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書范文
碩士論文的開題報告作為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的重要支撐,是導師與評委判斷碩士論文研究價值、可行性及創(chuàng)新性的主要途徑。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書篇1
一、選題的依據(jù):
1)本選題的理論、實際意義
1.理論意義:
女性主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啟蒙運動,當時的思想家已經(jīng)能夠用筆指出男女之間的不平等現(xiàn)象了。
法國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義蓬勃發(fā)展的時期。
女性主義文學始終伴隨女性運動而存在。
女性主義者力圖通過提倡對于文學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評價來喚醒人們對于女性價值的再認識。
中國近代作家林語堂的英文作品《京華煙云》自問世以來倍受歡迎,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該書以近代中國社會環(huán)境為背景,描述了三個家族的衰落,塑造了數(shù)個鮮活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
本文選取《京華煙云》中的完美女子木蘭,從女性主義角度分析其現(xiàn)代之美與傳統(tǒng)之美相結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不僅能讓讀者了解女性主義的內(nèi)涵意義及其對中國近代的影響,為該理論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同時也從一個新的角度對《京華煙云》及木蘭這一女性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從而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
對于《京華煙云》的研究,翻譯研究,文化解析居多,而對文學特點的研究較少。
本文從文學研究出發(fā),以女性主義為視角探討木蘭這一人物形象,拓寬了《京華煙云》的研究領域與研究視角。
2.實際意義:
本文從女性主義理論入手,分析《京華煙云》中木蘭這一女性形象,不僅可以使讀者深入的了解木蘭這一形象,理解女性主義這一理論,從而提高讀者的女性主義意識,重視女性的價值。
還能使讀者在閱讀《京華煙云》時,對這一著作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近代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
最后對于當代女性而言,木蘭這一形象能讓女性讀者在生活中有所啟發(fā)。
2)綜合國內(nèi)外有關本選題的研究動態(tài)和自己的見解
1.國外研究動態(tài)
女性主義是婦女運動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是一種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識形態(tài),旨在改造男子中心的等級文化和社會體制,消除對女性在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上的歧視。
女性主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啟蒙運動。
早在在1729年,英國的克雷弗特就發(fā)表了題為《女性權力》的論著。
十八世紀英國的瑪麗沃思通克拉夫特曾經(jīng)發(fā)表《女權辯護》。
他認為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標是做一個理性的人,而理性地實踐則是透過妻子與母親的身份來表達的。
十九世紀英國的約翰穆勒將女性主義的觀點表現(xiàn)于《婦女的屈從地位》一書,他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下的婚姻關系猶如主人與奴隸的關系。
西蒙娜。
德。
波伏娃,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其代表作是《第二性》。
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的觀點為核心的女性主義思想突出其觀點的獨創(chuàng)性和開拓性。
伊萊恩肖瓦爾特曾在其作品《文學批評》中將女性主義寫作分為三個階段--“女性寫作”(1840-1880),“女權寫作”(1880-1920),“女人寫作”(1970-至今)(2004:148-149)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Woolf)早在1929年就寫出了題為《自己的一間屋子》的文章,作者抨擊了無處不在的性別歧
視現(xiàn)象,并分析了女性若要發(fā)出屬于自己的聲音,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社會前提條件,她在書中說到“我們女性要成為我們自己,我們要有500英鎊的收入和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2001:584)。
2.國內(nèi)研究動態(tài)
在中國,五四運動前后,受到啟蒙意識的影響,中國女性主義興起,時至19世紀9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義運動者將女性個體的,私人的欲望、需求、經(jīng)驗推向到公眾面前,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女性主體意識的討論與反思,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女性主義理論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學理論被諸多學者研究。
如從女性主義角度對《紅字》、《簡愛》、《傲慢與偏見》等文學作品的分析。
隨著《京華煙云》的出版,張振玉和郁飛的譯本的出版,國內(nèi)對《京華煙云》研究層出不窮。
從1990年到2013年對其翻譯研究的文獻達到185篇。
1998年至今對其文化解析的文獻達到243篇。
從1991年至今對木蘭這一人物解析的文獻達到89篇。
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木蘭進行解讀,但從女性主義入手的相對較少。
譚靜(2006:131)發(fā)表的《論木蘭的道教人生觀》從中國的道家思想結合木蘭的婚姻,家庭,處事三方面分析了木蘭的形象。
李志紅(2006:107-109)發(fā)表《中國的亂世佳人-京華煙云中姚木蘭形象分析》,從木蘭的容顏,聰慧,豁達,堅韌等幾方面分析了木蘭的形象。
張玉上,劉蓉(2010;35-38)發(fā)表了《從”合作原則“的違反剖析<京華煙云>中姚木蘭典型個性》,從合作違反的角度分析了木蘭的獨特個性。
而從女性主義角度入手的有雷琰(2006:65-66)發(fā)表的《透過<簡愛>看<京華煙云>--從女性主義視角批判木蘭形象》從事業(yè),婚姻兩方面批判了木蘭形象中的缺點。
王曉娜(2012:30-31)發(fā)表《20世紀初中西方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從女性主義視角看”厄秀拉“與”姚木蘭“的異同》,用比較的手法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了木蘭的形象。
這兩位學者雖然都是從女性主義角度對木蘭進行了分析,但是觀點卻不同。
雷琰是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對木蘭進行批判,而王曉娜則是從女性主義的理論入手對比厄秀拉分析了木蘭女性主義意識下反抗傳統(tǒng)的一面及妥協(xié)于傳統(tǒng)的一面。
雷琰的研究較片面,王曉娜的研究不夠深入。
3.本人見解
結合國內(nèi)外研究,可總結出女性主義旨在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平等權力以及婦女自身的性別平等意識。
筆者認為將女性主義應用于《京華煙云》木蘭這一人物分析中,將當時中國女性主義的特點與木蘭這一特別形象相結合,深入的分析了一位近代中國的完美女性形象。
不僅向讀者闡述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及女性主義發(fā)展情況,還拓寬了《京華煙云》的文學研究領域。
二、研究內(nèi)容:
1)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觀點
1.主要研究內(nèi)容:
女性主義理論為《京華煙云》在文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本第一部分為引言介紹,對全文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第二部分文將介紹女性主義的定義及發(fā)展,第三部分介紹《京華煙云》的內(nèi)容及作者。
第四部分是全文重點,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具體分析木蘭這一形象。
從其突顯的現(xiàn)代之美體現(xiàn)其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
從分析其潛在的傳統(tǒng)意識,體現(xiàn)其女性主義意識還不是特別強烈。
最后一部分將對本文進行總結。
2.觀點:
筆者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對木蘭的形象進行分析。
認為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以及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造就了獨特的木蘭。
一方面,她吸收了新的女性主義思想,對傳統(tǒng)社會有一定的反抗意識,她追求平等的教育,追求男女地位的平等,追求自由和獨立,是當時新女性的代表。
另一反面,她繼承了傳統(tǒng)女性的婦德,在婚姻,生育,以及傳統(tǒng)婦德反面有一定的認同甚至妥協(xié)。
兩種思想同時在木蘭身上體現(xiàn),并不是一個矛盾體,相反,木蘭巧妙的結合了這兩種思想,成為了林語堂筆下的完美女性。
2)研究重點
木蘭是《京華煙云》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造就了其獨特的形象。
因此本文的重點是分析體現(xiàn)了木蘭女性主義意識的三個方面,和體現(xiàn)其傳統(tǒng)之美,女性主義意識不夠強烈的三個方面。
及這一形象的成因。
3)研究難點
首先女性主義這一理論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
其次,在搜索到的眾多參考文獻資料中對于本選題的相關研究都不是很深入,還需要花費很多精力進行研讀和歸納總結。
4)創(chuàng)新點
目前學者對《京華煙云》的研究大多在翻譯領域,且文學領域用到女性主義的較少。
本文從女性主義分析木蘭這一形象。
既能為女性主義這一理論增添分析材料,又能從不同的視角對《京華煙云》中木蘭這一形象進行深入分析。
5)論文結構引言
1女性主義簡介
1.1女性主義定義
1.2女性主義發(fā)展
2.林語堂及《京華煙云》介紹
2.1林語堂簡介
2.2《京華煙云》內(nèi)容介紹
3.女性主義視角下《京華煙云》中木蘭形象的分析
3.1新型女性意識的覺醒
3.1.1.對平等教育的追求
3.1.2.對男女地位平等的追求
3.1.3.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
3.2.對傳統(tǒng)意識的妥協(xié)
3.2.1.對傳統(tǒng)婚姻的妥協(xié)
3.2.2.對傳統(tǒng)生育觀的妥協(xié)
3.2.3.對傳統(tǒng)婦德的妥協(xié)
總結
三、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選題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選題研究是建立在去圖書館查詢相關書籍,檢索相關期刊,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尋找和搜集與此選題相關的資料,并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網(wǎng)上廣泛收集和查閱國內(nèi)外有關本選題的研究文獻及學術文章,了解本選題有關的最新動向。
此外在導師的指導下,認真研讀了相關資料及等相關書籍和大量的期刊文獻后,對女性主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對《京華煙云》這一著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將女性主義運用于木蘭這一人物分析中。
通過閱讀,學習,總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對這一選題深入研究
2.可行性分析:
就目前來講,雖然學者對于該選題的研究尚少,但該選題并非無法完成。
首先,學校的圖書館設備齊全、資料完善,現(xiàn)已在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查閱到眾多與本選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其次,本人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掌握得較牢靠,并有專業(y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最后,本人寫論文時間雖不算很充裕,但也足夠,且準備時間充足,現(xiàn)經(jīng)過對相關資料的研讀,對整篇論文已有了初步的構想。
綜合這些因素,相信定能按時完成論文。
四、進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進程安排:
1.2013年12月12日上交畢業(yè)論文題目2.2013年11月26日上交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3.2013年12月30日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答辯5.2014年4月1日上交畢業(yè)論文初稿6.2013年4月20日上交畢業(yè)論文二稿7.2013年4月30日上交畢業(yè)論文三稿8.2013年4月7日上交畢業(yè)論文定稿9.2013年5月9日畢業(yè)論文答辯
2)采取的主要措施:
再次閱讀《京華煙云》原著,仔細體會。
認真研讀與本選題相關的文獻資料,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并通過個人思辨,確定自己的研究方案,揭示女性主義視角下木蘭這一形象的特點。
并對其成因進行分析。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按部就班地完成選題論證、開題報告、論文初稿和修改稿,直至順利通過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
[1]Beauvoir,Simonede.TheSecondSex[M].NewYork:AlfredA.Knopf,Inc.1952.[2]SMITHRDisorderlyConduct:VisionofGenderinVictorianAmerica[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
[3]RainVoet.FeminismandCitizenship[M].London:SAGEPublications,1998
[4]LinYutang.MomentinPeking[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9.
[5]ZhuHaina.TheChangingRoleofChineseWomeninHistory-fromtheDreamofRedMansionstotheMomentinPeking[J].海外英語2013:214-215.
[6]丁伊莎(DingYisha)。
中國女性主義文學興起與發(fā)展[J].中國文學研究。
2003(2):63-66
[7]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Woolf)。
《伍爾芙隨筆全集》[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
[8]郭循釗(ZhuXunzhao)。
論《京華煙云》之姚木蘭[J].科技信息。
2009:126
[9]雷琰(LeiYan)。
透過《簡愛》看《京華煙云》--從女性主義視角批判木蘭形象[J].現(xiàn)代文學研究。
2006(4)
[10]李銀河(LiYinghe)。
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11]林語堂(LinYutang)。
林語堂自傳[M].工丈,謝綺霞,張振玉譯。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12]林如斯(LinRusi)。
關于《京華煙云》林語堂名著全集(第一卷)[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13]倪志娟(NiZhijuan)。
女性主義研究的歷史回顧和當代發(fā)展[J].江西社會科學。
2005(6)
[14]王丹(WangDan)。
《玩偶之家》與《京華煙云》的比照-以女權主義視角看木蘭[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10)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書篇2
論文題目:周星馳電影與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
一、選題背景和意義
選題背景:
在七大藝術里面,電影藝術是唯一一門有確切生日的藝術。
作為一門年輕的藝術,自1895年12月28日誕生后,在短短百余年時間里,電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迅速地將其它藝術擠到了邊緣位置,并逐步占據(jù)當今文化的主流位置。
中國電影的歷史也已走過了百年的歷程。
經(jīng)過幾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中國電影人才輩出、佳片不斷,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界限日益消弭的今天,電影以其巨大的優(yōu)勢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樣式,同時成為越來越多的學者的研究對象。
電影已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當今社會最為活躍的文化因素之一。
香港作為一個大眾文化占主流地位的城市,其電影風格不同于大陸,以商業(yè)性和娛樂性為主流,這在某種程度上接近了好萊塢的電影風格。
這樣的社會文化語境成為香港后現(xiàn)代主義電影產(chǎn)生的溫床。
從飾演83版《射雕英雄傳》中一個被梅超風抓死的金兵乙,周星馳開始進入觀眾的視野,卻并沒有引起絕大多數(shù)人的注意。
不過,天賦加努力,經(jīng)過短短二十年時間,周星馳就憑借自己一部部影片征服了觀眾,并且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無厘頭喜劇,即后現(xiàn)代主義喜劇時代。
香港的后現(xiàn)代主義電影并不是始于周星馳,不過卻絕對是在周星馳的電影中發(fā)揚光大的。
在《霹靂先鋒》中,這種風格還不明顯,自《賭圣》后,它便日漸成熟并大放光彩,不過,在周星馳晚期的幾部影片中,這種風格又有所淡化。
在這種風格的影響下,很多人紛紛效仿,出現(xiàn)了很多類似風格的影片,并且這種情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選題目的:
周星馳電影盛行二十年,出現(xiàn)了很多經(jīng)典之作。
本人很早接觸他的電影,并且對其影片喜愛之至,很多影片都是反復觀看。
我曾就其影片寫過幾篇影評,不過難免落入俗套。
我很早就想寫一篇關于周星馳電影的論文,苦于沒有新穎的角度。
接觸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之后,我豁然開朗。
周星馳電影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每一個特征都是那樣的吻合,簡直就像為后現(xiàn)代主義而生的一樣。
故而我將周星馳電影和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結合起來論述,為周星馳電影正名。
選題意義:
周星馳電影為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典型范例。
而周星馳電影作為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無論是對于文化學家研究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還是對于普通觀眾正確看待當今影壇出現(xiàn)的無厘頭搞笑之風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本論文的研究能夠揭示周星馳電影的文化內(nèi)涵,有利于彌補目前周星馳研究中的某些不足,同時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點理論借鑒。
二、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綜述)
研究綜述:
周星馳電影流行已非止一日,喜歡看周星馳電影的人很多,熱衷于研究周星馳電影的人也不少。
去圖書館一找或者去網(wǎng)上一搜,研究周星馳電影的論著及論文浩如煙海,不勝枚舉。
總結一下,這些研究主要有三個方向:
首先,對周星馳本人及其電影的情節(jié)和思想意義的研究,包括大量影評和部分論著,這是論文及論著最多的一個研究方向。
這些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過于感性化。
不論是敘述周星馳本人的生平,還是抒發(fā)作者對于周星馳電影的感受,這些都是從感性層面所做的論述,未能進行理論概括,也就未能達到理性層面。
充其量這些作品只能算是一般的影評,并不具有理論意義。
比如自稱是周星星的粉絲的人所寫的《就愛周星馳》就直接表達了其對于周星馳的喜愛之情。
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研究理論,估計不會研究出什么成果,充其量只是抒發(fā)自己一時的感懷而已。
其次,對周星馳電影的藝術手法的研究。
這個方向的論文及論著的數(shù)量也不少。
與第一個研究方向相比較,這個方向的研究相對來說更深了一層,不僅涉及到了周星馳電影給人的直觀感受,而且透過表象稍進一層,進一步涉足到了其電影中蘊含的藝術手法,比如其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其無厘頭的搞笑手法等等。
在這一研究方向,最重要的、研究最多的一個話題是對其無厘頭搞笑的探討。
“無厘頭”這個詞是隨著周星馳電影的出現(xiàn)才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的。
對這個詞的出處及含義進行探討的論文不勝枚舉。
不過,探討來,探討去,很多人總是離不開這一話題,因此這一話題已變得非常爛俗。
單獨探討這一話題似乎再也發(fā)掘不出什么新的東西。
最后,對周星馳電影進行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的研究。
由于后現(xiàn)代主義是在西方產(chǎn)生的一個概念,并且產(chǎn)生的時間比較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就更晚了,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一理論,或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運用這一理論,這從為數(shù)不多的從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角度研究周星馳電影的論文及論著中可以看出來。
有一少部分人能夠自覺地從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的角度研究周星馳電影,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
不過在這些論文及論著中,大部分人對于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的運用還不夠純熟,或者只從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理論的一點出發(fā)論述一個問題,或者對于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理論的論述還不夠精確。
能夠純熟準確地運用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研究周星馳電影的論文及論著鳳毛麟角。
本人對綜述的評價:
綜上所述,雖然研究周星馳電影的人很多,著作也很多,但真正研究到點子上去的人并不多,而能對其進行準確的理論定位的人就更少了。
能自覺運用后現(xiàn)代主義的相關理論對周星馳電影進行全面準確的理論概括及定位,這幾乎就是一個空白。
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研究周星馳電影的公認的權威,也沒有一部研究周星馳電影的經(jīng)典的著作就說明了這一點。
這是一個不小的理論空白,而本人雖然水平不高,卻愿意去嘗試著鉆這個空子。
三、論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
本文運用后現(xiàn)代主義的相關理論,比如消費社會理論、解構主義理論等研究周星馳電影。
周星馳總共出演了50部影片,水平參差不齊。
本文以其部分水平較高的影片為主,輔之以其它影片進行論述。
同時,本文對周星馳電影還要做一些總體上的外圍研究,比如票房等。
最后,本文還要對其它具有周星馳風格的影片進行一個初步的探索。
周星馳作為喜劇天王,在其演藝生涯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過這種成就的取得也不是瞬息可就的。
除過天賦的因素外,他的成功與其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同很多影星的成長之路一樣,周星馳也是從跑龍?zhí)鬃銎,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能夠作為正式角色出演影片的。
《喜劇之王》這部影片似乎可以作為他這種成長之路的一個最好的注釋。
當然,能夠出演影片和成為喜劇天王又是兩碼事。
周星馳真正嶄露頭角是從《霹靂先鋒》這部影片開始的。
不過,嚴格地說,這部影片并不是一部喜劇影片,在片中,周星馳也不是主角,擔任主角的是李修賢。
周星馳真正作為主角并形成其風格是從《賭圣》這部影片開始的。
從此之后,周氏電影席卷中國,幾乎每部影片都能獲得極高的票房,觀眾對其影片也是趨之若鶩。
在此影響下,很多影人開始紛紛效仿周氏風格拍攝無厘頭喜劇影片,比如《一石二鳥》、《河東獅吼》、《十全九美》、《天下無雙》、《天下第二》、《大內(nèi)密探零零狗》、《功夫熊貓》等等。
這種風潮也波及到了電視劇,《武林外傳》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
當然,這些影視劇有些是對周星馳電影的拙劣模仿,不過也有一些在模仿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因此成為了新的經(jīng)典,比如《武林外傳》。
本論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與周星馳電影,先結合周星馳電影闡述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定義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的特征,然后論述了周星馳電影所體現(xiàn)的后現(xiàn)代性。
第二章涉及到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容--解構主義,論述了周星馳電影中的解構特性。
第三章進一步擴展了本文的論述范圍,初步探索了由周星馳電影而引發(fā)的周星馳現(xiàn)象。
四、預期成果和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本論文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運用后現(xiàn)代主義的哪些內(nèi)容以及如何結構這些內(nèi)容來進行論述。
另外,所需的一些相關理論書籍難以獲得,所需的閱讀整理工作量相當繁雜也是本論文所要突破的難題。
因此,在進行本論文研究的過程中,在研究已有的資料的同時,以周星馳電影及其相關影視劇為基點,同時結合相關的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將二者結合起來并從新的角度進行研究。
更多相關閱讀: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書】相關文章:
有關古代文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10-01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4-26
碩士論文的開題報告10-08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11-07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范文10-01
化工碩士論文開題報告10-09
mba碩士論文的開題報告10-07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范例10-08
電氣碩士論文開題報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