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10-31 08:38:21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10篇【精選】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10篇【精選】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漢字,了解導覽圖的相關知識。

  2.能夠在情境中感受詞語的語言魅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3.進一步規(guī)范漢字的書寫,寫好“底、原、處、遞”四個漢字。

  4.熟讀《我愛閱讀》中的文章,做到正確、流利。

  教學重點:

  1.能夠在情境中感受詞語的語言魅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2.進一步規(guī)范漢字的書寫,寫好“底、原、處、遞”四個漢字。

  教學難點:

  認識9個漢字,了解導覽圖的相關知識。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來看一幅圖。(出示導覽圖)

  同學們平時喜歡逛公園嗎?進入公園大門,要看導覽圖哦!不然容易迷路的。

  學生自由暢談。

  導入新課:讓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導覽圖吧。

  二、識字加油站

  1.出示“湖心亭、廁所、管理處”。

  領讀詞語。

  出示拼音,學生自讀。

  依次出示圖片,學生說一說你在哪里見過呢,它們有什么作用呢?

  例如:

  湖心亭:在公園游玩時見過,它是湖中心建的一所亭子,供游人乘涼、遠眺。

  廁所:為游客方便的。

  2.出示“咨詢處、寶塔、餐廳”。

  領讀詞語。

  出示拼音,學生自讀。

  依次出示圖片,學生說一說它們可以用來干什么?

  例如:

  餐廳:可以供游客吃飯。

  3.出示“寶塔、餐廳”等全部詞語。認讀詞語。開火車讀。

  學生自由表述。

  4.公園里還有哪些景點或者設施是你知道的呢?學生自由表述。

  5.出示要求會寫的9個生字,講解并讓學生組詞。

  三、字詞句運用

  1.出示題目要求:補充合適的詞語。

  的天空的陽光

  的田野的微風

  的柳條的草坪

  2.預設:

  蔚藍的天空暖暖的陽光

  碧綠的田野和煦的微風

  細長的.柳條嫩綠的草坪

  3.交流分享:

  說說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根據(jù)不同的提問,讀讀下面的句子。

  出示句子:種子睡在松軟(ruǎn)的泥土里。

  5.你來問,我來答。

  什么睡在松軟的泥土里?

  種子睡在哪里?

  種子睡在什么樣的泥土里?

  四、書寫提示

  1.出示漢字“底、原”,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漢字的特點。

  左上包圍的字,書寫時包圍部分的撇畫要寫得伸展。

  2.出示漢字“處、遞,引導學是觀察這兩個漢字的特點。

  左下包圍的字,書寫時包圍部分的捺畫要寫得伸展。

  3.書寫這四個漢字,提示書寫姿勢。坐姿和拿筆姿勢都要規(guī)范。

  五、日積月累

  出示圖片,并出示《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

  1.學生自讀,借助拼音讀通詩文。

  2.小組研討,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3.你覺得小草有什么特點?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頑強的生命力。

  4.分析背誦:理解詩的大意,看誰先會背這首詩。

  學生背誦詩歌。

  六、我愛閱讀

  1.圖示筍芽兒的圖片。

  2.多種形式讀通順、讀流利短文。

  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輪讀。小組合作讀。慢速咬準字音。不斷加快速度讀。

  3.討論交流:你認識了哪些生字呢?比一比誰認識的多。

  小組派代表展示。

  4.讀過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想和的內容呢?

  5.你有什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體會和收獲呢?

  6.分角色朗讀短文,看誰讀得最好!

  7.你的成長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呢?你是怎樣克服的?得到過誰的幫助和鼓勵?請說一說自己的體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xù)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德育目標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yǎng)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跟錄音仿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節(jié),理解關鍵語詞的表達效果。

  2.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所選四則寓言故事精短,構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過藝術地設計提問,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學生的聯(lián)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寓言的內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過探究、比較性題目的設計,如將故事情節(jié)作改變、刪節(jié),看表達效果的變化等,拓展想像空間,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yè)講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選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導入,如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同學們,這個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伊索寓言》)那么,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匯編中的故事呢?(學生講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chuàng)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于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匯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么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形象。

   反思

  依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xiàn)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首先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jīng)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寫法。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依照寓意來布置寓言故事情節(jié)。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3、聯(lián)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到了自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數(shù)學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動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局部學生寫出了如《北風與太陽》、《狼與驢》等很有內涵的寓言。

  4、體現(xiàn)教學機智,學生在我安排自編寓言時,有局部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的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給的四個寓言題目之外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發(fā)明力與主人意識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并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本詩,通過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探究“山”與“!钡南笳饕饬x。

  4、體味詩中蘊含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

  1、 朗讀課文。

  2、 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 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童年時代,誰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當一個山區(qū)孩子面對無言的群山時,最美麗的夢便是對山那邊的世界的憧憬,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二.談談詩歌

  本文的體裁是詩歌,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通過精煉、含蓄、優(yōu)美而又有節(jié)奏的語言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并且有一定的節(jié)奏、韻律。

  這就要求我們要通過反復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

  詩歌的基本特點:(1)高度的概括性。(2)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性和豐富的想象力。

 。3)語言凝練富有音樂美。

  詩歌的分類:(1)按內容、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等。(2)按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等。(3)按創(chuàng)作的時代和詩歌所反映的時代內容,可分為現(xiàn)代詩歌和古代詩歌(古典詩歌)。

  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優(yōu)秀的詩篇承擔著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啟示真理。詩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所以我們在閱讀分析理解詩歌時,須注意以下要領:

  1、用心吟誦,整體感受。

  2、分析要點,感受詩的形象。

  3、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領悟詩的意境和感情。

  4、品味語言,感受詩歌節(jié)奏和音韻之美。

  三.走近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王家新被譽為“讓九十年代推遲到來的詩人。”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縣(現(xiàn)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1985年借調到北京《詩刊》社從事編輯工作,1992年去英國。1994年歸國,在北京教育學院從事教學工作。出版的詩集有《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等。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下的一首詩,那時詩人還是一個從邊遠山區(qū)來到大學校園不久的大學生。

  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區(qū)的武當山下,父母為中小學老師,從小隨著父母的工作

  調動,在五六個地方生活過,但一直沒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區(qū)生活,是封閉的,壓抑的,而詩人又是一個耽于幻想、對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這種獨特的體驗,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所以,《在山的那邊》起源于作者童年生活經(jīng)歷。

  四.檢查學生字詞預習情況。

  1..請一位同學給加色的'字注音。

  癡想(chī ) 凝成( níng ) 喧騰( xuān )

  誘惑( yu )一瞬間( shùn ) 隱秘( yǐn )

  2.請另一位同學解釋下列詞語。

  癡想: 發(fā)呆地想。 誘惑: 吸引,招引。

  喧騰: 喧鬧沸騰。 隱秘: 隱蔽,不外露。

  一瞬間 : 一眨眼之間。 凝成: 凝結形成。

  五.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聽課文范讀

  要求:同學們聽讀時要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及情感表達。

  2.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請同學們根據(jù)范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想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比老師還好。不過關鍵還是這首詩寫得好,大家喜歡讀,老師也給大家配上音樂齊讀,好不好? 注意詩人情感的變化。

  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3.指導朗讀

  同學們的朗讀總體不錯。但要注意幾個地方:

 。1)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是”字讀重音,句子呈升調,要讀出疑惑和想往的語氣。

 。2.)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 這個句子中,“終于”要讀重音,以突出我爬山費了很大力氣,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3)媽媽,那個海呢?要讀出詩人的什么情感?無限的困惑和沮喪,無限的向往和渴望。

 。4)今天啊,我竟沒想到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這幾句中“飄”“扎”“又”“又”“誘惑”要讀重音。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了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這句要讀出詩人的什么情感?說的非常好,詩人對看到“!钡目释。對實現(xiàn)理想的堅定信心。

  (6)結尾幾句要讀出什么情感?對,看到“!睍r的驚喜,興奮。

  六.整體感知

  1.整首詩分兩部分,請同學們從不同角度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寫我童年時期,對山那邊海的渴望和困惑。

  第二部分:寫我長大后,我的奮斗與感悟。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過程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探究質疑掌握本課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特殊的母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fā)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y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y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自學自練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5、重點句子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傆幸惶,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翱谑谝粡埪肪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7、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8、分角色朗讀全文。

  三、大班展練

  1、一個小班展練課文的生字詞語。

  2、一個小班展練描寫母親心理和語言的句子,體會感情。

  3、一個小班展練課文的重點句子。

  4、一個小班展練母親的感情的變化過程。

  四、當堂訓練

  1、請在正確讀音下邊打“√”

  我看他有點打蔫(niān yān)兒。

  當我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走廊里想起了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tā tà)。

  時間艱澀(sè shè)地流動著。

  2、照樣子,寫詞語

  喋喋不休 搖搖晃晃

  喋喋不_ 來日_長 按_索驥 忐忑不_

  3、用“假如”寫一句話

  4、讀句子,說說自己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書設計:

  學會看病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

  2.學習體會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

  3.背誦全文,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用典的內涵。

  2.熟讀本文直至背誦,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和交流自己的日積月累,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

  2、朗讀詞語,學習兩句古詩,體會詩句描繪的意境。

  3、走到戶外,感受陽光,為寫作文打基礎。

  4、開卷有益學習《太陽城》,了解轉換器、熱交換器、蓄能器的特點,以及太陽能的作用,學習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介紹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朗讀太陽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了解轉換器、熱交換器、蓄能器的特點。

  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朗讀摘錄筆記、詞語、古詩,積累語言。走到戶外,感受陽光,作自己喜歡的事情。

  教學目標:

  一、摘錄筆記:

  1、學生齊讀詞語,交流“清凈、一剎那”的意思,并用這兩個詞語練習說話。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摘錄筆記,評出“摘錄大王”在全班交流。

  二、讀一讀:

  1、用各種形式朗讀詞語,說說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

  2、交流詞語意思。

  3、選詞說話。

  4、學習古詩:反復朗讀體會詩意,通過想象體會意境。

  三、初顯身手:

  1、朗讀題目,明確要求。

  2、作好準備:a、確定時間,選擇陽光充足的時間。

  b、確定地點:學校操場。

  c、準備好實驗用品:鏡子、噴霧器、肥皂水等。

  3、活動過程:a、學生先獨自或小組進行實驗探究,感受陽光。

  b、集體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c、談自己的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朗讀《太陽城》一文,了解轉換器、熱交換器、蓄能器的安裝位置以及功能,了解太陽能的作用,學習作者運用豐富的想像介紹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讀自悟:

  1、學生自己朗讀文章,讀準字音。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并交流。

  3、指生朗讀課文,思考:本課的“能”指什么?(能量)文章圍繞“太陽城”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指生交流。

  二、師生交流:

  1、根據(jù)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應該怎樣分段?

  2、交流:1、(1)直接點明太陽城的特點:完全采用太陽能作為資源。

  2、(2~3)簡要介紹太陽城接受、轉換、儲存太陽能的設想。

  3、(4~6)具體介紹太陽能的作用。

  4、(7)表達對太陽城的無限向往。

  3、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出自己得體會。

  4、指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閱讀《中國人,為什么不生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中國人怕事、自私的弱點,體會環(huán)保的重要性與責任感。

  一、活動過程:

  教師導入

  1、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反問)

  2、文中舉了哪些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

  二、學習課文

  1、提出要求,引導初讀。

  自由讀課文,試著理解課文的'內容。

  2、分小組學習,展開討論。

  A、文章中提到了哪幾種破壞環(huán)保的現(xiàn)象?

  1、往淡水河(溪)倒垃圾造成污染

  社會現(xiàn)象2、違章出租車造成交通堵塞

  3、化學品污染空氣和海水危害下一代生命質量

  B、文中幾次提到“你為什么不生氣?”說明了什么?

  C、聯(lián)系實際,談談讀后感受。

  D、結合本單元的課后活動,可開展一個“我很生氣!我要說……”的環(huán)保宣傳活動,活動可針對本地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進行,與“保護我們的家園,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噸、敞、哺、濾、矮”5個生字,會寫“噸、敞、哺、濾、肺、潛、矮、判、胎”9個字。掌握“寬敞、哺乳動物、又矮又粗、判斷、胎生”等詞語。

  2、初步認識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3、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鯨的生活習性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只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板書:鯨)

  2、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搜集了不少關于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借助資料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后將資料進行匯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匯總資料,做好匯報準備。)

  3、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課文中都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哪些內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也可以提出來。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學字詞)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一噸 寬敞 哺乳動物 過濾 肺部 潛水 又矮又粗 判斷 胎生

  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噸、哺”兩個字的讀音。

  (在寫字上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哺”字右邊上面的點不要丟掉!盀V”字筆畫多,左窄右寬!胺巍弊钟疫叢灰獙懗伞笆小弊。“矮”字左右不要寫反。)

  2)交流:課文每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大小 演變 種類 吃食 呼吸 睡覺 胎生 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為鯨的生活習性。)

  [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敘述的條理。]

  3)理解詞語:胎生 哺乳動物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你們最想了解鯨的哪一部分情況呢?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找出并朗讀相關段落,說說介紹的內容。

  (2)從哪幾句話中能看出鯨的這一特點。

  (3)圍繞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你能讀出相關的語氣嗎?試一試。

  2、在小組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3、全班匯報,教師點撥引導

  鯨的外形特點:

  (1)(課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從這幾個數(shù)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學生練讀,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shù)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 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的嘴里,舉起手來……還顯得很寬敞。

  (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進行比較,體會出鯨的大。再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

  (3)試著用舉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一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還記得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嗎?還記得我們的學習要求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請你打開書,把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再仔細讀一讀,再交流學習所得 。

  (引導學生繼續(xù)按學習第1段的方法匯報并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學習,匯報總結板書。如:可以把鯨的種類、吃食、呼吸、睡覺等歸納到一起列提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把鯨的各方面特點寫的這么清楚,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這樣教學既能放得開,又幫助學生總結一定的學習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

  2、學生小組學習。

  3、引導學生匯報自己所學內容,在交流討論中點撥指導。

  [以學生自學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tǒng)一的說法,只要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以下過程是教學的預測,不是教學的程序,教學關鍵在于教師靈活把握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1)演變(可以以鯨的角色來自述)

  在遠古的時代,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jīng)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陸地”——“淺!薄昂Q蟆比齻詞,讓學生懂得鯨為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huán)境,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課件演示鯨的進化過程。)

  (師課件出示填空題)

  在( ),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 ),它們的前肢和尾巴( )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遠的古代”、“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而角色轉換練習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說話訓練,并增加了課堂的趣味]

  2)種類:須鯨 ——沒有牙齒

  齒鯨 ——有鋒利的牙齒

  3)生活習性:

 、俪允 (吃什么,怎么吃,特點)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須鯨 吃小魚小蝦 (“吸進”“閉上”“濾“吞進”等詞寫出了捕食經(jīng)過。一頓可吃兩噸多,說明食量大。)

  齒鯨 吃大魚海獸 (“撲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兇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共同點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須鯨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教師出示插圖 指導學生朗讀。(……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鬯X 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

  生把畫好的簡單圖畫展示出來,再用語言描述。體會出鯨的警覺和自我保護意識。

 、苌L

  胎生 生長快 壽命長

  4、朗讀感悟

  我們對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習這一課自己的收獲。

  2、為海洋館寫一段關于鯨的解說詞;

  六、布置作業(yè)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請同學們繼續(xù)搜集課外資料,并從以下幾項作業(yè)中任選一項,進行練筆。

  1、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2、利用課后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

  3、根據(jù)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小報。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形聲字的發(fā)音規(guī)律,知道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之間的關系。

  1、利用已學習過的聲旁,能識讀晴、清、飽、抱、洋、樣、城、誠八個漢字及其相關的詞組 。

  2、過分析字形了解字義,能辨別具有相同聲旁的漢字,并能對其進行簡單的組詞。

  教學重點:

  利用字形、字義、字音,進行集中識字教學

  教學難點:

  辨別具有相同聲旁的漢字。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1、寫有偏旁、筆畫、相關熟字的卡片

  2、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具有相同聲旁的生字,引導學生對生字進行簡單的組詞造句,并區(qū)別、辨認具有相同聲旁的漢字。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用卡片指名認讀熟字:青、包、羊、成、清、跑。

 。2)學生集體認讀偏旁:日、扌 、土 、氵、讠

  (3)使用導語進入新課;小朋友,大家一起看圖中的小猴和山羊在玩什么游戲呀?對,他們在玩猜字游戲,今天我要教小朋友們玩一個找朋友的猜字游戲,小朋友們可要聽好了。

  2、拼讀生字

 。1)先讓學生觀察每一組中兩個生字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試著讓學生由熟字及注音來拼讀生字.

 。2)教師指名試讀,正音,尤其是韻母ing、 ang、 eng 的發(fā)音以及聲調的變化

 。3)教師示讀,告訴學生每一組的漢字都有一個共同的聲旁

  3、字詞教學

  師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第一組:青、清、請

  啟發(fā)學生說說“晴、請”左邊分別是什么偏旁,與該字的字義有什么關系,再由教師歸納:晴天的晴,與太陽有關所以要以“日”字為偏旁,而請客的請與語言有關所以要以“言”字為偏旁。同時可進行一些簡單的組詞造句,如“太陽出來了,天晴了”、“請問”等

  第二組:包、飽、抱

  由學生來分析字形、字義,教師歸納:吃飽的飽,左邊是“食”字旁,跟食物有關,而抱娃娃的抱左邊是“ 扌” 旁,因為要用手來抱。同時教師在寫出一個熟字“跑”,鞏固以字形來辨別同聲旁漢字的觀念。

  第三組:成、城、誠

  分析字義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告訴學生要做一個講真話,做真人的好孩子,養(yǎng)成誠實的美德,以及使學生明白長城使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的象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4、書寫指導

  指導學生注意由獨體字變?yōu)槠詴r的筆畫的變化,例“土”的最后一橫改為提,“日”要寫得瘦長一點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熟讀課文中的生字,詞組及課后句子,在實際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生字組,檢查學生對具有相同聲旁的'漢字的辨別。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用卡片“開火車”認讀新學的生字,詞組。

 。2)進行同聲旁漢字的辨別游戲。教師可請12名小朋友到教室的前面,每人發(fā)給 一張卡片(上面印有課文生字的12個偏旁),然后讓他們各自找“朋友”,組成一個漢字,然后請下面的同學認讀合成的生字。

  2、進行說話訓練。

  朗讀讀讀寫寫中的兩句話“太陽出來了,暖洋洋”、“雨過天晴,山清水秀”注意朗讀時的詞兒連續(xù)以及詞與詞之間的停頓,請學生利用課文中的生字試著造一些簡單的句子例“我愛長城”、“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等,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作業(yè)指導

  (1)抽個別生字,請學生回答生字結構,例“晴”的左邊是日,右邊是青;

 。2)請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書寫生字,教師給予個別指導;

 。3)先讓學生自己做,再同桌互改,最后教師糾正練習。

  4、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背誦“太陽出來暖洋洋”、“雨過天晴,山清水秀”。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駐、逗、廚、鞠、躬、衷”6個生字。

  2、理解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3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

  理解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以及陳小龍給大使館那封信的內容,從而弄明白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教學難點:

  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預習生字、新詞,了解有關大使館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你身處異地、語言不通、舉目無親、無依無靠時,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別人的幫助)的確,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小伙子,他的經(jīng)歷令人終身難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6課《大使館媽媽》。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槭裁垂艽笫桂^叫媽媽?文章寫了什么事?)

  二、出示預習提綱。

  三、依據(jù)自學提綱匯報交流。

  1、匯報積累的字詞

 。1)課件出示“駐、逗、廚、鞠、躬、衷”6個生字,讀字并組詞,多種形式讀。

  (2)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個字的讀音。

 。3)理解詞語的意思!鞍差D、舉目無親、由衷、逗留、廚師、鞠躬、熱忱、朦朦朧朧、鑰匙”九個詞語。

  2、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把自學的生字再認真地讀好、記牢。

  a、找出這些詞語在課文的哪句話里,用喜歡的符號畫出來,并認真的讀一讀。

  b、集體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5、師生共同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五、再讀課文,質疑。

  1、陳小龍是在什么情況下,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的?

  2、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

  3、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六、小組討論,深化感悟。

  根據(jù)學生的質疑,解答疑問,順勢引導學生對以下三個話題進行討論:

  問題一:陳小龍是在什么情況下,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的?

  1、在課文第4自然段,學生匯報:在不拉格機場,由于他一句外語都不懂,看著周圍的乘客紛紛離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機廳,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2、想象一下當時陳小龍的心情如何?(害怕)

  問題二:中國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1、在課文第5至第7自然段,,學生匯報:首先……然后……接著……

  2、此時的心情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是什么呢?

 。ǜ袆印⒏吲d、激動、像到家一樣的溫暖……)

  3、有感情朗讀令陳小龍感動的句子。

  “他朝大使館深深地行一個鞠躬禮,然后鉆進大門,雙手抱頭,哭了起來!

  問題三: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討論)

  有感情朗讀陳小龍給大使館寫的信,體會人物的心情。

  七、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學習本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陳小龍后來的故事,續(xù)寫。

  板書設計:

  16*大使館媽媽

  愛戴

  害怕 平靜 感激

  (未幫前)(幫助時)(幫助后)

  教學反思:在學習本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表演,通過角色轉換來幫助學生感受陳小龍在孤助無援的情況下,內心的急切和中國大使館幫助他之后,他對祖國的感激之情.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教學設計04-29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教案【精選】09-06

(精選)語文教案09-26

[精選]語文教案09-29

【精選】語文教案10-05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窮人教案11-23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古詩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