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1-02 12:03:09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優(yōu)秀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優(yōu)秀8篇]

語文教案 篇1

  課前準備

  第 一 課 時

  導語激趣,初讀感知

  同學們天天在讀書,我們的書是什么樣的?世界上還有一種書,這種書是沒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書”,你們想讀這本書嗎?(板書課題:最大的“書”)

  我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合作識字,聽讀課文

  在小組內互教互學生字,也可以向老師請教,老師針對識字難點進行個別指導。

  老師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出示帶有拼音的詞語。

  地質 勘探隊員 巖石 一冊書 厚厚的

  刨根問底 煤炭 寶藏 腳印 雨痕

  去掉拼音讀詞語。

  認讀單個生字,用生字擴詞。

  送生字卡游戲。(把生字卡片分發(fā)到部分學生手里,老師讀出一個生字,讓手里拿著這個生字的學生把生字卡貼到黑板上,然后全體學生讀一讀)

  小組內相互聽讀課文。

  一人讀一段,在讀書中鞏固生字。

  朗讀感悟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老師范讀或放課文朗讀的錄音。

  感知內容。

  課文里說的“最大的書”指什么?

  課文里的叔叔是誰?他是干什么的?(結合理解“地質勘探隊員”)

  質疑問難

  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不懂的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調控:有的引導學生在書里找答案;有的請同學幫助釋疑;有的做簡單的講解;有的留在第二課時深入閱讀中解決。

  指導寫字

  讓學生從要寫的字中找出左右結構的字。

  說說這些字的特點。(如:“趴”“鐵”都是左窄右寬;“刨”左寬右窄;“埋”“刨”左短右長)

  老師有重點地指導左右結構的字,學生臨摹。

  第 二 課 時

  朗讀感悟

  分角色朗讀,老師指導學生讀好對話。

  讀讀說說。

  川川向叔叔問了哪些問題?

  叔叔是怎么說的?

  叔叔說的話你懂嗎?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說話訓練

  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師生角色對話。

  師:這巖石怎么會像一本書呢?

  生: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師:這本書上有文字嗎?

  生:有……

  師:這本書上有圖畫嗎?

  生:……

  師:這些樹葉、貝殼、小魚能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

  師:讀了這本書有什么用呢?

  生:……

  師:你喜歡讀這本書嗎?為什么?

  生:……

  總結談話

  回讀全文。

  讀課文結句:說一說,川川聽了叔叔的話為什么這么高興?你能猜一猜川川長大后想干什么嗎?

  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分組開火車讀本課生字。

  讓學生觀察上節(jié)課沒寫的六個字。說說哪個字難寫,要寫好這幾個字應注意什么。

  老師重點指導、范寫“質”“厚”“底”三個字。

  學生臨摹,老師注意提示寫字姿勢。

  學生展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字,師生評議。

  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我會填”。先獨立完成,再同桌交換、訂正。

  書面補充句子:這本書能告訴我們,哪里埋著煤炭,哪里藏著鐵礦,它還能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我知道”中的小知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場面寫具體的。

  4、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向課文中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

  學會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那么大家讀過

  《紅樓夢》嗎?

  你知道《紅樓夢》中的哪些人物?你最喜歡哪個人物?在作品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劉姥姥。關于她還有一則歇后語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劉姥姥的一課文。(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新詞。

  “撐”“揉”“捶”是翹舌音,注意讀準字音。

  對文中出現的不能理解的詞語重點畫一畫。例如:塞馕、促狹鬼。結合書下注釋理解。

  2、默讀課文

 。1)動筆畫一畫,文中除了劉姥姥之外,還出現了哪些人物,把人物的名字畫出來。

 。2)小組合作

 。3)名匯報,補充。

  3、課文是分幾層寫的?每層寫什么?

  學生自由讀課文,分層后說一說。

  4、學習生字

  指名讀生字,記憶生字,書寫生字,教師指導。

  三、深入讀課文

  出示問題:課文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笑,請你比較一下他們的`笑有什不同?請你從每個人的笑中,推測一下人物的性格特點。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教師作適當引導。

  2、先是劉姥姥的一番話,重點是“眾人”的大笑:都出現了那些人物?

  湘云、黛玉、寶玉、王夫人、薛姨媽、探春、惜春、丫鬟們。他們都是怎樣笑的?

  3、反復閱讀眾人的笑,想象一下:他們都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4、匯報,補充。

  5、在上有什么特點?

 。ㄋ悸非逦,語言生動,文中人物栩栩如生)

  四、拓展延伸:

  1、瀏覽《紅樓夢》原著,將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讀完整。

  2、了解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和三進榮國府的內容。

  3、討論:通過走進《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你對的四大名著有了哪些了解?

  五、課堂

  《紅樓夢》是一部經典著作,里面的人物眾多,你想更多地了解里面的人物嗎?那就去把它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

  妙語老劉,老劉……眾人大笑

  劉姥姥人各有笑

  笑中有笑

  妙語雞俊、蛋俊眾人笑(總寫)

  賈母之笑(特寫)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練習多音字組詞,把詞語整理通順成句子。

  2、學會積累關于描寫景色的古詩名句。

  3、了解我國的六大自然保護區(qū),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4、鼓勵學生收集整理一些我國著名風景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相互介紹交流。

  教學難、重點:把詞語整理成通順的句子。

  教學準備:圖片、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練。

  1、學生嘗試。

  2、發(fā)現規(guī)律。先讓學生思考,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然后教師在學生發(fā)現的基礎上加以總結。

  3、適當拓展。教師再找一些類似的詞語,進行拓展性訓練。

  二、日積月累。

  1、讓學生熟讀這些詩句。

  2、小組內講講這些句子的意思,教師注意組織交流,不必細講句子的意思。

  3、拓展:交流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有關風景的古詩名句。

  4、鼓勵學生把這些名句背誦下來。

  三、知識窗。

  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講述,教師補充。

  四、大家一起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搜集的圖片,然后全班交流。

語文教案 篇4

  1935年,一位名叫吉米·安赫爾的飛行員為了尋找黃金,駕機飛越了委內瑞拉高地。當飛越德弗爾山(魔鬼山--譯注)時,他發(fā)現了一些瀑布。兩年后,吉米·安赫爾又飛回來,作一次更接近瀑布的觀察,但他的飛機不幸墜毀,陷入了一片沼澤地。他和他的同伴花了11天時間奮力穿過熱帶叢林到達瀑布處。吉米·安赫爾沒有找到黃金,卻發(fā)現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這個瀑布后來即用安赫爾的.名字來命名。

  安赫爾瀑布從德弗爾山上滿青草的平坦山頂向下跌落979米,大約是尼亞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先瀉下807米,落在一個巖架上,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腳下一個寬152米的大水池內。

  這個地區(qū)的熱帶雨林非常茂密,不可能步行抵達瀑布的底部。雨季時,河流因多雨而變深,人們可以乘船去那里。在一年的其他時間里,只能從空中觀賞瀑布。

  德弗爾(山地人命名為奧揚特曾伊山)是一座平頂山或臺地,可能形成于6500萬年前的地殼上升運動。山頂因風化作用而被侵蝕出許多深坑。雨水集聚在這些裂隙和深坑內,然后漫過山腰涌出。

  人們仍然來到委內瑞拉的這個地區(qū),沿著河流淘金。那里的小城鎮(zhèn)上只居住著鉆石搜尋者及其供應商。該地區(qū)還富含鐵和其他礦藏。委內瑞拉第五大城市---圭亞那城是鋼鐵業(yè)重要生產中心。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侯、章、泣”等7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寒食》中描繪的暮春之景,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并能結合故事說說《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

  5。抓住重點詩句,體會《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親之情,并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設置情境,師生共同披文入境,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引導學生把情感體驗充分表現出來。

  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1。了解有關寒食節(jié)的由來及習俗,了解時代背景。

  2。下載古風背景音樂,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一、談話導入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泱泱華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而傳統節(jié)日正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咱們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長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節(jié)的景象吧。(板書:寒食)

  簡介寒食:清明節(jié)前一二日。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jié)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jié)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二、學習古詩《寒食》

 。ㄒ唬⿲W習生字詞,會讀詩。

  自學“侯”字。指導學生從意義上區(qū)分“侯、候”,用組詞法:“王侯”“時候”區(qū)分形近字。

  指名讀詩,要求讀準、讀通。師相機指導。

 。ǘ┲娙,解詩題。

  請學生自己介紹課前搜集有關寒食節(jié)的資料,師相機補充。

  提示:寒食節(jié)是中國農歷清明節(jié)前一天。古人在這一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相傳當年重耳(晉公子重耳)周游列國,歷盡艱辛。一次,他挨餓難熬,百般無奈時,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吃。后來重耳當了國王(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親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尋不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發(fā)現介之推與其母被燒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規(guī)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稱為寒食節(jié)(山西省介休市當地居民仍然對此深有記憶,但只限于思想,實際節(jié)日這天已沒有吃寒食的活動)。其實,寒食節(jié)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jié)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寒食節(jié)習俗,有上墳、郊游、斗雞、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jié),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ji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時光穿梭機,穿越千年來看看韓翃筆下的寒食節(jié)。

  (三)解詞連句知大意。

  1。自由讀詩,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詞句作標記。相機理解“春城、御柳斜、漢宮、五侯、傳蠟燭”等詞語,大致梳理詩歌內容。

  2。展開想象悟詩情。讓我們走進長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讀第一句。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書:飛花御柳斜)

  提示:飛花:飄揚的楊花。御柳斜:柳樹在春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

 。1)“飛花”是種什么情景?“無處不飛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呢?(出示落花隨風飛舞圖,播放古風音樂)

 。2)你能帶著這樣的理解,想象著這樣的畫面,美美地讀一讀嗎?

  個別讀,男女讀,教師范讀,相機指導。

  3。日落天黑時,長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指名讀三四句。(板書:蠟燭輕煙入)

  提示:蠟燭:寒食節(jié)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

  輕煙入:裊裊炊煙。整句話的意思是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家中。

  4。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時這些王侯貴族、重臣之家正點著蠟燭做什么嗎?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聽到了……”的句式說說。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們在吃著山珍海味,飲著仙露瓊漿的樣子。

  (2)我仿佛看到他們飲酒作樂、歡天酒地的樣子。

 。3)我仿佛聽到了他們開懷大笑的聲音。

 。4)……

  5。而此時,民間的`百姓又是如何度過寒食節(jié)的呢?

  (1)他們會禁煙火,只吃冷食。

 。2)他們會穿著粗布麻衣,可能會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等。

 。3)還可能會在家悼念介子推。

 。4)......

  6。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jié),而皇親貴族家里卻燈火通明,你會有什么感受?

 。1)我會非常氣憤:憑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過寒食節(jié),而皇宮里卻燈火通明?

 。2)這簡直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從這兒可以看出作者對封建腐敗政治強烈的諷刺。ò鍟褐S刺)

  向學生介紹諷刺手法:用比喻、夸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是一種文學手法,用于暴露對象的矛盾或缺點。

  拓展延伸一個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帶著師爺微服出行,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鋪旁,只聽得掌柜的大聲招呼:“伙計,點燈!”田登聽了,認為是在嘲弄他,就要發(fā)作,幸虧師爺極力相勸,才作罷。繼續(xù)前行,路過一戶農家,又聽到農家里面在喊:“小狗子,點燈!”這一下,田登實在忍不住了,這聲音,在他聽來,簡直是在罵他。他忍無可忍,對著農家高喊:“住嘴,不許喊田登!”農家莫名其妙,據理力爭。師爺在一旁好一番解釋,農家這才明白過來。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說這句話呢?”農家問。

  田登想了想,說:“就叫點火!”同時吩咐師爺曉喻百姓,違令者重責。從此以后,該州的百姓都說點燈為點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轉眼已到元宵佳節(jié),各州各府都舉行放燈、觀燈,以示與民同樂,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貼出的布告上說:“元宵佳節(jié),本州與民同樂,依例放火三日。”

  從此以后,該州便流傳出:“只許州官(說)放火,不許百姓(說)點燈”的俗語來。

  7。你能帶著這樣的理解,融入這樣的感情,來讀讀嗎?

  個別讀,小組讀,教師范讀,相機指導。

 。ㄋ模┨骄抠|疑。

  1。飛花不就是落花嗎?作者為什么不說春城無處不落花呢?四人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誰能讀出這種花飛柳搖的美。

  2。朗讀全詩,熟讀成誦。

  最后,讓我們一起帶著這樣的理解,想象著這樣的畫面,融入這樣的感情,美美地讀一遍吧!會背的同學可以試著不看書來讀一讀。

  三、課堂總結,背誦布置

  1。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寒食》,我們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處飄散著花瓣和花香,寒食節(jié)里,強勁的東風吹斜了皇家花園的柳樹。天色已晚,皇宮里傳出了點燃蠟燭的信息,那裊裊的輕煙也散入了王侯貴族家。

  2。請同學們課下背誦并默寫《寒食》。

  四、板書設計

  寒食

  飛花 御柳斜

  蠟燭 輕煙入 諷刺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8.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

  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

  資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則成語講了一件什么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3分鐘)

  1.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2. “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10分鐘)

  1.學習理解生字。

  (1)學生讀準詞語。

  (2)多種形式理解詞語意思。

  ▲戳: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學生做“戳”的動作。

  ▲說大話。

  學生讀句子。

  ▲張口結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啞口無言。

  2.學生自讀故事。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

  (2)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評價。

  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

  指名反饋表演讀。

  3.嘲笑諷刺。

  4.因為別人問,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結果會怎么樣,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學生各抒己見。

  6.學生聯系實際交流。

  7.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10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學生結合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里面就出現了三個經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其實這里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板書: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板書:故事、道理)

  3.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出示詞語,理解詞語意思。

  自相矛盾 張口結舌 楚國 買賣

  銳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么說啊?

  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

  那文中寫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讀句子)

  ▲“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2.自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桌再互相讀一讀,糾正評價。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覺得他可笑、愚蠢?相機理解“自相矛盾”。

  (2)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

  3.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這時,有個圍觀的人是怎么問他的?應用怎樣的語氣來問?

  4.那個楚國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了呢?

  5.是呀,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狼狽不堪了。

  6.現在如果你是賣矛和盾的人,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和盾?怎樣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8.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

  1.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 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3.《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準,讀通故事。

  (2)理解生字詞:戳、茅、盾、銳利、堅固、夸口、張口結舌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教師相機補充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可以通過找近義詞,做動作,用詞說話等多種方式。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那他為什么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

  (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

  板書:夸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么? “隨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么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么這么讀?生:因為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指導表演讀。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這個人為什么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二】

  (1)他的話有問題嗎?

  (2)“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3)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有問題嗎?

  2.評價:

  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

  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4.(相互抵觸、不一致。)

  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狼狽不堪了。

  板書:張口結舌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

  7.對啊!我們以后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識古文,激發(fā)興趣。

  1.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有)

  這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則寓言,如今它已經成為人們熟知的一個成語——自相矛盾(讀)。

  任務驅動

  讀一讀原文,嘗試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辦法讀懂它嗎?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可以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這樣很快你就能自己讀懂它了。

  3.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作業(yè)

  設計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教學內容

  8.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畫龍點睛》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讀準并理解本課生字詞,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

  重難點

  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

  資源

  原文、課件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腮幫、俸祿、濫竽充數、畫龍點睛”的意思。

  2. 讀讀成語故事《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了解故事內容,想一想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3分鐘)

  1.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容:(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中間充數。后來齊湣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張僧繇應游客的一再要求,為龍點上眼睛,結果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6分鐘)

  ●預習作業(yè)1

  1.學生讀詞語。

  2.交流詞語意思。

  ▲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濫: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

  充:冒充;

  數:數目。

  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15分鐘)

  1.一是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二是每當演奏時,南郭先生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裝腔作勢。

  ▲學生練習說話。

  2.理解南郭先生裝不下去的原因。

  ▲學生齊讀句子。

  ▲學生練習說話。

  3.學生讀課文。

  聯系生活實際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大家里面充數,一定是要敗露的。

  5.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15分鐘)

  1.自由讀故事。

  2.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人們:覺得奇怪、可惜、惋惜

  預設:這四條龍,您雖然畫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給它們加上眼睛的話,那真是錦上添花了。

  3.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

  應游客的一再要求。

  4.點睛后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

  人們:驚嘆不已

  學生自由交流。

  5.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后驚嘆的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

  (1分鐘)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1.課前,老師請大家預習了第二、三個成語故事,請你用簡單的話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yè)1

  出示詞語:

  腮幫 俸祿 齊湣王 張僧繇 唬人

  墻壁 逼真 神韻 騰空 張牙舞爪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驚嘆不已

  1.指名讀詞語,相機正音。齊讀。

  2.交流詞語意思。

  ▲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是什么意思?

  ▲說說“濫”、“竽”、“充”、“數”這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詞語意思呢?

  課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釋這個成語,你能找到嗎?

  ▲“畫龍點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南郭先生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一個什么成語?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2.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

  4.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嗎?

  板書: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

  1.自由讀故事。

  2.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人們覺得怎樣?

  如果你在現場,你看到沒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4.“點睛”的結果怎樣?此刻人們的態(tài)度又怎樣?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5.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么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背出《畫龍點睛》。

  2.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3.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濫竽充數》

  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課文,完成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果

  (2)說說故事的寓意。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展示交流:

  我先請一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的原因,再 讀讀文中有關的句子說明理由。

  板書:愛講排場

  A:讀讀這兩個句子,用句中的話說說什么叫講排場。

  B:其他組還有補充嗎?

  板書:裝腔作勢

  (課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

  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

  C:(點擊:一次又一次)

  D:讓我們將這兩個表示原因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4.板書:結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

  板書:真才實學

  嚴格把關

  四、聯系實際,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 之類的事情 ,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

  ——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畫龍點睛》

  (1)讀課文,分別畫出“畫上了眼睛的龍”和“沒有畫上眼睛的龍”的樣子

  (2)如果你在現場,你看到沒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說說成語的含義。

  作業(yè)

  設計

  (1)背出《畫龍點睛》。

  (2)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語文教案 篇7

  第二單元 漢語家園

  板書設計:

  詞語的變遷

  豐富多彩 搖身一變 脫口而出 側耳傾聽

  課后小結:

  表達——我創(chuàng)編的故事

  表達內容

  如果發(fā)揮想象,幾個看來不太相關的詞語就可以創(chuàng)編成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你想試試嗎?

  請你自己任選下面的一組詞語,展開合理的'想象,試著創(chuàng)編一個小故事,題目自擬。

  1.斧頭 森林 農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鳥 風箏

  3.老虎 河水 小羊 獵人

  4.大海 陸地 帆船 狂風

  5.鉛筆 橡皮 格尺 小刀

  表達提示

  1.根據詞語之間的聯系,想象你要編寫的故事大概故事情節(jié)。比如,你選定“斧頭、森林、農夫、洪水”這一組詞語,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并由此展開聯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詳細地寫出來。

  2.想象盡可能合理,讀起來讓人信服。

  3.創(chuàng)編故事可以選用一組詞語,也可以自由挑選詞語重新搭配一組,還可以挑選上述5組詞語以外的詞語來。

  交流評改

  1.把你編的小故事讀給爸爸媽媽、朋友聽,看看他們贊揚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

  2.讀一讀同學編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啟發(fā)。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jié)。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讀生字:塞箬蓑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升華

  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ù笞匀唬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窮人教案11-23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教案07-20

(精選)語文教案11-25

【經典】語文教案11-15

語文教案(經典)02-26

語文教案(精選)09-13

語文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