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畫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畫讀后感1
《國畫》寫得是真好,可是,我讀著心里發(fā)冷。
盡管不乏戲謔之詞,但我覺得,《國畫》是最接近生活原形的一部當代官場現(xiàn)行記!人物心理之描寫,可謂細如絲發(fā)。里面的人物,就是你我身邊的熟人。而最具普遍意義的人物就是朱懷鏡。你我都是他,起碼曾經(jīng)有那么一段經(jīng)歷是他。和其他的官場小說相比,它是原始的,毛坯的,野性的,真實的,像一片古老神秘的雨林,映射這個奇妙世界的真相。 魯迅先生說:”真的勇士敢于正視慘淡的現(xiàn)實,敢于面對淋漓的鮮血“。
但沒來由得我讀著心里發(fā)冷。我仔細想了想,大致有這么幾個原因。
首先覺得很可怕。一路看著,這感覺是愈見清晰。上級領導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樣的滑稽及具諷刺的.意味,那些點頭哈腰阿諛奉承的下級小丑樣,讓人感到可悲可憐,而所有官場中人性格的扭曲變形,真讓人感到現(xiàn)實的殘酷,官場的可怕!官場真的就是這樣?其實它從來都是這樣!只是像我這樣愚笨的人沒有發(fā)現(xiàn),而是讓王躍文這樣的聰明人點破了,我于是也跟著眼睛亮了起來。有的時候,眼睛近視,或者就是瞎子,沒什么不好。看得清楚了,反倒影響食欲。我想到了古代,想到了外國,也就是說,古今中外我都想了想,對官場的印象居然出奇的一致。我想,是不是不可救藥了?是不是人類的本性就決定了?是不是上帝在耍人類,讓人類盡情地玩,而他在偷偷地笑?我有些發(fā)冷。
其實范圍哪里只局限在官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這樣嗎?正像作者在后記中所說的,他不承認這是一篇什么官場小說。王躍文說,他只不過想寫人。我琢磨了半天,有些感悟了。是不是官場人生就是日常人生?只要人與人交往,只要存在利益沖突,不都這樣嗎?這樣想來,就更有些冷。
我一面在說好的時候,也一面在學習里面的細節(jié)!秶嫛肺掖蠹s看了一周。這些天,我晚上看《國畫》,白天就琢磨著哪些人像皮市長,哪些人像宋達清,哪些人又是張?zhí)炱、朱懷鏡,哪些人又是曾俚、玉琴那幾個耿直的倒霉蛋。主人公朱懷鏡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心里真是揣著一面鏡子似的,把身處的官場,把那官場間人與人關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別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鏡,卻又莫可奈何。俗話說”難得糊涂!白髡吣馨阎烊斯母惺軐懙娜绱饲逦约涸(jīng)的經(jīng)歷的痛苦,郁悶,也就可想而知了。我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的角色就是耿直的角色,但這些天,我卻自覺不自覺地開始琢磨身邊的一個個人了。我的心里活動也多了起來。原來的我不這樣啊,我是不是也進化了,從簡單到復雜?
我還想看《國畫》的續(xù)集《梅次故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毛病。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卻總是牽腸掛肚。我們生活在一種病態(tài)的生活中,卻常常不能自撥。在不能自撥中,我們重復著病態(tài),甚至發(fā)明著病態(tài)。
國畫讀后感2
趙汀陽曾說,當政治博弈退化為行政博弈,這種行政斗爭的游戲雖然在智力上是高水平的(陰謀水平驚人),但在精神上是極低水平的,它沒有任何精神性的意義,毫無精神追求,毫無理想,道德和美學的意義都退化到趨近于零,只剩下單純的無恥斗爭。秦漢以來中國歷史所記載的各種“政治斗爭”其實都沒有什么政治意義,而只是一些在荒謬、殘酷、變態(tài)、陰毒、無聊等方面都超出了人們想象力的宮廷斗爭、朝廷斗爭以及地方與中央的斗爭,都是為權力而權力、為利益而利益的單純比賽。
科舉制似乎成功地鼓勵了人們學習知識的普遍熱情,但儒家意識形態(tài)卻被規(guī)定為唯一的學習內容,人們修習到的'只是一些復制性的知識。按照官僚帝國的制度,只有學好了意識形態(tài)才能做官,而做官是這個社會中能夠以智力投資而獲得最大利益的唯一途徑,這樣的誘惑基本上否定了其它所有智力投資方向,帝國的智力事業(yè)就萎縮成為學習意識形態(tài)。這種學習不是為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是為了不斷重復、不斷體會而鞏固既定觀念,這種永遠自身復制的意識形態(tài)幾乎徹底摧毀了帝國的智力事業(yè),使思想和精神成為荒漠。
不論是病態(tài)的人性,還是稀薄的智力,都注定了官僚集團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改變現(xiàn)狀、聰明正確地完成一件有益的事情。它甚至可能沒有辦法知道,除了維護自身存在之外,還有什么值得完成的事情,它沒有辦法知道,什么是有益的事情。它就會窩里斗,它就會折磨它的主人,而它對于外部的挑戰(zhàn),根本沒有任何應對的能力。
有官的地方,就會有官場;有官場,自然就有官場規(guī)則;有規(guī)則,就會有破譯規(guī)則者。日熏月染,久而久之,規(guī)則和破譯規(guī)則就都會變成文化,就會融入人的血液中,最后沉淀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這也就是為什么只有在中國,才會有官場文學。但不是所有的官場小說都稱得上是官場文學。談到官場文學,有一個人,無論是讀者只為閱讀,還是學者做研究,都無法繞過,他就是王躍文。
如果說其他的官場小說總喜歡造一個光明的尾巴,以顯示主旋律的正確方向,那王躍文就是一個悲劇主義者,他的小說人物卻總陷入困境之中,理想被擊碎,仕途漫漫不清晰,嘗遍人情冷暖,染得身心俱憂郁,不得志,最后多以出走的姿態(tài)完成仕途。朱懷鏡先得勢,后失勢,最后被貶到底下縣市。這早已超脫了簡單的仕宦升降,官場就是一個殼,換作另外一個殼,比如職場,再比如大學,同樣是一件漂亮的文學作品。
國畫讀后感3
王躍文先生寫的官場小說《國畫》,最近這兩個月我連續(xù)看了兩遍。有人說,作者是官場小說第1人;我不愿附和自己和作者的淺薄,但感覺這本小說的確挺有意思。《國畫》再看之后
主人公朱懷鏡先生是個不算太壞的好官。他有知識分子的骨子,也有官場游子的面子。其實,自古以來,中國的官場就積聚了大量本是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知識分子,但他們必須適應官場潛規(guī)則,否則不但好活無望,連好死都不得。朱懷鏡大概奉行的是內方外圓,或說思方行圓的人生哲學;他內心鮮明著自己的`判斷,而行動迎合著官場的規(guī)則。他并非大奸大惡,所以也未大貪極刑;他并非大善大賢,所以不致太高太假。
他為幫張?zhí)炱娴拿,而出面讓龍文作假證;卻意外獲得后者的重托,為他保管了行賄本。待自己隨投靠的大樹失勢,而張?zhí)炱媲嘣浦鄙,卻對之不理不睬時,他被迫祭起了無意收留的法器,實現(xiàn)了自我官運的逆轉。我們自然不能說他高尚,但觀者也很難批之為卑鄙,反而常有人為他辯護,說是官場必須的自我保護。
他長期和青年女子梅玉琴同居廝混,她從未要求,他未曾打算、也始終不能給她諸如家庭或名分之類。甚至最后她被判刑,自顧不暇的他也未援手一把;尤其是最后去探監(jiān),面對臉色蠟黃、身體臃腫、背影佝僂的她,”他的浪漫在頃刻間被堵在喉頭下面了“——他無法克制自己的失望和放棄。但是他和她之間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的權、錢和性、色等交易的戲份,唯一的至少說是很主要的紐帶就是一個字:情——兩情相悅,相互慰藉。人們自然不愿說他們超凡脫俗,但也很難說是骯臟庸俗。世間兩性以情為媒,似乎就不該遭受太多責備了。
作為膚淺的讀者,我對朱懷鏡當然是愛不起來,但實在也恨不下去,只覺得他只是至今(并將長期)活在(甚而是活躍在)中國官場的普通一員;我倒很慶幸他沒被作家神圣化,但也沒被妖魔化。
看人的品行,最好看他的朋友就可以了。朱懷鏡自認最好的朋友大概就4個:一個是畫家李明溪,瘋瘋癲癲,生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后來失蹤了;一個是記者曾俚,憤世嫉俗,生活在自己的正義世界里,最后被逼走了;一個是裝裱師卜未之,超凡脫俗,生活在自己的古典世界里,后來死了;還有一個是紅顏知己梅玉琴,溫婉癡情,生活在自己的愛情世界里,最后被關了。
這本小說中最神奇的是關于”且坐亭“一段的故事描寫,先有放意自然的的閑趣,再有古跡零落的幽思,又添讖語如靈的神秘,最后竟帶如真似幻的荒誕。讓整個小說點綴了一點魔幻色彩,并且也成為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逆轉和歸宿。
值得一看。
【國畫讀后感】相關文章:
國畫的創(chuàng)作10-08
美術國畫10-08
對中國畫及中國畫教育的探討10-07
中國畫及中國畫教育的尷尬10-07
關于國畫的作文10-05
書法與國畫10-08
國畫技法10-08
學國畫小學作文10-07
畫國畫作文05-28
中國國畫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