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范文
高品位大學應當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學苑。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征,學校的魅力在于它有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關于創(chuàng)建高品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范文,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初步認識
校園文化是大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學文化,建設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本校特點的大學文化,是擺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員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1.1校園文化的定義及特點
對于校園文化概念的界定,視角不同,說法不一,但站在整個大學的角度看,校園文化是大學在長期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一方面貫穿于大學辦學理念、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章制度及具體的校務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園文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植根于觀念和行為范疇,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發(fā)揮著作用。校園文化是一個包括學校“獨特的辦學精神、道德規(guī)范、文化傳統(tǒng)、生活方式等內容的總體價值觀復合體”。
校園文化既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僅僅等同于具體的校園文化,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關于大學的文化,是類體概念,表明其產生于大學,與大學相互依存,大學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內容都離不開大學這個主體,是大學和文化的結合;另一層是大學內的文化,是個體概念,指特定大學的個體文化,是大學文化個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國的大學不計其數,中國的高校也有數千所,但風格迥異。如果從大學文化的角度來究其原因,便是大學文化的個性化層次使然。因此,校園文化是一個共性與個性統(tǒng)一的概念。作為大學這樣一種社會專門組織,有自己的專門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個性。但大學文化歸根結底是通過生活于大學之中的人際活動,不斷進化、積淀而成的。
校園文化總體上呈現下列特點:一,多元性與主導性。當前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元化導致的社會文化多元化,還有各院校校園文化主體的價值取向、文化修養(yǎng)、知識結構、志趣追求的差異,使得校園文化呈現多元性。盡管如此,我國高校的性質及根本任務決定了校園文化必須導向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導向陶冶愛國主義高尚情操。二,科學性與思想性。校園文化本身就極富知識與智慧,有很強的科學性及濃厚的科學和學術氛圍。同時,校園文化的主體還具有境界較高、思想敏銳的特點。三,穩(wěn)定性與可塑性。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精神、傳統(tǒng)、作風的綜合體現,必然帶有學校特定條件下的歷史積淀。校園文化不僅影響于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人格的可變性,同時,它要受高校培養(yǎng)目標和教育職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對其施加的影響。四,獨立性與開放性。校園文化以其特定的環(huán)境、主體、途徑及成果,形成了區(qū)別于社會文化和其他亞文化的相對獨立體系。同時,校園文化不可能脫離社會文化孤立地生存發(fā)展。
1.2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校園文化是大學的要素,是使大學生有歸屬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撐。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品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和氛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奮進的激勵作用和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對此我國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個泡菜理論,認為大學就要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此氛圍中思考、感悟,升華,完善。
21世紀的大學文化愈來愈成為高校增強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學學術環(huán)境是大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學校對師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適合發(fā)揮才能的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大學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師資,就有可能發(fā)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紀,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為高校擴大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學校影響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間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強。19世紀末,洪堡創(chuàng)建的柏林大學就是以其“教學和研究相結合”新理念為核心的大學文化而使柏林大學乃至整個德國成為20世紀初“世界大學的耶路撒冷”。
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為高校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在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的大趨勢下,不同地區(qū)的大學、同一地區(qū)的不同大學為了各自的生存發(fā)展在生源、師資、科研等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綜合實力強的名牌大學,必定擁有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在21世紀,凸現競爭優(yōu)勢的就是這些大學文化的強勢群體。
強調大學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自覺地適應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培育新的思想觀念,建立新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機制,增強活力,促進大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轉軌,中國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的趨勢,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和調整,畢業(yè)生就業(yè)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種全新的競爭氛圍。置身于這種環(huán)境之中,高校必須具備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三方面的資本和優(yōu)勢才能生存和發(fā)展。這需要大學具有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市場觀、服務觀、人才觀、競爭觀、創(chuàng)新觀等,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文化,這正是大學校園文化在新形勢下所孜孜求索的內容。
1.3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
大學文化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大學環(huán)境、大學秩序、大學風氣,這三個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內、由硬到軟。大學文化由大學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huán)境文化四個層面構成,可分為五個方面,即大學物質文化、大學精神文化、大學制度文化、大學行為文化和大學媒體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保障,行為文化是方式,媒體文化是載體。它們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校園文化是一種寓教育于環(huán)境的“潛在課程”,是學校環(huán)境、設施、氣氛及教風學風、校園精神的有機整合,能使師生感受潛移默化的感染、啟迪和熏陶。有位教育家說得好:學校要讓年輕人的心激蕩;走進學校,應當讓人能夠感受神圣、魅力和詩意。因此要整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努力使其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高品位大學應當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學苑。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征,學校的魅力在于它有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研究的氛圍本身就是一種引導人、教育人的力量。馬克思說:“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fā)展的空間。”學校應當成為師生生存和發(fā)展的最佳空間;高品位大學應當是生動活潑的樂園。要追求深層意義上的生動活潑---人的個性的健康發(fā)展,人的智慧的深層挖掘,情感的充分釋放,這樣,學生才會有成長的真正快樂;高品位大學應當像家園那樣充滿親情,在學習、活動、交往、合作中融入親情,才有可能坦誠、深刻;在親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高品位大學應當像文化宮。21世紀的辦學格局必然更為開放和靈活,既能接納早期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開展課前、課后、周末、假期文化活動的場所。學校應充分發(fā)揮自身辦學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和輻射優(yōu)勢與企業(yè)、科研機構、文化團體等建立廣泛的聯系,加強學校與社區(qū)的良性互動,提高對社區(qū)的影響力,促進社區(qū)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使之成為溫馨的育人環(huán)境。
教育家丹尼爾認為,“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和持之以恒的韌性,關心他人的善良,善于與人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都是對青年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本質上都屬于文化的范疇。因此,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學文化必須承擔重要任務。
2.國內外特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與分析
北京大學之所以能昂立于中國高校之首,屢開各風氣之先,與其近百年來一直堅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分不開。個性鮮明、富有影響力的學校,肯定會有自己的歷史積淀和文化砌構,以及附著于上的自始至終穩(wěn)定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蔡元培先生構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引領著北京大學傲然前行、卓而不群。
清華大學以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成為學子向往的學術殿堂。“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園中林山四時變幻,環(huán)抱一泓秀水,掩映兩座古亭。心曠神怡的美景與優(yōu)秀大學文化相映成輝形成了百年香醇般的校園文化。
中山大學掀起“中大精神與校園文化建設”大討論,涵蓋了本;顒拥囊磺蓄I域和層面。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在大學的生存發(fā)展中起著核心作用,但其精髓在于培育以大學精神為核心的大學群體意識。一位著名國外教育專家寫到:總的來說,在保障大學的高水準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施、任何組織都更有效。
東南大學建各種學生社團,形成了志愿服務、文藝演出、學術科技、書畫攝影、主題辯論、環(huán)境保護等主題鮮明的系列社團活動,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化成才環(huán)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學嚴謹治學有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凝聚、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師資。武漢大學對校園文化的內涵做了新穎、獨特的界定,提出了“奮發(fā)圖強,建設蓬勃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精心設計,建設獨具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健康有序的校園制度文化”的整體思路和構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實踐中積累,在繼承中發(fā)展,形成了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獨具特色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模式。提出了“以人為本,求實創(chuàng)新”的工作思路,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校園文化是硅谷成功的靈魂。同時,硅谷的創(chuàng)業(yè)文化也不斷提升著斯坦福的校園文化,使斯坦福始終鶴立在高科技產業(yè)的最前沿。植根于校園文化沃土,創(chuàng)業(yè)文化成就了今天的硅谷偉業(yè)。
調查分析發(fā)現:各大學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作法不盡相同,但都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奠定了跨越式發(fā)展本校堅實的基礎。人文學院側重于理念形成和形象塑造;綜合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側重于科技氛圍的營造,高新技術的研發(fā),與大學的長遠發(fā)展結合,賦予校園文化建設以新的內容。
3.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再思考
校園文化建設是大學辦學過程中的偉大工程,創(chuàng)建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并形成特色任重道遠。只有運用科學指導,高揚教育理想主義,廣泛吸納一流大學經驗,加快改革,完善機制,扎實工作,全員參予才能逐步實現建設高品位大學文化的目標。
1)作為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訓是學校辦學理念、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精神文化“特質”的高度概括。精彩的校訓,如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北京師范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南京大學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山東大學“氣有浩然,學無止境”,中國海洋大學“海納百川,取則行遠”,山東交通學院“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美國斯坦福大學“讓自由之風吹拂”,哈佛大學“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與真理為友”,無不張顯大學鮮明的個性,具有極強的宣傳教育意義。
2)重視校園人文環(huán)境建設,寫好校史、建好各類陳列室、展室,通過資料記載和實物生動反映學校發(fā)展歷程,激勵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yōu)良傳統(tǒng);要發(fā)揮成才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以其創(chuàng)業(yè)歷程和成就,激勵大學生立志成才;精心組織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和獎學金頒發(fā)儀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活動,提倡名人名家為學生頒發(fā)畢業(yè)證書和各類獎勵。
3)重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加大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大學生文體、科技中心,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條件。加強校報、?、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宣傳櫥窗等的建設,發(fā)揮宣傳輿論陣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更大作用。
4)重視校園景觀建設,搞好綠化美化,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橋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tǒng)一,以優(yōu)美的校園景觀激發(fā)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和他人的美好情操。組織學生參與校園樓宇、道路、景觀的規(guī)劃、建設、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強對校園環(huán)境的認同感。賦予校園里包括樓堂館所、花草樹木等在內的建筑、設施和環(huán)境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把學校建成綠色校園、文明校園。
5)重視校園綜合治理工作,積極配合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等部門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商業(yè)經營等活動進行專項整治,維護學校正常教學和生活秩序。建立健全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加強學生社團組織的管理,幫助推薦指導教師,引導大學生社團健康有序地開展活動。
還有,教師要修養(yǎng)師德,應當從事業(yè)出發(fā),構建理解、協作的良好人際關系,為學生樹立榜樣;學生要尊師、勤學、守紀,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校宣傳教育工作隊伍,以高質量地完成黨交給的宣教任務。用學習型組織的理念建設這支隊伍有利于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凝聚隊伍的力量,提高個人和組織的工作能力。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創(chuàng)建高品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01-17
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1-02
法院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3-09
職工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5-26
大學校園的調研報告02-21
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4-18
農村文化建設專題調研報告04-18
校園文化建設調研報告11-30
鄉(xiāng)鎮(zhèn)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12-30
校園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