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征文活動范文
讀書征文活動范文:三十而立
自**年學校畢業(yè),我便督促自己每年買一本書,至今有**年也。
當然,這種督促現(xiàn)在已變成了習慣。
唯有一次例外,20**年我買書兩冊。
3月底我在西寧書城購得《紅樓夢》,欲一睹為快,一有閑暇,便手不釋卷。
花半月時間,便閱覽無余。
5月初,有件想做的事讓我舉棋不定,困惑多日,故而心情特別郁悶且彷徨。
5日,逛大通新華書店,隨手翻書,偶遇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執(zhí)筆的《于丹論語心得》一書。
看了幾頁,便覺得這是我所需要的書,遂花錢購得,據(jù)為己有。
后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愈加覺得當天的巧遇真是一場美麗的邂逅,是一段美妙的緣分。
雖意猶未盡,讀完數(shù)日,便束《紅樓夢》高閣于書柜。
《于丹論語心得》卻一直置于我的床頭,臨睡之前,讀上幾頁,然后香甜的睡去。
古代的僧徒,每讀佛經(jīng),都會焚香凈手,我每讀論語心得,心里都會有種儀式感。
有人問我,為何不直接讀《論語》,而要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回答;“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學之不盡,讓我心生敬畏。
這就好像是拜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如果有熟人介紹或陪同,心里就會自在很多,學習受教也就更多。
《于丹論語心得》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一位熟人”。
敬畏,只是我對論語的感覺,其實我心里的孔子,表情是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是平易近人的。
好書不厭百回讀,這本論語心得更是如此。
百回不僅指多遍,而且要反復,每多讀一遍,就更多啟慧,所謂“溫故而知新”。
《紅樓夢》有點像烈酒,我喜歡一飲而盡,《論語》要像紅酒一樣,細細品咂,慢慢回味。
要說論語,我在中學的語文課本里稍有接觸,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學而時習之,不也樂乎”等,那時只覺其詞章華麗,如美艷的婦人。
現(xiàn)在看論語,如智慧的長者,款款而談,使聽者如沐春風,不僅愉悅心情,且增長見識。
隨著時光更替,閱歷漸長,對論語的領會加深。
人生的經(jīng)歷填充于論語的框架內,使生命更顯立體,更顯豐滿,彌補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的缺憾,兩者相得益彰。
我有這樣的領悟,得益于《于丹論語心得》的點撥。
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于丹教授則說自己以半部論語修自身。
不論是治天下,還是修自身,兩者都是殊途同歸。
不是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嗎?“修身”是基礎,“平天下”是坐標。
像于丹這樣學識淵博的教授,說自己只能修身,如我泛泛之輩,只想受論語光照的引領,即便偶然誤入歧途,也會循著光亮迷途知返。
一部論語既是治國經(jīng)典,也是人生教義,內容包羅萬象,我只對“三十而立”略述自己的感悟。
我今年37歲,“十五而志于學”已相去甚遠,又未到不惑之年,所以不敢對“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說一道二,免紙上談兵之嫌。
子曰“三十而立”,“立”,先要定下心來,如青松咬定危巖,無論風吹、雨打、霜摧、雪壓,依然堅勁挺拔,直向天空。
二十至三十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我們橋頭鋁電的很多青年員工正處在這樣的十字路口。
花花世界,百般紛擾,千般誘惑,如果不懂把握,也會是萬般無奈。
二十歲,我們或許不知何去何從,難免左顧右盼,東突西闖。
三十歲,那就應該安定下來,選對方向,勇往直前,不改初衷。
認定目標,從一而終,不見異思遷。
定心而后立業(yè),立業(yè),并不要求30 歲便功成名就,而是要奠定事業(yè)的根基。
一幢富麗堂皇的建筑是否堅固,主要取決于埋在地下的基礎。
因根基埋于地下,所以大廈不易傾覆;因根基埋于地下,所以容易被人們忽視。
事業(yè)的基礎也是一樣重要,但奠定基礎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好像是事倍功半,甚至覺得是一無所獲,因此我們要有“十年磨一劍”的耐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就是打基礎。
基礎牢固,將來建功立業(yè),就會事半功倍,甚至會四兩撥千斤,風生水起。
在經(jīng)濟蕭條,鋁價驟跌的大環(huán)境下,全國很多企業(yè)都經(jīng)營困難,甚至舉步維艱。
“覆巢之下,難有完卵”,我們橋頭鋁電公司也無幸免。
加上發(fā)電機組因“上大壓小”而拆除重建,失去鋁電聯(lián)營優(yōu)勢,資金短缺;精鋁分公司因某種原因而停產(chǎn),人員相對過剩,我們企業(y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企業(yè)對每一位員工不拋棄、不放棄,不裁員,那么作為員工的我們是否也應該知恩圖報,并肩作戰(zhàn),共度難關。
船沒有壓倉之物,就難以直線航行,汽車沒有負重,就會顛簸不停。
山巒因高低起伏,連綿不斷而更顯偉岸,風帆上的舵手在波濤洶涌中更顯矯健,人生需要艱難困苦的歷練,企業(yè)只有經(jīng)歷危機考驗,未來會別有洞天。
因此我們要有直面困難的睿智和勇氣。
我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或許是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對困難缺少正確的認識,往往用放大鏡看待困難,缺乏面對和解決的勇氣,常常惶惶不安。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困難和挫折對我們的人生是非常必要的,是我們成長的基石,是我們成熟的磨刀石。
近來,公司有一些青年員工陸續(xù)辭職,也有一些員工欲走還留。
如果你已經(jīng)磨好了手中的劍,想尋求更大的空間,這也無可非議。
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塊美玉,在橋鋁公司沒有得到賞識,那你應該使自己更加亮麗。
如果你因為公司獎金微調而想逃離,那請你三思而行。
凡事急功近利,不論到哪里,都難成大器。
“莫為浮云遮望眼”,“守得云開見月明”,我們已至谷底,往前就是上坡路。
爬過這段上坡路,前面將是美麗的花園。
愿各位同仁放眼未來,著手現(xiàn)在,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祝愿橋頭鋁電公司乘風破浪,逆水行舟,如鳳凰涅槃,浴火更生!
讀書征文活動范文:讀《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有感
20**年底,當高中部確立了課堂觀察這一教研改革項目時,我便讀了包括《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在內的六本書和一些文章。
當時感覺這本書有學術范兒,有些深奧,不如《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那么通俗,因而讀的有些囫圇吞棗。
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
在我們開展了兩年的課堂觀察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最近我又重讀了《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這本書,有了許多新的體會。
從書名看,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觀察的重點不再指向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而是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質量,以及影響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因素。
開宗明義,言簡意賅。
從內容看,搭建起的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框架主要著眼于觀察知識與技能類目標的達成、獨立和合作學習的過程、課堂中的積極學科情感、課堂中的社會關系等方面。
思路明晰,觀察分析全面透徹。
這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目前課堂觀察的局限性:觀察比較多地集中在知識與技能類的學習目標的達成,以及對教師語言和行為的觀察,而對其他幾方面的觀察很少,忽視了學生的內在動力機制以及同伴關系對學習的重要影響。
該書強調理論在觀察中的作用。
認為“觀察是有理論基礎的觀察,是有判斷和方向的觀察,而不是簡單的行為記錄”。
強調課堂觀察要重視對所搜集的數(shù)據(jù)的解釋,通過采用多種理論和分析方法,使對觀察數(shù)據(jù)的分析更深刻,更有意義,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的學習真正發(fā)揮作用。
這些對我們來說,很有借鑒意義。
因為在我們的課堂觀察實踐中,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不到位。
我深深感到,如果要使課堂觀察走向深入,水平不斷提高,《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不能不品讀。
當然,如果不靜下心來,這本書是讀不進去的。
【讀書征文活動】相關文章:
讀書征文活動總結11-19
幸福讀書征文活動總結10-07
讀書征文活動通知范文10-08
讀書征文活動方案范文10-05
讀書征文活動總結(10篇)12-06
女性讀書征文活動的優(yōu)秀范文10-08
讀書征文活動方案(精選10篇)04-23
讀書征文活動總結10篇11-19
教師讀書征文活動總結06-28
近代中國讀書征文活動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