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治療腫瘤護理
治療腫瘤護理是小編為護理專業(yè)的同學帶來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
治療腫瘤護理【1】
【摘要】“介入治療”是一個是近30年來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學科。
它是在現(xiàn)代醫(yī)學影像設備的指導下,采用各種精密的介入器械(主要是穿刺針纖細的導管,導絲)通過人體皮膚進入人體內進行診斷以及治療的一種新技術。
目的:了解什么叫做“介入治療”。
對于現(xiàn)在很多患者來說,“介入治療”是一個新概念。
【關鍵詞】治療腫瘤;介入治療;護理對策
1介入療法
介入療法分為血管性介入治療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療,血管性介入治療主要指:動脈插管化療栓塞(簡稱TACE)。
其他血管性介入治療術:經(jīng)門脈靜脈化療栓塞術、經(jīng)皮血管內藥盆植入術。
非血管性介入治療指:經(jīng)皮穿刺肝臟瘤內注射術、經(jīng)皮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經(jīng)皮穿刺腫瘤間質毀損治療術。
相對比較與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介入療法有一下的幾個優(yōu)勢和特點:微創(chuàng)口,較傳統(tǒng)的治療手法,“介入療法”的窗口僅有3-4mm。
精確性,準確性高,導管通過皮膚直達患處。
安全性高,比較于傳統(tǒng)的治療手法,減低了手術治療的風險。
并發(fā)癥少,減少傷口發(fā)炎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
恢復快,恢復強,創(chuàng)口小減少大面積創(chuàng)口帶來的疼痛以及傷口復原時間。
不破壞身體結構等的學科優(yōu)點。
2介入療法應用
局限于肝、胃、胰腺、十二指腸,肢體部位化療相較于敏感的惡行腫瘤。
肝轉移瘤,包括結腸,直腸癌癥患者,胃癌患者,食道癌患者,胰腺癌患者,乳腺癌患者,肺癌患者以及惡行黑色素腫瘤等腫瘤轉移者。
介入療法的禁忌癥:嚴重出血患者。
全身廣泛轉移的惡性腫瘤。
化療抗拒的惡行實體腫瘤。
晚期惡液質患者。
3肝癌患者為病例介入治療中應當注意的護理問題
3.1術前護理術前的心理護理: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都有一個壓抑的心理問題。
這時,護理人員應當表現(xiàn)和藹可親,耐心地聽取患者的煩惱,傾聽患者在治療中的恐懼。
為患者疏導心理壓力,建立起抗爭疾病的信心。
指導患者在床上排尿排便,讓患者充分休息平復心情。
皮膚準備:囑患者保持皮膚清潔,指導患者洗浴時勿用力擦洗。
改善局部情況,避免局部感染。
胃腸道準備:囑咐患者注意營養(yǎng)調配,保持身體機能良好狀態(tài)。
術前囑其患者禁食禁飲12小時。
術前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如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等。
3.2術中的護理術中的心理護理:與患者交流,保持患者在術中的清醒。
讓其患者放松,不緊繃身體。
密切觀察患者:術中應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如有任何不適應當立即停止治療,隨時準備搶救。
3.3術后的護理
3.3.1穿刺部位及生命體征護理24小時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脫落。
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熱、痛。
脈搏頻率是否正常,心率,血壓,血氧飽合度是否在正常范圍。
注意肢體遠端是否溫熱,血液循環(huán)是否良好。
3.3.2胃腸道反應護理介入治療后有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
注意疼痛部位,程度,有無惡心,嘔吐,吃不下飯等癥狀。
嚴重者報告值班醫(yī)生,及時處理,一般可im胃復安可止。
如出現(xiàn)嘔吐的患者,應當觀察嘔吐物的性狀,顏色,氣味。
嘔吐時囑患者深呼吸,頭偏向一側,及早發(fā)現(xiàn)消化道出血先兆,及時清理嘔吐物,更換被污衣被。
3.3.3疼痛的護理護士在加強病情觀察的同時,對于疼痛不能耐受時,密切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以便和其他并發(fā)癥引起的疼痛區(qū)分開來,必要時按醫(yī)囑使用止痛藥。
3.3.4飲食護理胃腸道反應嚴重患者應先禁食1到2日,稍后以流質食物進食,癥狀緩解后第二日可以半流質食物。
注意其營養(yǎng)應當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等飲食。
禁辛辣,刺激,以清淡蔬菜,水果食物為主。
少吃多餐。
3.3.5導管的護理保持管道通暢,清潔。
注意管道應在患側下端,以免與患側平行造成逆流感染。
3.3.6術后治療期間應該囑其醫(yī)囑建立靜脈通道,給與抗炎補液治療,白蛋白,適量補充葡萄糖,并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按時服藥。
讓其飲水,減輕化療對胃腸道消化系統(tǒng)的損傷。
3.3.7術后穿刺部位護理術后患者應臥床24h,穿刺側肢體平伸,穿刺處壓沙袋5-7小時,囑患者在咳嗽或移動身體時用手壓迫穿刺部位,防止穿刺點包扎敷料松動移位。
3.3.8術后應當嚴密觀察患者的出入量記錄患者進食,飲水入量。
記錄患者尿量,顏色,氣味。
每日尿量應在2000ml以上,如出現(xiàn)少尿,血尿。
應立即報告醫(yī)生,進行補液利尿。
3.3.9術后應當觀察患者有無發(fā)熱癥狀,介入治療后早期發(fā)熱大多是由于腫瘤壞死產(chǎn)生吸收熱,應注意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范圍,注意個人衛(wèi)生,加強口腔、皮膚等基礎護理。
3.3.10患者在術后,可以適量下床活動,或者在病床上進行翻身運動,年紀稍大的患者,應囑其家屬每半個小時協(xié)助翻身,以免形成壓瘡造成加大感染面積。
以上便是關于介入治療的一些常規(guī)護理知識,希望可以為廣大醫(yī)護人員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第1版.第一節(jié).介入技術主要設備(2000年1月1日).
[2]《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05期).
[3]《介入治療與護理(第2版)》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1日).
肺癌術后護理要點【2】
【摘要】本文從7個方面講述肺癌術后護理要點,包括監(jiān)測生命體征、給予合適體位、控制疼痛、休息活動與飲食營養(yǎng)、維持引流通暢、術后預防感染和心理與社會支持,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了幫助。
【關鍵詞】護理;肺癌術后;要點
近年來肺癌患病率不斷提高,肺癌術后的護理對疾病的預后和康復越來越重要。
首先應加強對術后生命體征、體位、疼痛的護理,其次應增強術后休息活動與飲食營養(yǎng)、胸腔引流、預防感染的護理,最后應重視心理與社會支持的護理。
因此通過本文可以進一步了解肺癌術后的護理要點。
1 術后生命體征、體位、疼痛的護理要點
1.1 監(jiān)測生命體征:安置術后回病室的患者:搬動患者時動作輕穩(wěn),注意保護頭部及各引流管和輸液管道。
術后2~3小時內,每15分鐘監(jiān)測1次生命體征。
待脈搏和血壓穩(wěn)定后改為30分鐘至1小時測量1次。
注意有無呼吸窘迫的現(xiàn)象。
如有異常應及時告知醫(yī)師并協(xié)助處理。
術后24~36小時,血壓常會有波動,需嚴密觀察。
若血壓持續(xù)下降,應考慮是否為心臟疾病、出血、疼痛、組織缺氧或循環(huán)血量不足所造成。
1.2 給予合適體位:麻醉未清醒時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分泌物吸入而窒息或并發(fā)吸入性肺炎。
血壓穩(wěn)定后,采用半坐臥位。
肺葉切除者,可采用平臥或左右側臥位。
肺段切除術或楔形切除術者,應避免手術側臥位,盡量選擇健側臥位,以促進患側肺組織擴張。
全肺切除者,應避免過度側臥,可采取1/4側臥位,以預防縱膈移位和壓迫健側肺而導致呼吸循環(huán)功能障礙。
有血痰或支氣管瘺者,應取患側臥位。
避免采用頭低足高仰臥位,以防因橫隔上升而妨礙通氣。
若有休克現(xiàn)象可抬高下肢以促進下肢靜脈血回流。
1.3 控制疼痛:當患者主訴疼痛時,一方面,要相信患者有關疼痛的主訴,全面評估疼痛。
評估內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及持續(xù)時間;使疼痛加重或緩解的因素;影響患者表達疼痛的因素,如種族、文化、性別、年齡等,對患者有關疼痛的描述及行為表現(xiàn)應如實記錄。
一般非腸道給藥應在給藥后15~30min,口服給藥應在服藥后1h開始評估疼痛緩解的程度及鎮(zhèn)痛的持續(xù)時間。
另一方面,合理控制疼痛。
1)藥物止痛,遵醫(yī)囑按時給藥。
在觀察藥物鎮(zhèn)痛效果同時要警惕藥物的不良反應,如使用阿片類藥物后出現(xiàn)的便秘,預防方法是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按時給緩瀉劑,便秘嚴重時需口服或直腸給予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濃縮汁或高滲性藥物;2)物理治療,如按摩、針灸,經(jīng)皮膚點刺激等;3)心理治療,調整患者的情緒和行為,如松弛術、引導想象分散注意力、音樂療法、生物反饋等,必要時請心理醫(yī)生、精神病醫(yī)生進行治療;4)促進舒適,如幫助患者取合適的體位、提供舒適整潔的病床單位、保證良好的通風和采光、調節(jié)適宜的室內溫度和濕度等。
2 術后休息活動與飲食營養(yǎng)、胸腔引流、預防感染的護理要點
2.1 休息活動與飲食營養(yǎng):術后應保證身心休息,合理營養(yǎng)。
根據(jù)患者病情及體力,適當活動,保證每天睡眠7~8小時,促進機體免疫力增強。
術后早期,可指導患者床上活動,做深呼吸運動、四肢主動活動、自行翻身和坐起、足趾和距小腿關節(jié)的伸屈運動等。
對痰多者幫助叩擊拍背、指導其做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促進手臂和肩關節(jié)的運動,預防術側胸壁肌肉粘連。
向患者解釋早日下床活動的重要性,督促其根據(jù)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活動量。
術后飲食的恢復視手術和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可進食高蛋白(合并肝性腦病除外)、富含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食欲差的患者可勸導少量多餐,保證每日充分飲水。
當患者不能進食或進食不足時,應由靜脈供給充足的水、電解質和營養(yǎng)素,必要時早期提供腸內和腸外營養(yǎng)支持,以維持營養(yǎng)和水電解質平衡。
2.2 維持胸腔引流通暢: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guī)進行護理。
密觀引流液量、色和性狀,當引流液出多量血液時(每小時100~200毫升),應考慮有活動性出血,需立即告知醫(yī)師并協(xié)助處理。
全肺切除術后所置的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鉗閉狀態(tài),以保證術后患者胸腔內有一定的滲液,減輕或糾正明顯的縱膈移位。
一般酌情放出適量的氣體或引流液,維持氣管、縱膈于中間位置。
每次放液量不宜超過100毫升,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縱膈突然移位,導致心臟驟停。
同時應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預防肺部感染、出血、肺水腫及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3 術后預防感染: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前指導,如患者在術前應練習床上排便,深呼吸、咳痰練習及肢體活動等;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觀察痰液的量、顏色、黏稠度及氣味,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患者體位引流、霧化、吸痰或遵醫(yī)囑給予藥物治療;觀察切口的滲血、滲液情況,保持傷口敷料的干燥;注意切口的溫度、濕度,同時加強皮膚和口腔護理。
3 心理與社會支持護理要點
當肺癌患者懷疑(或已知)自己患有肺癌時會引起強大的身心應激,心理應對的結果對疾病本身可產(chǎn)生明顯的正性或負性的影響,因此護士所處的特殊地位和角色,可通過各種途徑給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心理與社會支持和幫助。
首先,親近患者,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護士的責任是了解其哀傷過程,針對不同時期提供相應的心理支持和幫助。
重要的是充分理解患者的言行,設身處地的從患者角度考慮問題,不加批判。
其次,幫助患者面對現(xiàn)實,樹立信心。
根據(jù)患者本人的意愿,決定是否要將癌事告知本人。
如需告知,應注意選擇合適的地點和場合逐漸告知患者患癌真相。
讓患者正視現(xiàn)實,調整情緒,投入與癌抗爭的狀態(tài)。
最后,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抗癌挑戰(zhàn)。
、俦3址e極態(tài)度與患者及其家屬討論和解決遇到的問題;②提供更多資源,如友好訪視,介紹抗癌協(xié)會,提供有關抗癌的資料及活動等信息;③切實幫助患者安排好日常的生活、休息、飲食和活動等。
4 結論
本文給出了肺癌術后的護理要點,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了幫助,對疾病的預后又有很大的意義。
對于護理人員,熟悉并掌握肺癌術后護理要點,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對于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并認識肺癌術后護理要點,配合護理人員工作,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yī)護關系。
參考文獻
[1] 李樂之.肺部疾病病人的護理.//曹偉新.李樂之主編.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0.6: 417-427
[2] 盧惠娟.腫瘤病人的護理.//曹偉新.李樂之主編.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0.6: 154-164
[3] 許勤.手術前后病人的護理.//曹偉新.李樂之主編.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0.6: 154-164
[4] 陳榮鳳.曹梅娟.舒適.//姜安麗主編.新編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0.11: 249-253
【治療腫瘤護理】相關文章:
腫瘤內科護理論文10-09
光子嫩膚治療的護理10-08
腫瘤治療協(xié)議書模板10-05
中藥藥膳對腫瘤病人放射治療所致?lián)p傷的保護作用10-05
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的影響論文10-08
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惡性腫瘤的臨床探討10-26
腫瘤護理工作計劃(精選12篇)11-25
婦科腫瘤患者術前后的護理工作10-05
腫瘤化療患者防治真菌的護理探討的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