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綠色教育在小學語文實施策略論文
摘 要: 我國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 綠色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改革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 由于其與現(xiàn)代化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相契合, 并且滿足了學生發(fā)展的要求, 故而被廣泛應用于現(xiàn)代化課堂教學中。而本文就以小學語文為例, 從綠色教育的優(yōu)勢出發(fā), 對綠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的實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綠色教育; 實施策略;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 大部分仍延續(xù)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而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教師占據(jù)著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學生則處于被動灌輸、被動學習的地位, 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受到了較大的限制[1]。而在素質(zhì)教學改革下衍生的綠色教育, 其指的是遵循科學規(guī)律、對學生思維進行合理開發(fā), 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樂于學習, 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2]。換言之, 綠色教育講究的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引導學生提升其自我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運用綠色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1. 小學語文課堂實施綠色教育的優(yōu)勢
將綠色教育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其最大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課堂氛圍方面。小學生成長階段其思維活躍、好奇心重而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傳統(tǒng)的教學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而綠色教育強調(diào)的是以學生為中心, 通過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以及愉快的教學課堂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故而能夠具有活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效果[3]。其次, 學生素質(zhì)提升方面。綠色教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 更注重的是引導,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與班級凝聚力, 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進步。再者就是師生關系方面。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綠色教育, 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作為課堂主導的局面, 從而拉近學生與師生之間的距離, 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最終能夠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以此打造高效課堂。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綠色教育的實施策略
2.1、 堅持以學生為本, 營造課堂綠色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要想推動綠色教育, 首先必須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 堅持以學生為本, 在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基礎上, 為學生營造語文課堂綠色氛圍。小學階段的學生, 其成長階段的特點是感性認知占據(jù)主導地位, 如果能夠加以引導, 發(fā)揮其主體地位的作用, 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開發(fā), 同時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愉快、和諧的氛圍中更主動、積極地學習。
例如,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趕!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這篇文章的教學時, 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為學生營造綠色氛圍, 以激發(fā)學生思維, 使其能夠進一步感受文章深意。首先教師在教學前, 可以為學生播放《大海啊, 故鄉(xiāng)》這一首歌曲作為教學的切入點, 當學生沉浸在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中時, 為學生鋪設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 即“文章以‘趕!鳛檎n文標題, 但老師覺得這標題似乎不太恰當, 海本身就是固定不動的, 作者為什么要‘趕’它呢?又或者作者是怎么‘趕’的呢?”通過問題的導入,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 從而將學生帶入到綠色氛圍中, 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學生通過對文章的研讀發(fā)現(xiàn), 原來作者所說的“趕!辈⒉皇钦嬲饬x上追趕大海, 其指的是人們在海邊捕捉、撿拾海魚、貝殼、海蟹等東西。緊接著, 教師可以向?qū)W生拋出第二個問題:“文中作者有明確提到‘童年趕海的趣事’, 那么文中是怎么體現(xiàn)出‘趣’這個字的呢?”并引導學生通過結(jié)合本文,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對“趕海的趣事”展開想象。此時學生有的說:“我仿佛看到了螃蟹張開它的兩個大鉗子, 舉得高高的!庇械膶W生則說:“我仿佛看到了浪花朝我追來, 將海灘上的沙子打濕后默默退回海里的樣子……”通過這樣的方式, 結(jié)合了學生的興趣、又滿足的教學的要求, 最后通過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能夠刺激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在綠色的氛圍中發(fā)散思維, 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
2.2、 開展合作探究, 踐行綠色教育
合作探究是綠色教育中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 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 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合作探究能力;同時, 還能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對于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探析、解決問題等能力具有積極意義[4]。適當?shù)拈_展合作探究活動, 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養(yǎng)成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綠色教育, 關鍵的是要充分發(fā)揮合作探究的優(yōu)勢, 踐行綠色教育, 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收獲知識、形成能力。
例如, 在《烏鴉喝水》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 的教學中, 教師在結(jié)束這篇文章的教學后, 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而后, 為學生設置這樣的情境: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展開進一步思考, 文中烏鴉喝水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假如換一個瓶子, 烏鴉繼續(xù)用同一種方式喝水, 是否一定能喝到水?通過這一個故事, 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對于小學而言, 要回到上述問題, 有一定的難度, 而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 能夠引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交流, 而學生在合作探究中, 能夠發(fā)生思維的碰撞, 進而新的思維火花。同時, 學生在合作探究中, 能夠充分掌握教學活動中的主權(quán), 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而此時教師通過適當?shù)囊龑? 就能夠讓學生得到探究答案。
2.3、 豐富教學手段, 探尋綠色途徑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 不僅教學觀念陳舊, 而且教學手段單一, 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并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所以, 在綠色教育理念下, 教師需要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手段進行優(yōu)化, 不斷尋找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 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 探索多樣化的綠色教育途徑。例如, 教師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微課教學、生活化教學、趣味教學、角色扮演等方式, 從而豐富小學語文教學手段, 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并在多樣化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提升思維能力[5]。
例如,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哪吒鬧!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 的教學中, 教師就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因為“哪吒鬧!边@是一個小學生比較熟悉的故事, 不管是在西游記中還是在其他動畫片中, 大部分學生都聽過、看過這個故事。因此, 教師在講解本課前, 可以采用師生互換角色的方式, 讓學生作為“老師”上臺講一講自己所了解到的故事內(nèi)容, 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或者是在《爭論的故事》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這篇文章的學習中, 教師則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 挑選兩名同學分別扮演“哥哥”和“弟弟”, 讓學生模仿哥哥和弟弟講話的語氣, 一方面, 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印象與理解, 進一步感受文中的人物情感。因此, 在實施綠色教育的過程中, 不斷豐富小學語文教學手段, 探尋更多的綠色途徑, 能夠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 小結(jié)
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綠色教育, 不僅是現(xiàn)代化教育的要求, 同時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因此,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踐行綠色教育, 并加強對綠色教育實施策略的研究, 以推動綠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發(fā)展, 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治療, 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春南, 李秀英.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綠色教育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 2016 (21) :12.
[2]張曉梅.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J].知音勵志, 2016 (10) :125.
[3]趙娣.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綠色教育的實施[J].中華少年, 2017 (33) :95-96.
[4]李月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綠色教育的實施[J].內(nèi)蒙古教育, 2015 (20) :62.
[5]閆潔瓊.創(chuàng)設感性課堂, 尋找情感源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 (上) , 2015 (10) :13.
【綠色教育在小學語文實施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論文10-11
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實施研究論文10-10
物流文化及其策略實施論文10-11
小學語文教師內(nèi)觀策略的創(chuàng)新教育論文10-12
小學德育教育強化策略論文10-10
小學體育德育教育策略探討論文10-12
數(shù)學活動教學的實施策略論文范文10-12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10-12