè)決策仍缺乏數(shù)據(jù)支撐,拍腦袋的主觀決策居多。為扭轉學生這種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的感知,我們在授課時我們邀請企業(yè)管理人員參與到課程教學中,講授企業(yè)成本數(shù)據(jù)收集對企業(yè)生產決策的影響,講授彈性在企業(yè)定價決策實踐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學員對成本理論、定價理論等相關知識的感性認識。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會繼續(xù)發(fā)掘相關企業(yè)資源并引入到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學效果。
當然,保證案例教學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所需案例,目前國內商學院并沒有將案例寫作提升到與科研同等的高度,我們也期待伴隨哈佛案例教學理念的推廣,國內商學院能制定相關的晉升與教職標準,承認并獎勵可用來開展學員中心式教學的,原創(chuàng)和創(chuàng)新的課程材料,在對教師的業(yè)績考核中將高水平案例與其他科研論文同等對待,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從事案例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試析管理經濟學中案例教學問題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金融專業(yè)中財務管理案例教學問題的思考論文10-08
經濟學教學的思考論文09-30
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思考論文11-19
視頻案例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8
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論文10-08
旅游管理建設的問題思考論文10-09
經濟學教學的思考論文模板10-01
有關經濟學教學的思考論文09-30
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學的思考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