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藝術活動《會變的鼓兒》教案
活動的前身是建構式課程中的《鼓兒變變變》,音樂選編自民間舞曲《蘄族舞》,樂曲節(jié)奏清晰,結構工整,形象鮮明,有利于幼兒感受旋律的節(jié)奏;顒又械膶哟纬蔬f進性,從“身體鼓”到“朋友鼓”,再到“架子鼓”。但第一次的試上結果讓我非常糾結,對之失去了信心:音樂活動失去了快樂的感覺,孩子不快樂。是活動內(nèi)容不適合,還是我的教學策略有問題?靜下心來反思,屬后者。沒有給孩子往上攀的支架,須在以下兩方面作調(diào)整:
1.經(jīng)驗的拓展。孩子們對鼓的接觸機會不是很多,甚至零接觸。應該提供各種鼓(或者鼓的圖片)、鼓表演讓孩子們欣賞,讓孩子們?nèi)L試打鼓,親身體驗打鼓的那種情緒、那份快樂。
2.圖譜的提供。因為音樂沒有跳躍、舒緩不同的節(jié)奏,所以孩子們根本分不清哪兒是“身體鼓”,哪兒是“朋友鼓”,對音樂的立體感感受不強,導致老師教得累,孩子學得累,失去了音樂活動該有的氛圍。圖譜的提供,幫助孩子了解樂曲的結構、樂句等,在做相應動作的時候有個參考。
附:《會變的鼓兒》第二次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备鶕(jù)樂曲的結構做擺造型、敲鼓等動作。
、搀w驗與同伴合作造型、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标P于鼓的知識經(jīng)驗:部分鼓的認識、欣賞打鼓表演或自己有打鼓經(jīng)驗。
、补(jié)選民間舞曲《蘄族舞》。
、硤D譜一份:
活動過程:
、蔽业纳眢w變小鼓。
、乓龑в變簩⒆约旱纳眢w部位變小鼓。
師:誰來為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認識的鼓?它有什么特點?
師:今天我們來玩敲鼓的游戲,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當小鼓呢?
⑵引導幼兒感受A段樂曲,并隨音樂敲擊身體的某一個部位。
師:我給大家?guī)砹艘欢我魳,請仔細聽一聽?/p>
師:感受如何?鼓的表演經(jīng)常在迎春晚會、過節(jié)等時間進行,象征著歡騰喜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讓我們跟著音樂在小鼓上快樂地打一打吧。(出示第一條圖譜,跟著圖譜打節(jié)奏)
、参业男∈肿冃」。
、懦鍪镜诙䲢l圖譜,比較不同,引導幼兒用手掌夸張地擺高低鼓的造型。(引導幼兒手掌向前、向上或側向,平整)
、平處熀叱狟段,引導幼兒將樂句與圖譜匹配。
師:鼓的造型變了幾次?每次發(fā)出幾下鼓聲?
、墙處熀叱,幼兒嘗試造型。
師(以采訪形式):請問你為什么快的完成了三個造型,在哪個地方應該想好下一個動作?
、入SB段音樂教師造型,個別幼兒敲鼓。
師:我來試試你的方法好用不好用,誰來負責敲鼓?
、呻SB段音樂個別幼兒擺造型、敲鼓。
師:他們合作得則樣?好在哪里?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视變弘SB段音樂做鼓的造型動作,教師敲鼓(引出結尾音樂,并出示相應的圖譜)。
⑺比較造型的不同位置,并跟著老師的哼唱嘗試。
⑻引導幼兒隨B段音樂完整造型、敲擊。
⒊我的朋友變小鼓。
⑴引導幼兒兩兩變成“朋友鼓”,嘗試隨B段音樂造型、敲擊。
師:你知道你的鼓是誰嗎?鼓手應該在哪個地方馬上站到你的鼓的面前準備?為了保持我們鼓表演的一致性,每次鼓造型后擊鼓幾次?讓我們來試試。
⑵引導幼兒隨A、B段音樂表演“朋友鼓”。
、次覀兪翘准茏庸。
⑴引導幼兒幾人合作變成“架子鼓”。
師:你們見過架子鼓嗎?有很多鼓面,有高有低,我們怎么來造型呢?
、蒲堃唤M幼兒嘗試擺架子鼓造型(4秒時間完成造型),尋找造型時存在的問題。
、墙處熀咦V,4組幼兒嘗試擺架子鼓造型。(引出“會變的鼓”名字)
、扔變簢L試“身體鼓”、“朋友鼓”、“架子鼓”的完整表演。
、沙纷邎D譜的完整表演。
、2遍或3遍的連續(xù)表演。(解決架子鼓打完后立刻回座位準備身體鼓)
【大班藝術活動《會變的鼓兒》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會變的水》反思12-31
大班語言《會變顏色的房子》的教案02-07
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01-18
藝術領域活動大班教案02-18
大班藝術活動教案(精選25篇)03-09
會變的水果教案01-04
大班科學PPT《會變的月亮》含教案03-30
大班藝術教案02-12
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15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