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翻譯生態(tài)學視角看英譯《三字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了,很多大學生都無從下筆,在這里小編直接送上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一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摘要】 《三字經》是我國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之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海外人士學習和了解中文的一個窗口。在眾多的英文譯本中,著名漢學家翟里斯的譯本實屬上乘。本文擬探討翻譯生態(tài)學在翟里斯譯本中的體現(xiàn),試為《三字經》的英譯問題提供一條新的思路,也為翻譯生態(tài)學的理論發(fā)展尋找有力的例證。
【關鍵詞】翻譯生態(tài)學 《三字經》 適應和選擇 三維轉換
《三字經》據(jù)說為宋朝名儒王應麟為家族孩童學習所寫,共計千余字,但內容極為豐富,包含了天文、地理、歷史興衰、古今人物、文獻典籍、生活常識等方方面面。文本三字一句,兩字一韻;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16世紀以來,《三字經》被譯為多國文字,廣為傳播,其中以英國漢學家Herbert A.Giles1900年的重譯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翟里斯的譯文在附注部分對每個漢字的結構逐一進行解釋,試圖把字形字義結合起來,然后以句為單位,逐句譯出原文。最后在譯文部分給出每個漢字標出該字英文字面解釋。其譯本是國外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媒介,研究其英譯本,有助于中國典籍的外譯,推動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
一、翻譯生態(tài)學提要
21世紀之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并逐步進行了詳盡的闡釋,為翻譯理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翻譯生態(tài)學。翻譯生態(tài)學明確了翻譯即“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
1、“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更為明確地是指“原文、源語和譯語所構成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lián)互動的整體”。
2、“譯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強調“翻譯活動自始終必須通過譯者主體意識和主導作用才能完成”。
3、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是其方法論,“適應”是“譯者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選擇”是“譯者以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身份’實施對譯文的選擇”。
4、而在翻譯操作層面,則提出了三維轉換的思想:“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這種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于關注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存在的差異,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fā)曲解原文。“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xiàn)。
翟里斯英譯《三字經》,目標讀者是西方人。因此,中西方的文化環(huán)境是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主要的組成部分,譯者要在適應原文和中國文化的基礎上,選擇適當?shù)谋磉_方式向西方人準確展示原文的內容和思想。而這種適應和選擇主要是從語言、文化和交際三個維度來展現(xiàn)的。
二、翟譯《三字經》中的翻譯生態(tài)學思想
1、語言維度。中文多用無主句及主語省略句
但是在譯成英文的時候,翟里斯的增加了主語,如在譯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時增添了不定代詞“one”做主語,“One tied his head to the beam above him; another pricked his thigh with an awl.They were not taught,but toiled hard of their own accord.”
漢語多短句,內容以句序排列,組成“流水句”。而“多枝共干”是英語的一個突出特征。因此翟里斯在英譯時選擇了化零為整的方法,將四句譯為一個完整的復句或兩個句子。例如“孝經通 四書熟 如六經 始可讀”“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這樣譯出后既符合英語句式特點,也簡明有邏輯性.。
廣泛使用被動句是英語的一大特點。中國人的語言思維,表達思想時,往往要說出動作的實行者。而在英語中,凡是不必、不愿或無從說明行為的實施者,或出于強調動作的承受者,便于上下文連貫或出于禮貌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動語態(tài)。“經既明 方讀子”“When the classics were understood,then the writing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ers should be read.” 原文實際上是省略了主語,但是主語是不定的,是“我”“你”還是誰? 因此使用了被動語態(tài),簡單明了。
2、文化維度。“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三綱制度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體現(xiàn)了不平等。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灌輸下成長的翟里斯在翻譯“順”時,選擇了“harmony”(和諧之意)一詞,而非“submission”(順從之意)。這樣,翟里斯將“夫為妻綱”的夫妻關系轉換為了“平等和諧”的夫妻關系,更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Of old,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這里,翟里斯將孟母進行了解釋,說明是孟子的母親“the mother of Mencius”,有利于西方讀者理解。孟母三遷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但是在譯成英文時,如果不加解釋,就會讓讀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譯文化背景深厚的典故時,需要加上適當?shù)慕忉尰蛘咦⑨專拍芨玫膶⑽谋镜奈幕瘍群瓬蚀_傳遞,比如在譯“擇鄰處”時,翟里斯如果增添上“擇鄰處,為孟子更好學習”,會更加恰當。
3、交際維度。 “作中庸 子思筆 中不偏 庸不易”
“The Chung Yu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by the pen of Tzu-su; Chung(the middle) being that which does not lean towards any side,Yung(the course) being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作者在翻譯中庸時,用的是拼音翻譯法,并用括號加了注釋。這樣一來,即有利于原汁原味的傳播儒家經典文化,就像現(xiàn)在的流行語“土豪”“大媽”直接譯為“tuhao”“dama”;又準確明白的傳達了其隱含意義,讓西方讀者了解中國的中庸之道。
三、“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Jung,at four years of age,could yield the(bigger) pears.To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翟里斯在翻譯此典故時,增添了“更大的”(bigger)這個限定詞,使意義更加完整清晰。
翻譯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主要從語言、文化和交際三個維度來展現(xiàn)和評判。翟里斯作為著名的漢學家,英譯《三字經》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在英文句式選擇、文化轉換和交際達意方面進行了深刻的嘗試,使得譯文文本更加符合西方的表達習慣,中國典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雖然翟里斯譯本仍有很多不足,但仍不失為偉大的譯作。
參考文獻:
[1]刁衛(wèi)華.《三字經》與歷史教育[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2]張建秀.《三字經》翻譯策略選擇的跨文化視角研究――以漢學家翟里斯的英譯本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3,06:123-125.
[3]胡庚申.翻譯選擇適應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例示“適應選擇論 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3.
[5]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 2011:2.
【翻譯生態(tài)學視角看英譯《三字經》】相關文章:
英譯漢翻譯心得體會04-07
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04-04
生態(tài)學的實習報告10-27
城市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11-16
關于保護環(huán)境青蛙視角的建議書01-03
生態(tài)學實習心得體會05-19
實用的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三篇09-15
城市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5篇11-21
生態(tài)學實習心得體會范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