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醫(yī)學檢驗畢業(yè)論文

時間:2022-10-09 02:50:19 醫(yī)學檢驗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履巉巖本草》天茄兒的本草考證論文

  目的]從本草文獻中探討民間草藥天茄兒的歷史淵源。[方法]通過古今文獻考證和植物學比較研究,結(jié)合實地考察進行分析。[結(jié)果]確定了天茄兒的植物來源。[結(jié)論]《履巖本草》記載的天茄兒,為茄科植物龍珠Tubocapsicum anomalum (Franch.et Sav.) Makino。
  
  Textural Research on “Tian Qie Er” in “Lü Chan Yan Ben Cao”
  
  Zhang Shui li,Xiong Yao kang,Gao Xiaojie,et al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isty,Hangzhou (310053),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folk herbal medicine “Tian qie er”, the origin of “Tian qie er” was confirmed by textural,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and field survey.The“Tian qie er” which was originally recorded in“Lü Chan Yan Ben Cao”should be “Longzhu” (Tubocapsicum anomalum ) of Solanaceae family.
  
  Key words:species;Tian qie er;textural research
  
  《履巖本草》是南宋畫家王介取杭州慈云嶺(鳳凰山和玉皇山一帶)附近山地的206種植物藥撰繪于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是杭州已知現(xiàn)存最早的地方性本草著作,也是我國本草歷史上現(xiàn)存最早的彩色本草圖譜。王介,字圣與,號默庵,臨安人,祖籍山東瑯琊,約生活于南宋孝宗至寧宗年間(公元1163—1224年),善畫,懂醫(yī)藥。慶元年間官居內(nèi)閣太尉,晚年退居杭州慈云嶺西,所居山有堂曰“履巖”,故名《履巖本草》。原書已佚失,現(xiàn)僅存明轉(zhuǎn)繪本。全書分三卷,載藥206種。其藥圖經(jīng)畫家之手繪制,精美絕倫,乃古本草圖之最佳者。其藥圖可以據(jù)以鑒定出許多南宋時期所用的民間草藥,價值甚高。鄭金生先生進行了基原考證,大部分種類已經(jīng)植物學分類鑒定,確定了學名[1]。
  
  天茄兒,記載于《履巖本草·天茄兒》卷中,書曰:“性涼,無毒。諸般瘡疾,大能醫(yī)治。不以多少,曬干為細末。沒用少許,冷水調(diào)傅患處。”鄭先生根據(jù)藥名及藥圖均表明本品系茄科植物,并引用宋·蘇頌《本草圖經(jīng)》老鴉眼睛草:“葉如茄子葉,故名天茄子。”認為天茄兒即茄科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m Linn.[1]作者仔細觀察了《履巖本草》彩色藥圖(見圖1),進行了分類、鑒定,認為鄭先生的鑒定結(jié)果值得商榷,天茄兒應(yīng)該為茄科植物龍珠Tubocapsicum anomalum(Franch.et Sav)Makino?甲C過程如下。
  
  1  龍葵和龍珠的區(qū)別特征

  
  龍葵和龍珠均屬茄科植物,兩者的外形非常接近,容易混淆。但是兩者有四個明顯的區(qū)別,區(qū)別見表1和圖2[2]。
  
  2  歷代主要本草對龍葵和龍珠的記載
  
  龍葵,始載于《新修本草》(蘇敬等撰于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書曰:“龍葵味苦,寒,無毒。食之解勞少睡,其子療丁腫。葉所在有之,關(guān)河間謂之苦菜者。葉圓,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
  
  圖1  《履巖本草》天茄兒的藥圖(略)
  
  表1  龍葵和龍珠的區(qū)別(略)
  
  圖2  《浙江植物志》(第五卷)龍珠和龍葵的墨線圖(略)
  
  圖3  《本草綱目》、《救荒本草》、《植物名實圖考》中的龍葵圖(略)
  
  龍珠,始載于《本草拾遺》(陳藏器撰,成書于唐開元27年,公元739年),書云:“龍珠味苦,寒,無毒。子:主丁腫;葉:變白發(fā),令人不睡。生道旁,子圓赤珠似龍葵,但子熟時赤耳”!毒然谋静荨罚ㄖ撰于明永樂間四年,公元1406年),書曰:“天茄兒苗生田野中,苗高二尺許,莖有線,葉似姑娘草葉而大,又似和尚菜葉卻小。開五瓣小白花,結(jié)子似野葡萄大,紫黑色,味甜”,此處天茄兒苗可以根據(jù)果實紫黑色,確定為茄科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m Linn!侗静菥V目》(李時珍撰,初刻于書于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記載:“龍葵、龍珠,一類二種也,皆處處有之。四月生苗,嫩時可食,柔滑。漸高二、三尺,莖大如箸,似燈籠草而無毛。葉似茄葉而小。五月以后,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jié)子正圓,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數(shù)顆同綴,其味酸。中有細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為龍葵;生青熟赤者為龍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遼遠。”《植物名實圖考》(吳其浚成書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記載:“龍葵,唐本草始著錄,李時珍以為圖經(jīng)老鴉眼睛草。俚醫(yī)亦曰天泡果,其赤者為龍珠,處處有之。”從歷代主要本草著作來看,由于龍葵與龍珠的果實顏色差別非常明顯,果實成熟時紅色者為龍珠,黑色者為龍葵見圖3。兩者功效相近,故《履巖本草》中記載“性涼,無毒。諸般瘡疾,大能醫(yī)治”,與傳統(tǒng)觀點是一致的。
  
  3  討論
  
  3.1  天茄兒果實顏色抄繪時發(fā)生錯繪的可能性探討  由于《履巖本草》原書已佚失,現(xiàn)僅存明轉(zhuǎn)繪本,在明代轉(zhuǎn)繪時是否可能發(fā)生錯繪?從天茄兒現(xiàn)存的彩色圖譜觀察,結(jié)合其植物特征,作者認為果實的顏色不可能發(fā)生錯繪。龍珠的果實生青熟赤,花及果實均著生于葉腋,單生或近簇生,花常1~3朵,特征描述非常正確,說明轉(zhuǎn)繪者忠實地保留了王介原書的天茄兒的果實顏色。
  
  3.2  天茄兒的藥名帶有典型的杭州方言特征  杭州是南宋的首都,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履巖本草》記載的是南宋時期杭州的民間草藥,藥名“天茄兒”,帶“兒”音,是杭州方言的顯著特征之一。帶“兒”音的藥名,除天茄兒外,尚有貓兒薄荷、醉魚兒草、笑靨兒草,為考證《履巖本草》撰繪的地點是杭州提供了語言學依據(jù)。
  
  3.3  龍珠古今分布說明杭州西湖山區(qū)的環(huán)境和植物種類的組成發(fā)生了變化  龍珠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qū),生長于浙江省山區(qū)、半山區(qū)的山坡、林緣、山谷溪邊及灌草叢中。而現(xiàn)今杭州西湖山區(qū)已經(jīng)找不到龍珠的蹤跡。龍珠在《履巖本草》的記載,說明龍珠在南宋時期的杭州鳳凰山和玉皇山一帶是有分布的。從南宋到現(xiàn)在近800年間,杭州西湖山區(qū)的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的改變,導致組成山區(qū)植被的植物種類及其組成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變化,從龍珠這個例子可以得到見證。
  
  致謝:本研究得到浙江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姚振生教授的悉心指導特此致以衷心感謝!

【】相關(guān)文章:

行政管理專業(yè)求職信范文合集8篇10-07

【必備】學生調(diào)查報告范文集合八篇10-07

有關(guān)終止勞動合同集合8篇10-07

服務(wù)合同模板集錦十篇10-07

《懂得低頭才能出頭》讀后感10-07

五四青年節(jié)表彰大會優(yōu)秀團干發(fā)言稿(精選13篇)05-04

通訊社新聞部工作總結(jié)10-07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10-07

顧問年度總結(jié)5篇10-07

春季運動會作文500字錦集六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