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第一本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1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體驗。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酷(ku4)似 摻(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讀
2、解釋下列詞語。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yǎng)。
酷似:極像。
二、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fā)現(xiàn)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xiàn)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詩歌、詩集等。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四、學生自主閱讀
質(zhì)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jīng)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ㄒ环N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w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ㄎ业牡谝槐緯鴮Α拔摇庇绊懼,作者要回報它。)
五、品味語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ㄎ业耐晟钍瞧D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ㄎ业牡谝槐緯,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六、拓展訓練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jīng)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1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nóng)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八、布置作業(yè)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1)如何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絕對不只是一句口號,也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要真正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貫穿于整個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教材的思考與鉆研時應更多地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充分預設,課堂上,少一些教師的“強加”,而是有針對性地授生以“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活動的時間、空間,允許他們思考,允許他們爭辯,允許他們出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于無痕跡中解決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努力追求的。
(2)如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老師的個人素質(zhì)與授課效果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多讀書,多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讓我們的課堂評價多一些針對性與啟發(fā)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揚;敏銳地捕捉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少一些環(huán)節(jié)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課水平,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份從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獲。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遠不干涸,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充分重視集體教研,集思廣益,博采眾長。
語文課應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我將不懈努力,讓我的課堂真正成為教師輕松、學生快樂的課堂。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3篇課文《我的第一本書》中,作者不僅敘述了童年生活中關于第一本書的感人故事,而且還表達了由書引發(fā)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的情感和對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鄉(xiāng)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的獨特感受。
毫無疑問,牛漢《我的第一本書》這篇散文所描寫的生活與今日學生的生活相比有著巨大的距離!叭绾我龑W生走進作者的靈魂深處,體會作者對“第一本書”所懷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備課時的重點。經(jīng)過多次閱讀教材并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2、了解“第一本書”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
課堂教學中,第一個目標整體感知,主要是閱讀、復述,其目的是為突破預設的第二個目標作鋪墊。課堂教學進入第二個目標后,我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圍繞牛漢的‘第一本書’所發(fā)生的故事,文章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卻有著深埋心底的情愫。對于作者來說,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下面請同學們用‘我的第一本書是一本xx的書’的形式來概括自己對文中‘第一本書’含義的理解!庇谑牵瑢W生開始討論交流,我巡視指導。這時,課堂氣氛開始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積極投入討論。幾分鐘后,我指名幾個同學上黑板寫出他們的理解,這幾個學生寫出了下面的內(nèi)容:
①裁成兩半的書、②父親為我們修補的書、③“我”的第一本國語書、④與眾不同的書。不難看出,此時課堂氣氛雖然比較活躍,但學生的思維還只是在淺層意義上徘徊,遠沒有走進“第一本書”的意義深處。這并不奇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總得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關鍵是教師不能于此停頓。于是,我再作啟發(fā)引導:“剛剛黑板上寫的這些都沒有錯,但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為什么會一輩子忘不了這本書,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學生繼續(xù)討論,然后舉手回答:①難忘的書、②獨一無二、③意義重大的書、④一生中最珍貴的書、⑤給了我教育的書、⑥給人留下無盡思考的書、⑦人生之書。
看得出來,學生的思維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雖然他們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沒有真正把握“第一本書”對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義,但畢竟已有了進步,進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將會越發(fā)燦爛。我第三次啟發(fā)道:“大家的理解已經(jīng)深入一步,但是‘難忘’、‘最珍貴’、‘給了我教育’這類說法太空洞了,‘我’為何難忘這第一本書?它的珍貴表現(xiàn)在哪里?給了‘我’什么樣的教育?把這些問題想透,相信你們就真正理解了這本書對于作者的意義所在了!
學生繼續(xù)討論,“高潮”漸起,出現(xiàn)爭著發(fā)言的情況:
①飽含對同學友情的書、②用父愛裝訂的書、③用愛的靈魂裝訂的書、④打開人生起點的書、⑤飽含“我”苦難生活的書、⑥培養(yǎng)“我”的道德品質(zhì)的書、⑦讓“我”知道讀書樂趣的書……
這時,顯然學生已完全走進了文本深處,走進了作者靈魂深處,他們正在與作者進行著心靈的碰撞!我趁勢作了如下的小結:這是一本用愛的靈魂裝訂的書,它飽含著父子之愛、同學之誼、鄉(xiāng)鄰之情,它寫滿人間真情;這是一本寫著“我”的童年苦難的書,它讓“我”在人生之初便領略了生活的艱辛,懂得了貧困的價值,知道了讀書的重要;這是一本打開人生起點的書,它引領“我”朝著新的人生之路前進,讓“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遠記住童年生活給“我”的種種教育,永遠不“忘本”;這是“我”人生歷程中的“第一本書”,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課!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教學要有一個逐步鋪墊的過程,先要懸著一個目標,有意識地向著目標步步進逼,才能使學生漸入佳境。學生的心靈之火真正點燃了,你啟迪我,我啟迪你,你感動我,我感動你,然后每一個學生都會覺得有巨大的收獲,這才是高效課堂。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學掌握并積累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2.通過合作學習來感悟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父子情、同學情、童年的樂趣,以及在苦難的生存條件下苦苦掙扎的生命歷程。
3.品味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通過背景資料了解當時苦難的生存條件,進一步深刻感悟主題。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你讀的第一本書嗎?也許是圖文并茂的畫冊,也許是引人入勝的故事書,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把它遺忘了,而詩人牛漢的第一本書卻深植在他童年記憶的沃土,它是一盞燈,點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第一本書,去感受他所承載的苦難與溫情。
二 預習交流 ,了解學情(指名匯報成果并質(zhì)疑問難)
三 合作探究 ,釋疑解難
。ㄒ唬┨岢鰡栴},明確目標
1.大家預習很認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我們大家的疑難,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問題:可是這本書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中的一組畫面,不過看了很難笑起來。”這句話怎么理解?
。ǘ┲攸c研析,理解內(nèi)容
1.提問: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為什么?(難以忘懷、父與子、難以笑起來)
這里提出了卜勞恩的《父與子》,這是怎樣的一部作品?
。嫯嬃烁赣H與兒子的一些事,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
2.這篇課文也寫了父子之間的一些事,主要是寫父親對“我”的愛,現(xiàn)在我們抓住這句話來學習這篇課文。
出示問題:①課文寫了哪些難以忘懷的事?
、谀男┑胤襟w現(xiàn)了父親對我的愛?
、蹫槭裁础昂茈y笑起來”?
3.學生朗讀課文,分組討論探究
4.匯報總結
、匐y以忘懷的事都和“第一本書”有關系,回憶了“我”和父親,我的老師,我和同學之間的一些難忘的事情。
父親:藏書、問書、考書、補書、攜子讀書
我 同學:裁書、要書、送書
老師:帶狗讀書
、谀男┑胤綄懗龈赣H對“我”的愛?你喜歡這樣的父親嗎?愛孩子、重視孩子、理解孩子,為了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圻@些事情哪些讓你感動?哪件你覺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書》中有濃濃的父愛,有純真友情,還有帶狗讀書這樣有趣的事,但牛漢為什么說“讀了它卻笑不起來?”中國當時的農(nóng)村狀況是怎樣的?
a指名回答(元貞輟學 一生貧困)
(學校條件不好,“我”隨父親去崔家莊小學讀書)
b材料助讀 大屏幕展示:魯迅《故鄉(xiāng)》背景
葉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是怎樣的?
、菘偨Y:當時的中國農(nóng)村是貧窮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許多人掙扎在生存的底線,像喬元貞那樣的孩子,比比皆是,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連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何談讀書學習呢?所以作者回憶起“第一本書”的童年生活,很難笑起來。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1.大屏幕展示:(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2、齊讀問題。
3、討論交流。
4、匯報總結
四、總結提問,收束全文
1.學習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還有什么問題?
2.牛漢難忘他的第一本書,不僅是那本書里蘊含著濃濃的父愛,純潔的友情,上書房的樂趣,還有那童年時解讀不了的生活的苦難與辛酸,正是這五味雜陳的情愫成為激勵他成長奮進的沃土,讓他茁壯成一棵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同學們,請珍惜生活給予我們的點點滴滴,苦辣酸甜,那將是我們成長的不竭動力,會造就我們五彩繽紛的生活!
板書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
父愛情深 讀書樂趣
純真友誼 生活艱辛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熟讀全文,簡要復述故事內(nèi)容。
(2)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理解字里行間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了解過去苦難的生活下,“我”讀書的困難。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讀書的好條件。
[教學重點]
感悟“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喚起體驗,導入新課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的一生都離不開書,從小到大,同學們已讀過不少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在你的記憶中,哪一本書給你的印象最為深刻?
(學生講述)
記不太清自己讀過的第一本書,這很正常,因為沒有一個難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漢的第一本書卻讓他久久難忘,為什么?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故事。幾十年后,走過迢迢的征途,飽嘗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發(fā)現(xiàn)那揮之不去的記憶,卻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整體感知,解讀“書”意
1、復述課文
(1)默讀課文,提取主要信息,準備課文。
要求:a、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fā)生的過程。
b、讀音準確,口齒清楚,聲音洪亮。
c、語言簡練生動,表達流暢自然。
(2)簡要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學生互相補充、評議)
2、文章題目“我的第一本書”有幾層含義?
明確:我的第一本課本;我的童年生活
3、結合課文,發(fā)揮想象,分別用一兩個詞概括“書”中人物形象。
明確:祖母:風趣詼諧;父親:溫厚善良;喬之貞:好學本份;
老師:厚道糊涂;二黃毛:性耿木訥。
4、這些人物的出現(xiàn),為“書”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確:祖母使貧瘠的生活透出點喜色;父親使暗淡的生活散發(fā)出暖色;老師使枯燥的生活顯得輕松;喬之貞使艱辛的生活更為沉重;二黃毛使板滯的生活富于變化。
5、這“第一本書”中,你能看出飽含著哪些情意?
(小組交流,互為補充、歸類)
A、父子之情:父親溫和、善良、負責,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樂于助人。
B、同學、朋友之情:送書給喬元貞;老師不責罰“我”。
C、人與狗的情趣:大狗、小狗的陪伴。
6、作者懷著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
明確: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的,也是沉重的,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惡劣的學習條件,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三、局部探究,體味苦樂
1、學生自讀,圈點批注。
(1)找出“書”中的苦與樂
明確:苦:生活的貧困,學習條件的惡劣,小伙伴的輟學。
樂:祖母的幽默,父親的仁慈,老師的寬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對大自然的感應。
(2)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這種苦樂摻半的生活?并說說你獨特的體驗。
明確:“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因為童年生活艱苦而沉重。而童年時代與生俱來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與人間的溫情和友情,使人忘卻困苦,帶來了“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論題:“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痹鯓永斫狻巴髯x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明確: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學生自由誦讀全文,研討: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 ”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為什么要作這樣的交代?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說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jīng)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讓父親裝訂完整的書時,他哭著對“我”說,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說父親為他裝訂的那本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后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再后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shù)氐奈幕、?jīng)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后,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課文補述喬元貞的命運這一情節(jié)。引發(fā)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與人生的命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現(xiàn)實說法。
四、拓展延伸,體驗生活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讓你難忘的人生的一本“書” ?你能說一說嗎?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相關文章:
我的第一本書作文03-09
《我的第一本書》——相見續(xù)寫02-26
那本書教會了我作文08-22
你是我的一本書03-04
我的一本書作文03-08
我是一本書作文02-21
我喜歡的一本書03-05
我讀過一本書作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