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別化教育學期工作總結
個別化教育對象:
訓練教師:
近年來,多重殘疾兒童的研究與干預一直是特殊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廣大特殊教育工作者關心的是,對多重殘疾兒童的干預應該從那里尋找切入點,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以及如何鞏固干預效果等等[1]。在啟能學校開展個別化教育訓練課程探索的背景下,訓練者有意識地把關注焦點放在多重殘疾兒童的生存、學習和生活方面,并選取了我校二年級學生郭X X作為個別化教育課程實施的對象。
現對過去一個學期的個別化教育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一、個別化教育實施的準備
個別化教育實施的準備是在已有的評估資料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訓練者沒有再次進行全面的評估工作,而更注重以下幾方面:
。ㄒ唬┙熒湃侮P系
由于訓練者是新參加工作的教師,需要兼顧環(huán)境熟悉、教學任務、專業(yè)學習等多方面的事情,而更為重要的是,智力障礙兒童面對陌生人,常常會表現出一種抗拒、抵制的心理,這對往后的教育教學極為不利。所以必須在個別化訓練課之外,抽取足夠的時間與該生進行交流,表達訓練者的善意,讓其消除戒心,接納訓練者的教育。
。ǘ┝私庠撋南嚓P情況
通過查閱郭X X同學的入學檔案;對其班主任與家長進行訪談;對其進行非參與式的觀察以及采用調查表等方式了解該生的基本情況,尤其是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學期,訓練者主要歸納了該生在認知能力與運動能力這兩方面的情況:
表1 該生在認知能力與運動能力方面的情況
認知能力
該生理解能力較差,認知方式刻板,尤其表現在數學學習方面,
能夠獨立讀出數字,但聯系實際物體進行數數的能力差。逃避需要持
續(xù)用腦的工作;學習動機不明確,對學習內容缺乏興趣。
運動能力
該生走路步伐不穩(wěn),坡腳;左手肌肉萎縮,手腕側翻,乏力,無
法完成抓、提等一系列動作;沒有鍛煉左右的意識。
(三)制定個別化教育目標
根據該生的情況,針對其在認知能力與運動能力這兩方面的問題,分別制定了個別化教育的長期與短期目標,具體如下:
表2 對該生實施個別化教育的目標
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
認知能力
提高該生學習興趣,讓其掌握簡單的注意方法,教會該生簡單的記憶方式,增強其學習信心。
1.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其數學成績;
2.提高該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信心,獲取成功體驗;
3.通過反復的鍛煉,使其養(yǎng)成計算的習慣,掌握簡單的記憶方式。
運動能力
讓該學生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使其身體機能得到發(fā)展,掌握一定的精細動作。
1.該生能夠意識到自己肢體方面的問題并了解“用進廢退”的道理;
2.該生能在主觀上認識運動鍛煉對其肢體發(fā)展的重要性,并能在行動上積極參與各項體育運動;
3.該生學會左右手協(xié)調,右手能完成一些精細動作,而左右則能通過右手的配合,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
二、個別化教育的實施
為達到預期的個別化教育目標,訓練者充分運用談話、講授、演示、游戲等教學方法,利用各種資源,對該生實施有針對性的訓練。訓練主要內容及其訓練意圖如下:
表3 個別化教育實施內容與意圖
主要的訓練內容
訓練意圖
認知能力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
2.鞏固11-20各數的認識;
3.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
1.讓該生掌握簡單的記憶方法,提高其的記憶能力;
2.注重心理體會,給予支持與幫助,使其中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逐步建立信心;
3.提高該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4.通過語言復述,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更好地理解練習的題意。
運動能力
1.左手的運動、左手的負重訓練;
2.左右手的協(xié)調能力訓練;
3.增強體質的其它訓練。
1.讓該生明白運動的意義,促使其形成積極鍛煉的心理動機;
2.防止殘疾程度的加深,同時不忽略對其正常的右手進行訓練,達到缺陷補償的目的;
3.提高該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訓練者在實施個別化教育的過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認知能力與運動能力的訓練是交替進行的,確保這兩方面的訓練在一個個別化教育課時里面都能開展,以降低學生的厭倦情緒;個別化教育的內容要滲透到日常的學校生活之中,比如說要求該生認真作廣播體操,在學校里面完成作業(yè)等;保持訓練內容的連貫性,堅持由簡單到復雜進行訓練的原則。
三、個別化教育的效果
根據訓練者的觀察紀錄以及其他老師的反映,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該生的生活數學成績有所提高,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也很積極,但總體的認知能力水平沒有顯著的效果;在運動能力方面,該生意識不強,主動性不高,存在畏難心理,甚至有時候對訓練產生抗拒的行為,總之,該生在運動能力的提高方面幾乎沒有進展。
四、個別化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必須認真總結與反思個別化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訓練者通過學期總結,找出了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1.沒有及時鞏固前期取得的成績,雖然強調了訓練內容的連貫性,但沒有深入了解該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訓練速度過快,導致其在忘記之前所學的同時,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高;
2.與該生家長交流不足,忽略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3.對該生在訓練過程中的情緒關注程度不夠,處理不及時甚至未采取任何措施來應對;訓練內容制定之后也少有調整,靈活性不足。
【個別化教育學期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教育隨筆:關注個別差異05-16
幼兒園個別幼兒教育隨筆12-26
留守兒童個別教育方案(精選14篇)05-26
留守兒童個別教育方案范文(精選15篇)12-20
個別工作總結05-17
音樂化常規(guī)教育隨筆03-21
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實施方案05-04
教育信息化研修計劃12-21
學前教育辦學多元化03-24
教育技術信息化管理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