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論《圍棋活動內在價值與開發(fā)幼兒潛能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的論
近年來,幼兒園教學與課程的研究已從學科領域走向教學與課程特色的構建,從而越趨綜合化、多元化、現(xiàn)代化、個性化。如何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特點,挖掘幼兒的潛能,構建符合幼兒發(fā)展特點的、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成為我園教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標。圍棋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引導幼兒走進黑白世界,感受快樂圍棋,成為我園教師研究的熱點。
一、問題的提出
大背景:新世紀之初,教育改革越趨多元化。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如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幼兒園研究的著眼點和著力點。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在這一精神的指引下,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更應注重它的多樣性、豐富性、教育性,為培養(yǎng)新世紀的創(chuàng)新人才打好基礎。
圍棋活動是我國的國粹,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早在五十年代,陳毅同志就曾指出:圍棋活動可以鍛煉人的頭腦和品格……下棋的人越多,人才就越多!將圍棋引入課堂,國內外不乏先例。許多中小學開設了圍棋課,一些業(yè)余體校開辦了圍棋班,韓國在大學開設了圍棋專業(yè),上海羅山幼兒園以圍棋為特色開展活動。圍棋不僅有助于人的智力發(fā)展,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也有著重要作用。圍棋作為一種教育資源、一種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途徑而被引入課堂,但它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國內外研究不多,特別是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價值與方法的研究,幾乎沒有可借鑒的資料。
小背景:幼兒園的教科研工作近年來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幼兒園都在嘗試構建自己的園本課程,逐步形成既能體現(xiàn)現(xiàn)代的、多元的、科學化的教育體系,又富有地方特色和幼兒園的個性特點。我園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也逐步開展了一些課題研究,部分課題在省、市、縣立項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近年來,我園把“科研興園”放在首位,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著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師資隊伍,因而課題研究成為我們全園工作的核心和重點。
我縣群眾圍棋近年來得以大力推廣,各種棋社、圍棋培訓班、圍棋興趣小組如雨后春筍。社會的氛圍、家長的重視使得幼兒圍棋教育得以迅速發(fā)展。但是,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建立在反復、機械練習的基礎上,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只是部分兒童。如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國粹,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喜歡圍棋,我園課題組提出了《圍棋活動內在價值與開發(fā)幼兒潛能的研究》這個課題,并制訂了研究方案,倡導培養(yǎng)興趣、潛能、輕松學棋、普及圍棋。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直接目標為:以“活動促發(fā)展”為指導思想,以圍棋活動作為人的主體發(fā)展的中介和手段,探索挖掘圍棋內在的教育價值,研究開發(fā)幼兒潛能的途徑和方法,發(fā)揮圍棋獨特的育人功能。
本課題研究的間接目標為:讓幼兒了解圍棋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掌握初步的圍棋技能,培養(yǎng)幼兒觀察、注意、記憶、思維等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個性品質。
三、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這是本課題主要的研究方法。其一,以提高行動質量、解決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其二,以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為主要形式;其三,以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持續(xù)反思為基本手段。
2.調查法:
(1)對研究對象的現(xiàn)狀調查。在研究初始階段,我們對研究對象的興趣、能力、家庭等情況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后開展圍棋活動。
(2)同類課題的現(xiàn)狀調查。在開展研究活動之前,我們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進行了調查;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關注同類課題的研究情況,并進行了分析,以資借鑒。
3.測量統(tǒng)計法:在課題研究之初,我們對研究對象以及部分非研究對象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進行前測查;在一輪研究結束后,我們再次進行了后測查。
4.個案研究法:在開展圍棋活動時,我們隨意抽取部分幼兒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對他們在圍棋活動中的情況作跟蹤記錄、分析與記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5.家園協(xié)同法:努力在幼兒園、家庭中共同創(chuàng)設圍棋氛圍,保持圍棋活動開展的長期與有效性,激發(fā)幼兒、教師、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興趣,共同學習圍棋。為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了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并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四、研究操作
在研究的初始階段,我們確立以中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初步構建幼兒學圍棋的活動框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適當進行調整,將小班幼兒也納入研究對象,積極開展研究活動,初步探索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
1. 確立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
圍棋具有科學和藝術相融、智慧和靈性相啟、意志和品格兼顧的特性。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幼兒掌握多少圍棋知識和技能,而是通過圍棋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們著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激發(fā)幼兒圍棋興趣的前提下,開發(fā)幼兒的潛能,即注意力、記憶力、控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開發(fā);二是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即講棋道,守規(guī)則,講禮節(jié),勝不驕,敗不餒。
2. 構建幼兒園圍棋活動的框架。
為了形成規(guī)律性的圍棋活動組織體系,我園構建開展圍棋活動的框架如下:
家的綜合素質。為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了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并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3. 探索幼兒園圍棋活動的主要內容:
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不僅是為了讓幼兒學會下棋,更重要的是發(fā)展相關能力,我們開展圍棋活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圍棋知識:包括圍棋基礎知識、圍棋規(guī)則、圍棋對弈常識等。
圍棋相關活動:圍棋禮儀;圍棋品德;圍棋心理等。
圍棋歷史與現(xiàn)實:圍棋起源;圍棋發(fā)展;圍棋名人;圍棋賽事等。
圍棋與其它學科:與數(shù)學、體育、美術等學科的融合。
4. 嘗試開展圍棋活動的各種方法:
(1)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方法。我們?yōu)殚_展圍棋活動而精心設計了多種游戲,在玩圍棋的過程中開發(fā)幼兒潛能,發(fā)展幼兒個性,促進每一個幼兒在不同層次上提高。
(2)觀察法: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運用觀察感知棋形特點、著法、位置、變化等,使幼兒在自我調整的狀態(tài)中得到發(fā)展。
(3)想象法:想象是促進幼兒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將圍棋材料、棋形及變化借助想象,以進一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4)對比法:對比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判斷能力。將圍棋活動的不同結果呈現(xiàn)出來進行比較、分析,鍛煉幼兒判斷能力。
(5)練習法:練習可以根據(jù)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解決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我們主要通過提供棋譜幫助幼兒進行相關問題的練習。
(6)評價激勵法:評價是圍棋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圍棋活動的評價不僅包括對幼兒對弈結果的評價,還包括幼兒在活動的表現(xiàn)。幼兒需要得到教師、同伴的贊許和激勵,對失敗的幼兒也要就某一方面進行鼓勵。
5. 探索幼兒圍棋活動的主要模式:
(1)專門的圍棋教學活動:每周安排1~2課時,在圍棋室由教師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圍棋的基礎知識。
(2)區(qū)域活動中圍棋對弈:在班級開辟的圍棋區(qū)中,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fā)邀請同伴下棋。
(3)在其它活動中滲透圍棋:在幼兒園的各類教育教學和游戲活動中滲透圍棋禮儀和棋藝。如:在操場上畫上大棋盤,讓幼兒在玩體育游戲中鞏固圍棋知識;在數(shù)學活動中用棋型讓幼兒認識圖形和練習計算;在各類游戲中運用圍棋禮儀等。
(4)參加、觀摩園內外圍棋邀請賽:定期組織園內喜愛圍棋的幼兒進行比賽,提高棋藝,陶冶情操;帶領幼兒觀摩并參加縣內外的圍棋比賽,感受氛圍,提高棋品、棋藝。
(5)參加社區(qū)圍棋活動:定期、不定期與社區(qū)人員對弈,研討圍棋活動,增進交流與合作。
五、研究成效
1. 開發(fā)幼兒潛能,幼兒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圍棋活動開展并不是要讓幼兒掌握高深的棋藝,其最終目的是激發(fā)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并以此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fā)幼兒的智力,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發(fā)展。
(1)活動興趣顯著增強。通過開展活動,愛好圍棋的幼兒越來越多。圍棋雖然以抽象思維為主,但是通過形象化的活動方法,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活動時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游戲活動時爭相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對弈時你爭我趕;在比賽時大膽落子……幼兒盼著圍棋學習活動,在區(qū)角活動時爭著取棋具,平時交流的話題也常有圍棋。
(2)綜合素質顯著提高。首先,圍棋能促進智力的發(fā)展:棋盤的位置名稱需要記憶,棋的多少需要計算,棋的形狀需要觀察:勝負判斷需要分析;探討圍棋問題需要表達等,這些對于正在發(fā)展關鍵期的幼兒都能發(fā)揮良好的教育效應。其次,圍棋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圍棋禮儀可以修身;圍棋對局可以鍛煉意志力;圍棋的勝與負可以培養(yǎng)“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等。此外,圍棋活動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品德:愛護和認真整理圍棋用具的習慣;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習慣;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獨立自主的意識;尊敬對手的品德;勇敢拼搏的精神等。
圍棋活動能充分開發(fā)幼兒的潛能,促進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方位性,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它能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經過三年的圍棋實驗研究,幼兒的智力顯著提高,情緒情感積極高漲,堅持性、求知欲、好勝心、意志品質較研究前顯著增強,部分幼兒得以彰顯特長,多名幼兒獲得圍棋段位證書。
2.提高教師組織活動的水平,教師科研能力有所增強。
在課題研究的三年里,教師們勤學習,苦鉆研,同探討,共研究,綜合素質大大提高,主要表現(xiàn)為:
(1)教育觀念和行為的更新。課題研究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和實踐,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表現(xiàn)為改善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模式,駕馭課堂的能力逐步提高,從而促進教育質量的有效提高。
(2) 教師圍棋專業(yè)技能與組織活動能力的增強。圍棋活動需要一支專業(yè)化的師資隊伍。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從不懂圍棋到走近圍棋,從掌握基礎知識到成為圍棋行家,逐步成長為愛圍棋、懂圍棋、能下棋的能手,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就能更好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和指導幼兒活動。
(3) 重視總結與交流。課題開展以來,教師們不僅重視研究實踐,同時也重視經驗的總結與交流,撰寫能力逐步提高。
3. 促進家園共育,推動家長對圍棋活動的配合。
在開展研究活動的同時,我園一直關注家長在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了家園共育的活動網絡。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效果,我園通過專題講座、發(fā)放圍棋教材、設置宣傳欄、開展觀摩活動、組織家長教師幼兒對抗賽等,努力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部分家長有一定的圍棋基礎,他們除了自覺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外,同時成為我園的“家長志愿者”,幫助我園解決研究中的專業(yè)問題。因此三者都是活動的主體,通過圍棋共同成長、相互學習,一起收獲成功。
4. 促進幼兒園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園以科研興園取得了很大成績,教師素質顯著提高,科研意識顯著增強,以圍棋教育為主要特色的辦園模式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幼兒園在本地區(qū)知名度高,生源充足。
六、討論問題
1. 圍棋活動開展中男女性別差異造成的不均衡。雖然我們十分注重活動組織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采用分組教學,但是女孩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普遍沒有男孩高。
2. 幼兒成長需要與教師在圍棋專業(yè)水平的矛盾。幼兒園教師掌握了圍棋基本知識和棋技,并能用以指導幼兒園的圍棋活動。但是,部分幼兒的圍棋水平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教師的指導水平顯得滯后,有點力不從心。如何培養(yǎng)高水平的圍棋幼師隊伍,是我們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總而言之,圍棋讓我們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圍棋活動促進了教師、幼兒、家長的共同成長。課題研究促進我園的活動向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我們的研究步伐將永不停息,促進辦園品位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簡論《圍棋活動內在價值與開發(fā)幼兒潛能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的論】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研究報告10-19
(精選)課題研究報告10-14
課題研究報告08-29
課題研究報告07-30
課題研究報告08-24
課題研究報告02-14
課題研究報告【精選】07-13
課題研究報告02-25
幼兒園課題研究報告07-11
【薦】課題研究報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