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藥學畢業(yè)論文

薰衣草的藥理特性探究論文

時間:2023-04-01 09:29:18 藥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薰衣草的藥理特性探究論文

  薰衣草及其精油在醫(yī)藥、化妝及保健領域的應用,充分體現(xiàn)了其良好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尤其體現(xiàn)了其多種的藥理活性。

薰衣草的藥理特性探究論文

  薰衣草的藥理特性探究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對薰衣草生態(tài)特性、分布、精油的化學成分、理化性質、藥理活性及應用的系統(tǒng)闡述,為合理有效地應用薰衣草提供依據(jù)。

  方法通過參考文獻,利用綜述的方法對薰衣草生態(tài)、精油的化學成分、理化性質、藥理活性及應用作了具體介紹。

  結果薰衣草精油為復雜混合物,藥理作用較多,應用廣泛。

  結論薰衣草資源豐富,多種藥理活性,應用價值前景廣闊,國內科研人員應加快對薰衣草及其精油的研究。

  【關鍵詞】薰衣草生態(tài)精油化學成分理化性質藥理研究應用

  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Mill.是一種名貴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20世紀初,我國從國外引種栽培成功,現(xiàn)已大面積推廣生產。

  由其花穗提制的精油,香氣清香,芳香宜人,因此作為賦香的主要成分而廣泛用于日用化妝品工業(yè)中。

  此外,在醫(yī)藥方面也有一定用途。

  早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時代,即以藥用而出名。

  如今,已證明薰衣草精油具有殺菌、抗真菌、松弛平滑肌、鎮(zhèn)靜、催眠等作用,且對燒傷和昆蟲叮咬傷有效。

  此外,其花還可分泌許多花蜜,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近幾年,因薰衣草持續(xù)的流行性和良好商業(yè)價值,對其深入地研究多起來。

  本文就此對薰衣草生態(tài)特性、分布、精油的化學成分、理化性質以及藥用研究等方面進行綜述。

  一、生態(tài)特性

  薰衣草品種很多,主要分為:狹葉薰衣草L.angustifolia,綿毛薰衣草L.lamata,寬葉薰衣草L.latifolia,齒葉薰衣草L.dentata,法國薰衣草L.stoechas。

  我國早在1952年引入薰衣草,栽培兩種,主要分布新疆、陜西、江蘇等,新疆栽培較多,多為狹葉薰衣草,新疆伊犁地區(qū)種植面積達數(shù)萬畝,精油產量占全國總量95%。

  唇形科植物狹葉薰衣草的干燥地上部分,長15~40cm,花枝約占全長的1/5~1/3。

  莖方形,密被白色茸毛,折斷面淡黃白色或灰白色,有時可見中央有細小的空腔。

  葉多脫落,絨狀或線狀披針形,灰綠色。

  邊緣多反卷,長3~4cm,寬3~4mm。

  輪傘花序生于枝的上部,花萼二唇形,筒狀,長約5mm,具5齒,其中1齒特肥大;花二唇形,蘭色,長6~10mm。

  氣芳香,味辛涼。

  二、化學成分

  新疆早在1960年開展的以芳香植物資源為目的的調研結果表明,薰衣草檢驗分析得出薰衣草花含芳香油,鮮花含油率0.8%,干花含油率1.5%左右,主要成分為乙酸芳樟酯、丁酸芳樟酯及香豆素等。

  20世紀70年代上海香料工業(yè)研究所對其所試種的C-197薰衣草油的組分做了定性定量測定,確認其化學組成31種,其中乙酸芳樟酯38.04%,芳樟醇29.91%,乙酸薰衣草酯6.56%,薰衣草醇0.3%。

  通過對不同質量薰衣草油的色譜分析,認為乙酸芳樟酯的含量高于芳樟醇,乙酸薰衣草酯與薰衣草醇的含量高,桉葉油素、龍腦和樟腦含量低的薰衣草油的質量較好。

  1990年有關部門起草了中國薰衣草油的國家標準(GB12653-90),本標準參照了國際標準ISO3515-1987《法國薰衣草油》標準,樣品使用的是新疆伊犁薰衣草用水蒸氣蒸餾法從正在開放的花中所提取的精油。

  標準繪制了中國薰衣草油的氣相色譜圖像,確認了13個組分的重要特征,13種成分為寧烯、1,8-桉葉素、反式-羅勒烯、順式-羅勒烯、辛酮-3、樟腦、芳樟醇、乙酸芳樟酯、對藍烯-1-醇-4、乙酸薰衣草酯、薰衣草醇、松節(jié)油、龍腦。

  技術要求酯值>108(相當于含乙酸芳樟酯量為38%),樟腦含量0.5%。

  1991年陳行烈等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的方法,鑒定了新疆伊犁薰衣草精油的27種化合物和維吾爾醫(yī)用印度薰衣草精油的36種化合物;1999年張春玲等報道了云南薰衣草揮發(fā)油36種化學成分;劉勇民主編的《維吾爾藥志》薰衣草項下化學成分為21種。

  2002年解成喜等用GC-MS分析方法檢測新疆薰衣草揮發(fā)油,確認了化學成分為35個,其中乙酸芳樟酯含量35.79%,芳樟醇37.6%,乙酸薰衣草酯4.11%,丙酸薰衣草酯2.05%,樟腦0.59%等。

  Ristorcelli(1998年)通過C-NMR研究了商品薰衣草精油中的萜類化合物,鑒定出精油的主要成分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反式-羅勒烯、順式-羅勒烯、桉樹腦、萜-4-醇和樟腦,它們在精油中的含量因所用的薰衣草種類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Hohman等(1999年)從狹葉薰衣草花的水-甲醇提取物中分離到迷迭香酸、咖啡酸、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通過TLC測定出它們的含量分別為1.16%,0.111%,0.011%和0.140%。

  薰衣草精油是多種芳香族化合物組成的復雜混合物,其成分組成與含量可能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品種和產地不同而異,因提取的部位不同相差也很大,也會因提取的工藝及檢驗方法不同而異。

  三、理化性質

  國家標準中中國薰衣草油是一種微黃色澄清油狀液體,香氣純正,具有薰衣草花朵的特征花香。

  相對密度(20/20℃)0.876~0.895,折光指數(shù)(20℃)1.1570~1.4640,旋光度(20℃)-11.0~-7.5度,溶解度(20℃)為1體積試樣在不超過3體積70%的乙醇中呈澄清溶液,酸值<1.0,酯值>108(以乙酸芳樟酯計算>38.%),樟腦含量<0.5%。

  具有濃郁的薰衣草花香,香氣清香肅爽,呼吸醒腦是衡量薰衣草油質量的重要指標。

  薰衣草的各項理化指標,一般以比重較低、溶解度好、左旋光度大、酸值小、酯值高的薰衣草油質好。

  近年的研究焦點從傳統(tǒng)上主要對薰衣草頭狀花序部分的精油分析轉移到分析花的“香味”上,即只分析易揮發(fā)的成分而不是全部精油。

  通過對不同種薰衣草香味分析結果證實,香味的微小差別是由于所含精油成分的差異,特別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和各種倍半萜的組成和含量不同,這種差異也會直接影響其藥理作用。

  四、藥理研究

  4.1抗菌作用

  薰衣草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八疊球菌有抑制作用,其中的芳香醇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Lis-Balchin(1998年)發(fā)現(xiàn)芳香醇是薰衣草精油抗菌的主要成分,它能抑制17種細菌(G+和G-)和10種真菌的生長,體外實驗表明,濃度低于1%的薰衣草精油有抗甲氧西林耐藥金葡菌(MRSA)和糞腸球菌的作用。

  有研究報道,薰衣草精油蒸氣還能抑制煙曲霉菌絲體生長,對須發(fā)癬菌和深紅色發(fā)癬菌有效濃度為10~20μg/ml,濃度在150μg/ml時可殺死60種分生孢子。

  Inouye等(2001年)經體外抗微生物活性實驗,表明薰衣草精油不能治療深部感染內,只可用于預防和治療局部感染。

  沈莉納用含薰衣草精油和木賊提取物的制劑治療常規(guī)用藥無效的4例腳癬患者,很快治愈。

  賀瑞振等用自制的香醇酊(含薰衣草精油、百部等)治療手足癬,療效肯定。

  4.2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

  薰衣草精油用于芳香治療有許多益處,1998年Diego等發(fā)現(xiàn)受試者吸入10%的薰衣草精油3min,就會表現(xiàn)出身體明顯放松、焦慮分值降低、心理狀態(tài)良好以及睡眠增加。

  有報道對31名精神病患者停用安眠的藥如替馬西泮、氯丙嗪、氯美噻唑后2周,將薰衣草精油氣味放入病房中,患者每夜可睡眠時間與安眠的藥相同。

  劉樹升等用薰衣草花聞香治療神經癥病員50例,8周為一療程,發(fā)現(xiàn)神經癥的睡眠障礙、情緒障礙、軀體化癥狀、腦電圖、腦血流圖都有改善,未見不良反應。

  有報道,法國薰衣草民間用于治療多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吸入薰衣草油蒸氣有抗驚厥作用。

  另外作者通過動物實驗,腹腔注射600mg/kg的薰衣草花提取物對戊巴比妥誘導的小鼠睡眠無催眠作用,但可使其睡眠時間從39.4min延長至65.4min,作用與安定相似,具有鎮(zhèn)靜作用。

  另有報道,薰衣草油可緩解重度癡呆患者的狂躁行為,老年癡呆患者中有18%~65%的人行為狂躁,通常治療這種行為狂躁的一線藥物為安定藥,但副作用較大。

  作者以吸入薰衣草油對重度癡呆患者的狂躁行為能產生有益作用為前提進行臨床實驗,從4個方面進行評估:用異常嗓音說話,動作狂躁、有侵犯行為和反抗護理,對病人進行評估結果顯示60%人有改善。

  有關專家認為薰衣草油對重度癡呆患者的狂躁行為有中等療效。

  4.3解痙、鎮(zhèn)痛作用

  我國《新藥本草》一書中談及薰衣草的功用:此油有通氣效力,內服可用油或其酒精溶液滴于糖上,以治療胃脹氣及絞痛。

  復方薰衣草酊有通氣及抗痙攣功效。

  Lis-BalchinM,HartS在豚鼠回腸及大白鼠子宮的體外實驗中證實了薰衣草的解痙作用,薰衣草油的解痙作用不是通過腎上腺素能和膽堿能受體起作用,可能是通過提高細胞內環(huán)磷酸腺苷水平而起作用。

  有報道動物實驗中用薰衣草干花提取物0.1~1.0mg/ml加入離體兔空腸培養(yǎng)液中,可抑制腸管自發(fā)收縮,顯示解痙作用,該作用與維拉帕米相似。

  空腸洗滌2次后解痙作用可逆轉,自發(fā)收縮恢復,其解痙活性可能與其所含的7-甲氧基香豆素(有肌肉松弛作用)有關。

  Duke植物化學和民族植物學數(shù)據(jù)庫的資料顯示,薰衣草油含膽堿酯酶抑制劑1,8-桉油精、龍腦、香豆素和檸檬烯,這些物質具有鎮(zhèn)痛、麻醉、抗感受傷害(即減輕對疼痛的感覺)、肌肉松弛和安定作用。

  Style等(1997)報道,外用薰衣草等植物油可緩解HIV患兒的疼痛。

  Woolfson等(1992)報道,在緊急情況下外用薰衣草油可減少疼痛的感覺。

  1998年,Brownfield的一項交叉實驗研究表明,使用薰衣草精油進行按摩能減輕病人的痛覺,改善睡眠質量和減少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痛苦。

  薰衣草精油還能減輕產婦分娩后的疼痛和不適。

  4.4抑制快速變態(tài)反應作用KimHM,ChoSH研究了薰衣草油在肥大細胞介導的小鼠和大鼠的快速變態(tài)反應中的作用。

  結果薰衣草油(1∶500,1∶100,1∶10,1∶1,1∶0)抑制了因復合物48/80誘導的濃度依賴性肥大細胞的耳腫脹反應,局部和真皮內用藥還抑制了抗DNPIgE誘導的大鼠依賴性的被動皮膚過敏反應;還可抑制它們誘導的濃度依賴性腹膜肥大細胞的組胺釋放。

  而且,薰衣草油(1∶100,1∶10,1∶1,1∶0)對腹膜肥大細胞的腫瘤壞死因子的分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這些結果表明薰衣草油的抑制快速變態(tài)反應作用是通過抑制肥大細胞的脫粒作用。

  4.5其他作用

  Hohman(1999年)實驗證明狹葉薰衣草50%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脂質的過氧化(LPO),其中酚類成分迷迭香酸是抗氧化活性物質。

  薰衣草花水提取物可預防谷氨酸誘導的幼鼠小腦顆粒細胞培養(yǎng)物神經毒性,但與劑量有關,起到神經保護作用。

  有報道,一種含薰衣草花提取物的化妝液具有降解脂肪的作用。

  另有報道,雜薰衣草揮發(fā)油(此精油在溶血空斑實驗中,具有產生抗體的活性)和花或全草的提取物加入食品或飲料中,用作免疫增強劑。

  研究表明,薰衣草還可起到利尿降壓、鈣通道阻滯作用,并有很好的驅蚊蟲、殺螨的作用。

  五、應用

  據(jù)國外文獻報道,薰衣草的花朵曾作為家用藥,治療神經性心跳、氣脹和疝痛,并可起利尿作用。

  其精油是一種抗菌劑用于涂搽傷口,起到消毒和促進皮膚愈合、減少疤痕作用。

  薰衣草的莖、葉及精油可做防腐劑,也可用來治療燙傷、燒傷、潰瘍及皮膚風疹、濕疹、牛皮癬等皮膚病,還可促進禿發(fā)再生。

  許多研究都證明薰衣草油具有驅蛔蟲、蚊蟲及殺螨蟲的功效。

  有報道西班牙民族將薰衣草用于解熱、鎮(zhèn)痛,治療創(chuàng)傷。

  約旦人還用它治療偏癱,維吾爾醫(yī)把印度薰衣草用于治療白癜風。

  薰衣草是新疆維吾爾醫(yī)傳統(tǒng)用藥,維語稱“烏斯提乎杜思”,部頒標準維吾爾藥分冊中有關薰衣草的傳統(tǒng)處方有7個,均為復方,傳統(tǒng)用藥一般使用全草。

  維吾爾醫(yī)認為薰衣草性質為二級濕熱,能消散寒氣,補胃理腦,燥濕止痛,用于治療胸腹脹滿,感冒咳喘,頭暈頭痛,心悸氣短,關節(jié)骨痛。

  對于薰衣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的藥用研究,國外已有陸續(xù)報道,但較少見。

  如今,對薰衣草的研究及應用更多的集中在薰衣草精油上。

  目前我國已有含薰衣草成分非處方藥物清風油上市,云南白藥氣霧劑中也含有薰衣草油。

  國內外有關薰衣草的芳香治療由來已久。

  用精油進行治療達到治療目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芳香治療”。

  芳香治療源自草藥,但又不同于草藥。

  薰衣草精油可用作芳香治療,作用可歸應于其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安慰劑效應、按摩與香味對人體植物神經系統(tǒng)、香味的后天記憶、相關的心理作用等的影響。

  薰衣草作為名貴香料廣泛應用于香波、香皂、花露水、爽身粉、發(fā)油、發(fā)乳等多種暢銷國內外的日用化妝品中。

  在美容除瘡、暗瘡、消除體味、滋養(yǎng)秀發(fā)、沐浴保健、按摩保健、清新空氣等方面發(fā)揮其特有的功用。

  新疆伊犁已開發(fā)出薰衣草干花香囊、薰衣草枕頭等系列產品,在食品飲料加工業(yè)中也將薰衣草油作為重要的添加劑,提高產品功用及檔次。

  六、結語

  薰衣草及其精油在醫(yī)藥、化妝及保健領域的應用,充分體現(xiàn)了其良好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尤其體現(xiàn)了其多種的藥理活性。

  雖然近幾年對薰衣草及其精油的藥理活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藥理作用的機理仍不十分清楚,毒理、安全性的研究資料也很少,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

  另外薰衣草精油的化學成分分析不夠細致及檢測方法欠統(tǒng)一,這些都阻礙了其在臨床治療作用的分析和評價。

  隨著近幾年科學工作者對薰衣草及其精油不斷深入的研究,我們期待著薰衣草及其精油藥用標準的出臺,使新疆薰衣草藥用資源得到更好地開發(f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S].1998:112.

  [2]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植物研究文集[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82.

  [3]薰衣草的栽培與加工編寫組.薰衣草的栽培與加工[M].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1979:65.

  [4]沈瑞娟,張新君,徐春棠,等.中國薰衣草油[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1990:1337.

  [5]陳行烈,翟建軍,趙凡智,等.新疆薰衣草油化學分析的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1991,8(4):81.

  [6]張春玲,趙繼飚,張朝英.用GC/MS分析云南薰衣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J].河南醫(yī)學,1999,17(4):388.

  [7]劉勇民.維吾爾藥志[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1992:905.

  [8]解成喜,王強,崔曉明.薰衣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新疆大學學報,2002,19(3):294.

  [9]王玉芹,孫亞軍,施獻兒.薰衣草精油的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2004,19(1):5.

  [10]沈莉納,陳惠芳.含木賊和薰衣草的復方治療皮膚真菌病[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1995,10(5):230.

【薰衣草的藥理特性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民族聲樂的探究論文10-01

會展形象探究論文10-09

阿Q性格特性分析的論文10-09

論五臟特性論文10-09

企業(yè)的風險管理探究論文10-09

學前雙語教育探究論文09-22

小學教育管理探究論文10-10

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探究論文10-10

建筑裝飾設計探究的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