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寓言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寓言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生寓言語文教案1
知識目標:通過多次朗讀,理解寓言的隱含寓意。
能力目標:欣賞優(yōu)美的表達方式,學習巧妙的表達技巧。
情感目標:正確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中的得失。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的含義,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寓言中的隱含寓意。
教學方式:多次朗讀,討論。
教學用具:無。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導入設計:在人生道路上,得與失的并存是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一個人的做事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人生。我們常說:“有得必有失! 但實際上,失去也意味著得到。理智的人,會放平心態(tài),不被得失所困擾,從而過上一種輕松自在的生活。煩惱重重的人,則會追求權力和金錢,一味地貪婪與擁有,生活得疲于奔命。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之路呢?寓言《白兔和月亮》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朗讀《白兔和月亮》,整體感知:你能看出這則寓言講述了什么故事嗎?
要求學生完整地回顧和敘述課文,找出兩次轉折,掌握文章的整體結構和內容。
學生自由閱讀,討論理解寓意。
思考1:白兔欣賞月亮的心境在故事中發(fā)生了變化。 為什么會改變?有何不同?
理解角色身份變化和對妄想占有心態(tài)的影響。第一個問題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語言回答,第二個問題則是強調妄想占有心態(tài)的不健康性。
思考2:這個寓言給我們什么啟示?
聚焦于某種擁有帶來的得失問題,證明了擁有往往會牽扯到種種麻煩,讓人感到不安。有時與其占有,不如舍棄。
擁有財產必須會讓人感到患得患失嗎?一無所有才是心安理得的境地嗎?
這個寓言諷刺人們已經忘記了自己真正的愿望,而一味地追求物質擁有。
思考3:自我反省:①我們從白兔身上可以學到什么?
、谀闶欠窠洑v過患得患失的情況?原因是什么?
、畚覀儜撊绾慰创约旱娜松罚绾伟盐兆约旱膽B(tài)度呢?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檢討,正確地面對得失,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思考4:你認為寓言是什么?
將深刻的道理融入到生動有趣的短小故事中,就構成了寓言。
本文介紹了教學《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兩則寓言的教學過程,通過朗讀、感知語言、注音和板書設計等措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寓言的特點和寓意。
一、回顧寓言的基本特征:象征手法,比喻、擬人、夸張。
二、針對《白兔和月亮》,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寓言的特點和寓意。通過個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語言等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例如,學生可以仿寫以下句子,掌握精妙的用詞和構思:“_______________皎潔的月色”、“_______________無憂無慮的嬉戲”、“_______________心曠神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舉世無雙”、“_______________一掃而光”、“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三、針對《落難的王子》,教師要求學生反復朗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jié),理解其中的隱含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注音生字生詞,拓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還可以解釋或理解一些生僻詞匯,如“審美”、“閑適”、“窖”、“得失之患”、“泯”、“舉世無雙”等。
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設計好板書,在課堂上增加吸引和互動。例如,在板書上寫下《白兔和月亮》這個主題,再用箭頭指向“心曠神怡地賞月”等重點詞匯,或讓學生自行完成相應的板書設計,加深對寓言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以上措施,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內涵和特點,進而培養(yǎng)語感和閱讀能力。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感知和理解,思考和探索人生道路中的種種難題及解決之道,拓展智慧和視野,更好地面對未來。
天啊,這件事情落到我頭上,我真的受不了!這句話在這篇文章中重復出現(xiàn)了三次。它們出現(xiàn)的情境以及意義是什么?
這句話展現(xiàn)了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面對天災人禍的消息時;第二次是我對于王子的不幸而嘆息;第三次則是后人對我自己遭受厄運而嘆息。這種嘆息者未經歷過磨難的一種虛幻的假設在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三次,揭示了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遍性。
第三部分,學生自由地閱讀文章并且討論它的意義。
思考1:王子落難前后的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王子開始很脆弱,但后來變得堅強。原因在于: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而是勇敢地面對了它。
思考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jié)的用意是什么?
通過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jié),讓學生理解它在寫作中的典型意義。
思考3:雖然“我”是王子落難全程的見證人,但是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個情節(jié)說明了什么?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會突然來臨,我們需要有心理準備。與其害怕不安,不如勇敢面對。
思考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只有經歷過厄運的人才能真正變得堅強。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辯證地來思考,讓他們理解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第四部分,個人朗讀文章,體會寓言的特點和意義。
第五部分,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兩篇文章在主題、情節(jié)展開、表達手法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異同之處。這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鑒賞能力。
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不要限制他們的思路,但是可以適當進行指導。在豐富的討論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主題方面,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tài)度。但是角度不同,一個是寫人在獲得利益后的心態(tài),另一個則是寫人在經受不幸之后的狀態(tài)。
在情節(jié)上,兩篇文章都呈現(xiàn)了大起大落的特點,但《白兔和月亮》中“好事”卻能變?yōu)椤皦氖隆,而《落難的王子》中“壞事”卻能變?yōu)椤昂檬隆保ā昂谩迸c“壞”都是相對的,取決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在表現(xiàn)手法上,兩篇寓言都采用了比喻的方式,以小見大地傳達深刻的'道理。然而,《白兔和月亮》的比喻成分更為濃厚,而《落難的王子》則更像是事實的敘述。
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但是,《白兔和月亮》在敘事基礎上有更多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而且更多地進行議論,而《落難的王子》則更加注重敘述。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或許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能夠進行適當引導,學生仍然可以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因人而異地進行處理。
六、反思與體驗
在人生中,福禍莫測,它們可能隨時出現(xiàn)。我們應該怎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呢?
以自身經歷為例,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應對困難,讓自己變得堅強的。
實際上,人生很少有大喜大悲的事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至關重要。
七、總結:
這兩篇寓言故事以不同的方式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人生態(tài)度和面對人生的遭遇。無論是好是壞,不計較得失都是最大的收獲。那些不計較得失的人反而變得更理智。同樣地,“塞翁失馬,焉知非!保暗溬飧K,福兮禍所伏”。希望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避免陷入欲望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勇敢面對困難和人生。
八、作業(yè):
查找并注音這些詞匯:厄運、折磨、行乞、擄去、正色、落難、流落。
解釋這些詞匯的意義:厄運、多愁善感、天災人禍、突如其來、異國他鄉(xiāng)。
交作文: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自選題目)。
九、板書設計:
落難的王子 周國平 寓意:厄運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教學反思:
采用對比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凸顯重點。不僅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供新的啟示。此外,必要的文體知識教學也能使學生獲得相關知識,提升文學素養(yǎng)。
人生寓言語文教案2
一、挑戰(zhàn)謀篇,點燃學生求知欲
1.師:蕭伯納曾說過,人生中遇到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自己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了卻不再愛它。你們覺得這句話正確嗎?
2.生1:我不同意,得到自己愛的東西本該是幸福的事情。
3.生2:我也不贊同,這兩句話好像有矛盾之處。
4.師: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人生中的兩大難題:如何看待幸與不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哲學家周國平的《人生寓言》。
(點評:以蕭伯納的名言引起學生思考,提出本節(jié)課探討的議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調動預備知識,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
1.師: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生1:拔苗助長、掩耳盜鈴。
3.生2:狐假虎威、東施效顰。
4.師:你們都比較了解寓言故事呢,看來預備知識很重要。你們覺得寓言故事有什么特別之處?
5.生3:寓言故事通常很有趣,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6.生4:寓言故事通過比喻的方式,傳達深刻的道理,讓人們得到生活啟示。
7.師:非常好!現(xiàn)在,請你們再回想一下《東施效顰》這個寓言故事,你們得出了什么生活啟示?
8.生5: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盲目模仿別人,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9.師:正是這樣的道理,讓寓言故事成為了一個神奇的“魔袋”,可能從一個故事里學到許多又許多道理,F(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第一個“魔袋”——《白兔與月亮》。
。c評:回憶先前所學的預備知識,介紹寓言故事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中的生活道理)
III. 探索寓意,引導學生多方面理解
1. 快速閱讀《白兔與月亮》并要求學生抓住重點信息,并復述故事情節(jié)。
老師: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學生1:白兔喜歡觀賞月亮,被諸神之王賦予了月亮的擁有權。然而這一舉措并不讓白兔感到快樂,反而讓它整日憂心忡忡。最終,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這項決定。
2. 老師:剛才同學的復述中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
學生2:復述非常簡潔明了,抓住了文中的關鍵語句,并且高度忠實于原文。
。ㄔu價:提高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的能力,以評價促進學生復述方法的改進。)
3. 老師:不僅你很善于傾聽,而且總結了復述的方法。從同學的復述中,我注意到了語言中的兩個關鍵詞:“心曠神怡”和“患得患失”。為什么在白兔擁有月亮之后,它的閑適心態(tài)會一掃而光?請感性地朗讀文中的關鍵語句。
學生3:“烏云蔽月,它就變得緊張不安,擔心寶藏遺失;滿月不再圓滿,它就感到如割般痛苦,仿佛自己遭受了搶劫。在它的眼中,月亮不再具有各具風韻的特點,反而充滿了危險,引發(fā)了無盡的得失之憂!
老師:這句話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學生4:引用了對偶的句式,句子極為整潔簡練,運用了大量成語,充滿了文采。
學生5:它還采用對比的手法,刻畫出白兔面對月球的陰晴圓缺所引發(fā)的憂愁煩惱。
。ㄔu價:通過抓住關鍵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語言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5. 老師:著名的詞人蘇軾用一句詞語來描述白兔的這一心態(tài),與白兔的表現(xiàn)截然相反,這句話是什么?
學生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ㄔu價:二次強調學生應該平時積累知識,在引出多方面解讀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閱讀個性化體驗和理解。)
6. 老師:看來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情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么你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啟示呢?
學生7:學會發(fā)現(xiàn)和欣賞美,并不應該持有占有的態(tài)度。
學生8:美好的事物應該是每個人共享的。
學生9:擁有非分之財可能會喚起無窮的得失之憂。
(評價: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和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
7、老師:拿到月亮后的白兔是否會產生得失之憂呢?究竟有無得失之憂的關鍵在于哪里呢?
學生10:我認為白兔拿到月亮后一定會產生得失之憂。因為白兔一方面沒有能力保護財富,害怕別人來搶奪;另一方面,有私心就不會真正擁有。所以,有無得失之憂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有實力和私心。(同學們熱烈鼓掌)
學生11:我不同意。如果白兔能以平常心對待獲得月亮,就不會產生得失之憂。有無得失之憂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有平常心。(學生點頭,長時間鼓掌)
(評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逆向思考,形成爭論,第一次進行多角度解讀。)
8、老師:剛才同學們的思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閱讀本身就是對話——你與作者的對話、你與同學的對話、你與老師的對話。在我讀這個寓言時,我想到了要“戒貪”,并且還聯(lián)想到放棄也是美好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某個財富不能帶來幸福,反而增加煩惱,那么忘掉它就好。這正是所謂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可以從寓言中讀出很多深意,這也是寓言的魅力。 在讀完《白兔與月亮》之后,讓我們回頭看看蕭伯納的`名言,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ㄔu述: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和討論,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和推動者。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和探討,重新解讀寓意。)
學生12:我現(xiàn)在理解了“擁有心愛的東西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的含義。然而,我又對這句話的第一部分產生了疑問:“如果沒有擁有心愛的東西”,那是不是就不幸呢?
老師:這個問題問得不錯。那么請大家用第一篇寓言的方法,重新閱讀《苦難的王子》并思考這個新問題。
。ㄔu述:第二次多角度解讀,發(fā)現(xiàn)了新的意義,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同時,自然過渡到了第二篇寓言。)
9、(學生閱讀《苦難的王子》)
老師:現(xiàn)在請組成四人小組,分享你們的閱讀體驗并選出一個代表記錄下來。
學生13:這個寓言講述了一個性情多愁善感的王子,最終戰(zhàn)勝了逆境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領悟到了兩點: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我們切不可抱有幻想,認為苦難不會降臨于自己;二是一旦遭遇苦難,就要勇敢面對。
學生14:我們分別扮演不同角色,互相朗讀對白,從中感受到“逆境歷練能使人堅強起來”的力量。
。ㄔu述:從“學會”走向“會學”。)
10、老師:有句歌詞說得好:“保薦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意味著逆境可以成為自強不息的動力,你們同意嗎?
學生15:沒錯,沒有經歷風雨怎么見得到彩虹呢?成功需要付出努力。
老師:說得好,你們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闡述這一觀點嗎?
學生16:貝多芬在失去聽力后,仍然能夠創(chuàng)作出經久不衰的音樂作品。
學生17:即使遭受宮刑,司馬遷也始終堅持寫作,創(chuàng)作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學生18: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通過頑強的努力,克服視障問題,創(chuàng)作出了令眾多人心靈受益的作品。
。c評:生動的例子,強調課外閱讀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11、老師:你們的例子很有說服力,但我現(xiàn)在不處于逆境,所以我不能成為名人。你們對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嗎?
學生19:我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是不是只要落難了才能變得堅強?這是一個通用的規(guī)律嗎?那么沒有經歷厄運的人又該如何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呢?
老師:你提出的問題很有啟發(fā)性。有沒有人能夠解答這個問題呢?
學生20:落難并不一定會使人變得堅強,因為有人會變得越來越脆弱。要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我們需要自覺地尋找困難和挑戰(zhàn),并在這些壓力下錘煉自己的意志,例如長跑。而面對學習上的難題,需要我們迎難而上,冷靜分析解決問題,這也需要堅韌的意志。
(點評: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表現(xiàn)出自主思考的能力。)
老師:你們的討論真是精彩。在之前討論的基礎上,你們有沒有對蕭伯納的名言“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有新的理解?
學生21:“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也不一定是一件不幸的事情,這可以是一種機遇和啟示。
。c評:溫故而知新,這也是多角度解讀的體現(xiàn)。)
12、老師:人生就像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得失之間?請你們提供一些關于“得與失”的名言或俗語,以此自勉。
學生2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學生2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學生24:“塞翁失馬,焉知非!薄痘茨献樱碎g訓》
。c評:學生們熟悉了許多名言和俗語,拓寬了自己的思維廣度。)
生25:當你得到好運時要謹慎,當你遭受厄運時要忍耐!獊碜杂闹V語
生26:幸運也會伴隨著恐懼和煩惱,而厄運也不一定沒有安慰和希望!喔墩摱蜻\》
。ㄔu注:強調了四次必要的課外知識積累,交流名言,鼓勵自己。)
13、師:是的,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感受。好事會變壞,而壞事也可以變好。單從占有的角度看,“未得”所帶來的失意痛苦和“已得”所帶來的煩惱都是不幸的。但是,如果我們從創(chuàng)造與審美的角度看待“未得”的與“已得”的問題,會不會帶來一種新的情趣呢?請你改寫蕭伯納所說的這句名言,并送給你的朋友。
生27:人生存在著兩個重要的幸福:第一,是未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因為這樣你還可以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第二,是已得到你喜愛的東西,因為這樣你可以去回味和珍惜。
。ㄔu注:第五次嘗試多角度解析,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讀者。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自然地得到了體現(xiàn)。)
四、使用留白,激發(fā)學生課外探究的興趣
師: 寓言的確像是一個魔袋,我們今天在這些魔袋中找到了更多比魔袋里還大的東西。寓言也像是一座橋梁,它帶領我們跨越到彼岸;寓言也像是一把鑰匙,引導你走進一個神奇的世界。假如您想知道魔袋中還有什么,那就請去閱讀周國平的三則充滿人生智慧的寓言——《孿生兄弟》、《執(zhí)迷者悟》、《抉擇》。
。ㄔu注:運用留白在結束時讓整堂課變得更加富有余味,將更廣闊的閱讀和創(chuàng)造空間留給了課外學習。)
教學反思:
1. 解讀寓義是寓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極富個性的精神活動。在解讀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原文,全面把握課文的主題,和文本結合談論,理解文章豐富的寓意。這是尤其不能忘記的,因為我們自己很可能是本身故事中的角色,所以“寓言在說您”也正是寓言的妙處。
2. 在理解寓意的同時,要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并推崇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方法。不應局限在教材上提供的一種解讀,寓言本身就有著豐富和含蓄的內容,因此“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哈姆雷特”,解讀過程是以喻體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的,將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悟和創(chuàng)造。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貫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避免使用空洞的說教。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寓意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4、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將兩則寓言連續(xù)地融合進行教學。兩則寓言本身是通過辯證邏輯而成的,因此不應該分開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人生寓言》課堂實錄將充分體現(xiàn)這種教學方法。
人生寓言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 正確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yǎng)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 學習優(yōu)美的語言,模仿文章中美的表達方式。
重點內容:
1. 深刻理解寓言的內涵。
2. 學習文章中優(yōu)美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我們要談一下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寓言是一種通過比喻性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通常情節(jié)簡單,篇幅短小,而且常常含有教育意義和諷刺意義。
那么現(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來復述一下故事《龜兔賽跑》的內容。很好,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中看出,驕傲會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要做事情必須踏踏實實,這樣才能夠成功。
那么,這個故事出自哪一本書呢?沒錯,是《伊索寓言》。你們使用國慶假期閱讀了這本書嗎?那么,請回答一下,你對寓言這種文學作品有多少的了解?
二、作者簡介
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兩篇文章,它們是周國平先生所寫的人生寓言。現(xiàn)在,讓我們來談一下作者的背景。周國平出生于1946年上海,他于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之后于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目前,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著有多本學術專著和隨感集、詩集等文學作品。
在大學里,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作家和代表作品。有一個說法是,女生喜歡讀周國平先生的作品,而男生更喜歡讀王小波的作品。在我剛上大學時,我也很喜歡閱讀周國平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用散文的筆調描述他的哲學思考,并用哲學思考貫穿文學寫作。
三、整體感知
現(xiàn)在,我們來朗讀課本第35頁上的兩篇文章,分別是《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
2、快速回顧昨天給予詞匯注音和解釋的作業(yè),然后合上課本,讓同學們?yōu)楹诎迳系倪@些詞匯注音(學生回答),老師強調重點困難詞匯的含義(包括風韻、正色、歸屬、險象迭生等),最終鼓勵同學們使用這些單詞來講述這兩個故事。
【人生寓言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人生寓言教學教案07-24
人生寓言教學教案7篇01-13
人生寓言教學教案(7篇)01-13
人生寓言教學教案(合集7篇)01-13
《寓言》教案03-01
人生寓言教學教案集合7篇01-13
有關寓言教案02-13
《讀伊索寓言》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